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2期 刊出日期:2019-11-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

陈文静,董小康,王永成,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出BPV各项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径线大小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32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30例),比较两组BPV及左室舒张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LVMI、BPV、左室舒张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动态血压参数方面,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PV方面,LVH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与NLVH组比较,LVH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E/A)、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减小,E/Em、Tei指数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dSSD、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dSSD与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BPV对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降低BPV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早期预防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益心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ET-1、slox-1、hs-CRP水平的影响

郭新响,张勇,方玲,王擎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内皮素-1(ET-1)、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ET-1、slox-1、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ET-1、slox-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9%(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老年病人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ET-1、slox-1、hs-CRP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较好。

通脉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并发症的影响

朱晨,闫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通脉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PCI 手术的AMI病人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常规治疗药物,试验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和尼可地尔。所有病人均在PCI术后第1 天开始服用相关药物,持续3个月。观察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计帧数(CTFC)、术前及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90 min内ST段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及PCI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90 min内ST段回落率较对照组增高,CTFC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反复性心绞痛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试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牙龈出血、穿刺点血肿、便血和尿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和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状况,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肾功能及MCP-1、sICAM-1、sVCAM水平的影响

段朝龙,荣鹏,孙敏,王小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术后3 d血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BUN)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统计两组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并比较血清MCP-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sICAM-1、sVCAM、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U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Scr、BUN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Scr、UA、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R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MCP-1、IL-6、IL-10及MP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sICAM-1、sVCAM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 d,观察组MMP-2、MMP-9、sICAM-1、sVCA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保护PCI术后冠心病病人肾功能,降低血清MCP-1、sICAM-1、sVCAM水平,且CIN与MACE发生率低。

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卢英霞,段立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AH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心排血量(C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rh-BNP治疗AHF,能显著提升病人心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虚拟康复训练系统结合柴胡龙骨牡蛎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张晓羽,赵海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虚拟康复训练系统结合中药柴胡龙骨牡蛎颗粒治疗心理应激导致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通过精神压力测试确诊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SIMI)的受试者,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康复+中药组(29例)、中药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并隐藏分配序列。中药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与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外观、包装一致的无临床药性作用的安慰剂,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康复+中药组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方药及疗程同单纯中药组),并同时应用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认知心理康复治疗。3组均接受冠心病抗心绞痛常规用药治疗。治疗6周,随访4周,随访期间均只接受冠心病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比较两组MSIMI疗效、心理障碍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①MSIMI疗效:经6周治疗后,康复+中药组心率变异性、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理应激任务总数均较治疗前改善,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障碍疗效:经6周治疗后,康复+中药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应对方式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恐惧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及中药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活质量疗效:经6周治疗后,康复+中药组较中药组与对照组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维度积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药组与康复+中药组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虚拟康复训练联合柴胡龙骨牡蛎颗粒可改善MSIMI病人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负性情绪,提高应激耐受性,减少心脏事件,从而达到双心同治的目的。

多发性硬化病人激素冲击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析

周哲屹,徐宏,汪鸿浩,卢昌均,斯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激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4年9月柳州市中医院住院或门诊行激素冲击治疗的MS病人192例,收集病人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资料,记录激素冲击治疗前和激素冲击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和体征,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法确定每类证型要点,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情况。结果激素治疗前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和气血不足型、血瘀型、痰(湿)热型为主;治疗后,脾气虚弱和气血不足型与湿热型减少,以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血瘀型为主。结论激素冲击治疗后的MS病人中医证型更倾向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内阻为主,治疗应以滋补肝肾、补脾助阳、活血通络为大法。

急性丘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与血脂、Lp-PLA2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彩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急性丘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其与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103例急性丘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50 名相应年龄组非脑血管病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脂、Lp-PLA2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Lp-PLA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丘脑梗死病人血脂、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风证、火证、痰证和瘀证血脂、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丘脑梗死急性前期临床表现以风证、火证、痰证、瘀证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风证、火证、瘀证和痰证减少,气虚及阴虚证逐渐增加,急性后期至后遗症期病人以瘀证和痰证出现率最高。结论痰证、瘀证为急性丘脑梗死的病理基础,风证、火证为急性丘脑梗死发病的诱因和/或始发因素。血脂、Lp-PLA2水平的异常可能为急性丘脑梗死病人风火相煽、痰瘀并见等病理要素的理化基础之一。

