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1期 刊出日期:2019-11-10 目录

专家共识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速效救心丸的剂型优势速效救心丸采用独特分离纯化技术使有效成分富集,并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制剂。目前速效救心丸质量标准多以国家药典规定的阿魏酸含量作为其检测标准,在其基础上,赵梓余以及孙国祥建立了速效救心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定量鉴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典单一指标检测的缺陷。
临床医学论著

黄连素对高血压前期病人内皮祖细胞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

苏晨,吴芳,刘星,孙佳盼,张建宁,梁嘉文,陶军,张小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高血压前期病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招募高血压前期病人10例,抽取外周血30 mL,分离培养EPCs。培养7 d后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黄连素(2.5 μmol/L、5 μmol/L和10 μmol/L)预处理EPCs,观察EPCs体外迁移、黏附功能。通过建立裸鼠颈动脉损伤模型,观察有无黄连素(5 μmol/L)体外预处理对高血压前期病人EPCs在体再内皮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黄连素预处理对EPCs表面趋化因子4(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连素预处理可增加高血压前期病人外周血EPCs的体外迁移、黏附功能,以5 μmol/L最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5 μmol/L的黄连素预处理显著增加高血压前期病人EPCs的在体再内皮化能力(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黄连素处理增加EPCs表面的CXCR4蛋白表达,以5 μmol/L最显著(P<0.05)。结论黄连素改善高血压前期病人EPCs的内皮修复能力,并可能与CXCR4有关。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蔡芸,信琪琪,高群,贾文浩,靳嘉麟,董菲,丛伟红,林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方法检索黄连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及心房颤动的靶基因,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而行 GO 功能富集分析及 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机制。结果黄连的11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心房颤动的159个靶点,涉及20条信号通路。黄连活性成分靶点可能通过基因表达、蛋白代谢、巨核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调节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低氧诱导因子-1(HIF-1)、Notch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结论初步揭示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为开发更好的心房颤动治疗候选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PCI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贾文浩,万洁,马征,黄雁超,靳嘉麟,李岩,曲文白,林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益气凉血生肌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术的冠心病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凉血生肌方,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6.2%与75.8%,P<0.05)。治疗8周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心绞痛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凉血生肌方可明显改善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

肥胖与非肥胖高脂血症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贾萌,杨惠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肥胖与非肥胖高脂血症病人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高脂血症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3月6日—2016年1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病人160例,对血脂异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四诊信息收集,探讨肥胖与非肥胖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按体质指数(BMI)水平进行分组,其中BMI≥25 kg/m 为肥胖组,BMI<25 kg/m 为非肥胖组。结果中医证型分布,肥胖组:痰浊阻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气滞血瘀;非肥胖组: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痰浊阻遏>气滞血瘀。两组病人痰浊阻遏、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病人中,肥胖病人以痰浊阻遏实证为主,而非肥胖病人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虚损型证型为主。

养心氏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袁炜婷,孙飞龙,于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养心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病情平稳2~4周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养心氏组(30例)、曲美他嗪组(10例)、养心氏+曲美他嗪组(10例)。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与抑郁状态,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生活质量,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价病人运动耐量。结果6个月随访时,养心氏组、曲美他嗪组、养心氏+曲美他嗪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养心氏组、养心氏+曲美他嗪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养心氏组、曲美他嗪组、养心氏+曲美他嗪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4组治疗后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养心氏组、曲美他嗪组、养心氏+曲美他嗪组治疗后MLHFQ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氏片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增加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

吴秋义,周寅,陈科春,郭刚,施惠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神经功能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病人110例。采用乱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脑血流指标(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可有效改善ACI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健脑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郭明冬,温艳东,韦云,李小黎,安玉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健脑活血方对轻度血管性痴呆(VD)病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轻度VD病人16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轻度VD病人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给予健脑活血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口服,两组均观察用药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别对病人进行测评,并对病人血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MMSE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DL疗效总有效率为76.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ch、ChA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血清Ach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活血方能够有效改善轻度VD病人的认知能力,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提高轻度VD病人Ach及ChAT活力,降低AchE活性。

