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4年 22卷 13期 刊出日期:2024-07-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

张铭杰,卫靖靖,包宇,张艺琳,卢健峰,王澳龙,朱明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中医用药规律及差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使用Excel 2016软件分别建立处方数据表,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处方855首,缓慢型心律失常处方431首。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高频中药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酸枣仁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高频中药为甘草、附子、桂枝、黄芪、丹参等。功效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均较多,清热药、安神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占比较高,解表散寒药、温里药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占比较高。性味归经中,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药以甘温、辛温为主。归经均与心、肺、脾、肝、肾密切相关。药物组合模式分析得到甘草-丹参使用频率较高,甘草-麦冬在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较多,甘草-附子、甘草-桂枝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较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置信度最高组合为麦冬、桂枝→甘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为甘草-细辛、麻黄→附子。K-means聚类分析分别得到4个核心处方。结论: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均为本虚标实之病,共同病机为“虚”“瘀”,快速型心律失常多“阴虚”兼“热”,缓慢型心律失常多“阳虚”兼有“寒”,共同治法为“补气活血”,共同核心中药为甘草、丹参,在此基础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用具养阴清热、安神镇惊功效的药对及方剂;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用具温阳复脉、益气健脾功效的药对及方剂。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王琨,杨传华,杨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数据库(BATMAN-TCM)进行检索并筛选出益气活血方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人类基因名片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MIM)、药品数据与药物靶点数据库(DrugBank)、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检索冠心病对应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Venn”插件得到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冠心病的共同靶点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中CytoNCA插件筛选候选核心靶点基因,并逆向获得相关有效成分;共同靶点通过R语言“ClusterProfile”等插件,完成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根据节点筛选核心靶点及成分;利用AutodockTool 4软件对所筛选的核心靶点及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益气活血方113个主要有效成分,经分子对接验证后,得到治疗冠心病的核心靶点有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1(AKT1)、雌激素受体1(ESR1)、核因子κB P65(REL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和柚皮素。结论:益气活血方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和柚皮素等有效化学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HSP90AA1、AKT1、ESR1、RELA和CASP3等关键靶点,调节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前列腺癌和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传导途径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疏肝解郁类经典名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网状Meta分析

李泰兴,潘健略,郭伟健,何佰程,卢泽声,余昆荣,吴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与评价疏肝解郁类经典名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C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逍遥散单独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10月2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和筛选,并完成资料提取。运用RevMan 5.4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7.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35项研究,涉及病人3 094例,研究涉及的干预措施共9种,其中有34项研究以临床总有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9项研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次要结局指标,9项研究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网状Meta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上,逍遥散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HAMA评分上,丹栀逍遥散+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在安全性上,丹栀逍遥散+西医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临床上治疗CN,不仅要疏肝解郁,还需辅以健脾益气,且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但是,基于本研究的局限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多样本、多结局指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中药联合多巴胺能药物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影响的Meta分析

陈芷妍,何春颖,杜毅达,陈文洁,詹敏,韩富华,李雨桐,扈潇华,孙林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用多巴胺能药物对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对已发表的中药治疗PD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 Ⅲ)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对中药联用多巴胺能药物改善PD运动症状及治疗后多巴胺能药物用量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对6项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用多巴胺能药物能显著降低PD病人UPDRS Ⅲ评分,改善运动症状[MD=-4.03,95%CI(-4.93,-3.12),P<0.000 01];在排除异质性后发现联合中药治疗后能降低PD病人LED[MD=-55.35,95%CI(-86.17,-24.52),P=0.0004]。对4项记录不良反应的RCT进行分析显示,中药联用多巴胺能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MD=2.41,95%CI(1.44,4.02),P=0.000 8]。结论:对纳入6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用多巴胺能药物比单独运用多巴胺能药物能够在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的同时减少治疗后LED,其轻度胃肠道症状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考虑与口服中药造成的胃肠道刺激相关。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通络熄风汤通过调控Mst1/Sirt3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

