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3期 刊出日期:2019-12-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桃红四物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稳定型冠心病病人PCI术后抗血小板的疗效评估

杨雅薇,周菁,姚磊,马丽萍,吴宗贵,符德玉,樊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双抗治疗联合桃红四物汤对稳定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两组治疗2周后采用Verifynow系统及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及P选择素、hs-CRP等炎性指标。结果两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Verifynow系统中PRU≥208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对照组血小板高反应性有12例(27.3%),试验组有5例(11.4%);两组病人服药后PR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P选择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床旁快速血小板检测仪Verifynow系统的PRU值与经典实验室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0.337,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双抗对稳定型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炎性反应,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五苓散加减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啡肽酶浓度的影响

张欢,殷可婧,张苗,张红鸽,王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血清脑啡肽酶(sNE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心内科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传统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五苓散加减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ee心衰积分及不良反应等。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sNEP水平,并分析血清sNEP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与76.2%,P<0.05)。两组治疗前LVEF、SV、NT-proBNP、Lee心衰积分及sN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sNE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NEP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NE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825,P=0.000)。结论基础治疗上五苓散加减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sNEP水平。

参附养心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朱韶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参附养心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辨证为阳虚水泛证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参附养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心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2.9%,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悸、气短、乏力、水肿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乏力、水肿评分,LVEDd、LAESd指标及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及血清NO、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参附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能够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振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曹敏,王佑华,杨爱玲,赵慧,樊华,彭珑萍 ,徐雯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振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8例,随机分为振心方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CO、CI、LVEF、6MWT及血浆BNP、CRP、IL-6、TNF-α、IL-10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F、CO、6MWT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IL-6、TNF-α水平亦降低明显(P<0.05)。结论振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干预炎症因子相关。

泰脂安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

师帅,胡元会,张丽梅,褚瑜光,邱志凌,封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泰脂安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数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4月20日。结果最终纳入6篇RCTs,共631例受试者。相比对照组,泰脂安试验组的血脂总疗效高于对照组[RR=1.13, 95%CI(1.05, 1.22), P=0.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水平与对照组效果接近[WMD=-0.33, 95%CI(-0.84, 0.19), P=0.21],对于合并阴虚证的病人,治疗后T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03, 95%CI(0.22,0.28), P=0.82]。治疗后三酰甘油(TG)水平与对照组效果接近[WMD=-0.03, 95%CI(-0.23, 0.16), P=0.72]。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对照组效果接近[WMD=0.15, 95%CI(-0.06, 0.36), P=0.15],对于合并阴虚证的病人,泰脂安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WMD=0.12, 95%CI(0.04, 0.20), P=0.004]。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对照组效果接近[WMD=-0.12, 95%CI(-0.44, 0.20), P=0.47],对于合并阴虚证的病人,泰脂安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57, 95%CI(-0.79, -0.34), P<0.000 01]。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15, 95%CI(0.01, 3.60), P=0.2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泰脂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对TC、TG、HDL-C、LDL-C的改善有效,在高脂血症兼阴虚证的病人中,对TC、HDL-C、LDL-C改善较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与其他药物有明显差异。

急性丘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彩娟,吕嘉荣,王充,任志学,齐幸愉,冯素芹,史慧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从辅助检查角度分析急性丘脑梗死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病人(病例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相应年龄段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丘脑梗死病人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出现率、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瘀证内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痰证、风证及火证。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出现率以风证、火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证、痰证,且风证、火证不稳定斑块出现率较痰证、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与痰证和瘀证明显相关;风证、火证、痰证、瘀证等实证为急性丘脑梗死发病的关键因素,痰瘀互结是急性丘脑梗死的基本病理因素,风火相煽为疾病的始动因素(诱因),气虚及阴虚证与疾病的复发有关。

口服中成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许忠波,叶欣欣,冯欣,龚飞翔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药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VIP)、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进行检索,检索期限均从建库至 2018年3月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文献数据,采用Stata 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共计病人2 065例,涉及15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基础治疗下,养血清脑颗粒、舒脑欣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三七通舒胶囊、心脑宁胶囊、溶栓胶囊、通心络胶囊、全天麻胶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养血清脑颗粒、舒脑欣滴丸、心脑宁胶囊、通心络胶囊、全天麻胶囊疗效优于脑血管扩张药;在所有干预措施中,预测通心络胶囊疗效可能最好。结论本研究对口服中成药治疗CCCI的有效性进行了较系统、客观的网状 Meta 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CCCI做出最佳的用药选择。由于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结论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验证。

