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进展
高彩虹,郝晓莹,于京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其病理生理过程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如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等,常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姚智,张再磊,褚银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多种生物材料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当前和未来的心脏瓣膜生物材料发展趋势,旨在从材料科学的角度理解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的发展。目前,临床上用于瓣膜置换手术的人工心脏瓣膜包括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但人工心脏瓣膜缺乏长期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必要开发出更持久和有效的替代品,更好地模拟天然心脏瓣膜的功能。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宋汉琳,王榕,刘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 方法: 对1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基于六经辨证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六经证型分布规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六经病与性别、年龄、病程及常见合并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经统计,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以中年组人数最多;以病程1~5年最多;舌象以红舌苔薄白最为常见,脉象以脉弦细多见。六经证型分布中,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少阳病、太阴病、少阴寒化病、少阴热化病、厥阴病、太阳病、阳明病。两经合病最多见,其中少阳少阴合病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少阳太阴合病;三经并病仅有5例。通过分析六经病与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女性厥阴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年轻人更易出现太阳病的症状特点,少阳病、阳明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合并脑梗死的病人更易出现少阴寒化。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临床上六经证型皆可出现,多见两经合病,所占比例略高于单经病,三经并病出现频率极低,未见三经以上合病。六经辨证是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可行辨证方法,多以少阳病、少阳少阴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为切入点论治。
袁德君,王玲,傅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44(MAp44)、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蛋白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名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MAp44蛋白、S-100B蛋白水平检测,采用Killip心功能分级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MAp44蛋白、S-100B蛋白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Ap44蛋白水平较低,S-100B蛋白水平较高(<0.05)。MAp44蛋白与Killi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100B蛋白与Killi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无关(>0.0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病变支数、MAp44蛋白、S-100B蛋白有关。Ⅳ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大面积梗死及2支或3支病变占比、cTnI、BNP、S-100B蛋白水平高于Ⅰ级、Ⅱ级、Ⅲ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MAp44蛋白水平低于Ⅰ级、Ⅱ级、Ⅲ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cTnI、BNP、病变支数、MAp44蛋白、S-100B蛋白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MAp44蛋白水平较低,S-100B蛋白水平较高,MAp44蛋白、S-100B蛋白均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王俊伟,杜利军,王旭,曾玲,申钊,侯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85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率分为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年MCE定量参数[曲线斜率(β)、灌注计分指数(PSI)、平台期峰值强度(A)、心肌血流量(A·β)]、SRI定量参数[梗死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变率(LSR-s)]、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法分析MCE、SRI定量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SRI定量参数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绘制决策曲线评估其应用临床时的获益情况,并通过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各模型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优劣。 结果: 术后1年再入院组PSI、梗死心肌LS及LSR-s高于非再入院组,A·β、A低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小于非再入院组(<0.05);术后1年再入院组LVEF低于非再入院组,LVESD、LVEDD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均小于非再入院组(<0.05);PSI、A·β、A、β、梗死心肌LS及LSR-s与LVEF有相关性(<0.05);MCE定量参数联合SRI定量参数预测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优于单一预测;经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阈值在0.0~1.0,联合MCE、SRI定量参数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单纯MCE定量参数和单纯SRI定量参数。 结论: MCE结合SRI可用于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进行早期预测再入院风险,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降低再入院率。
赵永,刘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直接PCI术,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及非ISR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出院时血清CaN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病人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出院时血清CaN水平对AMI病人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 结果: 130例AMI病人PCI术后随访1年,其中25例出现ISR,发生率为19.23%;ISR组体质指数高于非ISR组,主支架直径小于非ISR组,出院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CaN水平高于非ISR组(<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支架直径、出院时血清CRP、CaN水平是AMI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0.05);ROC曲线显示,出院时血清CaN水平预测AMI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 血清CaN水平升高是AMI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早期预测AMI病人PCI术后ISR的发生风险。
