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6期 刊出日期:2019-08-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滋肾养心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

刘如秀,张梦琪,李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滋肾养心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病人,给予滋肾养心方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病人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1),且期前收缩出现次数和期前收缩占心搏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病人Myerbur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病人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滋肾养心方可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宁心神”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柯峰,黄晓佳,顾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药“宁心神”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规范化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宁心神”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宁心神”方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碍病人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血清脂蛋白(a)、尿酸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王小华,王伟,张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76例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病人82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LP(a)、UA及Hcy水平,分析3组LP(a)、UA、Hcy水平与冠心病、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LP(a)、UA、Hcy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高LP(a)血症阳性率、高UA血症阳性率、高Hcy血症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a)与UA、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脑梗死病人LP(a)、UA及Hcy均呈高表达,其水平升高与冠心病、脑梗死关系密切,尽早检测血清LP(a)、UA和血浆Hcy水平对防治冠心病、脑梗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温阳定悸法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王兰玉,李丽君,贾晶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温阳定悸法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美托洛尔基础上加服温阳定悸法,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温阳定悸法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温阳活血解毒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余锋,信梦雪,刘南,陶如,洪永敦,刘诗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温阳活血解毒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平台及万方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筛选合格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将符合条件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温阳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可降低ACS病人中医证候评分[WMD=-4.12,95%CI(-5.19,-3.05),P<0.000 01],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SMD=-1.87,95%CI(-2.81,-0.927),P=0.000 1]和白细胞计数[WMD=-1.42,95%CI(-2.13,-0.72),P<0.000 1]水平,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3,1.31),P<0.000 01]。结论温阳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较单纯常规治疗ACS,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基础医学论著

调脾护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toll样受体4及TNF-α表达的影响

付军,祝德伟,戴小华,杨帆,王银燕,戚先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toll样受体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8只。将除对照组外的32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高剂量组以23.40 mg/(kg•d)标准给予调脾护心方颗粒剂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以5.85 mg/(kg•d)标准给予调脾护心方颗粒剂灌胃,西药组以0.36 mg/(kg•d)标准给予培哚普利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精神、饮食及饮水、消瘦等一般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NF-α表达水平及光镜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心肌toll样受体4和TNF-α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toll样受体4和TNF-α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脾护心方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炎症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同时改善心力衰竭炎症状态存在药物剂量浓度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调脾护心方剂量,在改善心力衰竭炎症状态方面,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VEGF、TNF-α及EPCs动员的影响

周巍,赵英强,庄建国,李甜,王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5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依那普利3 mg/(kg•d)]、中药低剂量组[1.0 mL/(100 g•d)]、中剂量组[1.5 mL/(100 g•d)]和高剂量组 [2.0 mL/(100 g•d)],另设对照组。各组大鼠均灌胃6周,每周测量血压,末次给药后检测外周血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血压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血清VEGF、TNF-α浓度较模型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升高(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有关。

miR-2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任恺,段维勋,姬鹏飞,俞波,吕珊,刘大伟,俞世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miR-2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结扎前降支动脉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8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将两组大鼠心肌组织及梗死交界部位的心肌组织RNA、miRNA提取出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MHC)-βRNA、miR-21表达情况,使用末端标记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心肌梗死术后7 d、28 d心肌组织miR-21、MHC-β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梗死术后28 d miR-21、MHC-β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后7 d(P<0.05)。实验组大鼠心肌梗死术后7 d、28 d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8 d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术后7 d(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miR-21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miR-21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有关。

阿司匹林对心肌肥厚大鼠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赵海霞,薛明明,马晓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大鼠分为手术组、非手术组和药物组。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法制备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通过测定4周及8周尾动脉血压实验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评定造模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浆TNF-α、IL-10、TXA2、PGI2水平。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及药物组较术前动脉血压升高(P<0.05),且术后8周升高更显著(P<0.01)。术后8周,手术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术后4周,手术组心肌组织及血浆TNF-α、TXA2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8周升高更显著(P<0.01);药物组TNF-α、TXA2较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术后4周,手术组PGI2较假手术组下降,术后8周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阿司匹林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短轴直径,改善左室肥厚。