王继升,李海松,王璐,高昂,冯隽龙,李海燕,吴洋,王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通络熄风汤改善高血压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空白组,1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络熄风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去离子水灌胃,通络熄风汤组给予中药配方颗粒通络熄风汤悬浮液灌胃治疗,连续干预8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自噬受体蛋白1(SQSTM1/P62)、磷酸化哺乳动物无菌20样激酶1(p-Mst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蛋白的含量,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变化,以评价通络熄风汤对高血压心肌损伤改善的效果及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络熄风汤组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通络熄风汤治疗后大鼠心肌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排列情况与坏死状态均有明显改善。通络熄风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p-Mst1、P62蛋白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Sirt3蛋白含量升高(P<0.01)。结论:通络熄风汤可以介导Mst1/Sirt3信号通路对心肌组织细胞自噬水平进行调整,并且保护心脏功能。

萝卜硫素调控Nrf2预防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损伤和肺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葛亮,李光才,张泽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萝卜硫素通过调控转录因子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预防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右心室损伤和肺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30只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萝卜硫素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萝卜硫素组大鼠构建PAH大鼠模型。经胸回声测量使用高频、高分辨率数字成像平台检测大鼠右心室心脏指数(CI)、肺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肺动脉加速时间(PAT)、肺动脉射血时间(PET)、右心室舒张期内径(IDd)、右心室自由壁厚度(FW)、右心室等容松弛时间(IVRT)、三尖瓣舒张早期心肌收缩速度(RVE)、三尖瓣舒张早期心肌舒张速度(RVE′)、收缩压速度(S′)和心肌性能(Tei)指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Nrf2和NQO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α1(COL1A1)、Ⅰ型胶原α2(COL1A2)mRNA表达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 mRNA表达。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C)。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大鼠全肺α-SMA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SOD、GSH-Px、TAC和GSH水平,CI、VTI、PAT、PET、RVE′、S′、Tei指数、Nrf2、α-SMA和NQO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萝卜硫素组SOD、GSH-Px、TAC,GSH水平,CI、肺动脉瓣VTI、PAT/PET、RVE′、S′、Tei指数、Nrf2、α-SMA和NQO1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IDd、FW、IVRT、RVE/RVE′、FN、CTGF、COL1A1、COL1A2、TNF-α、IL-1β和IL-6 mRNA蛋白表达、MD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萝卜硫素组IDd、FW、IVRT、RVE/RVE′、FN、CTGF、COL1A1、COL1A2、TNF-α、IL-1β和IL-6 mRNA蛋白表达、MD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萝卜硫素通过上调Nrf2/NQO1减少缺氧暴露诱导的PAH中肺血管重构并改善右心室功能障碍,萝卜硫素作为一种预防PAH的新型辅助疗法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艾司氯胺酮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王迪,王利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LIR)所诱发的心肌损伤的影响,探索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时间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艾司氯胺酮组(Sham+Esk组)、缺血前艾司氯胺酮+缺血再灌注组(IR+Esk1组)、再灌注前艾司氯胺酮+缺血再灌注组(IR+Esk2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 h,再灌注2 h)。经药物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结果:相较于Sham组,IR组血清cTnI、TNF-α、IL-6、NE含量升高,Sham+Esk组血清cTnI 、TNF-α、IL-6含量降低、NE含量升高(P<0.05)。相较于IR组,IR+Esk1组和IR+Esk2组血清cTnI 、TNF-α、IL-6含量降低,IR+Esk1组血清NE含量降低、IR+Esk2组血清NE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基于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通路探讨“长强”配“太溪”穴电针治疗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的作用机制

林锦韬,李爱武,刘钊汝,宫凤英,张强,李永春,黄荣铝,吕英,成云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长强”配“太溪”穴电针治疗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仔鼠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已成功受孕SD大鼠10只,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每组5只,造模组大鼠给予丙戊酸钠600 mg/kg灌胃造模,非造模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造模组大鼠所产36只仔鼠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随机选取非造模组仔鼠所产的仔鼠12只作为对照组。电针穴位组仔鼠在出生第24天即开始电针长强和太溪穴位。电针非经非穴组避开经络和穴位针刺。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所有仔鼠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仔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断头处死留取海马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仔鼠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仔鼠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微白蛋白(PV)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经干预后,电针穴位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高于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经干预后,与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逃避潜伏期缩短,而穿越次数增加,平台停留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仔鼠Glu、GABA、海马GABAAR mRNA、β-catenin和PV相对表达水平降低,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长强和太溪穴可有效改善自闭症仔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靶向调控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GABA神经通路的兴奋-抑制平衡,同时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有关。
综述与进展