尤东华,贾保霞,陈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 方法: 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126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23例)和未发生MACE组(nMACE,103例),所有受试者在出院前均接受超声2D-STI检查和生化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和生化检查资料,分析超声2D-STI参数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AMI病人PCI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分析GCS、GRS、GLS对AMI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CE组与nMACE组LVEF、GCS、GRS、GLS、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MI病人超声2D-STI检查指标GCS、GRS、GLS均与LVEF呈正相关(值分别为0.387,0.401,0.355,分别为0.016,0.009,0.019),与NT-proBNP均呈负相关(值分别为-0.413,-0.514,-0.451,分别为0.007,0.001,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NT-proBNP、GCS、GRS、GLS均为AMI病人PCI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GCS、GRS、GLS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780,0.824。 结论: 超声2D-STI参数GCS、GRS、GLS预测AMI病人PCI术后12个月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许淑彦,徐志伟,赵爱红,袁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指标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5(miR-145)、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该结果为金标准,将确诊冠心病病人纳入冠心病组,将非冠心病病人纳入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病人均接受PCI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动态心电图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动态心电图指标及血清miR-145、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结果: 高度疑似冠心病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83例(69.17%),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一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平均值(SDNNI)、血清miR-145水平较非冠心病组低,血清NT-proBNP水平较非冠心病组高(<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DNN、SDANN、SDNNI、miR-145、NT-proBNP及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最高。随访12个月,预后不良21例(25.30%),预后不良组合并高脂血症病人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SDNN、SDANN、SDNNI、miR-145较预后良好组低,血清NT-proBNP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高(<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DNN、SDANN、SDNNI、miR-145、NT-proBNP及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病人PCI术后不良预后的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最高。 结论: 动态心电图指标及血清NT-proBNP、miR-145水平能够有效诊断冠心病,同时与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能够有效预测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吴霞,张莉,杨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分布情况以及ApoE基因多态性对糖脂代谢水平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老年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易感因素。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于我院综合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169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冠心病的73例病人纳入观察组,96例非冠心病病人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以及糖脂代谢水平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分析老年人群中ApoE基因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病的易感因素。 结果: 两组病人中E3/E3、E3/E4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ε4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病人中ε4基因携带病人的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ε2基因携带病人,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ε4基因携带病人的ApoE水平均明显低于ε2基因携带病人(<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ε4等位基因(OR=1.124)、糖化血红蛋白(OR=1.051)、TG(OR=1.17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697)、ApoE(OR=0.953)是老年人群冠心病风险的独立易感因素(<0.05)。 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老年人群糖脂代谢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糖脂代谢异常风险增加,是老年人群冠心病的易感因素。
陈登宇,田孝瑞,李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病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脑钠肽(BNP)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DHF病人311例作为DHF组,根据入院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91例)、心功能Ⅲ级组(122例)和心功能Ⅳ级组(98例);依据随访1年内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82例)和无MACE组(229例)。另选取同期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超声及血清学资料;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后,分析HFEI评分、TGF-β、BNP与DHF预后的关联性;COX回归评价HFEI评分、TGF-β、BNP之间的交互作用;R软件建立预后模型,Bootstrap法抽样验证,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 结果: DHF组LVEDD、LAD、cTnT、Lp(a)、TGF-β、HFEI评分、BNP高于对照组,MACE组TGF-β、HFEI评分、BNP高于无MACE组,TGF-β、HFEI评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0.05)。COX回归显示,调整后HFEI评分[HR=2.01,95%CI(1.78,2.32),<0.001]、TGF-β[HR=1.79,95%CI(1.56,2.10),<0.001]、BNP[HR=2.13,95%CI(1.86,2.41),<0.001]均是MACE的危险因素。随着HFEI 评分、TGF-β、BNP升高,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增高(<0.05)。HFEI评分、TGF-β、BNP间交互作用会增加MACE风险,HFEI评分联合BNP[HR=3.92,95%CI(2.81,4.52),<0.001]对预后MACE的交互效应高于TGF-β联合HFEI评分[HR=3.70,95%CI(2.63,5.02),<0.001]与BNP联合TGF-β[HR=3.22,95%CI(2.31,4.48),<0.001]。联合HFEI评分、TGF-β、BNP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MACE风险率,验证前后AUC分别为0.928[95%CI(0.858,0.998)]和0.926[95%CI(0.854,0.997)],绘制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均为0.012,可作为风险工具以预测预后信息。 结论: DHF病人HFEI评分、TGF-β水平、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也是导致DHF进展、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随着HFEI评分、TGF-β水平、BNP水平的升高,与预后的关联效应也更强,且两两间存在交互作用。应基于列线图模型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时预警,有助于DHF病人预后改善。
