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0期 刊出日期:2019-10-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胡继强,李彤,王轩,林谦,李岩,董巧稚,崔晓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益气复脉合剂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颗粒安慰剂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数量、中医证候积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少于治疗前(P<0.01),且试验组室性期前收缩和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复脉合剂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不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

国医大师雷忠义“从风论治”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陈金锋,侯杰军,周岩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雷忠义“从风论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抗凝、降压、改善循环、中药安神定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用养心活血汤、温胆汤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钩藤、僵蚕、荜茇、荜澄茄、珍珠粉、琥珀粉等熄风定悸之药。分析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单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国医大师雷忠义“从风论治”心律失常理论成立,常规辨证论治加入熄风定悸药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进一步提高中医证候及心电图疗效,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冠心病辨证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陶欢,李倩,卢晨,刘佳琦,李宛玲,尹长浩,厉喆,陈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冠心病辨证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与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对结局指标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79项原始研究,其中有52项发表在期刊上,64.6%由学术研究机构完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分别为57.8%、29.5%、33.6%。在期刊文献中,有4项研究描述了辨证诊断医生的资质;有7项研究描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由两位医生及以上共同出具;有8项研究受国家级项目支持,14项研究受省级或直辖市项目资助;QUADAS2质量评价发现目前的研究质量整体较低。结论目前冠心病辨证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的质量较低,中医研究的透明化和研究注册将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措施。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干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朱雅南,倪冰倩,刘晓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截至2018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脑卒中或中风病人并发肩手综合征干预的相关文献,利用NoteExpress 3.2、Excel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76篇文献,发表于119种期刊上;近10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论文被引2 775次,被引次数位于前10位的论文被引次数之和为423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医治疗等方面。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总体呈现重医疗轻护理、重治疗轻预防的特征,今后应进一步探索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黄东纯,陈弋,庞博,林兴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表评价其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提取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独西医治疗[OR=4.62,95%CI(3.39,6.30),P<0.000 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6.29,95%CI(1.96,10.62),P=0.004]、日常生活质量量表(ADL)评分[MD=9.81,95%CI(7.04,12.58),P<0.000 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D=3.26,95%CI(2.49,4.03),P<0.000 01]、血浆黏度[MD=0.84,95%CI(0.37,1.30),P=0.000 4]、全血黏度[MD=0.81,95%CI(0.30,1.32),P=0.002]、超敏C反应蛋白[MD=0.84,95%CI(0.64,1.04),P<0.000 01]等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需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佐证。

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常泽,林景峰,高强,田丹枫,张丹丹,王育纯,王一浩,刘甘露,韩振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CMB)、MedLine、EMbase、PubMed数据库,收集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或恢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RCT研究,共1 619例病人,其中试验组809例,对照组8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脑栓通胶囊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组有效率升高[RR=1.23,95%CI(1.12,1.35),P<0.000 1];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差值[MD=3.49,95%CI(2.18,4.81),P<0.000 01]、欧洲卒中量表评分[MD=12.12,95%CI(9.65,14.58),P<0.000 01]、Barthel指数[MD=7.77,95%CI(7.29,8.25),P<0.000 01]和改良Barthel指数[MD=11.41,95%CI(6.27,16.55),P<0.000 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栓通胶囊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学药物治疗。

法舒地尔辅助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

黄振山,张永明,刘家传,张星,温玉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辅助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对脑血流动力学、脑脊液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动脉栓塞治疗并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化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CA与P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A及PCA平均血流速度均减低,且观察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NSE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CS、Barthel指数及N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B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157,P=0.69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305,P=0.038)。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探讨

邹荣成,王静,张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出血性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的80例病人,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血清白蛋白35~55 g/L)与低水平组(血清白蛋白<35 g/L)。溶栓后7 d内通过CT或磁共振(MRI)确诊出血性转化。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在入院时及溶栓后24 h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恢复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在溶栓后第7天和第90天评估两组病人功能结果。结果低水平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7.9%,正常水平组发生率为3.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溶栓后24 h两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7 d及90 d两组Barthel指数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5),mR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因子,且病人的功能恢复相对较差。