帕金森病人便秘与运动症状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探讨

卢璐,袁晓蕾,张艳,叶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病人便秘与运动症状发生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PD病人共96例。对所有PD病人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Hoehn-Yahr分级量表进行评价。依据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将PD病人分为伴便秘组与不伴便秘组;再根据便秘与PD运动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将PD伴便秘组分为两个亚组,并对以上各组的一般情况、便秘类型及运动症状特征以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分析PD运动症状与便秘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96例PD病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59.37%(57/96)。其中慢传输障碍型26例(45.61%),进出口障碍型8例(14.03%),混合型23例(40.35%)。PD伴有便秘组较不伴便秘组的每日左旋多巴等效量(LED)更大(P<0.05)。伴有便秘的57例PD病人中,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发生的有27例,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有30例,分别占便秘组的47.37%和52.63%。与运动症状出现后发生便秘的PD病人相比,运动症状出现前发生便秘的PD病人PD病程更短(P<0.05),而便秘病程相对更长(P<0.05)。与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相比,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中轴分和姿势步态分在UPDRSⅢ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运动症状进展、姿势步态进展及中轴症状进展也较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更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D的中轴症状是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PD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伴便秘的PD病人以阴阳两虚证为主;而不伴便秘的PD病人则以肝肾不足证为主。PD病人便秘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可能在PD运动症状前出现,伴便秘的PD病人比不伴便秘的PD病人运动症状更加严重;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出现的PD病人,不仅中轴分更高,其运动症状的进展也更快;而PD便秘的发生与病人的中轴症状具有相关性。PD伴或不伴便秘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故应运用非单一辨证的方法以获良效。

通窍涤痰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microRNA-212表达的影响

王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窍涤痰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microRNA-2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涤痰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l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microRNA-212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lthel指数、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NIHSS评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lthel指数、NO和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IL-6、TNF-α、IL-8、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涤痰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

米氮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研究

刘丹,李健,陈薇,程亮,刘树利,户文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抑郁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米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抑郁状况及失眠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0,P=1.000)。结论米氮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抑郁病人能明显改善神经缺损情况,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抑郁,提高睡眠质量。
基础医学论著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其一氧化氮合酶作用机制

陆梓雯,赵明镜,王蕾,杨涛,赵一舟,仇琪,成文堃,李彤,王保福,杨京京,李洋,蒋洋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后大鼠脑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一氧化氮合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60 d后采用超声心动检测心功能;通过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穿台实验评价认知功能;使用激光散斑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脑血流量;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定向航行实验的潜伏期与总路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台实验中穿台次数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eNOS表达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eNOS/iNOS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尽管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与血管舒张和收缩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已出现异常,但是其脑部血流量并无明显变化。

Exendin-4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涂强,吴瑞霞,杨勇,谢华, 谢华强,陈平英, 曹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Exendin-4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脂代谢、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30只),喂养8周后再将高脂饮食组分为非药物干预组、Exendin-4低剂量组、Exendin-4高剂量组,每组10只。Exendin-4低剂量组、Exendin-4高剂量组ApoE-/-小鼠分别给予20 μg/(kg•d)、 100 μg/(kg•d)Exendin-4腹腔内注射;普通饮食组、非药物干预组ApoE-/-小鼠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第12周末处死小鼠,进行相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主动脉IL-6、MCP-1及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6、MCP-1及VCAM-1水平。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非药物干预组ApoE-/-小鼠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应用Exendin-4干预后,Exendin-4高剂量组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组小鼠血清中TG、HDL-C含量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药物干预组相比,Exendin-4处理可以降低主动脉IL-6、MCP-1及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下调血浆中IL-6、MCP-1及VCAM-1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xendin-4可以改善高脂饮食ApoE-/-小鼠脂代谢并降低主动脉IL-6、MCP-1及VCAM-1的表达。

α细辛醚对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脑组织中P糖蛋白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袁斯远,王潇慧,孙江燕,刘金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α细辛醚对戊四氮所致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与皮层中P糖蛋白(P-gp)与多药耐药基因1a(Mdr1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剂量的戊四氮(30 mg/kg),持续30 d,按Racine分级将注射戊四氮后大鼠癫痫发作进行分级,连续3次及以上出现Ⅴ级发作者,视为癫痫造模成功,用于筛选耐药性癫痫大鼠。将癫痫造模成功的大鼠,灌服卡马西平(125 mg/kg)与苯妥英钠(62.5 mg/kg)1 h后,注射相同剂量的戊四氮,观察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动物筛选实验持续1周,连续3次出现5级发作者,视为耐药性癫痫大鼠模型。将耐药性癫痫大鼠随机分为α细辛醚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另设正常组,干预3周后取材,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与皮层中P-gp表达;使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与皮层中Mdr1a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与皮层组织中P-gp和Mdr1a mRNA均明显升高(P<0.05);α细辛醚低、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与皮层中P-gp与Mdr1a mRNA 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α细辛醚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α细辛醚能明显下调模型大鼠海马与皮层中P-gp与Mdr1a mRNA 的表达,扭转P-gp介导的癫痫耐药性。

