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24年 22卷 5期 刊出日期:2024-03-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CiteSpace的脉诊客观化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

魏绍轩,张琦,赵宁,李琳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直观展现脉诊客观化领域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脉诊客观化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1日—2022年10月20日。运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及聚类可视化图谱。结果:检索共获得核心期刊27种,核心作者45名,6个研究团队,但研究团队、机构合作不紧密。主要研究机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5个中心节点关键词、15个关键词聚类和20个突变关键词。脉诊、客观化、脉象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主题,脉诊仪、脉象参数、特征识别为研究热点。结论:20多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未形成核心作者,其他研究单位跨区域交流较少,多数独立开展研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可了解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对今后研究热点进行探讨,为各学者在该领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

万颖颖,尚青华,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将403首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建立数据库,使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3首中药处方,共177味中药,用药频次5 982次。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分别为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知母。功效排名居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居前6位的分别为肺、脾、肝、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知母→黄芪为中药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徐浩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虚、瘀、水”,治疗时重视气机、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多法合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张赤道,吴文俊,邢作英,卫靖靖,朱明军,王永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4.0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涉及2 879例病人,其中试验组1 456例,对照组1 42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9,95%CI(1.25,1.34),P<0.001];试验组心率减慢时间[WMD=-3.08,95%CI(-3.66,-2.51),P<0.000 01]、发绀缓解时间[WMD=-2.00,95%CI(-2.72,-1.28),P<0.000 01]、水肿消退时间[WMD=-2.23,95%CI(-2.51,-1.96),P<0.000 01]短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细胞比容[WMD=-17.36,95%CI(-29.33,-5.39),P=0.004]、全血高切黏度[WMD=-1.55,95%CI(-2.03,-1.07),P<0.000 01]、全血低切黏度[WMD=-3.04,95%CI(-3.91,-2.17),P<0.001]、血浆黏度[WMD=-0.21,95%CI(-0.23,-0.19),P<0.000 01]、纤维蛋白原[WMD=-0.71,95%CI(-1.03,-0.39),P<0.001]低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重构的关系

潘立栋,吕强,王飞飞,韩震海,王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微小核糖核酸-487b(miR-487b)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为Ⅰ级或Ⅱ级22例,Ⅲ级41例,Ⅳ级33例;另选取同期在同一所医院体检的健康者10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及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与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后壁厚度(LVPW)]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LVEDD、LAD、LVMI、LVPW均高于对照组(P<0.001),LVRI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心功能Ⅳ级病人LVEDD、LAD、LVMI、LVPW均高于Ⅰ级或Ⅱ级、Ⅲ级病人(P<0.05),miR-487b表达水平、LVRI均低于Ⅰ级或Ⅱ级、Ⅲ级病人(P<0.05);Ⅲ级病人LVEDD、LAD、LVMI、LVPW均高于Ⅰ级或Ⅱ级病人(P<0.05),miR-487b表达水平、LVRI均低于Ⅰ级或Ⅱ级病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487b与LAD、LVMI、LVPW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8、-0.502、-0.514,P<0.001),与LVRI呈正相关(r=0.464,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487b表达水平降低,且与心肌重构密切相关。

基于古今云医案平台分析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

樊春晖,黄永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系统古今云医案平台探讨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云医案平台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原始病例资料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中药属性分析等方法对用药、组方等进行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方剂684首,高频药物为砂仁、制附子、炒酸枣仁、丹参、磁石、桂枝、炙甘草、生牡蛎等21味,中药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甘、咸、酸为主;归经以脾、肝、胃、心、肾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僵蚕-水蛭-蝉蜕、黄芪-白术-苍术等。结论:通过古今云医案平台总结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即分阶段辨证论治,以益气活血为基础,随着病情发生发展兼具温补心肾阳气及敛阴回阳固脱治其本,利水消肿治其标。

通天口服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挟风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邓楚珺,孟胜喜,徐卿,陈慧泽,王兵,谈世进,付剑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天口服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挟风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挟风证病人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天口服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两组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F、BDNF及N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NSE、M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F、BDNF及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对照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天口服液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挟风证病人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神经因子NTF、BDNF及NGF水平,降低血清神经因子NSE、MBP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1β、IL-6、TNF-α水平有关。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Sfrp-1通过下调Wnt信号对血管紧张素Ⅱ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

