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4年 22卷 14期 刊出日期:2024-07-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齐葭,杨志飞,郭伶俐,武玉泽,汪吴娇,林谦,万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筛选芪参桃红颗粒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运用UniProt获取靶点的标准基因名;运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慢性心力衰竭相关靶点;运用Evenn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芪参桃红颗粒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涉及槲皮素、山柰酚等6个关键成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4个关键靶点,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20条关键通路。结论:芪参桃红颗粒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NF-κB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通路、胰岛素抵抗、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6条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机制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心肌重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

马勇博,滑振,王靖涵,张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0日。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对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1 466例病人,其中观察组734例,对照组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压[MD=-11.03,95%CI(-14.42,-7.63),P<0.000 01]、舒张压[MD=-7.42,95%CI(-8.80,-6.03),P<0.000 01]、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MD=-6.26,95%CI(-10.81,-1.72),P=0.007]、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2.60,95%CI(-3.48,-1.73),P<0.000 01]降低,降压疗效[MD=1.24,95%CI(1.11,1.39),P=0.000 1]提高,中医症状[MD=-3.75,95%CI(-5.33,-2.16),P<0.000 01]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病人血压和相关临床症状,受限于研究质量与数量,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评价验证。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褚国洁,张立晶,王承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评分将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114例病人作为认知障碍组(A组)、未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78例病人作为认知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B组,受教育程度、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B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LVEF、Hcy、NT-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受教育程度低、Hcy升高、NT-proBNP升高及LVEF降低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崔杰,吴旸,李彤,胡继强,邓建华,范宗静,林泉,骆睿翔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气复脉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颗粒安慰剂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8%与24.0%,P<0.05)。结论:益气复脉方可减少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

平肝活血方对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Hcy、IL-6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

戈志华,赵奥琪,李博玉,封亚丽,苗华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方对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叶酸片治疗,中药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降压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清Hcy、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LVEDD、IVST、LVPWT、Hcy、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活血方可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降低血清Hcy、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左室肥厚及临床症状。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志飞,万洁,汪吴娇,武玉泽,郭伶俐,林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8个数据库中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性别、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提取。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2 150例病人,其中试验组1 080例,对照组1 07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心绞痛疗效[RR=1.25,95%CI(1.20,1.31),P<0.000 01]、心电图疗效[RR=1.28,95%CI(1.18,1.37),P<0.000 01]提高,心绞痛发作次数[MD=-2.93,95%CI(-4.16,-1.71),P<0.000 01]、心绞痛持续时间[MD=-2.37,95%CI(-3.13,-1.61),P<0.000 01]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2.08,95%CI(-3.39,-0.77),P=0.002]、白细胞介素-6(IL-6)[MD=-6.60,95%CI(-7.18,-6.02),P<0.000 0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但部分研究样本量有限,文献质量较低,今后仍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验证。

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邱子,王海英,何丽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力量、舌肌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7%与77.36%,P<0.05)。训练1个月后,两组清蛋白、血红蛋白、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训练前,吞咽功能评定(SSA)评分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力量结合力量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病人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探讨西洋参、丹参配伍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李星星,刘荣鹏,刘伟,刘欣,范宗静,崔杰,吴旸,殷惠军,林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西洋参、丹参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作用靶点。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等量蒸馏水)、西洋参+丹参低剂量组[XD-L组,西洋参1.5 g/(kg•d)+丹参4.5 g/(kg•d)]、西洋参+丹参高剂量组[XD-H组,西洋参3 g/(kg•d)+丹参9 g/(kg•d)]、ACEI组[培哚普利0.84 mg/(kg•d)];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CON组,等量蒸馏水),每组6只,连续灌胃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转录组学测序筛选西洋参、丹参治疗心肌梗死后缺血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西洋参、丹参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转录组学测序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MOD组大鼠12个基因上调,13个基因下调。西洋参、丹参回调了MOD组的6个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三羧酸(TCA)循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等有关。结论:西洋参、丹参可能通过上调Wnt4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