五虫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动脉取栓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牟磊,李茂绪,徐东成,张孟,秦文玲,陈哲,李珊珊,成玉,高志远,张宪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五虫通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病人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脂指标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继发性脑出血率及血管再闭塞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 d、7 d及14 d与治疗前相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 3 d、 7 d及14 d与对照组相比NHISS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继发性脑出血率及血管再闭塞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治疗后在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胶囊,能够促进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指标,同时也能够降低继发性脑出血率及血管再闭塞率。

益肾通脉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郭延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肾通脉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脉方治疗,治疗康复周期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OLIsP)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中医证候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脉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中医证候维度生存质量。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朱文浩,胡浩,刘现锋,王红霞,胡明哲,张传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影响缺血性中风的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分期、既往史、个人史、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和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不同组间各证候要素进行2×2或R×Cχ2检验。结果男性痰湿比例高于女性(P<0.05),女性气虚比例高于男性(P<0.05);急性期内风比例高于恢复期(P<0.01),急性期内风、内火、痰湿的比例高于后遗症期(P<0.01),气虚比例低于后遗症期(P<0.01);恢复期痰湿的比例高于后遗症期(P<0.01),气虚比例低于后遗症期(P<0.01)。既往有冠心病史的病人血瘀比例高于无冠心病史的病人(P<0.05),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病人气虚比例高于无脑梗死病史的病人(P<0.01)。有嗜酒史的病人痰湿比例高于无嗜酒史的病人(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的内风比例低于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瘀的比例高于小动脉性卒中(P<0.01);小动脉性卒中痰湿的比例高于心源性栓塞(P<0.01)。不同年龄段比较,各证候要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与性别、分期、既往史、个人史、OCSP分型、TOAST分型有一定的关系。

发作性偏头痛与慢性偏头痛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对外周血CGRP、SP水平的影响

陈励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发作性偏头痛(EM)与慢性偏头痛(CM)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不同中医证型对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发作性偏头痛病人(EM组)52例,慢性偏头痛病人(CM组)50例;选择5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检测3组的CGRP、S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性。分析EM组和CM组病人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及不同证型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的差异。结果CM组发作间期的CGRP、SP水平明显高于EM组发作间期的水平,且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分布比较,CM组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出现率明显高于EM组,痰浊内阻证出现率明显低于E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型与CGRP、SP水平分析,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GRP、SP水平升高可能是EM进展为CM的重要标志。
基础医学论著

养心氏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谢清清,曹月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12周,复制AS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另设雄性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70 kg成人临床剂量的2倍、1倍、0.5倍及1倍。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养心氏片,剂量分别为1.40 g/(kg•d)、0.70 g/(kg•d)、0.3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57 m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升主动脉病理学变化,Image J软件测定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最低,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养心氏片高剂量组相比,养心氏片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养心氏片给药组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抗AS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及下调主动脉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 mRNA表达有关。

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内质网应激的实验研究

符显昭,黄文华,王宁莉,李星婵,丘海先,曹秋夏,梁柳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降糖方(HJJF)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内质网应激偶联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HJJF低剂量组、HJJF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格列喹酮+贝那普利),以相应的药物干预8周。另设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不予药物干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 )、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检测主动脉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JNK mRNA转录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FBG(P<0.05),升高SOD、GSH-Px(P<0.05);均可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下调GRP78、JNK mRNA转录(P<0.05),降低细胞凋亡指数(P<0.05),以HJJF组疗效好,并随增加HJJF剂量更显著(P<0.05)。结论HJJF可抑制胰岛素抵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内质网应激偶联炎症反应,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的治疗特色。

麝香保心丸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周健,张旭升, 黄战军, 樊小容,蔡博治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2%氧嗪酸钾饲料饲养成功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和高尿酸血症+麝香保心丸干预组,分别用苦味酸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浓度与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结果2%氧嗪酸钾饲料饲养6周可成功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减少,主动脉eNOS表达亦下调。用麝香保心丸干预可明显改善大鼠内皮功能。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

细叶远志皂苷对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王立琴,朱树贞,李德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细叶远志皂苷(TEN)对老年性痴呆症(S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D模型组、TEN干预组、盐酸多奈派齐(安理申)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三氯化铝、D-半乳糖联合作用复制SD小鼠模型;TEN、安理申等药物干预3个月,行为学测试后取脑,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脑匀浆抗氧化指标、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AchE/ChAT)活性及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含量。结果 水迷宫测试,与SD模型组相比较,TEN干预组潜伏期、第1次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缩短,而在原平台象限活动的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干预组与SD模型组比较, AchE活性降低,而ChAT活性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丙二醛(MDA)浓度降低;Aβ42浓度降低,而sAPPα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干预组与安理申对照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对痴呆小鼠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EN提高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对抗氧自由基氧化损伤、减少脑组织Aβ42表达及上调sAPPα浓度有关。

