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4年 22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痰瘀同治方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洪诗卉,伍锋,樊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痰瘀同治方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20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使用封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痰瘀同治方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9、12个月,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股动脉斑块长径、厚径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9、12个月颈动脉斑块长径、厚径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开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9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6个月开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联合西药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痰瘀互结症状,缩小颈动脉、股动脉斑块的长径和厚径,且安全性较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口服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马占泽,张明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家专利口服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调治及新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冠心病的口服专利复方数据,并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作为数据源。基于此数据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Cytoscape等软件对中药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84首口服治疗冠心病的专利复方,总计含有中药322味,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有30味,排名前3位的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中药功效多为益气、滋阴、活血化瘀、祛痰、清热等,四气以温、寒、平常见,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多属肝、心、脾经。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出24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获得3组有效聚类方。结论:虚、热、瘀、痰是冠心病发病关键,病位在心、肝、脾,治疗应注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辅以清热、化痰等。临证时应注重辨证论治,把握关键治法。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

杨帆,冉永玲,彭聪,桂青,卢飚,袁良,黄平,戴小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LHFQ)、中医证候积分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TnI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MWT、MLHF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喘促气短、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及言语声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差异研究

谭宏伟,李劲平,熊琪,聂永梅,廖斌,于风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或窦性心律病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和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病人各3例,术中取少许左心耳组织,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lncRNAs靶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反向推测lncRNAs功能。结果: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存在差异lncRNAs共38条(P<0.05),表达上调15条,表达下调23条,心房颤动组较窦性心律组有显著性差异的mRNAs有1 475条(P<0.05),表达上调635条,表达下调840条。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左心耳中与心房颤动相关的差异表达的lncRNAs可能与心房颤动电重构、钙处理异常机制有关,且可能与代谢途径、心肌收缩、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心电图门诊病人心电图变化的临床观察

高健,谷丰,杨芮姗,张洁,于佳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心电图门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电图门诊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4 248例,作为解封组;2021年12月7日—2022年1月1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电图门诊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门诊病人4 375例,作为防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相关节律、心率、期前收缩、ST-T改变。结果:与防控组相比,解封组病人女性占比明显增加(P<0.05),且年龄偏低(P<0.05)。在心电图诊断报告方面,解封组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占比高于防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控组心率为(72.96±13.24)次/min,解封组心率为(78.45±13.86)次/min,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T段改变和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门诊心电图就诊病人骤增且趋于年轻化,女性病人居多;在心电图报告方面主要表现为窦性节律占比增加,心率加快以及ST-T改变居多。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天香丹通过GRP78/NLRP3信号通路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夏夏,白银雪,吴丹丹,孙龙飞,任珊,安冬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天香丹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天香丹组,每组11只,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另取1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于造模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干预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法察胸主动脉病理特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活性氧(R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P)检测胸主动脉中GRP78和NLRP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存活6只。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香丹组IL-1β、IL-18、ROS表达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GRP78、NLR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天香丹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小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GRP78/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小体活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损伤有关。

甘草甜素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潘娟,王琪,田艳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甘草甜素(Gly)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其分为7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Gly组、高糖+pcDNA3.1空载体组、高糖+pcDNA3.1-HMGB1组、高糖+Gly+pcDNA3.1空载体组、高糖+Gly+pcDNA3.1-HMGB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基因(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MGB1、RAGE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9c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Gly组H9c2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Gly组比较,高糖+Gly+pcDNA3.1-HMGB1组H9c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y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其凋亡和自噬,可能与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有关。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保护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韩卫南,石露露,韩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保护癫痫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红藻氨酸注射组(KA组)、假手术+丹参酮ⅡA组(Sham+TA组)、KA+丹参酮ⅡA组(KA+TA组)、KA+丹参酮ⅡA+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酯(DDC)组(KA+TA+DDC组)、KA+50 mg/kg氯喹(CQ)组(KA-CQ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海马CA3区中心区域内神经元染色反应,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取大鼠的海马区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SOD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Ⅰ/Ⅱ(LC3Ⅰ/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K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和Sham+TA组,尤其是在海马CA3区;KA+T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高于KA组。双染色结果发现,KA组大鼠海马CA3区LC3Ⅰ/Ⅱ表达明显增加,KA+TA组神经元LC3Ⅰ/Ⅱ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A组SOD1和SOD2蛋白表在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KA+TA组SOD1和SOD2蛋白水平高于KA组,Beclin1表达低于KA组。与Sham组相比,KA组和KA+TA+DDC组大鼠海马CA3区NeuN(+)细胞较少。与Sham组相比,KA+TA+DDC组LC3Ⅰ/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和KA组。KA+TA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A组和KA+TA+DDC组,而KA+TA+DDC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KA组和KA+TA组。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KA诱导的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调节自噬活性相关。

