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5期 刊出日期:2019-08-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明剑,潘朝锌,庞延,卢健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于PCI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150 mg,每日1次)和生脉注射液(50 mL,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和治疗7 d时两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学指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cTnI、hs-CRP、LVED和LVEDV水平均呈下降趋势,LVEF呈上升趋势;研究组自治疗24 h起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性(P<0.05);研究组血清hs-CRP 水平在治疗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开始呈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72 h时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7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治疗24 h起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72 h和治疗7 d时LV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QRS积分和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与35.00%,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发生慢血流现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生脉注射液能够有效减弱病人心肌损伤程度,从而改善心功能。

ABCA1基因-565C/T基因变异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袁托亚,张迎军,王悦喜,包美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非编码区(启动子区也就是基因调控区-565C/T和6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明确它们与血脂水平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41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和204例无冠心病病人(对照组)ABCA1基因相应片段的多态性。结果ABCA1基因的-565C/T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C/T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5C/T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在A型病变组、B型病变组、C型病变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l -565C/T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冠心病病人的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565C/T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不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但-565C/T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均增加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益气养阴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张军,刘颖,王军媛,赵建红,高阎满,曹宏业,陈立新,姜宏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试验,选取2014年—2016年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5例,至2017年5月有18例脱落,最终287例完成观察。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108例)、中医基方组(98例)和西医对照组(81例),中医辨证组又根据辨证标准分为气滞组(17例)、血瘀组(53例)、痰浊组(38例)3个亚组。西医组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医基方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养阴基本方治疗;中医辨证组在常规西药和基本方的基础上予以辨证加减。经12周治疗后,对采集的多项临床诊疗信息,包括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Ab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疗效评价、终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疗效评价中,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辨证组优于中医基方组及西医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价中,中医辨证组优于中医基方组,而中医基方组又优于西医对照组。在生化指标中,中医辨证组TC、LDL-C比西医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终点事件发生率上,中医辨证组低于西医对照组。结论中药辨证组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并可显著改善病人糖脂代谢、炎症指标,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

汪琦,李屏,崔传义,胡娜,喻小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瑞舒伐他汀术前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行PCI术的T2DM合并CHD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自入院后每晚顿服20 mg瑞舒伐他汀进行预治疗,术前至少2次,并持续应用到术后3 d。对照组(47例)术前采用常规治疗,在术前和术后均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24 h、30 d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结果与术前24 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24 h的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24 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30 d的CK-MB、cTn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相比,研究组术后24 h的CK-MB、cTn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24 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24 h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24 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30 d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与对照组术后24 h相比,研究组术后24 h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30 d相比,研究组术后30 d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出现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总发生率为27.66%,显著高于研究组的5.88%(P<0.05)。结论PCI术前及术后采用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T2DM合并CHD病人,能够降低术后24 h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并降低CK-MB、cTnl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和血管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率,从而改善T2DM合并CHD病人PCI术后预后情况。

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冯倩,程嵩奕,陈道海,杨璇妹,陈晓虎,俞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有关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Cochrane Library Handbook 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1 25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缓解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方面[OR=4.03,95%CI(2.72,5.95),P<0.000 01]以及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OR=2.63,95%CI(2.00,3.45),P<0.000 01)],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基础治疗。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可改善病人心律失常,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长期RCTs进一步验证。

星蒌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赵琪,刘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星蒌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综合搜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1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软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结果检索后得到238篇文献,通过筛选,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5篇,共46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西医方法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死,使用星蒌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RR=1.19,95%CI(1.10,1.30),P<0.000 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WMD=-4.30,95%CI(-5.04,-3.57),P<0.000 01);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WMD=-2.10,95%CI(-2.83,-1.38),P<0.000 01];治疗后血浆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WMD=-0.22,95%CI(-0.41,-0.04),P<0.05];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WMD=-3.04,95%CI(-5.26,-0.82),P<0.01];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WMD=-1.20,95%CI(-1.84,-0.55),P<0.000 1]。结论痰热腑实型脑梗死病人通过星蒌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后,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hs-CRP、血浆蛋白含量、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有效改善。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微出血病人Hcy、Lp-a水平的影响

姜明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微出血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微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3组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20 mg阿托伐他汀,1次/日;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40 mg阿托伐他汀,1次/日;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60 mg阿托伐他汀,1次/日。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后生化指标[Hcy、Lp-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血清Hcy、Lp-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Lp-a水平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病人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微出血病人Hcy、Lp-a水平,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节效果更好,短时间内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
基础医学论著