枸橼酸坦度螺酮对高血压大鼠BP、ET-1、NO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影响

郭华,袁艳敏,郭晓平,兰冰,南岳龙,陆强,孙笑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不同昼夜时间给药对高血压大鼠血压(BP)、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9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各45只。坦度螺酮组造模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余弦软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计算血压峰值、中值、谷值对应的时间,分别在各时间前2 h给药枸橼酸坦度螺酮;高血压对照组给予饮用水灌胃,连续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之后以10%水合氯醛(0.3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后取尾动脉血液,检测ET-1和NO。结果坦度螺酮组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降低(P<0.05),且峰值前给药时坦度螺酮组血压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灌胃后,坦度螺酮组血浆NO水平高于高血压组(P<0.05),ET-1水平低于高血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给药后,坦度螺酮组NO水平均高于高血压对照组,峰值前给药NO水平最高(P<0.05);ET-1水平低于高血压对照组,峰值前、中值前给药ET-1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状态,治疗高血压病时峰值前给药可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1水平。
综述与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障碍特点及评价方法

陆梓雯,赵明镜,王蕾,杨涛,孟伟,成文堃,李彤,王保福,杨京京,李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以轻微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临床评价较困难。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后期可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回顾慢性心力衰竭认知功能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特征进行描述,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同时比较不同评价量表在心力衰竭病人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特点。

中医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吴秋燕,王佑华,盛昭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中医内治中药、食疗等方法及外治针灸、推拿、药罐等方法对中医治疗肥胖症进行综述,提出不同中医方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糖脂代谢调控蛋白RXR/GSK-3β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旭,邵明燕,张雪峰,王晓平,张倩,李春,王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糖脂代谢调控蛋白类视黄醇X受体(RXR)/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对心力衰竭的分子调控机制和相互作用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调控的干预环节和潜在的有效药物。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白茹雄,李晓东,郭林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预防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措施方面对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进行综述,提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

卒中后疲劳干预的研究进展

高兰,宋泽茹,牟善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卒中后疲劳病人的不同干预内容及对卒中病人的影响、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提出目前对卒中后疲劳干预因素理论不足,需设计较好的研究探索卒中后疲劳的潜在病因。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婷,郭文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病因、药物和非药物3方面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综述,提出研究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及新型器械可用于治疗。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参芪活血汤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路凌云,杨华,杨玉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参芪活血汤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VMC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环磷腺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活血汤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血量(CO),并检测IL-18、cTnI、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C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8、cTnI、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活血汤联合环磷腺苷可有效改善急性VMC患儿血清IL-18、cTnI、CRP水平,提高患儿心功能和临床疗效。

当归补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栾海燕,李铮,杜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两组连续服用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PWT、IV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LVMI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PWT、IVST低于对照组(P<0.05),LVM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SV、LVEDV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有效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改善病人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味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IL-6、VCAM-1、TNF-α表达的影响

周菁,钱佳,万文婷,樊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气虚证病人32例为对照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3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生化指标及IL-6、VCAM-1、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痛、心悸、气短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胸痛、气短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IL-6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CAM-1、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较气虚证病人血管炎症反应更严重,加味血府逐瘀汤具有抗炎作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黄玉冰,廖旺,王苗,王裕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4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辅助通气、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治疗,常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每日20 mg;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每日40 mg,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LVESD、LVEDD、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TG、TC、LD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LVEF和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6个月后,大剂量组心力衰竭复发住院率低于常规组(χ=5.486,P=0.019)。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疗效更优,安全性好,并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吴清权,张创良,黄修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48例,所有病人入院均给予溶栓治疗。入院及溶栓后1 d、3 d、5 d均检测NT-proBNP、sST2水平。根据病人入院后实验室NT-proBNP水平分组,取中位值为界限,增高为A组,降低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栓后再通率,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结果实验室检查NT-proBNP水平118.66~485.66 pg/mL,中位值154.95 pg/mL,>154.95 pg/mL为A组65例,≤154.95 pg/mL为B组83例。溶栓后1 d、3 d、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P<0.05),溶栓后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溶栓后5 d,A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组溶栓后1 d(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1)。结论NT-proBNP、sST2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后持续增高或不降反升,病人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邵艳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E、NE、PRA、AngⅡ、Ald水平;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两组均行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 h及24 h,两组E、NE、PRA、AngⅡ、Al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6 h,两组E、NE、PRA、AngⅡ、Ald水平均有所回升,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E、NE、PRA、AngⅡ、Ald神经内分泌激素有关。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心肌损害的影响

