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4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的Meta分析

师帅,褚瑜光,宋庆桥,杜柏,胡元会,邱志凌,纪鑫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CNKI、CBM、VIP、万方等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8篇RCTs,共1 272例受试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脂总疗效较高[RR=1.27,95%CI(1.16,1.39),P<0.000 01],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1.32,95%CI(-1.74,-0.90),P<0.000 01],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62,95%CI(-0.79,-0.45),P<0.00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WMD=0.32,95%CI(0.27,0.37),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65,95%CI(-0.83,-0.47),P<0.000 01];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WMD=-1.27,95%CI(-1.54,-1.00),P<0.000 01],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WMD=-3.67,95%CI(-5.07,-2.28),P<0.000 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1.89,95%CI(-3.13,-0.64),P=0.003]。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血脂、血糖,对合并二甲双胍亚组TC、LDL-C、空腹血糖及合并常规治疗亚组的空腹血糖疗效相对确切。

芪参益气汤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NP及心功能的影响

刘颖,李争,张玉焕,刘薇,李凤娥,宋郁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汤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1月我院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2.5~10.0 mg口服;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2.5~10.0 mg口服联合芪参益气汤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低于观察组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BNP及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汤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浆BNP,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疏血通脉颗粒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刘泰,陈荣群,何乾超,张青萍,谭璐璐,陆银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颗粒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观察组,每组83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给予疏血通脉颗粒方。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C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颗粒可以促进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秦合伟,李彦杰,张志鑫,李鸿章,赵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项五针(廉泉、人迎、供血三穴五针)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吞咽困难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改良的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病人治疗前后吞咽障碍和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并按照VFSS评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量表评分、吞咽能力、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MAS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ASA量表吞咽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能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五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恢复病人的吞咽能力,优于单用吞咽训练。
基础医学论著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卓,杨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双参通脉颗粒(GSG)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I组)、合心爽组(DH组)、中药组(GSG组),每组1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成功后Sham组、MIRI组应用生理盐水灌胃,DH组、GSG组药物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心功能、病理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 DH组、GSG组与MIRI组比较,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DH组、GSG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MIRI组(P<0.05),且GSG组低于DH组(P<0.05);DH组、GSG组心肌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IRI组(P<0.05),且GSG组低于DH组(P<0.05)。结论 GSG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释放减少, NF-κBp65蛋白表达抑制有关。

阿那白滞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TLR4/TRAF6通路的影响

王芳洁,冯迎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阿那白滞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活化因子6(TRAF6 )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阿那白滞素低剂量组(C组)与阿那白滞素高剂量组(D组)4组,每组10只。A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稀释液;B组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悬浮液制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C组、D组均在B组基础上分别注射0.02 mL/g、0.2 mL/g的阿那白滞素。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制备心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以及马松染色(Masson染色),细胞流式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LR4、TRAF6、核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TIR结构域接头分子(TRIF)mRNA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cTnT、CK-MB、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cTnT、CK-MB、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且D组较C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显示,与A组比较,B组心肌组织病理评分、心肌纤维比例升高,与B组比较,C组、D组心肌组织病理评分、心肌纤维比例降低,且D组降低程度较C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心肌组织凋亡率低于B组,D组心肌组织凋亡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LR4、TRAF6、NF-κB、MyD88、TRIF的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与B组比较,C组TLR4、TRAF6、NF-κB、MyD88、TRIF的mRNA、蛋白表达降低,与C组比较,D组TLR4、TRAF6、NF-κB、MyD88、TRIF的mRNA、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那白滞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TRAF6信号通路相关。

Drp1和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大鼠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王一珍,贺建东,韩冲芳,郭大鹏,王志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C组),各15只。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30 min、松开扎线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SpostC组于再灌注前吸入2.5%七氟醚5 min。以TTC染色法测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S),以Western-blot法测定Drp1及自噬相关蛋白微血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Ⅱ(LC3-Ⅱ)的表达,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损伤变化。结果Sham组存在Drp1及LC 3-Ⅱ蛋白低表达;与Sham组比较,I/R组Drp1及LC3-Ⅱ蛋白表达上调,IS值增加(P<0.05),HE染色结果示心肌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SpostC组Drp1及LC3-Ⅱ蛋白表达下降,IS值减小(P<0.05),HE染色结果示心肌损伤减轻。结论正常心肌细胞中存在低水平自噬,Drp1介导的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PD-L1和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贾丁,王春红,杨孝燕,李强,吉宏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胶质瘤病人的石蜡包埋标本43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分析PD-L1与HIF-1α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病理级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HIF-1α在低级别胶质瘤病人中阳性表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病人。脑胶质瘤中HIF-1α表达和PD-L1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PD-L1与HIF-1α在脑胶质瘤组织中明显共表达,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综述与进展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马贵萍,章怡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脂血症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负担,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以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之症。中医根据体质及寒热虚实等将高脂血症进行分型,并且对各型高脂血症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就目前对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型以及中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及研究寻找新方向,从而加强对高脂血症的防治。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杨舒婷,郭文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非他汀类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综述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等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脂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医药对神经变性疾病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