加味五虎追风散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α-syn及TH表达的影响

陈炜,梁健芬,蒋凌飞,吴林,张兴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加味五虎追风散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鼠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及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各16只。颈、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大鼠PD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4.15 g/(kg•d)、8.3 g/(kg•d)、16.9 g/(kg•d)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用相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28 d。比较各组黑质纹状体区α-syn聚集情况及TH蛋白含量。结果 行为学观察结果:PD造模大鼠不同程度出现捕捉动作减少、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中重度震颤、肢体偏瘫等表现。模型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空白组增加,TH蛋白含量较空白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模型组降低,TH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均低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TH蛋白表达均高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五虎追风散对 PD大鼠黑质纹状体区α-syn 异常聚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加TH含量,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综述与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夏君彦,李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微血管阻塞等,严重影响病人心功能及预后。因此,探索如何减少心肌I/R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及干预方法,以期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血运重建后引起I/R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肖颖,汤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中医药对冠心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胰岛素抵抗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属性的综合病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在整体观、恒动观的指导下,以多靶点、多途径的方法在防治胰岛素抵抗合并冠心病的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医病证结合的造模思路探析

林丰夏,李亮,曾志聪,宋银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复制方法、“湿热证”及“阳虚证”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思路等进行不同角度的综述。探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湿热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揭示中医中药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和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张华,倪昀,王思静,安冬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由炎性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机制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进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包括脂质浸润、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激活等。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通过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AS形成。中医药主要通过干预炎性信号通路、氧化应激而发挥抗AS,临床效果显著。

针刺治疗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黄渺苗,崔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近10年来针刺治疗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示针刺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自主神经功能、炎症过程等方面作用,调节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治疗双心疾病。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胡畔,何志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氯吡格雷抵抗的病人具有极高的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死亡等发生的风险,是接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的病人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预先评估病人接受氯吡格雷后血小板的抑制水平,早期筛选及发现氯吡格雷抵抗病人,有助于医生在临床上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措施的选择,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脾肾两虚型痛风的研究进展

韩世范,曹妍,贾小越,朱瑞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脾肾两虚型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痛风分型之一,从脾肾两虚型痛风的病因、治疗机制、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脾肾两虚型痛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Hcy、NT-proBNP、瘦素的影响

崔晓敬,李立卓,朱云霞,武剑,王君,张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廊坊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呋塞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NT-proBNP、瘦素、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80%与69.39%,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NT-proBNP、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LVEDV及LVESV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0%与10.20%,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能够降低血浆Hcy、NT-proBNP及瘦素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孙占超,宋丽,胡文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96例病人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组(44例)和重度心力衰竭组(52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组血清sTREM-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D)等心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sTREM-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中度心力衰竭组血清sTREM-1、LVEF及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病人血清sTREM-1、LVEF、FS、LVEDD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病人血清sTREM-1、LVEDD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LVEF明显低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LVEF≤40%)病人与慢性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LVEF>40%)病人的血清sTREM-1、FS、LVEDD及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TREM-1水平与LVEF、FS呈负相关(r=-0.732,P<0.05;r=-0.407,P<0.05),而与LVEDD、LAD呈正相关(r=0.528,P<0.05;r=0.365,P<0.05)。结论sTREM-1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呈高表达,与病人LVEF、FS、LVEDD及LAD密切相关,对临床评价该类病人的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的临床研究

赵国良,李达,冯振宇,闫建玲,袁长玲,杨园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阳虚脉阻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组(B组)、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组(C组)、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组(D组),每组30例,随访2个月。比较各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心电图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B组、C组、D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优于A组(P<0.05),D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P<0.01),D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阳虚脉阻证,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郑东,王芸素,颜琳琳,陈璟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20例,随机分为通脉养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西药常规治疗,通脉养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减停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通脉养心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与76.7%,P<0.05);通脉养心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与75.0%,P<0.05);通脉养心组室性期期收缩减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与78.3%,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可以明显改善病人中医证候评分,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心绞痛发作次数。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氧化应激、炎性因子的影响