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张春军,董琦,董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合格的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分别对4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bcl-2、Bax及bcl-2/Bax进行测定。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无论在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都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梗死体积的百分比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较低剂量组的大鼠降低显著(P<0.05);4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bcl-2、Bax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剂量组大鼠bcl-2、bcl-2/Bax高于模型组大鼠而Bax低于模型组大鼠,高剂量组大鼠bcl-2、bcl-2/Bax高于模型组大鼠,而Bax低于模型组大鼠,且bcl-2/Bax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bcl-2的表达,降低Bax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对于bcl-2和Bax表达与剂量无关。

银杏二萜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

吴浩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假手术组、I/R组和DGMI低、中、高剂量组,各2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大鼠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盲法对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失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计算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生化分析脑组织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 iNOS)活性;通过HE染色、TUNEL法分别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神经元凋亡状况观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脑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经DGMI中、高剂量治疗7 d能显著降低I/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百分比;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改善脑组织形态结构病变和神经元凋亡状况,降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下调NF-κB蛋白表达;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I/R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GMI对脑I/R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述与进展

血小板活化相关信号通路上下游信号分子的研究现状

李丹丹,马晓娟,苗洋,阮灏,殷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近年血小板活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文献,回顾以血小板膜受体偶联蛋白系统为中心的血小板活化上游激动剂、下游活化标志物等信号通路分子,阐述多靶点、多通路导致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microRNA-29 表达水平与心力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振民,尚菊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miRNA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microRNA-29(miR-29)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心室重塑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可能成为人们认识并治疗心力衰竭新的突破点。就miR-29在引起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促甲状腺激素对靶器官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晓燕,兰丽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且均有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的表现。TSH对人体危害严重,长期高水平TSH对人体靶器官损伤严重。就TSH对靶器官的损伤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冠状动脉疾病易感基因及突变的研究进展

项慧玲,张文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状动脉疾病仍然是我国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疾病是机体易感基因和长期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学者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基因突变以及应用基因技术预测该病进行了深入而透彻地研究。了解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基因背景将会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制订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产生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易感基因突变的众多研究成果,为未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也将促进冠状动脉疾病易感基因的临床推广。

清热利湿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的研究进展

韩世范,曹妍,任红霞,许竹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最常见辨证分型湿热痹阻型的清热利湿药临床研究颇丰,现就复方药物、中药针灸、中成药等相关中药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唐超,蔡琳,郭璐,彭方琴,张翠,刘涛,汪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病人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统计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病人122例,其中10例(8.2%)病人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组发生吞咽困难(P=0.017)、心包积液(P=0.006)以及入院前使用糖皮质激素(P=0.018)的频率更高;同时,其总胆固醇(P=0.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3)、血清肌酐(P=0.030)、胱抑素C(P=0.005)以及心率(P=0.016)亦较高;另外,这些病人左心室内径(P=0.000)和右心室内径(P=0.035) 较大,而左室射血分数(P=0.000)较小。Logistic回归提示胱抑素C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且作用独立于血清肌酐及C反应蛋白之外。ROC曲线则显示胱抑素C≥1.39 mg/L时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相关,较高水平的胱抑素C对于判别心力衰竭有一定意义。

当代岭南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证型与处方特点挖掘

黄涵,郭珍,郑耿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当代岭南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证型与处方特点。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药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24位岭南名老中医的237个验案,记录每则医案的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然后再分别对所选医案的辨证分型以及常用药物类别、单位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当代岭南名老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拓宽了胸痹病的证治思想,以气虚血瘀痰凝证型为主,治疗胸痹多用补虚活血化痰之品,甘草、茯苓、党参、白术、丹参、法半夏、麦冬、黄芪、橘红、枳壳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结论当代岭南名老中医在胸痹病临证上注重三因治宜,以补气理气、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形成极具岭南特色的辨证处方特点。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科壹,符关浩,王 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给药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基于MATLAB数学软件对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谢永财,邱慕华,王永忠,钟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MATLAB数学软件对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冠心病的筛查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诊治的20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另取同期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200名为对照组。采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自制的病例基本治疗调查问卷对冠心病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血脂等情况进行调查,应用MATLAB数学软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放射免疫平衡法检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血脂异常、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属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且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ATLAB数学软件对冠心病发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从“痰浊”论治冠心病——基于数据挖掘的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