葛花总黄酮通过调控miR-155-5p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张莉,崔洋洋,张萍,陈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葛花总黄酮处理高糖诱导的HUVECs;利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155-5p的mRNA表达量;anti-miR-NC、anti-miR-155-5p分别转染至HUVECs后加入含有3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miR-NC、miR-155-5p mimics分别转染至HUVECs后加入含有100 mg/L葛花总黄酮与3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MDA的水平和SOD、GSH-Px的活性;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结果:葛花总黄酮处理后,高糖诱导的HUVECs中MDA水平、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表达和凋亡率下降(P<0.05),miR-155-5p表达量降低(P<0.05),SOD、GSH-Px活性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转染anti-miR-155-5p后,MDA水平、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表达、凋亡率、SOD、GSH-Px的活性呈现出葛花总黄酮处理组相同的趋势(P<0.05);转染miR-155-5p mimics可减弱葛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作用。结论:葛花总黄酮可以抑制miR-155-5p表达,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综述与进展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姜小梅,王萍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慢性意识障碍是由各类脑损伤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 d的病理状态,其诊断、预后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人意识水平和预后结局。

铁死亡介导的细胞死亡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全家欣,王锐,赵耀伟,杨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铁死亡介导的细胞死亡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揭示铁死亡在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铁死亡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病理产物均有密切联系,因而在治疗代谢性疾病的过程中研究铁死亡对于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有重要作用。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究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神经重塑机制

王雅惠,邹忆怀,潘钰,任韶凯,徐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针刺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多项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其效应机制与对脑卒中后大脑神经重塑调控有关。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已成为揭示针灸“密码”的“现代望诊”重要方法,从脑区激活位点到局部大脑自发活动、由单一脑网络至复杂脑网络、从功能连接到结构变化,通过多位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像学变化特征阐释了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脑重塑机制,有助于为未来脑卒中康复针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殷云雁,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心肌血流阻塞后心肌灌注恢复引起的心律失常。虽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血流成功再通的重要标志物,但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预防这类并发症非常重要。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余媛媛,廖延标,韦先林,余情瑶,王佳琳,徐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的52例病人作为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仅采用PCI治疗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联合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靶血管血流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黄迎春,张明霞,贾金,杨霞,李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CHF病人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联合组(67例),对照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联合组采用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Β(NF-κB)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高于对照组的80.60%(χ2=4.107,P=0.043)。两组治疗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T-proBNP、VEGF、NF-κB及MLHFQ量表身体、情绪、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LVEDD、LVESD、NT-proBNP、VEGF、NF-κB和MLHFQ量表身体、情绪、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VEF、6MW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可提高老年CHF治疗效果,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病人NT-proBNP、VEGF、NF-κB水平。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CHF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南岳龙,孙东辉,张晓亮,陆强,郭晓平,袁艳敏,鲍文悦,韩文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探讨病人治疗短期内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分析1年后病人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短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与82.0%,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嗜铬粒蛋白A(CgA)、内皮素(E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组IL-6、hs-CRP、BNP、CgA、ET水平低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NO水平高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IL-6、BNP、ET是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均可有效评估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情况,其中IL-6的敏感度最高,3项指标联合评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治疗短期内IL-6、hs-CRP、BNP、CgA、ET、NO水平变化显著,IL-6、BNP、ET与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有关,可评估病人预后。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状态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

柳娜,倪子均,徐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营养状态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老年CHF病人,按照改良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41例)、营养不良风险组(33例)、营养良好组(28例),比较3组甲状腺激素(TH)指标、心功能指标,记录3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T3、FT3水平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3组甲状腺激素(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LVEF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LVEDD、LVESD、NT-proBNP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病人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清蛋白(ALB)均明显低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病人(P<0.05),且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脏不良事件与营养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HF病人营养状态越差,发生不良心脏事件风险越高,可能与营养不良影响机体T3、FT3及心功能指标有关。

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对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病人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万宇,左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在PCI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慌、烦躁失眠、肢体沉重)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均较治疗前下降,SA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IL-6、hs-CRP、TNF-α、MMP-9、CK-MB、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采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陈保增,冯明静,由文文,张云,左兆凯,王彦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断层显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放射性异常积分、靶心图缺损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焦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特,芦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ACS病人89例,采用自制病例报告(CRF)调查问卷表进行数据收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PCI术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9例ACS病人PCI术后36例(40.4%)出现焦虑症;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症的发生与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居住地、吸烟、饮酒、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以及ACS类型、植入支架数量无关(P>0.05);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和罪犯血管部位是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罪犯血管、性别、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险与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的发生有关;右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女性、高等教育人群和较差医疗保障的ACS病人在PCI术后更容易发生焦虑,应该加强对此类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早期干预。