周沫,殷实,于艳丽,张明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后病人心功能、氧化应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进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即刻给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氧化应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MDA、IL-6、TNF-α、hs-CRP低于对照组,LVEF、SOD、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心脑舒通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李文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病人心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CRP、Hcy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LVESV、LVEDV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LVEF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Hcy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率、血压、心功能,降低血清CRP、Hcy水平。

心脉隆注射液对酒精性心肌病病人TGF-β1、NF-κB、AngⅡ的影响

刘国红,石惠荣,黄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酒精性心肌病病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酒精性心肌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病人血清TGF-β1、NF-κB、Ang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F-β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F-κB、An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NF-κB、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改善酒精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肌纤维化。

血清胶原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朱自强,王磊,于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血清心肌胶原标志物Ⅰ型前胶原蛋白羧基末端前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AMI并在胸痛发作6 h内行直接PCI术病人1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MACE组33例,无MACE组15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术前,术后7 d病人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 d无MACE组和MACE组病人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 MACE组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P<0.05)。MACE病人术后7 d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术后7 d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对MACE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7和0.641;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后7 d PⅠCP浓度、术后7 d PⅢNP浓度均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AMI病人PCI术后较高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与病人心室重塑有关,且高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均是预测AMI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RDW、MPV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

谢文刚,黄芝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务川昇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3例N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entrop分级法对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其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42例为A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欠佳61例为B组。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病人RDW和MPV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TEMI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RDW水平[(18.16±1.94)%]较A组[(13.26±2.17)%]明显升高(P<0.01),且MPV水平[(8.27±2.18)fL]较A组[(10.86±2.53)fL]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无梗死前心绞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RDW、MPV水平为NSTEMI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梗死前心绞痛、CK-MB、RDW、MPV水平与NSTEMI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估NSTEMI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双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PCI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穆东,陈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PCI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经检查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的病人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甲基异腈类化合物(99mTc-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诊断,两组病人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ST段完全回落率、心肌钙蛋白I(cTnI)峰值前移的发生率,PCI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碳(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RA发生率分别为50.94%、54.72%,ST段完全回落率均为77.36%,cTnI峰值前移发生率分别为86.79%、81.13%,两组RA发生率、ST段完全回落率、cTnI峰值前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前IL-6、TNF-α、NO、SOD、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IL-6、TNF-α、NO、SOD、MD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TNF-α和MD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核素心肌显像表现出了较冠状动脉造影更好的预防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时心电图ST-T段改变的临床研究

郭彩艳,靳春荣,白雪琦,郭小闪,李思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负荷心肌显像过程中心电图ST-T段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疑诊冠心病病人42例,按序行静息/腺苷负荷心肌显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评估心肌缺血情况、采集负荷前后左心功能及容积参数。结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核素心肌显像分别为80.0%、63.6%、66.7%、77.8%、71.4%,心电图分别为30.0%、90.9%、75.0%、58.8%、61.9%,核素心肌显像与心电图两者联合分别为90.0%、59.1%、66.7%、86.7%、73.8%,两者联合略优于单纯负荷核素心肌显像(P>0.05)。结论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检查中心电图ST-T段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

起搏器植入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屈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起搏器植入后肌钙蛋白T升高的发生是否意味着心肌损伤。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心脏诊疗中心行起搏器植入术病人186例,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52例,植入双腔起搏器121例,植入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13例。所以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6 h、24 h及术后1周时检测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 h肌钙蛋白T水平最高(P<0.001),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T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但是术后1周的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24 h及术后1周肌钙蛋白T水平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导致的短暂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并不意味着心肌损伤。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李文涛,李志平,王婵,王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CCS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脑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储备能力、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ST-T段改变、QRS波时限延长、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cTnI、CK-MB、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 (Vp)、平均流速(Vm)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称性即差值DVp和DV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 CCS 病人的神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脑组织及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管理体系对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Ba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尚倩倩,董湘平,李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管理体系对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Ba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1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体系,试验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管理体系,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总依从率为89.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生活方式3个维度中,药物治疗维度的依从性最低;干预后,试验组SF-36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精神健康评分依次为(86.48±18.71)分、(82.64±14.06)分、(86.28±23.87)分、(83.52±16.47)分、(87.42±17.31)分、(89.45±19.67)分、(84.52±22.76)分、(83.63±23.0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9±13.56)分、(67.81±12.31)分、(66.52±16.17)分、(64.17±13.09)分、(66.89±13.57)分、(62.59±12.55)分、(67.83±14.98)分、(64.52±14.87)分(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Bathel指数分别为(66.62±5.43)分、(86.24±10.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4.91)分、(69.41±8.66)分(P<0.05);试验组随访期再入院率为6.59%,并发症发生率为10.9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8%、3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延续性管理体系能可以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促进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等功能达到最优化,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再入院率。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效果-风险的影响