严宪才,李亮,吴志光,刘锦文,冯劲立,杨宇琦,周耀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调控无翼相关整合位点(Wnt)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9型腺相关病毒载体组(aav9-Sfrp1组)和无Sfrp1基因组(aav9-NC组);control组仅进行常规培养,aav9-Sfrp1组和aav9-NC细胞分别转染aav9-Sfrp1和aav9-NC后,使用AngⅡ诱导心肌肥大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对心肌细胞内LC3进行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Sfrp1、p62、atg5、Beclin1、LC3)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Dvl-1、Wisp1)表达。结果:aav9-Sfrp1组Sfr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aav9-NC组(P<0.01)。aav9-NC组细胞存活率低于control组,aav9-Sfrp1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av9-NC组(P<0.01)。aav9-NC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ontrol组,aav9-Sfrp1组细胞凋亡率低于aav9-NC组(P<0.01)。aav9-NC组LC3荧光染色强度低于control组,aav9-Sfrp1组LC3荧光染色强度高于aav9-NC组。aav9-NC组p62、LC3Ⅰ/Ⅱ表达高于control组,atg5、Beclin1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5);aav9-Sfrp1组p62、LC3Ⅰ/Ⅱ表达低于aav9-NC组,atg5、Beclin1表达高于aav9-NC组(P<0.01)。aav9-NC组β-catenin、Dvl-1和Wisp1表达高于control组(P<0.001),aav9-Sfrp1组β-catenin、Dvl-1和Wisp1表达低于aav9-NC组(P<0.001)。结论:Sfrp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减轻心肌肥大,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

栀子苷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对Th17/Treg功能的影响

吴佳,吴进,肖凯,凌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载脂蛋白E缺乏(ApoE-/-)小鼠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子Apo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栀子苷组小鼠喂养高脂饲料。从第8周开始,栀子苷各剂量组每日灌胃栀子苷(25、50、100 mg/kg),连续8周。试验结束时,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及其根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面积比。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和IL-10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病变显示,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病变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TNF-α、IL-6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栀子苷各剂量组主动脉TNF-α、IL-6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栀子苷各剂量组主动脉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栀子苷处理恢复了AS小鼠Th17和Treg细胞的平衡。栀子苷抑制PI3K的表达及AKT和mTOR的磷酸化,MHY1485(mTOR活化剂)减弱了栀子苷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结论:栀子苷抗AS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引起的Treg细胞增多和Th17细胞减少有关。

芒柄花素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妊娠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

刘洋,赵巧棉,杨颖,李丽英,栾燕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MN)对妊娠高血压(PI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妊娠大鼠分为正常组(Normal组,生理盐水)、PIH组(生理盐水)、FMN组[40 mg/(kg•d) FMN)]、Janus激酶2(JAK2)抑制剂组[AG490组,5 mg/(kg•d) AG490]、FMN+JAK2抑制剂组[FMN+AG490组,40 mg/(kg•d) FMN+5 mg/(kg•d) AG490],每组12只。除Norma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4 d皮下注射125 mg/(kg•d) L-精氨酸甲酯构建PIH模型。观察大鼠尾静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肾损伤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心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心肌、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CM(56〗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结果:给药结束后,与Normal组比较,PIH组大鼠尾静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升高,血清ET-1、TNF-α、IL-6、CK-MB、cTnI、BUN、SCr水平及心肌、肾组织中MDA含量和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血清NO水平和心肌、肾组织中T-SOD活性降低(P<0.05),且心肌、肾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与PIH组比较,FMN组、AG490组和FMN+AG490组大鼠尾静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ET-1、TNF-α、IL-6、CK-MB、cTnI、BUN、SCr水平及心肌、肾组织中MDA含量和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和心肌、肾组织中T-SOD活性升高(P<0.05),且心肌、肾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改善;其中FMN+AG490组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优于FMN组、AG490组。结论:FMN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心肌、肾组织中氧化应激和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降低血压,减轻PIH大鼠心肌、肾组织损伤。