血清前白蛋白与脑钠肽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

王晓文,高吊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及脑钠肽(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通过心脏彩超结果将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1例)及非冠状动脉损伤组(79例)。选取同时期于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A及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及BNP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结果: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A、BN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PA、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BN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943。结论:血清PA、BNP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探讨TyG指数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性

吴燕,吴礼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左心室二维结构是否正常分为DCM组(92例)和非DCM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曲线拟合分析TyG指数与DCM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DCM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M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采用Bootstrap重采样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曲线拟合发现,随着糖尿病病人TyG指数的增加,DCM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当TyG指数>0.8时,DCM发生率随着TyG指数升高而增大;当TyG指数≤0.8时,DCM发生率与TyG指数无明显相关性。TyG指数对DCM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炎、心肌组织纤维化、Ca2+平衡调节异常、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情况、TyG指数、心肌胰岛素水平均为DC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TyG指数与DCM呈线性相关,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陈敏,李浩,陈蝶,吴仁正,胡基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I病人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IM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访2年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评估cIMT、TC、TG、LDL-C、HDL-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cIMT、血脂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MT大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后,cIMT、TC、TG、LDL-C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IMT、血脂水平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6.05%。冠状动脉病变病人cIMT、TC、TG、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PI病人血脂紊乱,cIMT异常增加,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杨庆,杨欣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心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酶谱指标、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GDF-15、ESM-1、sST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与14.89%,P>0.05)。结论:活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降低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与心功能、预后的关系

聂明,王淑,刘娅菲,陈芬,刘建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血清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表达与心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1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名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RPC1、MSTN水平;采用Killip分级方法评估病人的心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RPC1、MSTN与STEMI病人Killip分级的相关性。根据预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将STEMI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83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RPC1、MSTN水平对STEM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TEMI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TRPC1、MST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Killip分级的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llip分级越高,血清TRPC1、MSTN水平越高。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RPC1、MST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血清TRPC1、MSTN单独及联合预测STEMI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91,0.942,敏感度分别为77.27%、86.36%和95.45%,特异度分别为74.36%、75.64%和88.46%;二者联合预测优于TRPC1、MSTN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明显升高,与病人心功能密切相关,且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评估病人MACE发生情况。

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Apelin-13、NLR水平的相关性

张树珺,杨惠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爱帕琳肽13(Apelin-13)水平、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血脂异常诊断的病人71例,其中,脾肾阳虚证组34例,痰浊阻遏证组37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病人进行量化评分,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程度与血清Apelin-13、NLR水平的关系。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肾阳虚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Apelin-13水平呈正相关(r=0.619,P<0.001),痰浊阻遏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Apelin13水平呈负相关(r=-0.660,P<0.001)。脾肾阳虚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LR呈负相关(r=-0.481,P=0.004),痰浊阻遏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LR呈正相关(r=0.328,P=0.048)。结论:血清Apein-13、NLR水平可反映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间的不同证候特点。

二尖瓣手术联合三尖瓣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发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及环形扩张的临床研究

张冬琼,雷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采用二尖瓣置换(MVR)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仅采取MVR治疗的4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MVR同期TVP实施手术的48例病人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反流程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两组右心房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动脉高压(SPAP)测定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RA、RVEDD、DTV、SPAP明显低于对照组,LV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无反流23例、轻度反流25例,对照组无反流4例、轻度反流14例、中度反流29例,研究组术后的三尖瓣反流病情明显减轻(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采用MVR同期TVP治疗较单纯的MVR治疗临床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郭鑫,滕震,许泽祥,韦美玉,张晴,马艳坤,高志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急性胸痛病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225例急性胸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胸痛病人120例,非心源性胸痛病人105例。比较不同类型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及H-FABP、D-Dimer、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分析急性胸痛病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评价H-FABP、D-Dimer、NT-proBNP对急性胸痛病人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P<0.05);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P<0.05)。根据急性胸痛病人30 d内发生MACE情况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MACE组心源性胸痛比例、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均较非MACE组高(P<0.05);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与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心源性胸痛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H-FABP、D-Dimer、NT-proBNP均为急性胸痛病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FABP、D-Dimer、NT-proBNP预测急性胸痛病人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79,0.777,联合预测的AUC为0.940;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H-FABP、D-Dimer、NT-proBNP联合预测的AUC明显较单一指标高(P<0.05)。结论: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有助于区分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与急性胸痛评分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病人30 d内MACE发生效能良好。