甘松化学成分及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佳永,庞延,潘朝锌,卢健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甘松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期为甘松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甘松是临床常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外用可祛湿消肿。甘松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酚类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等,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作用独特。

QKI在心血管发育和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樊晋荣,边云飞,余浩瑗,何强,李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QKI(Quaking)在心血管发育和功能中的研究进展。QKI作为核糖核酸结合蛋白(RBP),是核糖核酸(RNA)的信号转导和激活(STAR)基因家族的一个特殊成员,属于异质核糖核蛋白(hnRNP)K同源域(KH)结构域蛋白家族,有QKI-5、QKI-6和QKI-7三种羧基末端结构域不同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QKI不仅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在包括心血管发育、骨代谢和癌症进展的领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铁死亡在中医药治疗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周健慧,陆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肥厚是心脏对于各种损伤性刺激适应的结果,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多种心脏疾病向心力衰竭这一终末状态发展中关键病理进展,心肌肥厚在临床中可表现出乏力、心慌、憋喘等多种症状,可能诱发多种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改善心肌肥厚可以有效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降低病人的病残、病死率。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形式,有研究证实其同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关系。中医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肥厚的治疗,以其多靶点、多途径、疗效佳、安全性高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阐述铁死亡的相关机制以及其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回顾近年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在心肌肥厚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今后治疗心肌肥厚提供新的方向。

颈动脉蹼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樊艳泓,刘晓蕾,侯苗苗,孙博,李新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蹼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颈动脉蹼的认识。颈动脉蹼是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也较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湍流强度(TI)技术也可用于识别颈动脉蹼,并可辅助判断手术治疗的时机。

PET及融合成像对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于洋,闫蕊,李媛媛,李思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利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及融合成像进行心血管疾病(CVD)机制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PET成像在CV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视角。CVD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大类疾病,因其病种复杂多样,确定其病理生理机制并监测其进展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分子成像能够在分子和亚细胞水平上无创地将CV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视化,这给理解CV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PET及融合成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分子成像模式。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血府逐瘀汤对STEMI病人PCI术后炎症指标、再灌注后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望,陈敏娜,邢雪,赵运,吕玮坤,董欢乐,王文丽,康启,董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指标及再灌注后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STEMI病人2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汤+PCI术后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基础治疗,两组病人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情况、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评分、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左心室重构情况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MAC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D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研究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ET-1、MMP-9降低,NO升高,且研究组IL-6、ET-1、MMP-9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应用于STEMI病人PCI术后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整体生存质量,降低MACCE发生风险,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病人预后。

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肌酶谱及LVEF的影响

安静霞,郭会敏,李辉,刘津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肌酶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9例。两组均进行PCI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LVEF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指标、炎性因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CK)、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33(IL-3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与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AMI病人PCI术后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改善LVEF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治疗安全性较好。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李新峰,李满生,蔡华,张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分为血栓组(67例)和非血栓组(133例)。对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重点比较两组FIB水平变化,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MI病人急诊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血栓组高脂血症、糖尿病、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左室射血分数<50%、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数目、支架长度、FI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D-二聚体(D-D)、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非血栓组增加,支架直径显著减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贴壁不良、左室射血分数、D-D、FIB是老年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进一步确定FIB最佳临界值为3.68 g/L,提示FIB水平高低与老年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根据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将糖尿病、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贴壁不良、左室射血分数、D-D、FIB分别赋予5、13、11、27、12、16、20分,依据X-tile软件获得的截断值将病人划分为低危组(<47分)、中危组(47~76分)和高危组(>76分),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01,0.921)],敏感度为90.8%,特异度为70.2%,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FIB水平与老年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风险。

芪苈大黄泻肺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肌微循环指标及miR-182、miR-210表达的影响

唐瑞双,张海军,闫肃,韩彦萍,李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芪苈大黄泻肺汤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对心肌微循环指标、miR-182和mi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芪苈大黄泻肺汤治疗。评估两组中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miR-182、miR-210表达。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ST段降低频次、ST段降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ST段降低频次、ST段降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182和miR-2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miR-182和miR-2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结论:芪苈大黄泻肺汤辅助治疗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和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病人心肌微循环,减少miR-182和miR-210表达,促进病人心功能恢复。