刘宁宁,董瑞芳,史方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效果及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40例,3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加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加用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测定治疗前后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统计病人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溶栓90 d病人颅内出血及病死率。结果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TC、hs-CRP水平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3组治疗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及溶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优化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效果,促进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但瑞舒伐他汀调脂及抗炎作用更佳,且两者对溶栓风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绝经前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特征探讨

张金洪,王红,杨淑英,王秀芬,孙永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首发急性脑梗死女性病人138例,年龄40~60岁,发病7 d内入院,按照病人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44例)和绝经组(94例)。并结合病人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颈动脉彩超结果,比较两组病人血脂、血糖等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特征。并根据绝经年限进一步将绝经组分为绝经≤5年组(45例)、绝经>5年组(49例)。分别与未绝经组比较,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绝经组病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吸烟比例均高于未绝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组病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风险增加[OR=2.286,95%CI(1.076,4.856),P=0.031 5]。按绝经年限分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5年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5年组仅吸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早期病人糖尿病[OR=3.018,95%CI(1.019,8.939),P=0.046 2]、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OR=2.574,95%CI(1.061,6.242),P=0.036 5]的发病风险增加。未绝经组与绝经组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单支及多支病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影响40~60岁急性脑梗死病人的LDL-C水平,绝经早期血糖、血脂变化更明显,绝经前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特征变化尚不明显。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杨丽华,刘义,王艳玲,马媛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运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132例,最终符合入组标准的共53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使用3.0T HR-MRI成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形态(狭窄程度、重塑指数和壁面积指数)和斑块活化程度(增强和体积)。使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缺血性脑皮质分布和损伤体积。根据发病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分为3组:对照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25例)、低剂量组(16例)和高剂量组(12例)。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总胆固醇(P=0.025)和低密度脂蛋白(P=0.047)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NIHSS评分、狭窄程度、重塑指数、壁面积指数以及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活性参数中,狭窄血管内斑块的增强比例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大而降低(对照组84.0%,低剂量组68.8%,高剂量组41.7%;P=0.033),3组斑块增强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8.6±4.2)mm、低剂量组(13.5±7.3)mm、高剂量组(8.6±2.2)mm;P<0.001]。卒中前服用他汀药物的病人更有可能出现大脑深层皮质梗死(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低剂量组[OR=2.36,95%CI (1.32,4.67),P=0.001]、高剂量组[OR=5.43,95%CI(2.54,8.62),P=0.037]、磷脂酶A2水平[OR=0.32,95%CI(0.11,0.54),P=0.024]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独立相关。结论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可用于调节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病人的斑块增生程度,并降低大皮质梗死病人的比例。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赵琳,任郭侠,张锦博,金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TBM病人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检测脑脊液各项指标和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昏迷消退时间、头痛消退时间、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压力、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TNF-α、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稍高于对照组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可有效改善难治性TBM病人脑脊液指标水平和血清IL-8、TNF-α、IFN-γ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病人术后康复及血清TNF-α、sICAM-1水平的影响

邓功建,冉娅娅,刘谊,陈泰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病人术后康复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脑动脉瘤病人,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血内管介入栓塞术,对照组行传统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相关因子(TNF-α、sICAM-1)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血清TNF-α、sICAM-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N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病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清TNF-α、sICAM-1水平及神经功能,进而有助于改善预后。