马新秀,郭春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分析影响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因素。 方法: 连续性招募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收治的203例老年CH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恐惧进展问卷-简写形式(FoP-Q-SF)、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明尼苏达心衰病人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病人恐惧疾病进展、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因素。 结果: 共回收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共97例(47.78%)病人存在恐惧疾病进展。恐惧疾病进展组女性、离异/丧偶比例、MLHFQ评分高于无恐惧疾病进展组,CHF病程长于无恐惧疾病进展组,再住院次数多于无恐惧疾病进展组,GSES评分、SSRS评分低于无恐惧疾病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住院次数增加、较高的MLHFQ评分是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0.05),较高的GSES评分和SSRS评分是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0.05)。 结论: 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偏高,再住院次数增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是影响老年CHF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因素。
李玉范,路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具有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的配伍特点,以期为降血脂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保健组方,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及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频数统计、中药基本信息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等。 结果: 纳入的695项保健食品组方以胶囊、软胶囊为主,较为重要的原料有银杏叶、山楂、绞股蓝、决明子、丹参等。性味归经分析表明,保健组方所涉及的中药多属补虚类、消食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且以性温,味甘入肝经或性温,味甘入脾经为主。 结论: 保健食品组方原料的选择基本符合中医药基本理论,根据所得的组方规律可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同时,在开发和应用上应立足中医药基本理论且注重辨证,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挥中医药降血脂的优势。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侯晓双,李瑶,赵娜娜,孙羽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氯吡格雷抵抗(CR)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IS伴CR的病人1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照组单用己酮可可碱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8-异前列腺素F(8-iso-PGF)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PAgT、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血清TNF-α、HMGB1、IL-17、8-iso-P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AIS伴CR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减轻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理论探索
李俊辉,姚成增,姜水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三因制宜”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在中医诊疗、养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灵活运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能够使医者在辨证时更精准的把握该病发展变化趋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方面阐述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赵继尧,兰昌林,肖婷婷,金东林,康善平,蒙定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张元素博采众多医家的优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开创了以脏腑辨证为主的易水学派,《医学启源》一书从心的生理特点,心病的寒热虚实、生死顺逆辨证体系及其治疗进行论述,指导并启示后人要以疾病的表象为基础,深入探析疾病本质证候,以达到药必对证的辨证思路。本研究对张元素《医学启源》中心病治疗特色进行剖析,以期能为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提供思路。
经验交流
张芹,周思远,刘如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医“ 胸痹”范畴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类,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是城乡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如秀教授认为肾虚是心系疾病的内在因素,治疗上强调从肾论治,攻补兼施。《难经》载“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提出从调和营卫的角度治疗心系疾病。本研究结合营卫的生成、通行特点,对刘如秀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学 术经验进行全新的解读,以期将中医经典与临证实践更好的结合,为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鲁亚君,杨波,朱喜梅,张萌,石伊娜,陈金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上属于“情志病”的范畴。往往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烦,眠差,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等主观感受,客观体征极少,辅助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此病与《金匮要略》中所描述的百合病极为相似,曾有记载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而朝百脉,因此,心肺阴虚,则百脉皆受其累,致症状百态。国医大师雷忠义从认为当代百合病病人多偏属于肝郁化火所致的气阴两虚证型,并提出治疗以益气养阴,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主张,自拟“百合知母地黄汤”治疗此类病症,在立足病症的基础上,因人制宜、灵活应用,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