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束支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潘非非,张冰航,车星星,王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RVP,作为RVP组,另外25例病人接受了LBBP,作为LBB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电极放置及透视时间、QRS间期、术中及随访时心室导联参数。结果: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起搏器植入。LBBP组术后QRS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RVP组术后QRS间期呈现增加趋势(P<0.05),且RVP组术后QRS间期较LBBP组延长(P<0.01)。术中LBBP组起搏阈值低于RVP组[(0.83±0.25)mV与(1.33±0.61)mV,P<0.01],R波振幅明显升高[(10.8±5.3)mV与(6.9±3.4)mV,P<0.01],两组起搏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BP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VP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RVP组与LBBP组起搏参数都保持稳定。结论:与RVP相比,LBBP具有更低的起搏阈值、更高的R波振幅和更短的QRS时间来实现更接近生理传导的起搏,表明LBBP是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一种生理起搏策略。

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君,暴清波,王馨,盖爱菊,孙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41例为病例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史、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TC、TG、HDL-C、LDL-C、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MA(P=0.013)、年龄(P=0.034)及吸烟(P=0.016)为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病例组吸烟者的血清ADMA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对照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呈正相关(r=0.737,P<0.001),对照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r=0.193,P=0.232)。结论:ADMA、吸烟、年龄为变异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增加ADMA水平进一步增强内皮损伤。

食管可视化联合电位监测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食管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李军,王慧俐,李娜,孙跃晖,邵新,王海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食管可视化联合电位监测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食管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预行消融手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20例作为试验组,筛选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常规消融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CARTO3系统下,试验组在食管可视化联合电位监测辅助下完成双肺静脉隔离消融,对照组在左心房三维重建后完成双肺静脉隔离消融。结果:在CARTO3系统辅助下三维重建左心房及食管走形,食管走形位于左侧肺静脉处占70%。左心房后壁与食管前壁对应位置电位振幅差值与两点距离呈正相关(r=0.829,P<0.05)。试验组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10.0%),对照组出现消化道症状14例(35.0%),试验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与35.0%,χ2=4.261,P=0.039)。试验组手术成功17例(85.0%),对照组手术成功33例(82.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结论:通过食管走形可视化(CARTO3系统)联合电位监测来判断食管与左心房最近的部位并调整消融路径,可以减少消化道症状,不影响心房颤动消融效果。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赵玲,宋俊迎,王琼,马高峰,李凤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及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在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2例,在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转复时间,治疗7 d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及随访2年心房颤动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复查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心房颤动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胺碘酮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间,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改善心脏功能。

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余情瑶,张昕,杨雪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诊断延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根据病人急诊诊断延迟情况分为延迟组(113例)与未延迟组(55例)。记录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中出现急诊诊断延迟113例,占67.26%。延迟组女性、转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有心脏手术史占比高于未延迟组(P<0.05),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未延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转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心脏手术史、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诊断延迟比例较高,女性、转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有心脏手术史、心电图异常、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病人更易出现急诊诊断延迟情况,临床应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策略,以预防或减少急诊诊断延迟情况的发生。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特点分析及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王一晓,王慧芳,侯亚薇,翟春涛,田岳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种类、品系、性别、体质量、造模方法、模型检测指标的选择,并分析模型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运用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种类品系、性别、体质量、造模方法、检测指标的选择以及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采用复合因素造模2~3周,造模后使用一般情况观察、行为学检测、脏器指数、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生化指标来检测模型成功。结论:总结了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种类、品系、性别、体质量、造模方法、模型检测指标,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以及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火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洪秋阳,邓越,毛雪文,姚金,杨怡,李焕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及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随访第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疲劳量表(FS-14)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表(SS-QOL)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病人PSQI、HAMA、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HAMA、FS-14、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联合耳尖放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减轻疲劳程度和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针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经验交流

新安程氏内科辨治心悸病经验

蔡珊珊,程丹,胡静,程晓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新安医学根植于徽文化,鼎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新安程氏内科作为其重要分支,在世代传承之下,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通过阅读新安程氏相关病案和跟师门诊等,总结程氏临证经验,并举临床医案辅以证明。新安程氏内科认为心悸病多为本虚标实,病机多为气血亏虚为本,痰瘀气滞为标,施以补气健脾、滋养心肾兼以化痰、祛瘀、调畅气机。总结新安程氏内科治疗心悸病的特色,即审舌查脉、顾护脾胃、心肝同调、穴位贴敷、冬令膏方,以期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陈淑丽,朱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的120例急性DVT病人作为急性DVT组,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DVT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诊断急性DVT的效能。结果:健康组与急性DVT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DVT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高于健康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健康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是急性DVT的影响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诊断急性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06,0.792及0.782,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急性DVT的AUC为0.95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急性DVT的AUC高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单项指标诊断(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可以用于急性DVT的诊断,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能够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程大鹏,郝永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3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AOP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血液灌流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心肺功能、血清炎症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缩短AOPP病人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在减轻心肺功能损伤、降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

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的影响

龙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于某地体检2次以上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8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常规模式管理者430名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者430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及自我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4%与65.58%,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