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

龚蕾,王治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编码重编程指标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心力衰竭病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iR-92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miR-92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2(Ang-2)含量升高(P<0.05),血管紧张素-1(Ang-1)含量降低(P<0.05);miR-92a与VEGF、Ang-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797,P<0.001),与Ang-1呈负相关(r=-0.29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R-92a、VEGF、Ang-1、Ang-2为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miR-92a、VEGF、Ang-1、Ang-2预测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30,0.667,0.677,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miR-92a在心力衰竭中表达升高,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具有相关性,miR-92a及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价值更高,可用于检测心力衰竭。

AngⅡ、NAGL、MHR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评估价值

马永倩,康志平,刘桓,李维康,张羽,李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单核细胞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在老年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8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肾损伤组(72例)和无肾损伤组(113例)。分别于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5 d,检测单核细胞(M)、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和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NGAL、AngⅡ水平;计算MH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结果:肾损伤组年龄、入院收缩压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48 h,肾损伤组sST2、NT-proBNP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肾损伤组LVEF与无肾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5 d,肾损伤组sST2、NT-proBNP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LVEF低于无肾损伤组(P<0.05)。肾损伤组入院后5 d,sST2、NT-proBNP高于入院后48 h,LVEF低于入院后48 h(P<0.05);入院后5 d与入院后48 h无肾损伤组sST2、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 h,肾损伤组BUN、Scr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eGFR低于无肾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5 d,肾损伤组BUN、Scr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eGFR低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5 d,肾损伤组BUN、Scr水平高于入院后48 h,eGFR低于入院后48 h(P<0.05)。入院后5 d与入院后48 h无肾损伤组BUN、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 h和入院后5 d,肾损伤组AngⅡ、NAGL、MHR、CRP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5 d,肾损伤组AngⅡ、NAGL、MHR、CR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后48 h,入院后48 h高于入院后24 h(P<0.05);入院后48 h,无肾损伤组AngⅡ、NAGL、MHR、CRP水平高于与入院后24 h(P<0.05),入院后5 d与入院后48 h无肾损伤组AngⅡ、NAGL、MH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后5 d,AngⅡ、NAGL、MHR与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6,0.731,0.81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入院后48 h,AngⅡ、NAGL、MH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AKI病人的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结论:AngⅡ、NAGL、MHR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OMP、NGAL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刘相勇,陈瑞晓,王丽平,赵进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62例作为对照组。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AHY)心功能分级将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设计病人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不同心功能分级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COMP、NGAL在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心功能的关系。结果:124例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0例,Ⅱ级55例,Ⅲ级29例;观察组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升高倍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COMP、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比、冠状动脉病变≥3支占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病人血清CRP、BNP、COMP、NGAL水平最高,其次为Ⅱ级病人,Ⅰ级病人最低(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与血清CRP、BNP、COMP、NGAL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BNP、COMP、NGAL高表达是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OMP、NGAL在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异常表达,且与病人心功能密切相关。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血清CCL2、ICAM-1表达及其与心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阮杨,魏欣,李群,金泽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1(ICAMI-1)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心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500例RHD并发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形成心内血栓,进一步将其分为血栓组(120例)和无血栓组(组38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2、ICAM-1水平;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CCL2、ICAM-1水平升高(P<0.01)。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血清CCL2、ICAM-1水平、LAD、血小板、C反应蛋白、D-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P<0.01)。CCL2、ICAM-1、C反应蛋白、INR是心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CL2、ICAM-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RHD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69,其中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Z值分别为10.411,11.320,P<0.01)。结论:CCL2、ICAM-1在有心内血栓的RHD合并心房颤动病人血清中表达增加,均为心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RHD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射频消融术对心律失常病人手术一次成功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张松雨,刘飞,李燕,陈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射频消融术(RFA)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病人一次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49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226例,予以常规二维X线指导的RFA)与B组(270例,予以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RFA)。分层分析两组不同心律失常病人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以及X线辐射剂量,并统计手术一次成功率、随访3个月复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主效应分析,B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X线辐射剂量均低于A组(P<0.05);B组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分层效应分析,A组不同类型病人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以及X线辐射剂量、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类型病人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以及X线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同类型病人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以及X线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类型一次成功率低于B组,且AVNRT类型复发率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未进行分层分析。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RFA用于治疗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获得较高的一次成功率,且随访3个月复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未增加。