川芎多糖调节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赵威瑾,李畅,李知娟,王经,芦晓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川芎多糖(LCPS)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大鼠数字编码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维拉帕米(VH)组(20 mg/kg)和LCPS低剂量组(50 mg/kg)、LCPS中剂量组(100 mg/kg)、LCPS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24只大鼠。给药预处理14 d后,采用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制备MIRI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心脏超声法、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组织炎性因子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LVEDP、病理评分、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LVESP、+dp/dtmax、-dp/dtmax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VH组、LCPS中剂量组和LCPS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LVEDP、病理评分、心肌酶水平、炎性因子水平、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LVESP、+dp/dtmax、-dp/dtmax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CPS上述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除+dp/dtmax、-dp/dtmax、IL-1β外,LCPS高剂量组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优于VH组(P<0.05)。结论:LCPS对大鼠MIRI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隐丹参酮调节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武禹佳,武文印,李艳,董印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调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33 mmol/L)、2.5 μmol/L隐丹参酮组(葡萄糖33 mmol/L+2.5 μmol/L隐丹参酮)、5 μmol/L隐丹参酮组(葡萄糖33 mmol/L+5 μmol/L隐丹参酮)和脂多糖(LPS)组(葡萄糖33 mmol/L+5 μmol/L隐丹参酮+1 μg/mL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LPS),各组细胞培养在相应的培养基中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抑制剂(FLIC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GSDMD蛋白N端片段(GSDMD-N)、TLR4、NLRP3、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Cleaved Caspase-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9c2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ROS水平、焦亡细胞比例、细胞上清IL-1β和IL-18水平及细胞TLR4、NLRP3、p-NF-κB p65/NF-κB p65、GSDMD-N、Cleaved Caspase-1/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2.5 μmol/L隐丹参酮组、5 μmol/L隐丹参酮组H9c2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ROS水平、焦亡细胞比例、细胞上清IL-1β和IL-18水平及细胞TLR4、NLRP3、p-NF-κB p65/NF-κB p65、GSDMD-N、Cleaved Caspase-1/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LPS可逆转隐丹参酮对高糖诱导细胞增殖和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通过增加LC3B表达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刘亮,林煜,林通,杨建明,翁羽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低氧微环境诱导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外囊泡(Evs)通过增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大鼠ADSCs,并通过成骨、成脂分化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进行鉴定。利用常氧(21%O2)和低氧(1%O2)条件分别获得常氧Evs和低氧Evs,通过形态和表面标志物的表达进行鉴定。构建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并将CME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组)、常氧Evs组(N-Evs组,给予常氧Evs培养24 h)、低氧Evs组(H-Evs组,给予低氧Evs培养24 h)、低氧Evs+自噬抑制剂组(H-Evs+3-MA组,给予低氧Evs和3-MA 5 mmol/L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CMECs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和自噬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C3B、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CMECs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自噬能力减弱(P<0.05),PCNA、Ki67、MMP-2/MMP-9、HIF-1α、VEGF、LC3B-Ⅱ/Ⅰ、Beclin1表达减少(P<0.05)。与OGD/R组比较,N-Evs组和H-Evs组CMECs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自噬能力增强(P<0.05),PCNA、Ki67、MMP-2/MMP-9、HIF-1α、VEGF、LC3B-Ⅱ/Ⅰ、Beclin1表达增加(P<0.05),且H-Evs组优于N-Evs组(P<0.05)。与H-Evs组比较,H-Evs+3-MA组CMECs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自噬能力减弱(P<0.05),PCNA、Ki67、MMP-2/MMP-9、HIF-1α、VEGF、LC3B-Ⅱ/Ⅰ、Beclin1表达减少(P<0.05)。结论:低氧微环境诱导下的ADSCs-Evs通过增加LC3B表达可促进OGD/R损伤CMECs的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和自噬能力。