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翟建英,杨海润,朱晓光,张志聪,张晓笛,李晋生,徐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太子保心口服液防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次日将造模存活6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1只。灌胃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电刺激方法诱发心室纤颤,检测大鼠心室纤颤阈值。采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变化和纤维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观察心力衰竭大鼠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心室纤颤阈值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大鼠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升高(P<0.05);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HE染色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坏死溶解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太子保心口服液各剂量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降低。结论:太子保心口服液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纤颤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CaMKⅡ mRNA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有关。

基于PPARγ/Nrf2信号通路探讨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清除的影响

许文婷,孔莹,薛玉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探讨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血肿清除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颅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脑出血模型)及干预组(脑出血模型+头穴透刺治疗),每组40只。造模后3 d及头穴透刺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液中血红蛋白(Hb)及一氧化氮(NO)含量、脑组织中Nrf2、CD36蛋白及mRNA表达量;观察各组脑血肿周围微血管分布并计算微血管直径及密度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3 d干预组与模型组脑组织Hb及NO水平升高,Nrf2、CD36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均减小(P<0.05)。与造模后3 d比较,治疗结束后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升高,Nrf2、CD36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且优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Hb及NO水平降低,且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治疗后微血管直径及微血管密度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促进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rf2、CD36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Hb及NO水平,改善血肿周围微血管血流状态,对脑血肿清除有促进作用。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李屹龙,薛金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病人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但现代医学改善HFpEF预后的手段有限。中医药治疗HFpEF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相较于现代医学标准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HFpEF可进一步缓解病人症状,改善心功能和预后。综述中医药干预HFpEF的相关研究,以期明确中医药治疗HFpEF的远期疗效。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任秋安,杨志华,葛昭,刘洋希,张培培,贾壮壮,王贤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中普遍存在,且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尽管现代医学对CMVD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缺乏治疗CMVD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CMVD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通过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特色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VD的临床、基础研究,旨在为CMVD的临床治疗和深层作用机制探讨提供参考。

不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现状

王文洁,周睿,邢作英,邱伯雍,朱明军,王永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纤维化是与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病理表现,适度的纤维化有利于保护心脏,过度纤维化导致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因此,积极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心肌纤维化手段对心血管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心肌在体内和体外发生病理性促纤维化病变时,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阻止或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且在中医药干预作用下增强整体治疗效果。综述不同类型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现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吴永萌,马宁,李国婧,阴怀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GFAP负责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结构和机械强度,并支持其邻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和维持血脑屏障。通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参与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综述GFAP的结构、功能、病理生理作用及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促进GFAP作为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包括支持性诊断标准、监测疾病进展和提高预后准确性等方面)的研究。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白宇,陈晓虎,韩捷,范群丽,陈理,李文友,赵静,朱琼,蔚建斌,王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21年2月唐蜀华教授在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堂诊治冠心病的病案,录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利用描述性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例冠心病门诊病案,涉及220味药物。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刺五加、瓜蒌皮、绞股蓝、炙黄芪、麦冬、五味子。使用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肺、脾居多。药物功效类型显示,前5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分别为丹参与川芎、丹参与赤芍、丹参与红花;关联规则得到药物二项关联规则39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处方及多个加减药物组合。结论: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以“阴虚为本,瘀热为标”为病机,用药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为主。针对证候要素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加减,将辨证与辨病结合,继承同时进行衷中参西,创新发展中医新理论,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β1-ARAb、Galectin-3及Apelin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郭磊,唐顺利,姚慧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β1-ARAb)、重组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爱帕琳肽(Apelin)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HCM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且无室壁增厚及其他心脏疾病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β1-ARAb、Galectin-3及Apelin。观察两组左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每搏输出量(SV)等心功能指标;血清β1-ARAb、Galectin-3及Apelin水平;观察组病人左室壁肥厚分度情况;观察组左室壁不同厚度病人心功能指标及血清β1-ARAb、Galectin-3、Apelin水平。分析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清β1-ARAb、Galectin-3、Apelin水平与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VEF、LVESV、LVEDV、SV及血清Apel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β1-ARAb、Galectin-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壁轻度肥厚病人10例(20.00%),中度肥厚病人32例(64.00%),重度肥厚病人8例(16.00%)。观察组不同左室壁肥厚病人LVEF、LVESV、LVEDV、SV及血清β1-ARAb、Galectin-3、Apel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肥厚组LVEF、LVESV、LVEDV、SV及血清Apelin水平均高于中度肥厚组、重度肥厚组,血清β1-ARAb、Galectin-3水平均低于中度肥厚组、重度肥厚组(P<0.05)。中度肥厚组LVEF、LVESV、LVEDV、SV及血清Apelin水平均高于重度肥厚组,血清β1-ARAb、Galectin-3水平均低于重度肥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1-ARAb、Galectin-3水平与左室壁肥厚分度呈正相关,LVEF、LVESV、LVEDV、SV及血清Apelin水平与左室壁肥厚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β1-ARAb、Galectin-3及Apelin对HCM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血清miR-135b-3p、miR-375-3p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王玉婷,丁文滔,华晓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miR-135b-3p、miR-375-3p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因患AMI进行PCI术的病人,同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清miR-135b-3p、miR-375-3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35b-3p、miR-375-3p水平及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35b-3p、miR-375-3p对AMI病人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miR-135b-3p、miR-375-3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R-135b-3p、miR-375-3p水平显著上升(P<0.05)。AMI病人血清miR-135b-3p与miR-375-3p、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375-3p与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miR-135b-3p、miR-375-3p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AMI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756,0.869,其中联合预测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AMI病人血清miR-135b-3p、miR-375-3p水平升高,且PCI术后发生MACE病人miR-135b-3p、miR-375-3p水平高于非MACE病人,可能成为AMI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