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清HIF-1水平的影响

傅淑琳,李创鹏,张和针,刘培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血清HIF-1水平、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程度(TS)、心绞痛发作情况(AF)、疾病认知程度(D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AS、AF、PL、DS、T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IF-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轻度便血1例,腹痛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头晕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中度狭窄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HIF-1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满意度。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可视化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郝荣霞,吕向妮,李萌,姚凡,段维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构建其可视化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0例接受腔内介入术的ADA病人,按7∶3分为模型建立人群(203例)与模型验证人群(87例),根据术后2年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生存组,对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进行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各预测因素,并分析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绘制生存状况的可视化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术后2年55例(18.97%)死亡,235例(81.03%)生存。经单因素分析,模型建立人群、模型验证人群中死亡组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Stanford分型A型、累及冠状动脉系统、累及颈部血管、累及腹部大血管、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病人占比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高于生存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IB)低于生存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生存组(P<0.05);LASSO回归分析选出7个预测变量为心房颤动、Stanford分型A型、累及冠状动脉系统、累及颈部血管、累及腹部大血管、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LVEF,经Logistic回归分析,7个预测变量均为ADA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拟合良好(χ2=1.902,df=8,P=0.544);绘制ADA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的Nomogram可视化预测模型,该模型C-index为0.944,预测能力良好。经校准曲线分析,模型建立人群、模型验证人群校准度分别为0.833,0.816,提示模型预测生存状况的校准度良好。结论:心房颤动、Stanford分型A型、累及冠状动脉系统、累及颈部血管、累及腹部大血管、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LVEF是ADA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所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可为临床预测ADA腔内介入术后长期生存状况提供参考,有利于指导临床随访、干预及管理。

