医学论著
郭亚鑫,赵芳芳,赵小森,路利杰,陈露莹,王耀健,蒋跃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系统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超重/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超重/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涉及87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坐位收缩压[MD=-7.60,95%CI(-8.77,-6.42),<0.000 01]、平均坐位舒张压[MD=-5.15,95%CI(-6.82,-3.49),<0.000 01]、体质指数[MD=-2.74,95%CI(-4.74,-0.73),=0.007]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改善[RR=1.19,95%CI(1.08,1.31),=0.000 4];血脂水平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超重/肥胖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好。
杜若琳,何庆勇,苏庆民,孟甜甜,李尚瑾,卢欣宇,李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近10年经方治疗冠心病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11—2021年收录的经方治疗冠心病相关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该领域内地域、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479篇文献,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主要研究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7篇)、辽宁中医药大学(4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篇)。核心作者主要为苏伟、谈晓东及刘蕊,3位作者总发文量均为2篇。高频关键词为冠心病(193次)、瓜蒌薤白半夏汤(190次)、炙甘草汤(190次)等,中介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为不稳定型心绞痛(0.57)、中西医结合疗法(0.54)、张仲景(0.51)、瓜蒌薤白白酒汤(0.41)等。 结论: 中医药疗法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当前冠心病治疗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以瓜蒌薤白半夏汤、炙甘草汤为经方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研究热点。
方俊锋,刘诗怡,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邓氏温胆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分子机制及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邓氏温胆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下载GSE28829和GSE4329,鉴定早期和晚期AS斑块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算法确定AS的最佳候选基因,并与邓氏温胆汤相关靶点相交,从而确定关键治疗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共收集邓氏温胆汤中190个化合物和261个对应的治疗靶点,数据集中鉴定出81个差异表达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被筛选为邓氏温胆汤治疗AS的关键靶点。此外,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5种关键活性化合物与MMP9稳定结合。在体内,邓氏温胆汤可通过抑制斑块形成,减少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泡沫细胞沉积和胶原纤维含量,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免疫组化显示邓氏温胆汤能显著抑制MMP9的表达。 结论: 邓氏温胆汤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治疗靶点及信号通路协同互作从而治疗AS,MMP9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杨莹,刘海霞,张治国,陈彦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二仙汤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共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二仙汤靶蛋白,从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中获得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冠心病相关蛋白,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STRING 数据库以及DAVID 数据库筛选二仙汤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共病骨质疏松的关键靶蛋白、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关键靶点与靶蛋白之间的紧密联系。 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二仙汤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共病骨质疏松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淫羊藿苷、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关键靶点为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转录因子(JU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促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发现,二仙汤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对绝经后冠心病共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关键化合物结合比较稳定。 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呈现多靶点、多路径协同作用,二仙汤可通过PI3K-AKT通路、MAPK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绝经后冠心病共病骨质疏松的作用。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赖琦,杨婷,褚春,杨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通过拮抗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ISO组)、麝香保心丸组。以腹腔注射ISO[50 mg /(kg·d)]2 d 构建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麝香保心丸组给予麝香保心丸45 mg /(kg·d) 灌胃,ISO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干预6周后处死大鼠,以 Masson 染色检测心肌胶原沉积,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Ⅲ型胶原(Collagen Ⅲ)、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ax、B 细胞淋巴瘤(Bcl)-2、Bcl-x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存在明显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心肌中α-SMA、Collagen Ⅲ、Bax、Caspasae-3、Caspase-9表达明显增加(<0.05),Bcl-2、Bcl-xl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SO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胶原沉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心肌中α-SMA、Collagen Ⅲ、Bax、Caspasae-3、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Bcl-xl表达明显增加(<0.05)。 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家族蛋白和Caspase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王霞,孙剑,于明艳,赵志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青藤碱(SIN)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氧化应激和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对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信号通路的作用。 方法: 利用缩窄腹主动脉法构建C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6.75 mg/kg)、SIN低剂量组(5 mg/kg)、SIN中剂量组(10 mg/kg)、SIN高剂量组(20 mg/kg),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2只大鼠。连续灌胃4周后,利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大鼠心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SOCS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SOD水平降低(<0.05),LVEDD、LVESD、TNF-α、MCP-1、IL-1β、LDH、MDA水平及COL-Ⅰ、COL-Ⅲ、p-JAK2、p-STAT3、SOC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SIN低剂量组、SIN中剂量组、SIN高剂量组LVEF、LVFS及SOD水平升高(<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NF-α、MCP-1、IL-1β、LDH、MDA水平及COL-Ⅰ、COL-Ⅲ、p-JAK2、p-STAT3、SOC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05),心肌纤维排列趋于正常,细胞浸润等有所改善。 结论: SIN可减轻CHF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阻逆心肌纤维化进程,可能与抑制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有关。