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后Wnt3a、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何宏盾,韦亮,孙诗杰,李甜,胡嘉婧,祝美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缺血脑组织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温阳逐瘀汤防治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76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组,44只)和肾阳虚组(SYX组,132只);成功建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44只)、脑缺血模型组(MCAO组,44只)、温阳逐瘀汤组(WYZY组,44只)。WYZY组大鼠灌胃温阳逐瘀汤,MCAO组与Sham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在术后1 d,运用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术后3、7、14、21 d取材,每个时间选11只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组织Wnt3a、β-caten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Blank组比较,SYX组cAMP含量下降(P<0.05)、cGMP含量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MCAO组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细胞坏死、细胞膜消失、细胞核固缩,呈明显的脑缺血损伤表现;WYZY组前期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减轻,细胞排列逐渐密集,坏死细胞减少,脑缺血损伤显著改善。与MCAO组、Sham组比较,WYZY组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WYZY组1、3、7、14、21 d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Blank组、Sham组比较,MCAO组、WYZY组缺血脑组织3、7、14、21 d Wnt3a、β-catenin表达均有增加(P<0.05);与MCAO组比较,WYZY组Wnt3a、β-catenin表达均增加(P<0.05),7 d Wnt3a达到峰值,14 d β-catenin达到峰值。与Blank组、Sham组比较,MCAO组、WYZY组3、7、14、21 d 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均有增加(P<0.05);与MCAO组比较,WYZY组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增加(P<0.05),7 d Wnt3a mRNA达到峰值,14 d β-catenin mRNA达到峰值。结论:温阳逐瘀汤可改善肾阳虚证大鼠cAMP、cGMP水平及肾阳虚病理状态,可能通过上调Wnt3a、β-catenin表达减轻急性脑缺血损伤,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综述与进展

脉冲电场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吴晓军,冯雪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脉冲电场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消融能量,由于其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的小孔导致细胞凋亡,产生不可逆电穿孔造成组织破坏;具有非热性、瞬时性和心肌组织优先选择性的特点,使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简单、安全和有效,可能为心房颤动消融提供新方法。综述脉冲电场消融的原理、相关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进展。

肥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丁美,邓俊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肥胖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延续有关。综述肥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李萱,岳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延诊,病死率高。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机制、诊断及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提供思路。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骨骼肌质量减少对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

王秀云,李娟利,胡经文,卢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骨骼肌质量减少对射血分数降低和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134例病人,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HFpEF)44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病人(HFrEF)90例。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评估身体成分。对病人进行随访至2022年8月,所有病人至少随访了30个月。结果:HFpEF组和HFrEF组女性、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既往心肌梗死、肌肉萎缩、恶病质、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袢利尿剂、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转铁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病人(17.9%)出现肌肉萎缩,其中20例病人患有HFrEF,4例病人患有HFpEF。与非肌肉萎缩病人比较,肌肉萎缩病人年龄、铁缺乏、贫血、NT-proBNP水平增加,女性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肌肉萎缩病人24个月死亡率为42.22%,无肌肉萎缩病人24个月死亡率为19.00%。HFpEF病人中,肾小球滤过率(HR=27.57,P=0.001)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FrEF病人中,肌肉萎缩(HR=1.97,P=0.035)和LVEF(HR=0.95,P=0.019)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骨骼肌质量减少的HFrEF病人24个月死亡风险高于HFpEF病人。

伊伐布雷定对低血压状态HFrE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的影响

孔巴提•沙提别克,王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低血压状态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低血压状态HFrEF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静息心率、平均动脉压、运动耐力、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重构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胱抑素C(CysC)]、心肌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预后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0%与74.51%,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及CO、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LVEF、CO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静息心率、LVEDD、血清CysC、TIMP-1、MMP-9、CTGF、sST2、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5%与41.18%,P<0.01)。结论:伊伐布雷定应用于低血压状态HFrEF病人中疗效显著,可控制静息心率,提高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预防病人在心力衰竭易损期不良事件,且对血压未产生影响。

TAPSE/sPAP评估托伐普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赵颖,邸亮,马涛,张立欣,王丹丹,汪雁博,谷新顺,田立国,朱小玲,高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以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sPAP)评估托伐普坦对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PH-HFrEF)病人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秦皇岛海港医院心内科收治的PH-HFrEF病人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记录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sPAP、面积变化分数(FAC)、TAPSE、TAPSE/sPAP等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下腔静脉(IVC)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sPAP低于对照组,FAC、TAPSE、S′、TAPSE/sPAP、TAPSE/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改善PH-HFrEF病人右心室功能,并降低肺动脉压力;TAPSE/sPAP是评价右心室-肺动脉耦合的有效指标。