支架成形术联合个体化认知疗法干预重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叶春婷,郭建明,李慧,谷涌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联合个体化认知疗法干预重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52例重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开展个体化认知疗法,记录两组病人植入支架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个月时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病人植入支架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过度灌注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与23.1%,P<0.05;7.7%与34.6%,P<0.05);术前两组病人MMSE评分、Hcy、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cy、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重度狭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配合个体化认知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消除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机体恢复。
基础医学论著

基于Nrf2信号通路的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方晨晨,金晓露,徐倩倩,沈洁,李茜,沈梅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Nrf2信号通路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30只Nrf2-/-(KO)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例。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均与模型组相同,电针组给予再灌注同时电针百会、大椎穴。再灌注24 h后观察行为学评分、脑水肿程度、氧化应激产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Bax和Bcl-2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光密度、mRNA等指标。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行为学评分、脑水肿程度、Bax及Bcl-2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可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血管钙化大鼠模型Apelin及其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曾宪钦,张旭升,樊小容,黄战军,蔡博治,张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血浆和主动脉组织Apelin及其受体(APJ)的表达。方法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和钙化组,每组8只。钙化组:08:00肌肉注射维生素D3 3×105 U/kg,同时尼古丁25 mg/kg 溶于1 mL花生油灌胃,18:00 时重复灌胃1次。正常组:类似钙化组操作,但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灌胃单纯花生油。4周后取材检测血管钙化程度,用钙离子测试盒、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测定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和ALP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和主动脉组织Apelin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APJ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钙化组中主动脉中膜弹性纤维间可见钙盐沉积,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ALP、钙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Apelin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同时,APJ表达亦下调。结论血管钙化大鼠模型Apelin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Apelin/APJ系统可能是新的抑制血管钙化因子。
综述与进展

葶苈子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研究进展

曹雅雯,汤岐梅,侯雅竹,王贤良,赵志强,毛静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葶苈子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利尿、正性肌力、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葶苈子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合理使用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低T3综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丁怀莹,王保和,徐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甲状腺激素在心脏血管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时易出现低T3综合征,同时低T3综合征又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功能,并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现就低T3综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证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其β1亚基在高血压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丽丽,沈燕,韩林,张亚男,王舒,王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离子通道角度出发,综合近几年研究成果,对钙激活钾通道及其β1亚基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进行论述,提出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其β1亚基为靶点,对中医药降压的效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与中医药综合干预模式探讨

魏建梁,彭伟,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根据高血压病流行病学情况,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列举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模式,提出高血压社区管理尤其中医药综合干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胡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中医方面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针灸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概况

王心意,张杰,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 中建库至2018年10月17日发表的针灸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试验文献,最终纳入100项临床试验,从单穴治疗、穴位配伍、针药结合、综合疗法和其他疗法5个方面对针灸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规律及有效方式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糖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丽霞,刘晶,王明娟,李江丽,李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有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示FGF21具有降血糖、调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心肌等作用,FGF21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与粥样硬化程度相关。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滕,邵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会增加治疗难度,为病人带来痛苦。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 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及神经病变感觉缺失筛查、DPN诊断、DPN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提供确切的临床治疗依据,使DPN高风险人群得到及时治疗,对于防治糖尿病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治疗痰瘀阻滞型痛风的研究进展