百聪针法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伍超,常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百聪针法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百聪针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得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NIHSS评分降低,Hcy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MoCA、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NIHSS、ADL评分及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聪针法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可改善病人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基于超声影像对不同频率、时间电针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病人的效应分析

王碧涵,王乔,李季,杨万章,陈昕,张良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超声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频率、时间参数电针刺激对中风后足下垂病人偏瘫下肢特定穴位的效应,探讨临床评估及肌肉参数改变与不同参数电针选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后足下垂病人32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8例。给予常规康复和不同参数电针治疗(A组:连续波2 Hz,10 min;B组:连续波2 Hz,20 min;C组:连续波10 Hz,10 min;D组:连续波10 Hz,20 min)。治疗时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连接,以足三里为刺激电极,阳陵泉为参考电极,电流强度选取病人达到感觉阈及痛阈之间4/5刺激强度。疗程为2周。应用B超每隔1 d采集病人足下垂侧静息及最大等长收缩时胫骨前肌肌肉参数(横截面积、羽状角、肌纤维长度)。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评估[踝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测量、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结果 4组病人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纤维长度在疗程结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同时羽状角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与时间有关,10 min优于20 min,与频率关系不大;静息状态下的肌纤维长度及羽状角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患侧最大等长收缩时胫前肌横截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或者趋于水平的趋势,A组胫骨前肌横截面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在8.22~10.01 d内;B组在9.40~11.90 d内;C组在8.10~9.77 d内;D组在9.96~11.88 d内。4组Fugl-Meyer评分、ARO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病人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与电针频率关系不密切,与时间有关,且10 min优于20 min。
基础医学论著

黄连素对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曹雪明,朱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对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并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建立冠心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以正常SD大鼠设立空白组,实验组予以高、中、低剂量黄连素灌胃,对照组和空白组予以等黄连素体积的双蒸水灌胃,治疗周期为12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Calpain1和Calpain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记实验检测Cleaved-Caspase 3、Bcl-2、Bax、Calpain1及Calpastatin相对蛋白表达量。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3种剂量组TNF-α、IL-1β、IL-6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②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Calpain1 mRNA相对水平明显升高(P<0.01),Calpain2 mRNA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实验组Calpain1 mRNA相对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Calpain2无明显变化。③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Calpain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而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Calpain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④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而Bax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能降低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增强Calpain1蛋白表达和活性,下调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有关。

清营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性因子水平和IGF-1表达的影响

崔利萍,崔艳花,刘晓东,周丽,刘玉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清营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性因子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造模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IGF-1、IGF-1受体(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K-MB、AST、LDH的活性和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IGF-1、IGF-1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中CK-MB、AST、LDH的活性和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IGF-1、IGF-1R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清营汤可能通过调节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组织IGF-1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GLP-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脂联素的影响

邢英,梅彩霞,玛依拉•卡哈尔,李雅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GLP-1作用于诱导分化完全的3T3-L1前脂肪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测定GL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脂联素含量。结果干预第4天,GLP-1100nmol/L、1000nmol/L较0nmol/L 3T3-L1前脂肪细胞数量降低(P<0.05);第6天GLP-1100nmol/L、1 000nmol/L较0 nmol/L 3T3-L1前脂肪细胞数量降低(P<0.05);第8天随着GLP-1干预浓度的增加,3T3-L1前脂肪细胞数量较0 nmol/L明显降低(P<0.05或P<0.01)。随着GLP-1干预浓度的逐渐增加,3T3-L1前脂肪细胞培养液中脂联素含量逐渐升高,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在相同浓度GLP-1干预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脂联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结论GLP-1可明显增加3T3-L1前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含量,可能是其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蔡娲,马文,王观涛,沈卫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阐明电针治疗P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中脑动脉闭塞(MCAO)和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CUMS)建立PSD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神庭,每日1次,治疗1个月。观察大鼠糖水偏爱比及旷场实验行为;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SD模型大鼠的糖水偏爱比、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1),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糖水偏爱比、移动次数显著上升(P<0.01),IL-6、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电针能够通过减少促炎症因子IL-1β、 IL-6和TNF-α表达来减轻PSD。