直立性高血压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康复的影响

王红,张彬,董玉梅,马爱青,王松涛,孙涛,韩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直立性高血压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36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应用直立倾斜试验评估病人是否合并直立性高血压。所有病人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心脏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康复效果,将心脏功能康复治疗显效、有效视为康复良好,否则视为康复不良,分析直立性高血压对CHF病人心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130例病人中107例未合并直立性高血压(作为非合并组),23例合并直立性高血压(作为合并组),占比为17.69%;完成治疗后,47例治疗显效,65例治疗有效,均被评估为康复良好,其余18例为康复不良。合并组入院时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血清NT-proBNP、空腹血糖是CHF病人合并直立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合并组心脏功能康复不良比例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组治疗后QT间期、校正的T波顶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Tp-Tec)、左室内径、左房内径、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直立性高血压与CHF病人心脏功能康复效果呈正相关(r=0.6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立性高血压、空腹血糖和NT-proBNP均可增加CHF病人心脏功能康复不良风险(P<0.05)。结论:直立性高血压对CHF病人心脏功能康复有一定的影响,CHF合并直立性高血压病人心脏功能康复不良风险增加。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肌修复的影响及其与miR-20a的关联性

顾迎春,马娟,韩凌,侯亚敏,王东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肌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心肌修复指标与血清miR-20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因冠心病就诊且行PCI术,并出现术后相关心肌损伤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人外周血清miR-20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miR-20a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训练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训练组miR-20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训练组血清CK、CK-MB浓度和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损伤病人血清CK、CK-MB含量、IL-6、TNF-α含量与miR-20a呈负相关(P<0.05)。结论:HIIT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相关心肌损伤病人的心肌重构、心肌损伤程度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20a表达增强有关。

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王晓利,张江涛,姜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丙二醛(MDA)、B型利钠肽(BNP)及降钙素原(PCT)在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为Ⅱ级组(33例)、Ⅲ级组(34例)、Ⅳ级组(19例);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68例)、死亡组(18例);另选取75例单纯心力衰竭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病人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指标与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28 d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越高,Ⅳ级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Ⅲ级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高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情况与CysC、MDA、BNP及PCT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早期检测可为其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欧婷,常俊,李健桃,王迪斌,李云涛,朱舒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病人94例,其中47例病人接受PCI治疗(PCI组),47例拒绝PCI治疗接受药物治疗(药物组)。记录两组胸痛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治疗过程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PCI组胸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I组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5.1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入院时(T0)最低,治疗3个月后(T1)降低,治疗6个月后(T2)最低(P<0.05);T1时,PCI组CRP、PCT高于药物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LVESD、LVEDD逐渐降低,LVEF逐渐升高(P<0.001);T1、T2时,PCI组LVESD、LVEDD均低于药物组,LVEF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PC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病人的预后生活质量。

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王宁宁,黄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本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84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医治疗及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无氧阈(AT)时、极限的CPET相关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VO2)、氧脉搏(O2 Pulse)、最大心率(HR Peak)、代谢当量(Met)、无氧阈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AT)、无氧阈下氧通气当量(VE/VO2@AT)、心率储备(HRR)、呼吸储备(B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斜率)]、循环[每分通气量(VE)、用力呼吸容积(FVC)、最大通气量(MVV)]及呼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AT、O2 Pulse、Peak 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R Peak、HRR、BR、VE/VCO2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T时、极限心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O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舒张压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VC、MVV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心肺运动相关指标,提高运动耐量,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浩,谈晓东,徐斌,朱红俊,苏伟,李七一,陆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炎症指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中药组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OCS3;之后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观察两组生存质量、终点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降低,SOCS3水平升高,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7%与66.6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降低hs-CRP,升高SOCS3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CS3信号通路有关。

三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房功能

张佳宇,康春松,胡钰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三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病人左房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128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54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74例);另选取59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获取各组左室常规参数[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和LVMI],三维左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房射血容量(LAE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储存期纵向应变(LASr)、左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左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左房储存期环向应变(LASr-c)、左房管道期环向应变(LAScd-c)及左房收缩期环向应变(LASct-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LVH组、NLVH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LVH组舒张压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NLVH组IVSTd、LVPWTd、LVMI、E/e′均较对照组增大,LVH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NLVH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三维容积参数LAVmax、LAVpreA、LAEV均增大,应变参数LASr、LASr-c、LAScd、LAScd-c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LVH组LAVmax、LAVmin、LAVpreA均增大,LAEF、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LASct-c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LAVmax、LAVmin、LAVpreA均增大,LAEF、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可分时相、定量评估老年高血压病人左房结构及功能变化。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风险模型的构建及血清PTX3、adropin和sST2表达的预测价值