韩世范,曹妍,孟伊霏,朱瑞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在阐明痛风概念、病因病机基础上,系统阐述中医治疗痰瘀阻滞型痛风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中医治疗痛风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痰瘀阻滞型痛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张伟,王宏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大面积脑梗死(LHI)病人病程恶性进展的相关因素及去骨瓣减压术(DHC)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提示救治LHI的根本是如何尽快使梗阻的血管再通,或者通过重新建立其他通路,以保证脑组织足够的氧供,从而尽可能保证病人脑部功能,针对急性恶性LHI年龄小于70岁的病人,可考虑早期(发病48 h内)行DHC。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H型高血压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王瓘宇,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初步探究H型高血压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H型高血压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将150例病人分为痰湿壅盛证组(76例)与非痰湿壅盛证组(74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再将痰湿壅盛证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病人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组、B组、C组3组,检测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结果,以Gensini积分法为评判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型高血压病人痰湿壅盛证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阳性百分比为86.84%,明显高于非痰湿壅盛证组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3组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病人往往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以中医证型痰湿壅盛证最为明显。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应通过中医辨证指导治疗,加强对H型高血压病人Hcy水平的管理,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H型高血压病人Hcy水平、血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张秦风,高奋,王远,巩书文,秦卫伟,张娜娜,肖传实,李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病人Hcy水平、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35例病人,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压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Hcy正常组、高Hcy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同时测定各组Hcy水平,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Hcy水平、高血压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分级、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Hcy和高血压均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Hcy水平及血压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双,王家宁,何琼,黄玉兰,李珍,谢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60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获取基本临床资料。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心脏彩超、6 min 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之后按照随机原则和病人参与意愿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客观定量评估,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运动康复训练。12周随访结束时对所有病人进行CPET检测评估心肺功能,采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所有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安全完成了CPET检查,试验组完成12周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前两组峰值心率、运动耐量(METs)、峰值摄氧量(VO2peak)、通气二氧化碳斜率(VE/VCO2slop)、MLWHFQ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峰值心率、METs、VO2peak较治疗前升高(P<0.05),VE/VCO2slop、MLW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通过CPET指导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赵鹏,张彦周 ,李爱琴,原玲玲,柴文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L4)和血小板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85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排除冠心病的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结果SAP组和ACS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ACS组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CS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硬斑块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病人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高于SAP组,而管腔面积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71,P=0.035),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1,-0.230,-0.279,均P<0.05);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12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67,P=0.040),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180,-0.179,均P<0.05)。结论血清CXCL4和CXCL12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越高。

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张明帅,于曼,石现,张臻,林珊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其与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间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2例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0例)和无糖尿病组(15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GLU)、高血压病史及Gensini指数均高于无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无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Gensini指数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WBC及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UA、TG、TC、HDL-C、LDL-C、HbA1c、GLU、Hb、RBC、PLT、FIB、BMI、SBP及DBP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多见于多支病变,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 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马越腾,朱国斌,张升校,李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方法选择105例冠心病病人,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4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30例),另选取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4组Th17细胞、CD4+ 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4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Th17细胞、CD4+ 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TGF-β、IL-10、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TEAMI组和NSTEACS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升高,CD4+ 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TGF-β、IL-10降低(P<0.05)。与SA组和对照组比较, STEAMI组和NSTEACS组Th17/CD4+ CD25+Foxp3+Treg升高,且STEAMI组高于NSTEACS组,NSTEACS组高于SA组(P<0.05)。NSTEACS组和STEAMI组Th17细胞比例与TGF-β、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Gensini评分和C反应蛋白与IL-6呈正相关(P<0.05);CD4+ 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TGF-β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6呈负相关(P<0.05)。NSTEACS组和STEAMI组Gensin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与CD4+ 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STEAMI和NSTEACS病人血Th17/CD4+ CD25+Foxp3+Treg比例失衡,Th17、CD4+ 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通过影响TGF-β、IL-10、IL-6水平影响ACS的发生发展。

<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常志红,刘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45岁以下青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45岁冠心病病人1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04例,稳定型心绞痛44例;选取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病人血尿酸、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及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血尿酸水平与45岁以下人群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病人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814,95%CI(1.053,3.021),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病人(27.59%与8.69%,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可作为45岁以下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关。

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

杜超,张丽华,江平,王立君,卢炜,秦利强,张国瑞,刘莉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入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行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替罗非班组病人在PCI术中向相关梗死血管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病人行常规PCI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峰值时间;记录PCI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并于术后90 min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观察ST段回落率;于PCI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时LVEF、LVEDD、LVES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复流现象及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 病人PCI术中向罪犯血管注入替罗非班可提高病人心肌灌注水平,降低PCI术后MACE及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提高心脏功能。