江佳林,赵丽娴,汤慧敏,陈汉裕,吴辉,李小兵,冼绍祥,王陵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而分析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冼绍祥教授门诊治疗冠心病的病历处方,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clementine等工具,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配伍规律及方药与病症的联系。结果对321个门诊病历的证型分类及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痰浊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之一,化痰降浊法成为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结论数据挖掘技术适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冼绍祥教授基于岭南人群体质特点,补虚泻实,寒温共用,主以化痰降浊,温阳通络,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等为法,体现了冼绍祥教授从“痰浊”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反映了冼绍祥教授诊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特点与经验。

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

刘亮,徐志明,胡有志,邓拓,鲁晓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ACS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分别给予维拉帕米、参附注射液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给药后首次、PCI结束前末次时TIMI3级所占比例均显著增高,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附注射液用于ACS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治疗,可有效促进微血管灌注,改善病人慢血流-无复流状况。

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人群血清硒、CTRP9 rs95532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黄浩,华晓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人群血清硒水平与CTRP9 rs9553238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CHD)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人群CHD病人125 例(CHD组),另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用PCR 检测CTRP9 rs9553238基因多态性,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GHAFS)测定血清硒水平。结果CHD组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TRP9 rs9553238基因多态性与CHD危险性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硒水平低与CTRP9 rs9553238 CC基因型者在CHD发生中有正交互作用。结论血清硒水平与CHD发生呈负相关;CTRP9基因单独作用时与CHD关系不明显,但血清硒水平低与CTRP9 rs9553238 CC基因型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CHD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院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高全彩,吴红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sNGAL)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院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152例)和预后不良组(78例),比较两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两组入院第1天和第12天sNGAL水平,分析第12天sNGAL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病人院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2型糖尿病比例以及急性脑血管比例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空腹血糖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第12天的sNGAL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STEMI病人sNGAL与肾脏疾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 40%以及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均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9、0.034、0.012)。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60岁、第12天sNGAL是STEMI病人住院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sNGAL与STEMI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STEMI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于秀清,李春艳,尹春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为受试对象,均为遵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其中52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观察组)治疗,剩余5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分析两组心肌损伤、心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情况,并观察临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在心肌酶方面,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在心功能方面,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氧化应激指标方面,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在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措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降低心肌的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调节应激指标水平,且不良事件较少。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联合急诊PCI治疗STEMI病人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

蔡波,李方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分别联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 2017年9月—2018年6月190例急诊PCI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单双日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95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术前、术后1 h、术后6 h、术后24 h)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指标、心室重构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6 h和术后24 h比较,氯吡格雷组TIMI分级显著优于替格瑞洛组,且随着时间迁移,TIMI分级由TIMI1向TIMI2、TIMI3转变。两组术后6 h和术后24 h比较,心电图指标Tp-e、Tp-e/Q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心电图多项监测指标下降幅度低于替格瑞洛组,并且随着时间迁移,心电图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两组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 比较,术后6 h和术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LVEDd、LVMI指标明显上升,LVEF指标明显下降,并且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中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提高病人TIMI血流分级的能力强于替格瑞洛,且发生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但是改善心脏指标方面替格瑞洛更优。

高血压合并焦虑病人行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张玲玲,王磊琼,姚新新,齐春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焦虑病人行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鹭湖国际社康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焦虑病人96例,将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情况、焦虑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病人,可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病人血压,改善焦虑情绪。

口服尼可地尔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一昕 ,李树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口服尼可地尔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诊断为心力衰竭的门诊病人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地高辛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 每日3次,口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复合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LVEF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SD、LVEDD、LVFS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病人短期内口服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功能,但不能逆转心室重塑。

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临床分析

王苏媛,孟浩宇,蒋宏粉,何丽,王连生,史冬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差异,及其在不同亚组间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266例心肌病病人,且随访资料完整。依据基本病因的不同将病人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99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167例),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远期随访结果,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当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35%~4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或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1 000 ng/L时,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远期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风险明显高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病人的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等程度心力衰竭病人中,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风险要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宜及早进行干预。