疏脑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大鼠6-Keto-PGF1α、TXB2水平的影响

李宝玲,卫治,张恒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疏脑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改良线栓法和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和盐酸帕罗西汀组。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疏脑解郁汤水溶液 (3.015 g/kg、1.058 g/kg、0.704 g/kg)灌胃,帕罗西汀组予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001 7 g /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结束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6-Keto-PGF1α、TXB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TXB2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脑解郁汤大剂量组、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清6-Keto-PGF1α含量升高(P<0.05),血清TXB2含量降低(P<0.05)。结论疏脑解郁汤可能通过升高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血清中6-Keto-PGF1α、降低TXB2水平来调节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代谢,改善学习记忆,进而缓解抑郁症状。
综述与进展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高涛,薛一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死、致残率高,防治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首要临床处理方案。中医历来提倡“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但现代中医对冠心病的预防实践较少,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医理论阐释也很少。本研究针对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炎性因子五大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中医病因病机论述,以求为冠心病的中医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解曼曼,张海涛,林文勇,王肖龙,王英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多种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这种微小膜泡中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能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改变其他细胞的功能。部分药物进入体内后,可能会因为溶解度低,难以通过屏障作用,易被清除代谢等,使得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外泌体作为细胞本身所分泌的一种天然的载体,因其具有免疫原性低、在血液中稳定性高、可以向细胞定向运送药物等优势,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就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及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中药干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的研究进展

蒋雨辰,胡元会,王欢,杜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平滑肌细胞(SMCs)通过表型转化、迁移、增殖、分化为泡沫细胞,进而形成动脉硬化脂质条纹,是众多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干预SMCs泡沫化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耐药性癫痫与P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袁斯远,王潇慧,孙江燕,吴婧,刘金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针对癫痫耐药性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其中最受关注的为多药转运体假说。该假说认为多药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参与了抗癫痫药物的跨膜转运,能够通过水解三磷酸腺苷(ATP)获取能量将药物逆浓度梯度外排出脑组织,降低脑组织中抗癫痫药物的浓度,而引起癫痫多药耐药。理论上P-gp介导耐药性癫痫假说的成立应当满足以下3个前提:第一,癫痫耐药病人血脑屏障中P-gp高表达;第二,抗癫痫药物为P-gp作用底物;第三,癫痫耐药病人脑组织中抗癫痫药物浓度较药物耐受性癫痫病人低。本研究就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P-gp介导耐药性癫痫假说的成立提供科学证据。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型痛风的研究进展

韩世范,曹妍,焦然,许竹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西药虽能较快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是其不良反应限制了西药的应用。本研究从单方中药、复方中药、针灸疗法、饮食治疗等方面对风寒湿痹型痛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风寒湿痹型痛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脑梗死血管再生相关指标研究进展

张娟,赵路清,胡风云,乔美玲,马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多种细胞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与血管再生有相关性。对脑梗死后与血管再生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为脑梗死血管再生相关的指标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且能作为脑梗死发展、预后的评定指标提供依据。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的用药规律

杜雪梅,黄骏腾,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的处方,应用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88例,处方188首,药物共计196味。处方中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为丹参、黄芩、毛冬青;相关度为6、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14组,前3位组合为“降香,酸枣仁、化橘红”“麦冬、女贞子、生地”“延胡索、黄芩、丹参”,挖掘了“降香、酸枣仁、化橘红、鸡血藤、墨旱莲、毛冬青”等新处方7首。结论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多用活血、清热、滋阴、化痰、安神之品,体现其临证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以活血化瘀为要,佐以清热、 化痰、养阴、安神”的学术思想。

益心舒胶囊对COPD合并慢性右心功能不全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状态的影响

贾嵘,刘磊,云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右心功能不全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COPD合并慢性右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较对照组低;治疗组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1(ET-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慢性右心功能不全病人凝血纤溶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态。