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完全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胡江乔,李贵华,宋丽芬,赵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完全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北京垂杨柳医院收治的120例因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急性完全闭塞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此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和生存组(住院期间未死亡),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是否存在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入选的120例病人中,术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104例;死亡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生存组(P<0.001),KillipⅣ级、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新发室性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肺复苏、术后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或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源性休克、术中心肺复苏、术后心力衰竭是病人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心源性休克是独立危险因素(OR=12.491,P<0.05)。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完全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常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可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源性休克、术中心肺复苏、术后心力衰竭、再发生肌梗死是病人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其中心源性休克是独立危险因素。

循环miRNA-21与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杨捍卫,唐忠志,郝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循环miRNA-21与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 h内急诊就诊的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AMI病人85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3例(UA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30名(对照组)。急诊即刻采集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cTnT水平,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循环miRNA-21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在早期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各组血浆miRNA-21、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4.67,160.96,P<0.01);AMI组和UAP组循环miRNA-21、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循环miRNA-21、cTn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均P<0.01);AMI组和UAP组Gensini评分与循环miRNA-21、cTnT水平均呈正相关(r=0.805,P=0.000;r=0.653,P=0.000);循环miRNA-21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801,P=0.000);miRNA-2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95%CI:0.908~0.984,Z=28.083,P=0.000),当miRNA-21>7.12时,敏感度为91.76%,特异度为94.34%;cTnT的AUC为0.877(95%CI:0.810~0.927,Z=13.342,P=0.000),当cTnT>0.82 ng/mL时,敏感度为87.06%,特异度为71.70%;联合检测miRNA-21、cTnT的AUC为0.973(95%CI:0.952~0.994,Z=3.334,P=0.000),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5.2%。结论 循环miRNA-21可能为早期诊断AMI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GE Vivid E9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周泉,毕秘密,夏宗敏,王晓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GE Vivid E9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和基于GE Vivid E9的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26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情况,并观察大动脉短轴及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瓣的形态、数目、活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在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为两个瓣叶及两个瓣叶附着点,舒张期呈单一关闭线,26例病人中合并升主动脉扩张12例(46.2%),合并主动脉瓣狭窄15例(57.7%),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9例(73.1%),合并主动脉瓣脱垂4例(15.4%),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3例(11.5%),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5例(19.2%)。 结论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心脉隆注射液预防急性白血病柔红霉素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杨淑莲,王茂生,郎立新,李君,乔子剑,邸海侠,王会朋,王剑鹏,李欲来,关旭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预防急性白血病柔红霉素化疗心脏毒性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DA或VDCP±L-Asp方案常规联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化疗疗效及病人心脏状态、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 治疗组心肌酶谱、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参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治疗组心脏状态评估、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对急性白血病病人柔红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分析

艾艳萍,丁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汉口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需在4.5 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丹参多酚酸,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再灌注损伤率、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肝肾功能、髓过氧化物酶(MPO)、Bcl-2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再灌注损伤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试验组hs-CRP、TNF-α、IL-1β、IL-6、WBC、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提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MPO活性与再灌注损伤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对肝肾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韩墨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ADL)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上肢肌肉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CSS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及气虚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及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得分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轻肌痉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有婷,侯倩,才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受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AA、AD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ADP、A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率(AA、ADP)及NIHSS评分。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