潜阳育阴颗粒改善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功能的临床研究

戴晶,商锰男,李明峰,王威,邹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潜阳育阴颗粒联合氨氯地平改善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0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中年高血压病人,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作为基础降压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潜阳育阴颗粒,干预12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超极速脉搏波[左侧颈动脉收缩开始(LCCA-BS)、左侧颈动脉收缩结束(LCCA-ES)、右侧颈动脉收缩开始(RCCA-BS)、右侧颈动脉收缩结束(RCCA-ES)]、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等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RCCA-E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收缩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4%与77.42%,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试验组头痛、心悸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潜阳育阴颗粒保护中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弹性功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基于多准则决策的达格列净治疗严重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效益评价

周函,冷利华,裴宜斌,晏晶晶,何小伍,朱高,丁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达格列净治疗严重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病人的风险-效益。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HFrEF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建立达格列净治疗严重HFrEF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左房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尖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处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比值、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室间隔e′速度、侧壁e′速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益值高、风险值低。效益和风险均重要时,观察组、对照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5,62。多准则决策评价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达格列净治疗严重HFrEF疗效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使用达格列净提供了参考。

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关系探讨

张慧,杨勇江,肖珊,白一锋,贾鸳鸯,靳春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选取5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病人,5例单纯冠心病病人,行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并计算CFR校正值,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各化验指标与CFR的关系。结果:静息状态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FR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病人hs-CRP与CFR呈负相关。结论:胃肠道炎症可能影响冠心病病人CFR,hs-CRP可预测冠心病病人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BHR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王明杰,厉菁,吴旻月,张华,宣学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入院B型钠尿肽(BNP)与血红蛋白比值(BH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我院入院行PCI术,术中至少植入1枚支架的3 02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HR将病人分为高BHR组与低BHR组。随访3年,观察心源性死亡率(CM)、全因死亡率(ACM)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经过3年随访,高BHR组与低BHR组CM、A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BHR组,高BHR组ACM、CM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结论:BHR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长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个体化预测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刘莉,吕风华,李柄志,范泽宇,丁合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相关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5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依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将病人分为肥厚组(73例)和非肥厚组(8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有效性。结果: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脉压(24 h PP)、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FBG、TG是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模型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临床价值。结论:基于24 h SBP、FBG、TG 3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血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林颖余,黄桐,贺青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胸痛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ACS病人120例。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FGF-23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3水平与血脂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FGF-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TEMI组均高于NSTEMI组与UA组,NSTE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TC水平、血清LDL-C水平、血清Lp(a)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GF-23是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FGF-23水平与ACS病人血脂水平有关,FGF-23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水平FGF-23可能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和sST2水平变化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周文杰,曹勇,丁晓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变化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将其中并发心力衰竭102例纳入A组,未并发心力衰竭101例纳入B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纳入C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3组血清Gal-3、sST2水平差异,分析其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关系。结果:3组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B组、C组,B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3、sST2联合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高于Gal-3、sST2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801,0.797(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llip分级Ⅳ级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Ⅲ级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高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IVST呈正相关(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血清Gal-3、sST2与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IVST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体孕期血清miR-22、Notch1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丽群,顾岚,俞雪梅,于志雷,张琴,周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体孕期血清miR-22、Notch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苏州吴江地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孕妇5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儿童的孕妇308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环境暴露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暴露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之间的潜在关系;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Pearson分析miR-22及Notch1表达及潜在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清miR-22低于对照组,Notch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2与Notch1呈负相关(P<0.05)。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15 kg、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早中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期合并症、喜吃烧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加>15 kg、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早中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期合并症、喜吃烧烤、miR-22水平降低及Notch1升高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22及Notch1异常表达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孕期多种暴露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临床工作应积极指导孕期健康,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