高血压早期心房重塑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李科,张加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高血压早期心房重塑的特点,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对照、观察性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0例,将左房容积指数(LAVI)<34 mL/m2者纳入对照组,LAVI≥34 mL/m2者纳入心房重塑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左心房重塑预测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重塑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房重塑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P<0.05)。以LAVI≥34 mL/m2为自变量,以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同型半胱氨酸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OR=1.529,P=0.024)为心房重塑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人LAVI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面积(LAAmax)、左心房最小面积(LAA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E峰下降时间(EDT)均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AD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674,0.981),P=0.002];LAAmax的AUC为0.919[95%CI(0.718,0.992),P<0.001];LAAmin的AUC为0.847[95%CI(0.668,0.986),P=0.001];LAVmax的AUC为0.909[95%CI(0.707,0.996),P<0.001];LAVmin的AUC为0.841[95%CI(0.639,1.000),P=0.001];VA的AUC为0.718[95%CI(0.515,0.921),P=0.041]。结论:对于高血压所致心脏靶器官损害可将关注心室重塑前移至心房重塑,通过常规检查手段来明确,有利于增强临床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的防治有效性。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血清FGF23和Kloth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夏晶颖,王卓,张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仅患有老年冠心病,作为冠心病组,28例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作为衰弱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FGF23、Klotho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相关生化指标;Pearson法分析病人FGF23、Klotho水平与衰弱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F23、Klotho在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和衰弱组年龄、脂蛋白、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衰弱组比较,年龄、握力、步速、3 m起立行走时间、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冠心病组、衰弱组FGF23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Klotho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FGF23水平与Klotho、握力、步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0,-0.485,-0.504,P<0.05),与年龄、3 m起立行走时间、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2,0.474,0.509,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Klotho水平与握力、步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1,0.492,P<0.05),与年龄、3 m起立行走时间、脂蛋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3,-0.489,-0.46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GF23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高水平Klotho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的保护因素;ROC结果显示,FGF23、Klotho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65,FGF23和Klotho联合检测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的AUC为0.909,高于FGF23、Klotho单独检测,特异度为80.95%,敏感度为89.29%。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综合征病人FGF23水平升高,Klotho水平降低,两者对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衰弱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崔立全,李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75例T2DM的病人作为T2DM组,根据是否合并CAA将分为CAA组(80例)和单纯T2DM组(95例),另选取于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LCN-2水平,分析LCN-2与T2DM并发CAA的关系、LCN-2诊断T2DM并发CAA的价值。结果:T2DM组血清LCN-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AA组血清LCN-2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LCN-2是T2DM病人并发CAA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LDL-C、HbA1c、LCN-2诊断T2DM并发CA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4,高于单独LDL-C、HbA1c、LCN-2诊断的0.631,0.668,0.736(Z值分别为6.712,6.324,5.322,P<0.05)。结论:T2DM并发CAA病人血清LCN-2水平增高,是T2DM并发CAA的危险因素,可作为CAA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1型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张双阳,柴成国,张建军,李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联合托伐普坦治疗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并发CRS1病人3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基础组、托伐普坦组和联合组,每组130例。基础组给予基础治疗;托伐普坦组加用托伐普坦;联合组在托伐普坦组基础上加用诺欣妥。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肌酐、电解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尿微量白蛋白(UmA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计算中性粒细胞/HDL-C比值(NHR)、淋巴细胞/HDL-C比值(LHR)、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房内径。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并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sST2、NT-proBNP水平、LVEDD、左房内径、MLHFQ评分、肌酐、UmAIb、尿β2-MG、NAGL、NHR、MHR、LHR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射血分数、心搏出量、eGFR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基础组比较,联合组、托伐普坦组sST2、NT-proBNP水平、LVEDD、左房内径、MLHFQ评分、肌酐、UmAIb、尿β2-MG、NAGL、NHR、MHR、LHR更低,左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GER更高(P<0.05);与托伐普坦组比较,联合组sST2、NT-proBNP水平、LVEDD、左房内径、MLHFQ评分、肌酐、UmAIb、尿β2-MG、NAGL、NHR、MHR、LHR更低,左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GER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6.15%)高于基础组(70.76%)和托伐普坦组7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ACE发生发生率为8.46%,明显低于托伐普坦组的10.77%和基础组的19.23%(P<0.05)。结论:诺欣妥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并发CRS1病人,能够显著提升心脏和肾脏功能,改善近期预后,安全性较好。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针刺颅底五穴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方浩涛,叶宇旋,赵贝贝,金远林,黄汝成,张芷如,梁欢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刺颅底五穴联合化痰通络汤对痰瘀阻络型急性后循环梗死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诊断为后循环梗死性眩晕(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病人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颅底五穴治疗,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积分、LDL-C、Hcy均显著下降(P<0.05);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BA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DHI积分、LDL-C、Hcy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颅底五穴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后循环梗死性眩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脑血流状态,调节脂代谢,保护脑血管。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ANXA3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胡建勇,张静,王希文,白志斌,韩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血清膜联蛋白3(ANXA3)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诊断为A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组,其中,重度组(NIHSS>15分)40例、中度组(NIHSS 5~15分)52例、轻度组(NIHSS<5分)68例。收集受试者体质指数(BMI)、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病灶最大直径、疾病类型、既往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XA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NXA3、CTP参数[脑血流图(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CI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P参数、ANXA3水平对AC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ACI病人病情的加重,年龄、冠心病史占比、高血压史占比、TTP水平、ANXA3水平均增加,CBV、CBF降低(P<0.05)。血清ANXA3水平、TTP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3,0.509,P<0.05),CBV、CBF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9,-0.521,P<0.05)。预后不良病人CBV、CBF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病人,TTP、血清ANXA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BV、CBF为ACI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TTP、血清ANXA3水平为ACI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BV、CBF、TTP、ANXA3预测AC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780,0.743,0.833,上述参数联合预测ACI预后不良的AUC为0.913(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和79.81%。结论:CTP参数、血清ANXA3水平均与ACI病人神经功能密切相关,CTP联合血清ANXA3水平对于ACI病人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刘虹,张金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平衡反馈训练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水平[伸膝肌峰力矩(PT)、屈膝肌PT]、关节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AROM)、踝关节AROM]、本体感觉平均指数(ATE)、肌痉挛[改良Ashworth(MA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伸膝肌PT、屈膝肌PT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腕关节AROM、踝关节AROM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T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应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对肌力、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脑小血管病病人血清ZAG、CHI3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林占奎,黄振坤,孔祥慧,臧学清,耿晓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病人血清锌α2糖蛋白(ZAG)、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入院治疗的CSVD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将CSVD病人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88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ZAG、CHI3L1水平;Pearson法分析CSV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ZAG、CHI3L1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SVD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ZAG、CHI3L1水平对CSVD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高血压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ZAG降低(P<0.05),血清CHI3L1升高(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CSV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ZAG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30,P<0.001),血清CHI3L1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32,P<0.001);CHI3L1是影响CSVD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ZAG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ZAG、CHI3L1及两者联合诊断CSVD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5,0.727,0.927,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2.00%,特异性为74.19%,二者联合优于血清ZAG、CHI3L1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ZAG=6.273,Z二者联合-CHI3L1=5.142,P<0.001)。结论: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CHI3L1水平升高,ZAG水平降低,ZAG、CHI3L1联合可较好地诊断CSV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