冠心丹参滴丸对缺血心肌AMPK-解偶联蛋白2的调控作用

宋海英,王培利,刘剑刚,王承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丹参滴丸对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开胸置入Ameroid缩窄环的方法建立猪缺血心肌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冠心丹参滴丸(GXDS)组、盐酸曲美他嗪(TMZ)组,观察4组心肌结构改变和心脏功能改变,检测心肌中能量参数水平和线粒体内膜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及其上游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模型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室壁增厚率均较假手术组降低,GXDS组和TMZ组射血分数、室壁增厚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的三磷酸腺苷(ATP)降低,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P未见明显降低,总腺苷酸含量和能荷较假手术组降低,GXDS组和TMZ组ATP、能荷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MPK和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均升高,AMPK的磷酸化比例增高,GXDS和TMZ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UCP2和AMPK的增高,减少AMPK磷酸化。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减少AMPK的激活和UCP2的水平。

哈巴苷对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徐博,郭伟,刘丹平,薛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哈巴苷(HG)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9c2组)、哈巴苷组、H2O2组和H2O2 + 哈巴苷组,用H2O2处理细胞,复制氧化损伤模型。用哈巴苷(4 μmoL)处理细胞,CCK8 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DCF)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 和谷胱甘肽(GSH) 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H9c2组比较,H2O2组心肌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哈巴苷作用细胞4 d后,H2O2 + 哈巴苷组心肌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高于H2O2组;同时,与H9c2组比较,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H2O2组比较,H2O2 + 哈巴苷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H2O2还能显著诱导H9c2细胞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抑制Bcl-2表达;HG能显著减弱H2O2诱导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和抑制Bcl-2表达的作用;此外,H2O2组细胞内ROS活性及上清液中SOD和GSH浓度明显低于H9c2组,MDA浓度明显高于H9c2组,H2O2 + 哈巴苷组细胞内ROS活性及SOD和GSH浓度明显高于H2O2组,MDA浓度明显低于H2O2组。结论哈巴苷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H9c2凋亡。

芪参益气汤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miR133a表达的影响

刘静涛,李争,张玉焕,刘薇,李凤娥,梁凤兰,熊玲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汤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微小核糖核酸133a (miR133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CHF模型,对照组大鼠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尾静脉注射。模型建立后,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0.9%氯化钠溶液10 mL/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西药组予以0.25 mg/mL卡托普利溶液10 mL/kg灌胃给药每日1次;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0.8 g/mL、1.6 g/mL、3.2 g/mL芪参益气汤10 mL/kg,灌胃给药,每日1次。各组大鼠均给药28 d。检测比较各组心脏功能、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表达水平及miR133a、Bcl-2 mRNA、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低,心肌AI较低,心肌组织Caspase-9蛋白及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较低,且除LVEDD指标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指标均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较高,心肌组织Bcl-2蛋白及miR133a、Bcl-2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且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汤能明显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而且剂量越高效果越好,其作用可能与促进miR133a表达,调节miR133a下游Bcl-2、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综述与进展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侯云,张秀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脂蛋白a[Lp(a)]是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类似的蛋白-脂质复合体颗粒,大量实验证明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Lp(a)浓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目前发现通过不同药物干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Lp(a)浓度,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现就Lp(a)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进展

任兰芳,赵显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方面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提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得到肯定,麝香保心丸在协助降压、调脂、减少软斑块数量等方面也有小样本的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牛映霞,黄小波,陈文强,陈玉静,王宁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早期或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病情较为隐匿,且认知障碍程度尚未达到痴呆标准的一类综合征,该概念的提出对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及干预有重大意义。从中医学、西医学角度对VCI的定义、分类、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段升强,段虎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水通道蛋白4(AQP4)是一种高度表达于细胞膜且能够允许水分子跨膜转运的膜蛋白,主要位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软脑膜、室管膜上皮细胞等与水平衡密切相关的部位。AQP4的这种分布特征说明对水分子出入脑组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各种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AQP4的结构、分布、功能、调控机制及与脑水肿的关系进行综述。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李华顺,支淋萍,杨新卫,梁法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胸骨正中切口的出现,促进了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病人也带来了福音,但同时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也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累及肌肉、骨的感染, 伴或不伴胸骨后间隙的感染,发病率高达0.5%~3.0%,DSWI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病人相关因素、术中因素及术后因素,其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分别是未感染者的4倍和2.5倍,因此积极预防DSW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张国丽,冯贵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并祛除高危因素,方能有效地纠正凝血异常,降低创伤后病人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对创伤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伤性凝血病,其他引起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则研究不多。就创伤性凝血病相关因素如颅脑损伤、抗菌药物使用、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长期饮酒、肝脏疾病等做一综述,以期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治疗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生存的影响