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三维DSA图像下动脉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王辉,刘珍,李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图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破裂单发PCoA病人80例,按照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分成无症状组40例、动眼神经麻痹组17例及其他临床症状组23例。通过三维DSA图像数值模拟分析,对各组瘤体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动眼神经麻痹组径颈比为1.75±0.44,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14±0.41)及其他临床症状组(1.2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侧壁/分叉型、子瘤情况、最大径、瘤颈宽度、表面积及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眼神经麻痹组血管壁切应力为0.49±0.20,明显低于无症状组(0.69±0.21)和其他临床症状组(0.8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眼神经麻痹组血管壁切应力面积百分比为3.75(1.45,27.05),明显高于无症状组[0.14(0.00,1.05)]及其他临床症状组[0.03(0.0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管壁切应力震荡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具有更高的径颈比及更低的血管壁切应力,是该类型肿瘤破裂的高危风险类型。

他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SIVD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晓琼,何玲玲,李新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7月,纳入有关他汀联合其他疗法与多奈哌齐比较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499例病人,其中观察组249例,对照组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总有效率[OR=4.62,95%CI(2.60,8.22),P<0.000 0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D=2.69,95%CI(2.00,3.38),P<0.000 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D=-5.51,95%CI(-6.79,-4.24),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13,95%CI(0.77,5.91),P=0.1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多奈哌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多奈哌齐相当。
理论探索

舒肝颗粒“舒肝散郁,心身同治”组方理论探析

张德芹,高学敏,李文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肝郁证“肝郁”“脾弱”“血虚”“肝热”的病因病机,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心身疾病”的多种临床表现,提出“舒肝散郁,心身同治”的治疗理念和“理气舒肝”“健脾养肝”“养血柔肝”“凉血清肝”组方之法,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对舒肝颗粒的组方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郁证和心身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短链脂肪酸与失眠关系探讨

唐显群,韩祖成,张晓乐,陈钧,王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即“胃”与“卧”的关系,治病不离脏腑,强调“胃和”则“卧安”,主张从“胃”论治失眠,这一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失眠与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相关理论相似,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经不同渠道参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发展过程,对失眠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医学的文献和理论研究系统地阐述“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并从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干预失眠的机制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失眠的关联性加以论证,以期为失眠提供更多的临床诊疗思路。

从肺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王婷,叶小汉,苏志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治疗心力衰竭,重在治肺而不在治心,此处强调治肺,并非只是治肺,而是要将治肺贯穿于心力衰竭治疗的始终,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验交流

刘红旭教授应用益气逐瘀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证经验

贾思涵,李享,刘红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刘红旭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危重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刘红旭教授在秉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心如、魏执真、黄丽娟、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ACS气虚血瘀证的中医病机特点,提出益气逐瘀法治疗ACS的学术理论,并研制出具有益气逐瘀功效的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目前已成为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

李玉峰教授应用桂甘龙牡汤合天王补心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经验

黄宏,姜旭,修晟尧,李玉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李玉峰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及阅读大量古籍的基础上提出心悸基本病机为心体亏虚、气血不足、阴阳两虚、心失所养而为悸,在临床上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联合天王补心丹为主方加减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取得满意疗效。

安脑丸对高血压合并失眠病人血压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简航宇,温灵武,杨世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安脑丸对高血压合并失眠病人血压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48例高血压合并失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西泮,每次2片,每日1次口服,临睡时服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脑丸,每次1丸,每日2 次口服,早晚各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24 h 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并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两组病人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 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睡眠情况和嗜睡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病人的睡眠改善情况和嗜睡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丸可明显改善高血压合并失眠病人的血压变异性,并且可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特发性震颤中医辨证治疗举隅

任丽,陈恒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脾、胃、肝、胆、肾多脏器功能失调,痰热内蕴,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故用羚角钩藤汤合黄连温胆汤清肝熄风、清热化痰。羚角钩藤汤出自清代名医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原方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抽搦而设。现为清肝熄风的代表方。

成人型亚历山大病1例报道

李佳艺,张媛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病人曾于早期多次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尚可,后期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激素对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性瘫痪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王东升,汤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性瘫痪(CP)合并精神发育迟滞(MR)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CP合并MR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神发育、功能独立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常规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心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GMFM、儿心量表、WeeFI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促进CP合并MR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神发育的康复,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功能独立性。

特殊类型脑桥梗死八个半综合征1例报道

高生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一个半合征是由脑桥被盖部损害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的一组综合征,Fisher于1967年首次报道,是因脑桥被盖部病变损害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系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造成的,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伴水平眼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