老年女性冠心病病人血清雌激素、B型利钠肽水平与其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

李海文,杨志明,周文静,闫 丰,逯朝阳,柴婵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病人血清雌激素、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老年女性绝经后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1例)与非冠心病组(70例),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生化检查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血清BN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3支病变病人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及2支冠状动脉病变病人(P<0.05);冠心病组血清BNP与雌二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11, P<0.05)。结论老年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病人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BNP水平升高,且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这对于冠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价值。血清雌激素与BNP呈负相关,提示雌激素对BNP的分泌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miR-221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孙健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miR-221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VMC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轻型VMC组(37例)与重型VMC组(30例),收集同期30名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VMC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抽取患儿的静脉血,而健康对照组则一次性抽取静脉血。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miR-221、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的含量,并对VMC患儿血清miR-221水平与血清cTnI、CK-MB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VMC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时外周血中的miR-2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重型VMC组患儿明显高于轻型VMC组患儿(P<0.05);在重型VMC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时外周血中的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型VMC组患儿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轻型VMC组患儿则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VMC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时外周血中的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VMC组患儿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轻型VMC组患儿急性期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时则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C患儿外周血miR-221表达量与cTnI、CK-MB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VMC患儿外周血miR-221表达量与cTnI和CK-MB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794与-0.871(P<0.05),而健康对照组则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22与0.027。结论VMC患儿外周血中的miR-221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有关,提示其在VMC患儿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后抑郁状态的关联研究

潘乾洪,吴岩峰,刘庆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的202例接受了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汉密尔顿-17抑郁量表评估脑卒中后2周及3个月的抑郁状况。同时收集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SD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临床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测定和界值划分。结果共有152例病人在3个月后完成随访,32例(21.05%)病人诊断为PSD(PSD组),其余120例为对照组。PSD组空腹血糖、HbA1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增加PSD的发生风险[OR=1.588,95%CI(1.080,2.334),P=0.019] 。进一步分析空腹血糖的交互作用显示对于PSD有预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P<0.01,95%CI(0.607,0.788)。进一步采用约登指数进行界值划分,HbA1c为6.5%时,其敏感性为56.3%,特异性为72.5%。结论HbA1c水平与PSD发病相关。积极地控制血糖,降低HbA1c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会改善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预后,从而降低PSD的发生。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BDNF水平、自杀意念的影响

余万庆,曹昌德,童庆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入的8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分为两组,即采用西酞普兰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r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研究组,各40例。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BDNF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DNF、NE、5-HT、HAMD评分、SIO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DNF、NE、5-H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SIO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更佳,有助于抑制病人自杀意念,但对BDNF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研究

赵华芳,巩祥胜,韩庆林,褚国华,王希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颗粒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肝阳上亢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中医分型属肝阳上亢证的PPP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和天麻钩藤饮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于基线、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第3个月末时共计4次对两组病人行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医证候评分评定,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HADS、DHI、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颗粒联合盐酸帕罗西汀与单一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相比,能有效降低PPPD病人的HADS、DHI及中医证候评分。

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研究

符布清,胡杰,鲁思文,沈建江,赵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痰瘀滞络证组K值及Angle角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MA值高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EPL、LY30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急性脑梗死各中医组血栓弹力图参数C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组均表现出凝血活性增强, 急性脑梗死痰瘀滞络证组存在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存在不同差异,说明不同中医证型组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各因素的强弱存在一定差别,提示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参考的微观指标。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黄玮,顾小红,邓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PC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缓慢输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分数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I)分数提高,且观察组NIHSS分数比对照组低,BI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IL-6、CRP、Hcy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SE和应激因子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缓解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李元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病人50例,依据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20例)和无VD组(30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50名作为健康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NSE水平,分析血清HMGB1、NSE水平与VD的关系。结果VD组血清HMGB1、NSE水平明显高于无VD组,无VD组血清HMGB1、NS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VD组MMSE得分明显低于无VD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病情中度者6例(30.00%),轻度者14例(70.00%),中度者血清HMGB1、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中度者MMSE得分明显低于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NSE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HMGB1、NSE水平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病人VD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脑血管病病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刘敏珍,刘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病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改善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病人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人120例,分为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病人(观察组,60例)和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病人(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监测各项指标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 MOCA 总分、执行功能评分、记忆力评分、注意力及定向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潜伏期、 NREMS1期睡眠时间较长,觉醒次数明显增加,睡眠效率、NREMS2期睡眠时间、 NREMS3+S4期睡眠时间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MOCA总分、注意力与NREM睡眠S3+S4期总时间呈正相关,记忆力与NREM睡眠S3+S4期总时间呈负相关,执行功能、定向力与NREM睡眠S2期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血管病病人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不利于预后。