胡亚娟,罗运春,杜艳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及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确诊并行PCI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发病至PCI时间分为3组,即A组(0~<6 h)46例,B组(6~<12 h)41例,C组(12~24 h)39例。观察比较3组病人术后TIMI血流分级、CTFC帧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总死亡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果术后A组、B组TIMI血流分级、CTFC帧数显著优于C组(P<0.05),A组TIMI血流分级、CTFC帧数显著优于B组(P<0.05),病人行PCI术越早TIMI血流分级、CTFC帧数越优;术后病人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总死亡率A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LVEF为A组、B组高于C组,A组高于B组,随PCI手术时间提前呈升高趋势,病人LVEDD为A组、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随PCI手术时间提前呈降低趋势;术后病人血清BNP、CK-MB、cTnI A组、B组低于C组(P<0.05),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PCI术时间越早预后越好,死亡率越低,但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因此应在及早行PCI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及预防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黄连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人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陈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律失常病人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率变异性(HRV)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T2DM合并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 mg口服,1次/日;试验组加用中药黄连温胆汤口服,1剂/日。两组均维持治疗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APN、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HRV以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PN水平升高(P<0.01),TNF-α、hs-CRP水平降低(P<0.01),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超过50 ms百分比(PNN50)水平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舒张早期最大血液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液流速比值(E/A)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APN水平较高(P<0.01),TNF-α、hs-CRP水平较低(P<0.01),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较高(P<0.01),LVEF、SV、CI、E/A水平较高(P<0.01),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T2DM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能与调节APN、TNF-α以及HRV有关。

托拉塞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COPD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林文婷,曾敏,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符秀虹,王萍,刘肖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2月住院诊治的80例COPD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片10 mg,每日晨起口服1次;试验组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1次/日,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TNF-α、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变化,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清脑钠肽(BN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降低(P<0.01),MMP-2、MMP-9水平降低(P<0.01),FEV1、FVC、FEV1/FVC升高(P<0.01),LVEF、6 min步行距离升高(P<0.01),血浆BNP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IL-6、TNF-α、CRP水平较低(P<0.01),MMP-2、MMP-9水平较低(P<0.01),FEV1、FVC、FEV1/FVC较高(P<0.01),LVEF、6 min步行距离较高(P<0.01),血浆BNP较低(P<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能够显著下调TNF-α、MMP-9表达, 并显著改善心肺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清CA125水平与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张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6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每组22例。分析对比每组CA125水平情况,及其与BNP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力衰竭分级增高而呈明显增高趋势,Ⅲ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均分别高于Ⅰ~Ⅱ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Ⅰ~Ⅱ级组(P<0.05);Ⅳ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Ⅲ级组(P<0.05),LVEF低于Ⅰ~Ⅱ级组(P<0.05),3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与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及L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含量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一项指标。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方凌燕,李日行,凌云,陈晓,李亚钦,肖小月,刘左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6WMT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6WMT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胱抑素C和B型脑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易损期病情评估的比较

石珂,王武祥,贾永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病人易损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能及其与B型脑钠肽(BNP)评估效果的对比。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94例,经标准治疗后出院,按照BNP是否较入院下降30%,分为BNP降幅≥30%组和BNP降幅<30%组。再按照CysC值1.36 mg/L为分界点,分为高CysC组和低CysC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心内科,无急性心力衰竭病史、症状和体征的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于90 d进行随访,记录比较各组因心源性原因再次入院和死亡情况。结果BNP降幅<30%组再入院率、死亡率显著高于BNP降幅≥30%组(P<0.05),高CysC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低CysC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CysC、BNP水平升高是影响心力衰竭易损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ysC和BNP对预后不良事件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95%CI(0.655,0.850),P<0.001]和0.911[95%CI(0.848,0.975),P<0.001]。结论CysC与BNP检测均可以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易损期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指标,也可作为心力衰竭易损期评估模型中的一个指标。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病人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刘真成 ,边云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伴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病人间血清尿酸(SUA)及总胆红素(TB)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UA病人368例,215例UA病人伴高血压(伴高血压组),153例UA病人不伴有高血压(不伴高血压组),记录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A伴高血压组中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UA不伴高血压组,UA伴高血压组总胆红素较UA不伴高血压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UA病人中高血压分级越高,SUA的表达越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B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为UA伴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血TB为UA预防发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对UA病人应监测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