赵勇,陈佳显,张远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抑制剂THZ1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成年应用永久性冠状动脉结扎术诱导HFrEF小鼠模型(HFrEF组,12只),12只小鼠接受假手术(sham组)。54只小鼠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将存活的36只小鼠分为HFrEF组、THZ1组、THZ1+Colivelin TFA组,每组12只小鼠。THZ1组静脉注射THZ1,THZ1+Colivelin TFA组静脉注射THZ1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激活剂Colivelin TFA静脉注射。比较各组心重/胫骨长度比(HW/TL)、心肥大指数(HWI)、左室肥大指数(LVW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前壁厚度(LVAW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期容积(LVdVol)、左室收缩期容积(LVsVo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或大白免疫(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DK7、STAT3、Tyr705磷酸化的STAT3(p-STAT3)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HFrEF组HW/TL、HWI、LVWI、LVEF、LVFS、LVAWd、LVPWd、LVEDD、LVESD、LVFS、LVdVol、LVsVol均明显增加(<0.05),且CDK7、STAT3、p-STAT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0.05)。与HFrEF组比较,THZ1组HW/TL、HWI、LVWI、LVEF、LVFS、LVAWd、LVPWd、LVEDD、LVESD、LVdVol、LVsVol均明显降低(<0.05),且CDK7、STAT3、p-STAT3表达均被抑制(<0.05)。与THZ1组比较,THZ1+Colivelin TFA组HW/TL、HWI、LVWI、LVEF、LVFS、LVAWd、LVPWd、LVEDD、LVESD、LVdVol、LVsVol的指标均增加(<0.05)。 结论: CDK7抑制剂THZ1通过抑制STAT3缓解心肌肥大并改善HFrEF小鼠的心脏功能。
孔巴提·沙提别克null,翟慧,王宁,王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NDC5)过表达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以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老年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老年CH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HF组)、空载体慢病毒组(Lv-NC组)、FNDC5过表达慢病毒组(Lv-FNDC5组)、FNDC5过表达慢病毒+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Lv-FNDC5+Compound C组),每组10只。以正常饲养的10只老年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FNDC5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FNDC5蛋白、AMPK/SIRT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HF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明显的间质水肿和局灶性细胞质空泡,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CHF组比较,Lv-FNDC5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与Lv-FNDC5组比较,Lv-FNDC5+Compound C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明显加重。与Control组比较,CHF组大鼠LVEF、LVFS水平降低(<0.05),LVESD、LVEDD水平升高(<0.05);心肌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升高(<0.05);心肌组织中FNDC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AMPK/AMPK比值、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0.05)。与CHF组比较,Lv-FNDC5组大鼠LVEF、LVFS水平升高(<0.05),LVESD、LVEDD水平降低(<0.05);心肌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降低(<0.05);心肌组织中FNDC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AMPK/AMPK比值、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0.05)。与Lv-FNDC5组比较,Lv-FNDC5+Compound C组大鼠LVEF、LVFS水平降低(<0.05),LVESD、LVEDD水平升高(<0.05);心肌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升高(<0.05);心肌组织中p-AMPK/AMPK比值、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0.05)。 结论: FNDC5过表达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改善老年CHF大鼠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综述与进展
王志政,杨洁,杨蕾,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养心氏片治疗双心相关疾病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代双心理论提倡在改善心血管症状的同时兼顾精神症状;《内经》中也有“血脉合利,精神乃居”的论述,认为血脉不和则心神失养、脉不藏神,故心系疾病常伴有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养心氏片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养心安神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等心系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养心氏片能够同时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
高琨,李立志,王莲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血瘀”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铁死亡的发生机制,遵循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铁死亡,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气”与现代医学的线粒体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液在脉管中正常流动依赖于“心、血、脉”三者的共同调节。动脉粥样硬化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与“血瘀”理论高度契合。
陈海涛,郭继强,高宇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探寻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支架内再狭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应尽早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识别高危型病人,选择合适的支架或球囊,规范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根据指南规范服用相关药物,进行个体化手术及药物治疗,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李华,刘佩林,董丹丹,吴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和血清蛋白(ALB)对老年左室功能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左室功能正常的UA病人106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并接受PCI治疗。依据随访期间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无MACE组(58例)和MACE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病人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血清Hb、ALB与MACE的关系,并构建预测模型。 结果: 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比例升高(<0.05);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升高(<0.05或<0.01),血清Hb、ALB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0.01)。