温阳活血利水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指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乔松彦,乔淳,胡延立,陈磊,卢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指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 分、Lee氏心力衰竭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心肌纤维化指标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心肌纤维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利水方辅助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并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

血府逐瘀颗粒治疗UAP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CPP、CysC、hs-CRP、BNP的影响

刘榕,刘明春,唐耀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胱抑素C(CysC)、和肽素(CPP)、血浆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UAP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和血府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CPP、CysC、hs-CRP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作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和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P、CysC、hs-CRP、BN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PP、CysC、hs-CRP、BN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颗粒治疗UAP合并心力衰竭可以有效升高LVEF和CO,降低血清CPP、CysC、hs-CRP及BNP水平,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

生脉注射液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王立民,高长杰,谢连城,高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的疗效及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和超声心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AMI合并HF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hBN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病人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O、SV、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rhBNP可有效提高AMI合并HF病人心功能,改善血清CK-MB、NT-proBNP、cTnT水平。

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曾博斯,杨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有效率;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和随访12个月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化痰通脉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钟慧,郑文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性、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梗死面积(MI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P<0.05);溶栓后72 h,观察组血浆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ET-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性、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miR-26a、miR-26b表达特征观察

陈斌,邴兆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miR-26a、miR-26b表达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80例作为合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糖尿病病人作为糖尿病组。两组均在入院当天检测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预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83,当miR-26a>3.372、miR-26b>3.364时发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miR-26a、miR-26表达量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IL-6、TNF-α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与单纯糖尿病病人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miR-26a、miR-26b表达量明显增高,二者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预测效果较好,且与病人血清IL-6、TNF-α水平无相关性。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冠心病病人实验室指标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影响

许迎春,缪春波,许秀丽,郭宝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病人实验室指标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病人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P组(60例)及R组(6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控制达标率、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组LDL-C、non-HDL-C达标率均较治疗前高(P<0.05)。3组治疗后LDL-C和non-HDL-C控制达标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LDL-C及non-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C、LDL-C、non-H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及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3组病人随访1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用于高龄冠心病病人治疗具有相近血脂控制效果和远期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冠心病病人血清vWF、GDF-15、PCSK-9、APN的变化特点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常方圆,冯泽瑞,王志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前蛋白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脂联素(APN)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内超声确诊的冠心病病人(CHD组)128例,另选择60名非冠心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WF、GDF-15、PCSK-9、APN水平,并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vWF、GDF-15、PCSK-9、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CHD组血清vWF、GDF-15、PCSK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PN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病人的血清vWF、GDF-15、PCSK-9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APN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冠心病病人的血清vWF、GDF-15、PCSK-9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AP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血清vWF、GDF-15、PCSK-9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

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赵维,廖荣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0月。收集有关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详细阅读纳入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7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改善病人临床疗效,降低LDL-C、TG、TC,升高HDL-C。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对比常规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王磊,李良,王晨,夏云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对比常规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治疗围术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肝素治疗,观察组应用比伐芦定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围术期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栓分级及血流分级、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并记录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病人TIMI血栓分级、血流分级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ACT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纤维蛋白定量(FIB)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CT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51%(P<0.05);两组病人总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降低出血及MACE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常规肝素更高,可作为首选抗凝药物应用于冠状动脉治疗。

两种抗凝药物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病人血栓溶解率、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出血风险的影响

贺利平,赵兴胜,赵海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利伐沙班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病人血栓溶解率、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华法林与利伐沙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左心房血栓溶解率、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左心房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辅助用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病人治疗可有效提高溶栓效果,且未增加远期出血风险,价值优于华法林。