高血压病人体质类型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邱小娥,苏迈,黄森,苏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人睡眠状况和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55例,均进行体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调查,对其进行体质类型评定和睡眠质量的评估。根据睡眠状况分值将病人分为两组,即睡眠质量佳(PSQI 总分均<8分)组和睡眠质量差(PSQI 总分均≥8分)。并对睡眠质量指数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且有效的问卷220份,睡眠质量佳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方面以及总分均低于睡眠质量差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方面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佳组病人多表现为平和质(78.95%),睡眠质量差组病人多表现为偏颇质(87.5%)。睡眠质量差组高血压病人的体质类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痰湿质(25.0%)、湿热质(22.2%)以及气郁质(16.7%)。睡眠质量差组高血压病人PSQI各因子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SQI量表中各个因素与平和质呈负相关;睡眠时间与阴虚质呈正相关;睡眠效率与湿热质、气郁质呈正相关;睡眠障碍与气郁质呈正相关。结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指数与体质类型存在内在相关,应对高血压病人中的偏颇体质人群开展体质指导和调理,从而改善睡眠,提高疗效。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郑佳彦, 杨志明,王瑑,王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145例作为冠心病组,使用Gensini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以三分位数为界,将冠心病组病人分为轻度(48例)、中度(54例)和重度(43例)3个不同病变程度的亚组,将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的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病史、各项检查化验指标、预后情况等信息,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 Pearson 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RDW-CV、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RDW-CV、NLR的中位数将冠心病组分为4个组,利用Kaplan-Meier法估测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 rank检验比较两组曲线差异,研究4组病人与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RDW-CV、NLR、同型半胱氨酸、B型利钠肽(BNP)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CV、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05,P<0.001;r=0.642,P<0.001)。空腹血糖、RDW-CV、NLR、同型半胱氨酸经多元Logistic回归检验与 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法检验结果显示,高RDW-CV、高NLR病人较低RDW-CV、低NLR病人MACE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DW-CV、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DW-CV、NLR是冠心病病人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的关联性研究

王霆,查额尔敦巴特,雷建新,王钊,周立英,朱伟,李国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等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例病人分为CSF组(100例)和非CSF组(100例),两组病人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收集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CSF组与非CSF组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5.58±2.94)kg/m与(24.54±3.06)kg/m 、SAS评分为(48.87±13.88)分与(39.52±14.65)分、SDS评分为(50.02±13.17)分与(40.21±12.7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SF组的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显著高于非CSF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13,95%CI(1.004,1.234),P=0.041]、焦虑[OR=2.119,95%CI(1.103, 4.071),P=0.024]、抑郁[OR=2.165,95%CI(1.122,4.179)P=0.02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人群中焦虑、抑郁、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焦虑、抑郁、BMI水平可作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合并OSAHS病人血清HIF-1α水平的变化

张瑞宁,贾妍,台立稳,刘素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运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的疗效与预后,并观察病人外周血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水平变化。方法入选32例以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HS病人为病例组,45例冠心病无中重度OSAHS病人为单纯冠心病组,20名无明显打鼾史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nCPAP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HIF-1α的水平变化。结果 经检测治疗后病例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病例组运用nCPAP治疗12个月后HIF-1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访1年,病例组运用nCPAP治疗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HIF-1α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合并OSAHS病人的发生发展过程,nCPAP治疗可降低HIF-1α的水平,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

心房颤动病人血清sCD14、sCD16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磊,夏云峰,李良,王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病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血清可溶性CD163(sCD163)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心房颤动病人6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D14、CD163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sCD14、sCD16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血清sCD14、sCD163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EHR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CR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血清sCD14、sCD163表达水平与IL-6、CRP表达水平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CD14、sCD163与血清炎症因子IL-6、CRP表达水平与AF密切相关。结论血清sCD14、sCD163在AF病人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AF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临床可考虑作为AF病情监测的相关生物指标。