李振莲,史苏娜,杨柳,任振芳,朱凌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adropin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建模组,其中复发组(35例)、未复发组(85例)。另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诊治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为验证组,其中复发组(32例)、未复发组(88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心电图f波类型以细波为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TX3、sST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f波类型及血清hs-CRP、NT-proBNP、PTX3、adropin、sST2均是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X3、adropin、sST2预测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95%CI(0.691,0.872)]、0.785[95%CI(0.690,0.881)]、0.757[95%CI(0.670,0.845)]。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43和0.816。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风险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精准度。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验证组预测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AUC分别为0.846[95%CI(0.775,0.917)],0.830[95%CI(0.755,0.905)],高于血清PTX3、adropin、sST2单独预测(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PTX3、adropin、sST2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预测术后复发。

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和硝普钠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对比

齐守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和硝普钠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9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血压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12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U组和N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联合艾司洛尔控制血压和心率,U组采用乌拉地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N组给予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3组治疗30 min后、60 min后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及疗效;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时间效应。治疗30 min后、治疗60 min后,3组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后,U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min后,U组舒张压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后,U组心率低于N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min后,U组、对照组心率低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心率控制总有效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拉地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可降低病人血压和心率。

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郭婉婉,王方园,吕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决奈达隆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抑瘤因子2(ST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炎性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7.50%、86.25%)均高于对照组(75.0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LR、CRP、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与23.75%,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5%与30.00%,χ2=4.254,P=0.039)。结论: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获得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复发。

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璐,张虹,胡晓琴,房娜,张婉卿,任启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12月的4 600份健康体检资料,并进行分析,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4 600名受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5.0%(1 149/4 600),男性高于女性(26.8%与21.2%,P<0.001)。随着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高血压检出率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升高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近,其中,年龄与糖脂代谢指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兰冰,韩文忠,郭晓平,褚红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成功接受PCI的142例STEMI病人。使用FlashAngio软件计算PCI成功后罪犯血管的IMR。使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MVO、梗死面积和心肌挽救指数。根据血管IMR值(临界值为40 U)比较CMR衍生参数。结果:77例病人(54.2%)的血管IMR>40 U,65例(45.8%)病人的血管IMR≤40 U。与血管IMR≤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更高(P<0.05)。血管IMR与CMR衍生梗死面积(r=0.551,P<0.001)、MVO(r=0.450,P<0.001)、风险面积(r=0.417,P<0.001)和心肌挽救指数(r=-0.458,P<0.001)相关。与血管IMR≤ 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梗死面积、风险面积、MVO范围均增大(P<0.001),心肌挽救指数降低(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管IMR>40 U[OR=12.240,95%CI(6.310,23.750),P<0.001]、CK-MB峰值[OR=1.003,95%CI(1.000,1.006),P=0.030]和肌钙蛋白I峰值[OR=1.006,95%CI(1.001,1.010),P=0.011]是STEMI初次PCI后CMR中MVO存在的独立预测因子。PCI术后IMR[AUC=0.832,95%CI(0.757,0.907)]对MVO的鉴别能力高于CK-MB峰值[AUC=0.517,95%CI(0.407,0.627)]和肌钙蛋白I峰值[AUC=0.615,95%CI(0.496,0.734)]。结论:血管IMR可评估STEMI病人初次PCI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比较

张嘉楠,李作鹏,王天栋,张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机械取栓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术前头颅CT平扫结果分为HMCAS阳性组(54例)与HMCAS阴性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结果: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低于HMCA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与70.3%,P=0.004)。与HMCAS阴性组比较,HMCAS阳性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与46.9%,P=0.033)。结论:接受机械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差于HMCAS阴性组,预后良好比例较低。

定眩合剂治疗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李乐军,杨崇河,黄赛忠,李玉梅,王银香,丁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定眩合剂治疗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沛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溧阳市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6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定眩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I较治疗前降低,TCD参数Vs、Vm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T-1较治疗前降低,CGRP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合剂可改善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临床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