环化腺苷酸注射液联合心宁汤剂在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李迎秋,房德永,李华,杨宏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环化腺苷酸注射液联合心宁汤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对心肌指标肌酸磷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心脏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及心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75例。常规治疗组单独使用心宁汤剂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环化腺苷酸注射液联合心宁汤剂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法对病人治疗前后的心肌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对病人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K、HBDH及LDH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TnI、cTnT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I、FS和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环化腺苷酸注射液联合心宁汤剂能够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肌功能以及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陈芃螈,李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3组:波生坦组、西地那非组及联合组,每组51例。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肺部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 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肺血管阻力(PVR)、平均动脉压(MAP)和肺动脉高压(mPAP)]、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含量[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部功能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Bo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RVR、mPAP)、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含量、Borg评分显著低于波生坦组和西地那非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波生坦组和西地那非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含量、Borg评分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上升。治疗后3组患儿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波生坦组和西地那非组(P<0.05)。 结论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

PCI术中应用不同类型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对ACS病人心脏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栓事件风险的影响

缪春波,许迎春,许秀丽,郭宝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涂层无法降解或涂层可降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心脏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栓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PCI术ACS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82例)和B组(82例),分别放置涂层无法降解和涂层可降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时相。结果术后1周,两组EF、IVS、LAD及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2个月EF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术后1周(P<0.05);B组术后12个月IVS、LAD及LVEDD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和时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中ACS病人应用涂层可降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可有效提高远期心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优于无法降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但两者在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QT间期缩短与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耿广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QT间期缩短与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QT间期缩短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出现QT间期缩短的150例病人作为研究组,未出现QT间期缩短的9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校正QT间期(Q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晕厥、猝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可以对变异型心绞痛病人进行有效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同时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右室射血分数的演变规律分析

伍森林,伍碧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同时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的演变规律,分析其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南充市高坪区中医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与2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0例、肺心功能代偿期组(29例)、呼吸困难期组(25例)、右心衰竭期组(22例)、全心衰竭期组(20例),比较不同时期病人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RVEF,分析不同时期NT-proBNP和RVEF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其RVEF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功能代偿组、呼吸困难期组、右心衰竭期组、全心衰竭期组病人的NT-proBNP浓度分别为(264.31±51.34)pg/mL、(781.92±374.16)pg/mL、(1 357.24±614.23)pg/mL、(3 015.74±985.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057,P=0.000);4组R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越来越高,与病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而RVEF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降低,在全心衰竭期达到最低值,与病情进展程度呈负相关。 结论不同时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NT-proBNP和RVEF的演变规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前期病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研究

杨红艳,叶萍,魏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体检的高血压前期病人68例,均进行双侧臂-踝动脉脉搏传导速度(baPWV)检查。根据baPWV≥1 400 cm/s作为高低界值,将病人分为高baPWV组(36例)与低baPWV组(32例)。测定血清Hcy、CysC、血糖、血脂等指标,分析Hcy、CysC与baPWV的相关性,及导致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baPWV组收缩压(SBP)、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均明显高于低baPWV组 (P<0.05),舒张压(DBP)低于低baPWV组(P<0.05);高baPWV组血清Hcy、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低baPWV组(P<0.05);baPWV与Hcy、CysC、SBP、PP及PPI呈正相关(P<0.05);以baPWV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Hcy、CysC与PP是高血压病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与Hcy均是高血压前期病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水平升高与病人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特点

王维维,丁方,胡晓英,高春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疑似OSAHS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人360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非OSAHS组,82例)、轻度组(98例)、中度组(89例)、重度组(91例),比较4组病人的血压水平,分析合并OSAHS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特点。结果4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病史、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随着AHI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随着AHI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随AHI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MI分层(正常、超重、肥胖)后,4组病人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也均随AHI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可使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张涛,罗杰,杨晓文,柏刚,王辉,李安荣,周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具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卒中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病人有临床症状(观察组),34例病人无临床症状(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与超声造影分析,记录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与超声特征。结果观察组狭窄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造影增强显示,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45例;对照组超声造影增强显示,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血管显影率与斑块内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4例病人中,以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峰值强度10.0 dB为截断值,预测病人发生脑梗死的特异性为62%,敏感性为74%,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与显影情况进行评价,且与临床症状显著相关,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研究