王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影响。 方法将11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损害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出量(CO)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减轻心肌损害,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血清五聚素3、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吴尘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8例,并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同时纳入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SAP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TX3、hs-CRP和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结果AMI组和UAP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和U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高于SAP组(P<0.05)。S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和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1,0.896,P<0.01);血清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7,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PTX3、hs-CRP水平升高,Cys-C血清水平降低;PTX3、Cys-C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的预测因子,调节二者可能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马斌,雷贺吉,韩淑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病人为观察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为Ⅱ级11例, Ⅲ级22例,Ⅳ级27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无心脏病证据者30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及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无心脏病证据者30名。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炎症因子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TNF-α、IL-1β、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增加,LVEF逐渐下降,LVEDD、LVESD逐渐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TNF-α、IL-1β、IL-6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VES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IL-1β、IL-6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李志刚,胡咏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将76例实施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36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40例),所有病人实施CRT手术后均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和死亡率。结果CRT术后3个月,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0%与66.67%,P<0.05)。CRT术后3个月,两组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均较手术前增加(P<0.05),且术后3个月,非缺血性心肌病组BNP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CRT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手术前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容积(LAV)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且非缺血性心肌病组LVEF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LVEDD、LVESD和LAV均低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结论对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CRT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且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冠心静胶囊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β-内啡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李文星,刘建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冠心静胶囊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β-内啡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静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通过测量肱动脉内径S1变化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管内皮功能(FMD)、β-内啡肽,并进行躯体化量表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明显,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化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可改善病人躯体化症状,且可能通过改善血管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β-内啡肽起作用。

三七化瘀丸对UAP病人血清hs-CRP、IL-6、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贺青军,冯天福,胡智超,石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三七化瘀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佛山市中医院心病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UAP病人10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七化瘀丸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hs-CRP、IL-6、LDL-C水平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826 6,P=0.028 0)。治疗后,两组hs-CRP、IL-6、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总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三七化瘀丸口服,可明显改善UAP病人预后和血清hs-CRP、IL-6、LDL-C指标,稳定动脉斑块。

sST2、NT-proBNP、hs-cTnI水平评估心力衰竭预后及转归的临床价值

张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评估心力衰竭预后及转归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3例心力衰竭病人作为心力衰竭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sST2、NT-proBNP、hs-cTnI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组Ⅱ级、Ⅲ级和Ⅳ级血浆sST2、NT-proBNP、hs-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Ⅳ级血浆sST2、NT-proBNP、hs-cTnI水平高于心力衰竭组Ⅱ级、Ⅲ级;心力衰竭组Ⅲ级血浆sST2、NT-proBNP、hs-cTnI水平高于心力衰竭组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病人住院期间死亡34例,死亡组血浆sST2、NT-proBNP、hs-cTnI水平较生存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ST2、NT-proBNP、hs-cTnI水平均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三者联合评估心力衰竭预后能力明显高于单用sST2、NT-proBNP、hs-cTnI。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赵刚峡,王水平,刘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2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2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心功能、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33%,观察组为9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峰流速/A峰流速(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头晕、恶心、呕吐等发生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介素(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ACEI联合利尿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及脑钠肽、C反应蛋白的影响

张晓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利尿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及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ACEI治疗,试验组给予ACEI与利尿剂联用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12个月后)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CRP、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SBP、24 hDBP及心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NP和CRP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WT较治疗前延长,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I联合利尿剂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保护心脏功能,下调BNP和CRP水平,提高运动耐力。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赵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重症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射血分数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包与纵膈引流液变化规律探讨

周羽靖,梁法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包及纵膈引流液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因心脏瓣膜病行机械瓣置换术121例病人术后引流液规律并对引流液进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分析,并与血液相应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包及纵膈引流管放置时间34~89 h,中位数41 h;总引流液量146~890 mL,平均472 mL;前6 h引流液量占总引流液量的42%;术后6 h后引流液中血细胞成分降低。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前6 h是术后重要时期,及时发现早期出血征象并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是心脏术后观察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病人血清神经肽水平与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郭永梅,王蕴畅,郭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血清神经肽[包括神经肽Y(NPY)、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ACVE)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病人104例,根据术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DM)组和非糖尿病(NDM)组;根据病人术前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CVD)进一步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DM-CVD)组、糖尿病未合并心血管疾病(DM-NCVD)组、非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NDM-CVD)组、非糖尿病未合并心血管疾病(NDM-NCVD)组。记录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术前30 min(T0)、术后24 h(T1)血糖、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等。比较两组术前30 min(T0)、术后24 h(T1)NPY、SP、CGRP、cTnI浓度。结果DM组术中ACVE总发生率高于NDM组(P<0.05)。与NDM组比较,DM组血清SP、CGRP(T0、T1)下降,cTnI(T1)升高(P<0.05)。与NDM-CVD组比较,DM-CVD组NPY(T0)升高,CGRP(T0)下降(P<0.05)。与NDM-NCVD组比较,DM-NCVD组SP、CGRP(T0、T1)下降,cTnI(T1)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患有糖尿病、术前NPY/SP比值是术中发生ACV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术中ACVE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血清SP降低、NPY升高有关。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Cys-C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董旋,高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4例T2DM病人,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和T2DM组,收集所有病人基础资料,比较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末端肽(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甲状旁腺素(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n端分子(N-MID),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E)等。变量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元回归方法分析各指标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T2DM组年龄低于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P<0.05)。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病程较T2DM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延长(P<0.05)。T2DM组体质指数(BMI)、FPG均高于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P<0.05)。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Cys-C含量、β-CTX、N-MID水平高于T2DM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P<0.05),PⅠNP、25-(OH)VD浓度低于T2DM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P<0.05),且T2DM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TC、LDL-C、HDL-C水平高于DM组和T2DM合并骨量减低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人Cys-C水平与β-CTX呈正相关,与骨密度、25-(OH)VD与PⅠNP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OH)VD、BMI和性别为腰椎骨密度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T2DM合并骨质疏松病人血清Cys-C水平较高, Cys-C可能参与骨骼稳态调整,影响骨健康。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的应用价值