幸文利,何泽元,谭关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清除组(134例)和未清除组(63例)。未清除组予以动脉夹闭治疗,清除组在动脉夹闭治疗后进行脑池积血清除,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日期2020年2月5日,1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失访17例,其中清除组7例,未清除组10例,共180例病人完成随访。72例病人预后不良作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预后良好组。治疗后,清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4.09%(56/127)低于未清除组的60.38%(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4.65%(44/127)低于未清除组的52.83%(2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压力、脑灌注压、治疗方案、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积血清除(OR=0.041)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脑血管痉挛(OR=21.838)、高脑脊液循环(OR=1.067)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4.09%;脑池积血清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脑血管痉挛、高脑脊液循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风险评估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张加生,张丽丽,李科,杨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调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10年脑卒中风险情况,探讨不同风险分层体质分布,不同中医体质与脑卒中风险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1年6月—11月苏州高新区某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基本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和血脂检测(剔除问卷内容、检测指标不全)。共纳入65岁及以上人群549例,其中女326例(59.38%),男性223例(40.62%);年龄(72.50±4.69)岁。根据改良脑卒中弗明汉量表评估脑卒中疾病风险,《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结果:根据预测模型,低风险219例(39.9%)、中风险264例(48.1%)、高风险66例(12.0%)。不同风险组别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阴虚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偏颇体质居前3位分别为痰湿质165例(30.1%)、阴虚质67例(12.2%)、阳虚质59(10.7%);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吸烟,以痰湿体质为主;不同中医体质的体质指数、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与年龄(r=0.574,P<0.001)、阴虚质(r=0.116,P=0.006)呈正相关。≥75岁(OR=12.508)、阴虚质(OR=2.268)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生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0年脑卒中风险状况应予以重视,≥75岁以上老年人、阴虚质,脑卒中风险较高。
理论探索

基于“顶焦神系”理论辨治焦虑性失眠

冯兰栓,宁博,王一鸣,李世淋,赵明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顶焦神系”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解剖特点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八系”,并根据脏腑体系提出“顶焦神系”,该理论发现焦虑性失眠病机与“神系”紧密相连。焦虑性失眠是指焦虑与失眠并病;基于“顶焦神系”理论,认为焦虑性失眠以心、胆两系病变为主,从郁、痰、瘀3种病理因素论述,以“邪犯顶焦、神机逆乱”为中心病机,分别从气郁化火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进行辨证。多以实证、刚证为主;治疗以仝小林院士“刚则泄之”为基点,以行气泻火、活血化瘀、化痰定惊为基本原则;兼顾肝、脾、肾等其他脏腑,辅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等治法,临床疗效确切。
经验交流

郭维琴教授从“心主血脉”论治高血压伴失眠症经验

吉星,戴雁彦,辛玉,侯艾琳,王锴,梁晋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病人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失眠,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效率,故改善睡眠质量对控制血压波动、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血压伴失眠症病位在心,根本病机为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扰及心神,治疗时注重“两位一体、双心同调”;郭维琴教授不仅总结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对药角药,还创制了郭氏养心益智操,对防治疾病的进展具有很好的疗效。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致心源性休克1例

邹坤,魏大闯,李文华,黄克力,于涛,刘胜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主动脉瓣膜疾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均呈年轻化趋势,实际临床工作中,需尽快明确诊断,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正确的治疗并挽救病人生命。现报道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明确诊断后,通过外科手术成功挽救了病人生命。

Lorenz散点图在分析窦房结四区反应中的应用

申继红,景永明,王晶晶,李世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1例房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天然窦房结四区反应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典型心电图片段及梯形图,分析总结窦房结四区反应在Lorenz散点图中的分区和特点。A、B、C、D点集分别对应窦房结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反应,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前点集(NN.N)远端自上而下,垂直于x轴纵向分布。A′、B′、D′点集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后点集(N.NN)远端自右向左,垂直于y轴横向分布。两组点集关于45°线基本对称,C点集是其交叉部分。集中分布于短长周期区的A、B、D′3个点集易于观察,可作为分析动态心电图,判断有无窦房结四区反应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