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陈安琪,吴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APE病人276例,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15例)及非高危组(261例);根据院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6例)及死亡组(10例)。分别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对各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清蛋白与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清蛋白水平低于非高危组(P<0.001),死亡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01)。清蛋白与病人患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与院内死亡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清蛋白为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清蛋白增高为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检测清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APE病人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殷春,王慧,郭振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组(7~14 d)和C组(>14 d)。比较3组一般资料、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将病人分为假腔消失组(42例)和假腔未消失组(6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术后真腔体积扩大率、术后假腔体积缩小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扩大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最长径扩大率、术后支架远端最长径和术后支架远端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假腔内血栓化比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结论: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TTE评估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的临床价值

刘露平,刘春明,张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AVR治疗的病人83例。参照心血管CT协会专家共识,根据冠状位低回声增厚自瓣叶附着处向瓣尖部位累计的程度及范围,将人工3个瓣叶血栓负荷分别定量评分,根据负荷评分分组,低分组(0~4分)、中分组(5~8分)、高分组(9~12分)。比较病人术前、出院前、术后3个月TTE参数。根据随访结果,以CT评估作为是否存在血栓标准,比较不同人群TTE参数。通过一致性Kappa分析,检验TTE对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评估与CT检查的一致性。结果:出院前、术后3个月平均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峰值跨瓣压差(PPG)、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术前,连续方程计算有效瓣口面积(AV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LVEF高于出院前(P<0.05)。整理随访资料可知,CT检查无血栓组46例,有血栓组37例,其中低分组15例,中分组10例,高分组125例。有血栓组AVA低于无血栓组(P<0.05)。不同血栓负荷组MPG、Vmax、PPG、A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检查显示,20例病人有血栓,Kappa值为0.376,一致性差。结论:TTE参数变化可为评估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提供依据,但参考价值存在局限性,进一步确诊需辅以其他临床检查。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对老年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

强乙,郑晓,李岩峰,周凌峰,张盛禹,秦蓓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59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书法练习,共8周。采用Carroll功能评估量表和目标触碰测试评估上肢运动控制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肘关节角度、运动平滑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量表评分、完成时间、平均速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优于治疗前,试验组量表评分和运动控制能力相关指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运动平滑度及变异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

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苏志霞,温春丽,宋丽娟,刘毅,付璐,马存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和蛭芎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90 d时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相关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分析入院生化指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01),且蛭芎组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随访90 d后,BI和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蛭芎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且预后良好组里蛭芎组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病人总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提高恢复期BI评分,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LR、hs-CRP、D-D和LDL-C等炎性指标有关。