万娟,肖涛, 陈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股动脉联合静脉溶栓组(观察组)及单纯静脉溶栓组(对照组),各50例。记录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出血总发生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时间3~8(5.45±1.89)min,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3~9(6.71±2.78)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点推移,两组m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较单纯静脉溶栓对病人预后的改善更佳。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警评分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高正伟,欧阳萍,赵婧,罗志娟,李中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警评分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病人800例,详细记录病人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发生部位、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相关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低蛋白血症及相关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详细记录病人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态及相关临床症状,并对病人进行早期预警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超过30 d、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的发生部位、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病人存在意识和吞咽障碍及低蛋白血症是脑卒中病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意识和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低蛋白血症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1个月,共87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10.9%(87/800),其中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死亡率为31.6%(37/117),非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死亡率为7.3%(5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脑卒中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0.869~0.946),评分为4.5分时,灵敏度为86.78%,特异度为83.27%,准确率为89.27%。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较高,详细了解增加脑卒病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利用早期预警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急中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情,对预测病人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病人血清VILIP-1、IGF-1和BDNF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李蕤,崔立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3例,其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观察组)44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对照组)69例,检测血清VILIP-1、IGF-1和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VILIP-1为(673.02±84.0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GF-1、BDNF分别为(92.01±20.11)ng/mL和(4.89±1.1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MoCA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ILIP-1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66,P<0.05),IGF-1和BDN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7、0.32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ILIP-1和IGF-1是MoCA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伴或不伴认知障碍者血清VILIP-1、IGF-1和BDNF水平不同,其中VILIP-1和IGF-1与认知损害有明显关系。

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肖頔,葛鑫宇,黎绢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中重度抑郁症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药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采用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时,两组病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中重度抑郁症可较好地改善病人抑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的影响

杨彦昊,李宏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IA)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IA术后CVS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浆IL-6、TNF-α、ET-1、NO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7%,较对照组(75.6%)明显升高(P=0.034)。两组治疗14 d后MoCA评分、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IL-6、TNF-α、ET-1水平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6%,与对照组(9.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更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可能与其改善血浆中IL-6、TNF-α、ET-1、NO水平有关。

超声评价睡眠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程凤华,赵学明,邝家明,符燕鸣,孙逊,但家立,陈昆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检测是否能提示睡眠不足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我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研究对象在持续3年的时间内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7 h,设为睡眠不足组;另外30例研究对象在持续3年的时间内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7 h以上,设为睡眠正常组。采用超声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超声-生理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两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壁运动度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僵硬度和血管弹性扩张系数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598,P<0.05;r=0.611,P<0.05)。结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无临床表现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测血管僵硬度与血管弹性扩张系数,并进行早期判断。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李月红,陆晓培,罗生辉,陈杰,陈步枢,林赛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病人脑深部灰质核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相位值的改变,探讨SWI相位值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系统对12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及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SWI序列扫描,使用Leonado工作站,根据校正相位图像测量双侧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相位值,分析两组脑灰质核团相位值变化特点;并分析脑区相位值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双侧苍白球、壳核、右侧黑质、左侧红核相位值显著降低(P<0.05);脑部深部灰质核团相位值与改良Goldstein临床分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脑深部灰质核团SWI相位值有助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病人脑内顺磁性物质的异常沉积,可辅助脑型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但不能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依据。

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脑室炎病人辅助治疗的作用分析

邱锋,顾国山,王静予,龚立,许乐宜,孔令军,蔡佩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脑室炎病人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脑室炎病人4例为研究对象,在抗生素脑室内灌洗的基础上采取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观察病人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情况、炎性因子指标变化、体温及脑脊液指标、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1例病人因感染后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3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体温、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脑脊液氯化物、葡萄糖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其中1例出现颅压增高,但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早期全身抗生素应用及脑室灌洗的基础上给予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意识恢复,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神经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和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神经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 年1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行 PICC 治疗的132例病人,依据PICC 置管后是否出现DVT分成DVT组与非DVT组,分析导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32 例重症病人中发生 PICC 相关静脉血栓 11 例,发生率为 8.33%。APACHEⅡ评分、凝血功能障碍、意识状态、感染症状等均是导致置入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感染是神经科ICU病人PICC置管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科重症病人PICC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较多,病人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差、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以及感染程度越严重,则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越高,因此该类病人PICC后,必须进行早期超声监测、加强干预,加强肢体被动运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眩晕灵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吴永,李玲,刘云,王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眩晕灵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在陕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同意参加研究的病人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100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收集病人西医体征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视频眼罩电图量表积分等相关资料,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入组10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除心率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著进步率和总进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西医体征量表、中医证候量表、前庭功能改变实测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灵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徐敏,谢蓉,张现伟,连新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病人,筛选行MRI常规序列检查的病人,根据影像学结果及TOAST分型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与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并将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再分为腔隙性梗死组(LI组)与脑白质变性组(WML组)两个亚组,记录病人基线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病人,其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123例,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4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病人收缩压、尿酸高于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P<0.05);WML组36例,LI组87例,两亚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收缩压、高尿酸更易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生;与脑白质变性相比,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尿酸、高C反应蛋白、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更易致腔隙性脑梗死,但在高胆固醇水平下,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脑白质变性发生率更高。
理论探索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病人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概况