赵君智,蒲文全,刘虹,杨晓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病人(87个软斑块)经超声造影检查评估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Ⅲ级或Ⅳ级,常规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厚度、长轴面积。在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运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厚度及长轴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斑块内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造影增强强度(EI)及曲线下面积(AU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减少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成像能定量检测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可作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评价手段。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向兴刚,昝向阳,张永辉,依马木,赵永,于晓晨,林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监测组(A组)和未监测组(B组),每组43例。A组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侧方扩散反应(LSR)、三叉和面神经自由肌电图(fEMG)];B组无术中监测。对比两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远期(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听力减退、耳鸣、面瘫、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即刻有效率为90.70%,高于B组的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4%,低于B组的3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远期有效率为95.35%,B组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6%,B组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即刻手术疗效,减少听力减退、耳鸣、面瘫、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脑神经功能。

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

黄蕊,么娇子,甄伟,孙旭,谭淑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TG、TC、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糖脂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

利那鲁肽对MCI合并T2DM病人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季正香,何龙锦,丁雪明,李巧转,沈志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利那鲁肽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MCI合并轻度T2DM病人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运动及饮食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那鲁肽治疗。所有病人在治疗前、治疗12周、36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评价病人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12周、36周MoCA、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MoCA、MMSE评分较治疗12周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12周MoCA和MMSE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36周MoCA和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36周,试验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那鲁肽可改善MCI病人的认知功能。

前庭功能检查应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杜欣,郭明伟,王卓,李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前庭功能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的偏头痛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病人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眩晕病人问卷(UCLA)对病人进行评估,两组均进行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性偏头痛病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再次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并采用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估,分析前庭功能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变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常规治疗后58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较差;预后良好病人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低于预后较差者(P<0.05);预后良好者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分均低于预后较差者(P<0.05)。结论前庭功能检查联合LES、SAS、SDS量表及UCLA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有助于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理论探索

“三辨诊疗模式”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应用与思考

赵景州 ,李柱,候园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三辨诊疗模式”是王琦教授根据“体病相关” 和“体质可调” 理论建立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主要探讨“三辨诊疗模式”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提升中医药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影响力。
经验交流

中医验方消栓化粘液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作用研究

周望,胡亚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医验方消栓化粘液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病人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消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验方消栓化粘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消化组和常规组治疗后PV、HCT、PAR明显低于治疗前,消化组治疗后PV、HCT、PAR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消化组TC、TG、LDL-C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治疗后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消化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组降脂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验方消栓化粘液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脂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降脂作用,安全性较好。

IABP对老年心血管危重症病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陈慧敏,赵冬,石春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老年心血管危重症病人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危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IABP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并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VR、LVEDV及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房压(RA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心输出量(CO)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PAP、PCWP、R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动过速、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ABP用于老年心血管危重症病人中,有助于改善病人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梁财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效果较好。

辨体质调护在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汤聪,张雪芳,张敏,王丽,顾宁,陈绍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辨体质调护在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辨体质调护,干预6个月。观察偏颇体质纠正率、中医体质积分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颇体质纠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和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偏颇质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体质学说为基础的调护措施能对高血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纠正高血压病人的致病体质因素,控制血压水平。

多导睡眠图对脑卒中后疲劳和抑郁的评估

宋征宇,赵红梅,岳晓纹,陈玺龙,胡瑾,岳秉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和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探讨两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4例,于发病后2周、3个月,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病人睡眠情况,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价卒中后疲劳,应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评价卒中后抑郁,分析卒中后疲劳和卒中后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BDⅠ-Ⅱ评分与觉醒时间呈正相关,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脑卒中后疲劳FSS评分与觉醒时间呈正相关,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应用多导睡眠图能够评估脑卒中后疲劳及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睡眠障碍情况,觉醒时间和平均血氧饱和度与脑卒中后疲劳及脑卒中后抑郁可能有相关性。

VW-MRI成像在烟雾状血管病变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刘文,常莉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MRI)对烟雾状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血管病变类疾病,包含烟雾病(MMD)、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烟雾综合征(A-MMS)、血管炎相关烟雾综合征(V-MMS)及颈内动脉病变病人。由2位神经影像医师分别对病人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双盲分析,并做出诊断。3周后对病人血管造影资料与VW-MRI同时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结果结合血管造影与VW-MRI成像对烟雾状血管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VW-MRI可显著提高烟雾状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