调神益智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

李婷婷,杨棋涵,段然,杨惠2,彭松灏,林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调神益智针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调神益智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变化,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BI评分、IL-1β及IL-6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93%)略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有效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针药并用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帕金森病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Hcy水平与运动、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黄琦,沈慧,李文,俞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PD病人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样本,检测血清25-(OH)D、Hcy水平,采用PD评定量表(UPDRS)第Ⅲ部分及Hoehn-Yahr分期评估病人运动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22~24项及NMSS总分评估PD病人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失眠、泌尿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根据Hoehn-Yahr分期将病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HAMA-14、HAMD-17、MMSE、PSQI、NMSS 22~24项评分将PD病人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失眠组与非失眠组、泌尿功能障碍组与非泌尿功能障碍组,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不同亚组病人血清25-(OH)D、Hcy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25-(OH)D、Hcy水平与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D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25-(OH)D水平依次下降,Hcy水平依次升高(P<0.05);焦虑组、抑郁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失眠组、泌尿功能障碍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低于相对应的非焦虑组、非抑郁组、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非失眠组、非泌尿功能障碍组(P<0.05);焦虑组、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cy水平分别高于相对应的非焦虑组、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病人血清25-(OH)D水平与UPDRS第Ⅲ部分、HAMA-14、HAMD-17、MMSE、PSQI、NMSS 22~24项评分及NMSS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Hcy水平与UPDRS第Ⅲ部分、HAMA-14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D病人血清25-(OH)D水平与运动症状及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失眠、泌尿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均有关,Hcy与病人运动症状及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相关。
理论探索

基于厥阴理论探讨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中医诊疗思路

付蔷,李忠,吴红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早期检查策略、外科手术及肿瘤治疗的进步,癌症相关死亡率稳步下降,伴瘤生存稳步上升,然而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第二大原因,亟待中西医结合及交叉学科的全程管理。在既往对肿瘤病机、病位的总结基础上,梳理《伤寒论》中厥阴理论,并结合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提出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应在厥阴理论指导下管理,抓住病在厥阴的阴尽阳生受损及经络循行受累两大特点,从动态角度把握两阴交尽、阴尽阳生的特点,关注病程中形成的气滞、血瘀、痰湿致病因素。临证施治时严谨遵循六经辨证原则,选择乌梅丸、当归四逆汤、茯苓甘草汤等加减,并结合病人兼有症状进行遣方。

基于“扶阳抑阴”理论探讨八段锦对老年人心脏康复的影响

王霄,周倩,冼娴,徐倩,张珑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阐释心血管系统维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对“扶阳抑阴”的理论内涵、心血管疾病病理特点、心脏康复的影响因素及病人体质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探讨可知,“扶阳抑阴”是老年心脏康复的核心要素。八段锦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已证实其对老年心脏康复的积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扶阳抑阴”为切入点,从发病经过、血管新生、脏腑阴阳等多角度剖析其作用机制,八段锦通过矫正危险因素、缓解躯体症状、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等途径实现扶阳抑阴,促进老年心脏康复。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青年高血压的发病与治疗

高媛,赵禹墨,董正,郝学东,陈星寒,陈会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青年高血压发病率日益增高,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土如轴,四维如轮,轴转轮运,共同形成人体一气周流的圆运动,强调脾胃所化生的中气即理论模型中的“一气”,是气机升降之枢,是发病、愈病的关键。在此前提下,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作用于青年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并提出临床治疗中,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下,从脾胃入手调节肠道菌群,达到治疗青年高血压的目的。

基于络病理论从五脏之气络辨治双心疾病

吴永青,宁博,李舒钰,葛腾,胡子恒,赵明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双心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以胸闷气短、心前区痛、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赵明君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认为五脏之气络同双心疾病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从五脏论治双心疾病,辨其主因五脏气机失调、络气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失和、机体阴阳失衡,以络气虚滞/郁滞为病机之核心。从心络虚滞、肝络郁滞、脾络亏虚、肺络虚滞、肾络精虚论治双心疾病,以补虚荣络、调养五脏为基本治法,舒畅络气、辨脏施治,应用黄芪、人参、大黄、栀子、野菊花、桑白皮等药物治疗双心疾病,同时重视个体差异,随证加减,辅之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经验交流

脑干出血后Holmes震颤1例报道

梁凤娇,周霞,王磊,孙玉莹,赵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Holmes震颤病人1例,并进行了Holmes震颤相关文献复习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