李媛媛,王蕾,胡亮亮,王忆勤,郭睿,燕海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血压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且高血压的防治已不仅强调控制血压,更应重点关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预防和逆转靶器官损害。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中医证候呈现相应的演变规律。现基于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将高血压合并心、脑、肾重要靶器官损害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概况进行系统回顾与展望,以期为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病人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论肝肾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周晨,郭闫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整理、分析、归纳肝、肾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及肝肾与“呆证”的相关论述,认为肝郁肾虚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本病机,提出补肾活血、疏肝解郁化痰可作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法则。
经验交流

徐浩教授辨治失眠经验浅谈

张艳,张杰,鞠建庆,徐璇,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发生率日益升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徐浩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在重视方-证模式基础上,从善于病时为治方面巧治失眠,多获良效。

赵杨教授从肝肾论治帕金森病流涎举隅

吉婷,陆艳,王苏雷,陈畅,赵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流涎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大多数医家以“脾”立论,认为脾胃虚损,运化失司,不能摄涎而盈溢外出。赵杨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从“肝肾”论治帕金森病流涎现象,疗效显著。

心肌灌注显像在2型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及脂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王娟,王正,范强,姚永熠,靳潇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病人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效果,为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是否并发冠心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80例。全部病人抽血化验Hcy及血脂系列,均接受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MPI检查。依据有无Hcy及血脂异常分为A组(Hcy及脂代谢正常组)和B组(Hcy及脂代谢异常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心肌灌注缺血程度。结果 两组轻度心肌灌注缺损病人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和重度心肌灌注缺损病人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加重,SSS评分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r值在轻、中、重度病人中分别为0.779、0.822、0.873(均P<0.01)。随着灌注缺损程度的加重,病人Hcy、TG、TC、LDL-C水平逐渐升高,而HDL-C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及Hcy水平增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加重。早期对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及Hcy增高的病人进行MPI检查,对早期评价心肌灌注缺损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艾地苯醌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胆碱能系统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胡晓颖,王瑞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胆碱能系统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63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含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变化及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病人CDR评分和血清BuCh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地苯醌可有效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功能,显著降低血清BuChE水平。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心身医学问题探讨

李子凤,倪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情志与五脏精气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治疗人群在情志相胜、养心养德、动静兼修、食疗药膳、方药、针灸推拿等方面的情志调养问题。

阿司匹林致急性肾损伤1例报道

高丽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等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应用时要谨慎预防中药肾毒性。阿司匹林相关AKI发生率老年人多于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应避免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危险因素有:老年、慢性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疾病或肾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三联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及NSAIDs联用)、低蛋白血症,其中CKD及老年最常见。上述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的病人必须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

长病程多部位受累的副肿瘤神经综合征1例报道

韩萍,邢志军,于春蕾,郭瑞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副肿瘤神经综合征发生于大约1%的肿瘤病人,是肿瘤通过远隔效应而非通过直接侵犯或肿瘤转移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可以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包括大脑、边缘系统、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可孤立出现症状或呈不同部位的叠加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左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青年急性脑梗死1例报道

曹黎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虽然尚未完全阐明Graves’病病人颅内动脉阻塞或狭窄的颅内动脉阻塞机制,但已有假说:甲状腺激素可能增强对交感神经系统的血管敏感性,引起动脉壁病变,免疫介导机制可能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由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血管炎可能引起颅内动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