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标准切面的显示效果比较研究

张洁,陈晓园,杜颖,陈玉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标准切面的显示效果。方法以我院109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均选用西门子SC2000超声诊断仪(探头4V1c,检测频率为1~3 MHz)行心脏标准切面的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图像的四腔心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三血管及气管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的显示率差异,并比较四腔心切面和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容积数据扫描时,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对儿童其他心脏标准切面的显示率差异。结果三维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四腔心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三血管及气管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均<0.05);四腔心切面容积数据扫描时,三维超声检测的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的显示率高于二维超声(P均<0.05);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容积数据扫描时,三维超声组的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三血管及气管切面等的显示率高于二维超声(P均<0.05)。结论三维超声检测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标准切面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检测,同时联合四腔心切面和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容积数据进行心脏扫描,基本可有效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全部切面信息,因此可根据三维四腔心切面和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信息综合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功能。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中药自拟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脂血症伴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邱少波,肖蕾,郭丹,李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气虚痰瘀型高脂血症伴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末颈动脉斑块、血脂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缩小颈动脉斑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气虚痰瘀型高脂血症病人中医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清心宁神汤治疗失眠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朱晓娜,郭珍,许红,杨志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清心宁神汤治疗失眠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失眠合并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心宁神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测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HAMA 评分、HAMD评分、病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清心宁神汤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可改善病人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等,临床疗效确切。

CDFI与TCCS联合MRA在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汪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PCI)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疑似PCI病人104例,均行MRA、CDFI、TCCS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MRA、CDFI、TCCS单一与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04例疑似病人中,DSA检查结果显示,PCI 阳性64例,PCI 阴性40例。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93.75%)、特异度(95.00%)、准确度(94.23%)高于MRA(75.00%、75.00%、75.00%)、CDFI(71.88%、70.00%、71.15%)、TCCS(56.25%、60.00%、57.69%)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病变检查时,CDFI V1段、V2段病变检出情况较好,TCCS V4段、基底动脉病变检出情况较好,MRA适用于全面评估。结论 CDFI、TCCS联合MRA可提高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病人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卒中后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机制研究

韩建秀,蔺鸿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卒中后偏瘫病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强化职业治疗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皮损半球改善及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研究。方法对129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皮损半球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职业治疗(15 d内12次,每次40 min),且病人入院及出院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对Brodmann分区4区与6区的激活像素数的偏向指数进行计算(偏向指数范围为-1~+1)。根据干预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将病人分为两组:第1组为双侧激活组 (72例);第2组为单侧激活组(57例)。然后基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Wolf运动功能测试进行运动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Wolf运动功能测试结果均较干预前改善(P< 0.01)。双侧激活组偏向指数显著提高(P<0 05),这表明激活像素向损伤半球迁移;单侧激活组损伤脑半球活动显著增加(P< 0.05)。结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治疗方案可能通过诱发病人皮质功能重组,特别是皮损半球皮质功能重组,进而促进运动受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

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状况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闵朋,杨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状况与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病人7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72名同期正常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上肢功能状况与神经功能评分、常规核磁共振(MRI)与fMRI诊断,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状况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4.52±5.29)分和(8.20±1.45)分,对照组分别为(70.20±6.19)分和(4.20±1.9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灰白质信号强度分别为(188.20±16.30)dBm和(254.20±15.20)dBm,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208,P<0.05)。观察组的前额叶背外侧部、扣带回前部、顶叶后下部的功能信号图像激活脑区体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直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上肢功能评分与灰白质信号强度、前额叶背外侧部体素、扣带回前部体素、顶叶后下部体素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0.672、0.452、0.389,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灰白质信号强度、前额叶背外侧部体素、扣带回前部体素、顶叶后下部体素则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2、-0.299、-0.452、-0.410,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多伴有上肢功能障碍,fMRI显示出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且fMRI成像可反映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状况,对脑梗死病人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凝血指标、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病人病情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孙树敏,张力辉,罗晓晨,李冬梅,王颖玲,孟庆红,安平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治疗的脑梗死病人9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凝血、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生物指标检验,并记录研究结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对研究对象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对3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的次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依次增高,而HDL-C水平依次降低,且多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的次序3组的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均依次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的次序均依次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死病人凝血指标、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凝血指标、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评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治疗转归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研究