TTE联合TCD发泡试验诊断卵圆孔未闭偏头痛分流量分级的效能分析

颜素,李红燕,帕力达•克里木,马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所致偏头痛分流量分级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TTE检查与TCD发泡试验,比较TTE检查、TCD发泡试验单独与联合应用诊断PFO以及右向左分流(RLS)分级情况。结果:TTE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08%,84.09%,84.44%,72.55%;TCD发泡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88.64%,89.80%,82.98%,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3%,95.45%,96.08%,93.33%,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P<0.05)。Valsalva动作后,TTE检查阳性率高于静息状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TCD发泡试验检查阳性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TCD发泡试验RLS分级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alsalva动作后测验结果为标准,TTE与TCD发泡试验单独及联合应用的RL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联合TCD发泡试验可提高诊断PFO的效能,准确评估RLS分流量分级。
理论探索

基于玄府理论探析风药开玄法在心脑疾病的临证应用

陈浩,罗钢,任维,董丽,杨露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玄府是人体一种微观结构,是气血、津液、神机通行的门户,心脑疾病病机为玄府郁闭、气血不畅、神机失用,故治疗胸痹心痛、心悸、中风、痴呆、头痛及眩晕等心脑病证,以开通玄府为基本治则,而风药具有“升、散、行、透、动”的特点,故以风药恢复心脑玄府“复其开合,贵于通利”之性,为治疗心脑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从“三无不作眩说”和“因瘀致眩”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郑敏,李勇,董文峰,蒋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眩晕的病机是本虚标实,风(火)、痰、瘀、虚为其致病因素。古人“诸风掉眩”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眩晕最常使用药物的归经为肝经,临床也多从肝风论治眩晕,但五脏六腑皆可致眩,非独肝也。本研究从“三无不作眩说”和“因瘀致眩”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思路和方法。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高脂血症的病机与治疗

张恒凯,盛松,黄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一气周流”理论由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强调脏腑气机不能流通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与“一气周流”的思想联系起来,认为高脂血症以气化不利为本,痰浊壅滞、脉络瘀阻为标,若气化得力,则痰浊自除;若气化不利,则病理产物不断产生,痰浊固守原位,疾病迁延难愈。因此,高脂血症治疗应以培植中土、环调四维为主要手段,祛瘀化痰为辅助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整体观的优势,以期更加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
经验交流

黄力教授化裁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经验

陈颖,姚睿祺,薛崇祥,蒋威,冯玉桥,黄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黄力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辨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证经验。黄力教授认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发病基础为肾虚肝亢、阴阳失调,瘀血、热毒、浊邪合而为病,为其病理关键,治疗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以补益肝肾、调和阴阳为法,辨明虚实,或活血凉血,通络除痹;或益本培元,固摄精微。黄力教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从肾虚肝亢的根本病机出发,善用天麻钩藤饮化裁,因机论治,同时注重病人教育,临床收效良好,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陈晓虎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经验

何智渊,陈晓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严重疾病负担。陈晓虎教授行医衷中参西,总结出老年高血压独特的疾病特点,诊疗中病证结合、辨证论治,运用平肝潜阳、滋阴益肾、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基本治法,随证化裁,方有良效,促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

从斑块寒热病性探讨冠心病病机及证治

祝海梅,龙云,程丑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最常见机制是斑块侵蚀及破裂。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是“阳微阴弦”,寒热为阴阳之化,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分为寒、热不同的病性,有利于中医理解冠心病不同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从“寒、热”病性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致病机制进行探讨,并基于病机变化结合临床经验对冠心病从寒、热性斑块治疗分别进行阐述。

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的疗效观察

唐晓婷,张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王港社区体检及门诊就诊肝肾不足证型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受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厄贝沙坦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芪燕面方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疗效,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尿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芪燕面方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病人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