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

王庆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予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基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治疗1年后的复发情况、肌电图检查面部肌群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查显示研究组额肌群、鼻肌群、颊肌群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

老年脑白质病变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常规生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刘艳明,习玲,陈芸,刘吉莉,杜毓锋,张炜,李思敏,高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老年脑白质病变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的病情预警指标,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脑白质病变病人97例,其中50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为观察组,47例单纯脑白质病变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两组多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bA1c、LDL-C、Hcy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P<0.05)。结论临床脑白质病变病人若出现HbA1c和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可能是脑白质病变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较大,需积极监测甲状腺功能。

低频超声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

张丹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急性脑梗死病人16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B组(55例)及C组(55例),分别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基础上采用低频超声、亚低温、低频超声+亚低温方案治疗。比较3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6个月死亡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C组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C组治疗后C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C组治疗14 d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B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同时3组随访6个月死亡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脑梗死可有效保护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且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该方案对炎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合成分泌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具有更佳疗效的重要机制。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关系

杨艳丽,罗国刚,丁强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危险因素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根据是否伴有SAP对病人进行分组。A组为合并SAP组,B组为未合并SAP组。结果对合并SAP病人行深部痰培养检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49%,肺炎克雷伯菌占9.85%,鲍曼不动杆菌占12.32%,革兰阳性菌占11.33%,真菌占7.39%及革兰阴性杆菌占31.03%;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贫血、多发部位脑梗死、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鼻饲管、机械通气及留置胃管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年龄、卒中部位、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等是相关危险因素(P<0.05);A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14.8±4.6)分、急性生理学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为(16.8±5.1)分,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合并SAP病人的临床症状要较未合并SAP病人严重,其预后效果也较差,临床上应加强对合并SAP病人的重视与防治。
理论探索

试论外感病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

朱爽 ,高嘉良,段练,王辉,王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中医外感病邪与胸痹病的发生及现代医学致病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对外邪致病及抗感染治疗的认识,为冠心病的早期高危因素的预防及预后治疗提供新思路。
经验交流

鲁卫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证经验

孙丽,鲁卫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鲁卫星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30余年,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鲁教授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多以气亏阳虚为主要病机,气化不利,血瘀、痰浊内生,故时兼有血瘀、痰浊等标证;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随症加减,同时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选择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戴小华教授从脾论治冠心病经验

王宇翔,戴小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脾脏密切相关。戴小华教授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运用“调脾护心”法,并贯穿于冠心病治疗的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牛涛,靳春荣,侯清濒,贾永平,李思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电图Ⅲ导联Q/q波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住院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4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Ⅲ导联Q/q波的形态分为无Q/q波组(162例)、Q波组(169例)和q波组(140例),计算各组诊断效力,并分析Ⅲ导联Q/q波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471例研究对象,276例诊断为冠心病,195例未诊断为冠心病;②Ⅲ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准确率为60.7%,q波排除冠心病准确率为55.6%;Ⅱ+Ⅲ+aVF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价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5.9%、97.9%、49.9%;③Ⅲ导联Q/q波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依次为:年龄、性别、总胆固醇、血糖。结论临床对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需综合分析Ⅲ导联Q/q波,以免发生心血管事件,提高成本效益。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功率车运动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周慧军,张雯, 陆雅雯,张华,俞伟蔚,洪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70例。对照组除常规护理外无特殊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康复训练。经过12周试验训练,检测两组血浆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室间隔与二尖瓣前叶的距离(EPSS)等心功能指标;经床头肺功能检查评价病人肺功能;经6 min步行试验评估病人运动耐力,以SF-36量表评价病人生存质量。结果经过12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康复训练后,康复组BNP、hs-cTnI和hs-CRP水平、LVESD和EP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康复组LVEF和E/A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吸量和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训练有助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提高生存质量。

球囊锚定指引导管开口处理桡动脉痉挛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李洪,谢丽,庹伟,左松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球囊锚定指引导管开口处理桡动脉痉挛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桡动脉痉挛病人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65.3±11.3)岁。均采用球囊锚定指引导管开口办法处理桡动脉痉挛,手术完毕后常规即刻造影评价血管径路情况,并观察有无血肿等情况。结果球囊锚定指引导管开口通过痉挛血管并成功介入40例,失败2例。术后即刻造影无造影剂外渗,无血肿发生,无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结论球囊锚定导管开口处理桡动脉痉挛临床效果明显,术后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