王旭阁,高刘民,药天乐,赵学明,郭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早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浓度与手术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病人,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FWNS评分、Fisher分级、术后并发症等资料,使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转归评价,1~3分为转归不良组,3~5分为转归良好组;结合病人入院24 h内血清MMP-9浓度;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MMP-9浓度是否为手术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SAH病人97例,其中转归良好组53例(54.64%),转归不良组44例(45.36%),死亡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中Fisher分级较高、WFNS分级较高、术后脑梗死、术后颅内感染、MMP-9浓度、发病至治疗时间>24 h、术前再出血的病人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OR=3.141,95%CI(8.529,18.647)P=0.028]、WFNS分级[OR=1.139,95%CI(1.026,3.045),P=0.031]、术后脑梗死[OR=8.456,95%CI(7.057,19.447),P<0.001)]、MMP-9浓度[OR=3.864 ,95%CI(2.388,6.926),P=0.014]、术前再出血[OR=5.022,95%CI(6.922,27.357),P<0.001]是病人术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控制术后脑梗死发生可改善病人术后转归效果,但Fisher分级和WFNS分级较高、术前再出血的病人术后转归普遍不良。血清MMP-9浓度较高是术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MMP-9浓度有望成为评估aSAH病人术后转归优劣的指标。

钻孔引流术后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张向前,佟建洲,李树文,李连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单侧CSDH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1例)单纯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症状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可有效促进残余血肿吸收,改善预后,且临床疗效明显。

颅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作鹏,王天栋,李振宇,杨大鸿,张金,郭军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110例病人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分为有不良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事件组(86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危险因素、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血管狭窄程度、狭窄部位等,预后结果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CAS病例应用脑保护装置防止血栓脱落。结果110例病人共植入支架115枚,脑保护装置全部回收,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由术前中度、重度变为术后轻度、中度;围术期术后总体并发症24例(21.8%),30 d内不良事件7例(6.36%);随访3个月后,2例支架内再狭窄。两组年龄、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CAS治疗颈动脉狭窄30 d内出现不良事件与高血压显著相关,颅外CAS可有效减轻病人颈动脉狭窄程度,且围术期是相对安全的。
理论探索

基于运气理论对高血压病日周期规律的机制探讨

陈可远,徐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运气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日周期机制,论证高血压晨峰现象及夜间血压增高与相对应的脏腑功能损伤间的密切联系,基于郁发胜复探讨夜间血压增高及其靶器官损害与脏腑损伤的关系。
经验交流

徐浩教授辨治胸痹心痛病经验举隅

单鸿波,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病”范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临床经验丰富,多获良效,现介绍徐浩教授对胸痹心痛病的辨治经验如下。

朱良春教授“虫蚁搜剔通络法在心系病中的应用”学术经验浅析

郑晓丹,高想,朱建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络病概念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鼎盛于清代,当代医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初步形成“络病证治”体系,为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简单回顾络病思想的源流,重点介绍朱良春教授《虫类药的应用》对络病学说产生的影响以及朱老学术经验“虫蚁搜剔通络法在心系病中的应用”等。

“解郁养血”协定膏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焦虑的疗效观察

苏麒如,魏伟超,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析运用西药及“解郁养血”协定膏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术后门诊复诊表现出焦虑症状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膏方组。观察对比两组服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SAS评分方面,西药组及膏方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膏方组治疗后SAS较西药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2%,膏方组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焦虑病人服用西药及“解郁养血”协定膏方后SAS评分明显下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超声心动图分段分析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畅芳叶,刘洁琼,米燕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分段分析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我院经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包括中位心3例,镜像右位心1例,右旋心1例,左、右房异构各1例,单心室4例,左、右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6例,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3例,右室双出口7例,肺动脉闭锁2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且所有病例均存在两种以上畸形,以上病例均按照超声心动图分段分析方法顺序检查。结果手术证实26例患儿超声误诊漏诊左房异构1例,心室左袢2例,合并其他心脏血管畸形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分段分析对大多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做出准确诊断,但对于极为复杂的心内结构及血管异常等还需造影或心导管检查。

艾滋病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

卢利红,吴其明,宋毓青,赵红心,董 茜,韩晓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艾滋病(HIV)合并心血管损害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8例艾滋病合并心血管损害病人的诊断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58例中合并心包炎8例(13.8%),心包积液(多为结核性)13例(22.4%);心肌炎1例(1.7%);冠心病6例(10.3%)、心肌损害10例(17.2%),心肌梗死2例(3.4%);高血压6例(10.3%);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例(3.4%),房颤2例(3.4%)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1.7%)例;心功能不全7例(12%)例。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15例(25.9%)例,ST-T改变共18例(31.0%):其中T波改变12例(20.7%)例,ST-T改变5例(8.6%),ST改变1例(1.7%);左室高电压6例(10.3%);QT延长5例(8.6%);房颤2例(3.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7%)。结论 HIV感染人体后,由于病毒本身侵袭或引起机体免系统破坏后导致的相关性机会性感染及抗HIV病毒药物的毒性作用,最终能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心脏损害以心肌损害、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多见,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