既往心肌梗死、血清hs-CRP升高、血清NT-proBNP升高、血清Hb降低、血清ALB降低及LVEF降低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b、ALB与MACE的发生呈线性负相关,当Hb≥117.8 g/L时,Hb每增加10 g/L,病人发生MACE的风险降低17%(<0.05);当ALB≥34.70 g/L时,ALB每增加1 g/L,病人发生MACE的风险降低14%(<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 结论: 低血清Hb及ALB水平是老年左室功能正常的UA病人PCI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病人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吕冬晨,黄笑,杨倩,袁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及Lp-PLA2检测的病人26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50%,199例)、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67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0例)、三支病变组(101例);根据Lp-PLA2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Lp-PLA2升高组(Lp-PLA2≥200 ng/mL,80例)、Lp-PLA2正常组(Lp-PLA2<200 ng/mL,119例),并对两组病人进行性别分层。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冠心病组不同病变支数病人Gensini评分及Lp-PLA2水平。对冠心病病人进行随访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Lp-PLA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Lp-PLA2水平明显升高(<0.05)。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三支病变组Lp-PLA2水平、Gensini评分均明显升高(<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病人Lp-PLA2 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0.423,<0.001)。Lp-PLA2升高的冠心病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8%,Lp-PLA2正常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病人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相关[HR=2.730,95%CI(1.501,4.966),=0.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Lp-PLA2升高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Lp-PLA2正常组(<0.05)。性别分组后仅男性病人Lp-PLA2升高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Lp-PLA2正常组(<0.05),女性病人中两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冠心病病人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病人,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Lp-PLA2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男性冠心病病人。
孟娜,刘素云,李劭凝,吕云玲,孟琳琳,赵倩,李秀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PM)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情况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2日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并收集石家庄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PM研究性监测数据,分析3年来同期随PM浓度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人次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2018—2020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共18 615人次。PM日均浓度为68.7 μg/m。PM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住院当日(lag0)即表现出影响,在滞后1 d(lag01)时出现最大单日效应量,超额危险度(ER)值为 2.06,95%CI(0.61,3.25)。双污染物模型与每日因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住院的关系,时间选取在结果效应值最大的滞后lag1,结果显示二氧化氮(NO)、二氧化硫(SO)和一氧化碳(CO)均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大PM对每日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效应值,<0.05,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石家庄市PM浓度与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人数呈正相关,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滞后1 d的效应最为显著,且双污染物模型之间有相互协同作用。
王雷,蒋张,张文秀,丁黎黎,杨婷,肖立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中心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收治的472例主动脉急性夹层手术病人的一般资料,分别于心肺转流(CPB)开始前、CPB后30 min、深低温停循环前、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半小时后以及停机前5 min采集病人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Pcv-aCO值,根据Pcv-aCO值将病人分为观察组(Pcv-aCO>6 mmHg,224例)与对照组(Pcv-aCO<6 mmHg,24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两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分析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资料以及术后6 h外周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量。 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96%与9.68%,<0.05)。观察组术后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术前颈动脉斑块、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术中Pcv-aCO升高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相关,可作为认知功能障碍术中预警指标。
徐凯,刘莉,秦国峰,王会明,张延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性因子、左室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7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CS病人,根据IABP应用时机不同分为介入前组、介入后组,各35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介素-6(IL-6)]、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血肌酐(SCr)、并发症、MACE。 结果: 两组治疗后即刻PCWP、SBP、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介入前组治疗后6 h、治疗后24 h的hs-CRP、sCD40L、IL-6、NT-proBNP、SAPSⅡ评分、SCr低于介入后组(<0.05);两组治疗后6 h、治疗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LVEF、心脏指数、LVEDD、心排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介入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介入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个月,介入前组MACE总发生率为5.71%,低于介入后组的22.86%(<0.05);随访6个月,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与急诊PCI术后应用IABP相比,PCI术前应用IABP可减轻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病人心功能、肾功能及短期预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但IABP应用时机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远期预后的改善无明显影响。