高瑞锋,张全斌,蔚俊丽,张园园,刘晓蓉,段秀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测量左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病人分为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异常组,同时采用sRT-3DE和二维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impson’s法测量LVEDV和LVESV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T-3DE所测各值与MRI的相关性均高于Simpson’s;Bland-Altman分析显示sRT-3DE所测各值与MRI之间一致性高于Simpson’s法。同一医师采用sRT-3DE两次测量比较和不同医师采用sRT-3DE测量比较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sRT-3DE可快速、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

培哚普利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Hcy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王文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依叶组、培哚普利组及培哚普利联合叶酸组。收集相关基线资料,并随访上述药物治疗1年后血浆Hcy水平、降压效果、左室厚度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依叶组、培哚普利联合叶酸组可显著降低病人血浆Hcy水平,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联合叶酸组可显著改善左室肥厚,培哚普利叶酸组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降低病人血浆Hcy及改善左室肥厚,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天芪益智颗粒联合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尹俊锋,邓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天芪益智颗粒联合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8月我院AD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天芪益智颗粒联合卡巴拉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试验组MMSE、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GFA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与对照组的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芪益智颗粒联合卡巴拉汀治疗AD,可显著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智力状态,有效调节血清GFAP、TNF-α、IL-1和VEGF水平,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改良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应用价值

魏衡,贾复敏,尹虹祥,周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SOAR(m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短期不良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AIS病人123例,根据病人住院第7天是否出现不良预后分为不良预后组(33例)和非不良预后组(9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mSOAR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不良预后组年龄、心房颤动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SOAR和SOAR评分均高于非不良预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危险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OR=1.229,95%CI 1.106~1.366)、mSOAR评分(OR=1.267,95%CI 1.009~1.591)是发生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SOAR评分和mSOAR评分预测卒中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分别为AUC=0.636(95%CI 0.526~0.747)和AUC=0.748(95%CI 0.661~0.834)。结论mSOAR评分预测卒中短期不良预后价值高。

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与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韩方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与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DP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神经病变症状、临床疗效,检测血清MDA、SOD水平,同时测量病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后,两组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灼热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23%与77.19%,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和MNCV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西洛他唑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DPN,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清MDA、SOD水平和神经电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蔡瑞兴,夏范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 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出血性事件;随访3个月后,记录两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近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推拿配合智力训练对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蓉,朱振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智力训练对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智力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22%与77.97%,P<0.01)。治疗后,两组智力测试发育商(D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粗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智力训练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临床疗效确切,且可明显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经验交流

颅内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

朱明瑾,罗斌,毛萌,白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诊疗经过及随访病人入院后对脑组织切片重新阅片,发现软脑膜及皮质穿支中小动脉血管壁及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部分围绕小静脉形成袖套样改变,符合血管炎表现,结合病人ANCA及自身抗体谱正常,诊断为PACNS。给予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病人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至当地医院治疗,电话随访病人复查头颅MRI提示病灶较前缩小,部分已软化。

高血压心脏病心室逆重构1例报道

杨玲利,张晋峰,白春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血压心脏病是指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加重左心室负荷,引起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和扩张的一种器质性心脏病,左室肥厚是最具特征的改变,是高血压引起LVR的结果。LVR是指心肌受损、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后,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心脏形状由正常的椭圆形向球形转变,心脏体积及质量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为舒张及收缩功能改变。

何立人教授应用活血药治疗冠心病经验

韦婧,刘萍,何立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中医药介入优势显著。在治疗“胸痹”时,活血化瘀药物贯穿始终。沪上名医何立人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丰富,其用活血药物灵活变通。本文就何立人教授运用活血药物治疗冠心病做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