赵佩中,张瑞林,张林忠,高雅,张金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糖尿病病人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ACVE)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糖尿病病人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组和非TAPB组,每组21例。TAPB组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术前30 min(T)、切皮时(T)、术毕即刻(T)3个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围术期ACVE发生情况,并测定T、术后24 h(T)时点血清神经肽Y(NPY)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 结果: 两组不同时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TAPB组T时点心率低于非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ACVE 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TAPB组、非TAPB组T时点血清NPY水平低于非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T时点比较,TAPB组和非TAPB组T时点NPY明显升高,TAPB组T时点NPY较非TAP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与T时点比较,非TAPB组T时点cTnI升高,TAPB组T时点cTnI水平低于非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TAPB可降低围术期交感神经活跃程度和应激反应,可能在围术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张曦,李展,魏延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单中心分析山东济南地区2008—2019年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治疗方法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08—2019年收治的1 472例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左心房彩超、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统计并比较2008—2019年心房颤动病人临床资料、心房颤动类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患病率、心房颤动评分、药物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的差异。 结果: 2008—2019年,心房颤动病人年龄、脑钠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与冠心病患病率、心房颤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2008—2019年,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药物、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及阿司匹林使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2008—2019年,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手术治疗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 结论: 2008—2019年,山东济南地区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发病年龄逐渐增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升高有关;抗血小板聚集是心房颤动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导管消融技术治疗逐渐增加。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陈冲,孙善斌,陈四芳,郝盼富,孙晓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 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都调神针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管阻力指数(RI)]、血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2%与85.42%,<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头晕呕吐、神疲乏力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0.05);治疗后,观察组Qm、Vm均高于对照组(<0.05),RI值低于对照组(<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LRP3及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与8.3%,>0.05)。 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病人,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杨杨,李海英,杨艳芳,商淑慧,杨晓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棍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3月邯郸市中医院脑病二科及康复科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观察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棍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水平。 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4% 与70.00%,<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气短乏力、肩痛、手指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肉萎缩)积分、S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血清S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0.05),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CGRP、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气短乏力、肩痛、手指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肉萎缩)积分、SHSS评分、VAS评分、PRI评分、PPI评分及血清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CGRP、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棍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病人临床症状、肢体疼痛,改善上肢运动能力。
理论探索
鲁杰铭,钱隆鑫,王洁,谭令,李树森,龙霖梓,曲华,付长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深刻剖析《黄帝内经·灵枢》“气街”理论的来源、含义,从气街角度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由痰瘀阻络致头气街气机不畅,由心脉瘀阻导致胸气街气机闭阻,由痰浊壅盛导致腹气街营气不能上达,由脉络瘀阻导致胫气街气不上荣。以豁痰开窍、活血化瘀、健脾化湿、通经活络为法,采用针药结合,上下配穴,腧募配穴等取穴原则,以内关、膻中、心俞、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多气街同调,配天麻钩藤饮、血府逐瘀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等经典方药,使气机畅达。“气街理论”为灵活运用百家经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蔡泳源,李梦然,侯中豪,牛天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基于“气-血-脉络”理论体系,提出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以元气渐耗、虚气留滞为起病根源,气郁不调、宗气失宣、络脉壅挛为主要病机,津气不利、痰湿内生、困滞血分为病之进展,营亏血少、浊瘀搏结为病之加重,心络闭损、大脉并伤、恶性循环为久病后果,具有以“气→血→脉络病”为轴心,分期加重、相互影响的病机演变特点。故提出:以调气和血,通补脉络为总则,强调“益气调元、养心荣络、纠其所偏”贯穿治疗始终。以气病期行气化滞、清透宣郁、柔和血络;血病进展期和利津气、化湿除痰、泻浊通络;血病加重期活血补血、逐瘀生新;脉络病期涤络开闭、攻中寓补为分期防治用药策略。
关巧妍,包宋羽,李思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动过速作为长新冠的常见表现,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李思铭窥察历代医家对“瘥”的病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心动过速的疾病特点,运用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长新冠心动过速病机特点是“余热”,基本病机是余热未清,气阴两伤,常夹痰湿和瘀血。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清养兼施,选方多以竹叶石膏汤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经验交流
韩丹旭,邓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西医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邓悦教授应用自拟豁痰解毒通络方治疗胸痹心痛脉痹合病,并提出气虚、痰浊、瘀血是此病的根本病机,“痰瘀伏邪,热结血络”是其重要的病机变化,与“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病机有异曲同工之处。采用益气化瘀、豁痰解毒的治法,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总结了邓悦教授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方面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美春,梁宇鹏,魏超,刘培中,李创鹏,张和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急性心肌梗死较少发生在年轻病人中,报道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年轻病人,因急性胸痛就诊于我院,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给予行血栓抽吸术、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后给予强化抗栓、免疫调节治疗,联合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方调和营卫,养阴通痹,病人病情改善,2年后通过经胸冠状动脉超声评估冠状动脉,病情稳定。
高伟,崔海兰,史载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史载祥教授治疗1例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晕厥病人,基于燮理阴阳、通调血脉、健运脾胃、升降气机理论,重点调整病人心主神明又主血脉、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之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