梁孟飞,黄宁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自噬是其发病机制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自噬过度及不足将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发生神经变性疾病。而中医药对于机体体质平衡的调节与自噬清除异常蛋白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性有相通之处,部分中药也证实对于自噬有调节作用。中医药通过对自噬的干预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现状

李鹏程,顾力华,陈奇刚,赵亚丽,陈小霞,和智娟,周剑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卒中后偏瘫常遗留有足下垂和内翻等异常模式,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综述近10年来脑卒中病人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以期为脑卒中病人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焦虑症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赵景州,候园园,李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焦虑症与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和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为治疗焦虑症开辟新思路和新方法。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郑州市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丁亚楠,吴雷,耿国英,韩文杰,王浩坤,白树鸣,刘恒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郑州市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6个社区18岁以上成人共4 800名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生化检测等方法记录居民的基线情况。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郑州市成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30.3%。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吸烟是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已成为郑州市居民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单纯夜间高血压和全天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与预后的比较

李俊伟,薛文生,王红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情况及预后是否与正常人和全天高血压病人不同。方法入选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77例、全天高血压病人75例和动态血压正常者79例。颈动脉斑块、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用于评估血管、心脏和肾脏损害。随访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衰竭及由此导致的病人死亡)。结果①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22.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5.8%)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32.0%)、颈动脉斑块检出率(6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高于正常组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7.6%)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32.9%)(P<0.05);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血清肌酐(68.0±23.5)μmol/L、尿微量白蛋白(15.9±19.6)mg/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小于全天高血压组病人的血清肌酐(80.9±43.1)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53.5±80.0)mg/L水平(P<0.05)。②单纯夜间高血压组病人的心脑肾不良事件发生率(10.4%)和全天高血压组病人的心脑肾不良事件发生率(10.7%)均高于正常组(1.3%)(P<0.05)。结论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类似,且心脑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类似。

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老年高血压肾病8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病人均经12周治疗后,于随访中测定治疗前及12周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主要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尿蛋白排泄率(UAE)、血浆胱抑素C(Cys 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叶酸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肾病,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改善病人肾功能。

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人体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生物等效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左旋组与络活喜组,每组80例。左旋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为络活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检测各组血液中的血药浓度,并比较生物等效性、治愈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左旋组和络活喜组在同一用药剂量治疗的情况下,治疗过程中病人血清中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组和络活喜组血药峰浓度(Cmax),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等生物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组治愈率与不良反应率优于络活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相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差异,且生物等效性相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率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动态心电图联合CTGF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应用价值

卢小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按照有无心脏猝死情况分为猝死组(20例)与非猝死组(100例),记录两组动态心电图特征与QRS波持续时间,并检测血清CTGF含量,分析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QRS波持续时间与血清CTGF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猝死组(P<0.05)。QRS波持续时间≥110 ms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OR值为0.68,预测的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65.1%;CTGF≥350 pg/mL病人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OR值为0.81,预测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5.8%。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持续时间与CTGF为影响心脏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概率较大,动态心电图联合CTGF检测可以更高效地预测心脏猝死的发生。

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病人AST、CK、CK-MB及LDH水平的相关性

刘美云,郭文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病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冠心病类型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并比较不同心电图结果病人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结果4组ST段异常、T波异常及V2导联Tp-Te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发生率及ST段异常发生率随病情加重升高(P<0.05);AMI组V2导联Tp-Te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P<0.05)。AMI组、UAP组LDH、CK-MB、CK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LDH、CK-MB、CK及AS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与对照组(P<0.05)。存在心肌复极异常病人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心肌复极正常病人(P<0.05)。结论心肌复极异常与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有一定关系,当心肌复极异常时会导致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指标升高,可以此作为冠心病病人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之一。

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PTX3、obestatin的影响

蒋毅,陈苏,孙跃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obestat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及血清PTX3、obestatin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TX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obesta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上调PTX3,下调obestatin,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绝经激素治疗对绝经早期女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韩超,周梦,杨嘉琦,薛丽,郭雪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接受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对绝经早期女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近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早期女性172例,分为治疗组(85例)与对照组(87例),均给予相同健康管理,治疗组接受MHT,对照组未接受MHT。治疗前后定期行双侧IMT检查,观察厚度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随访2年,并采用Crouse积分对斑块直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颈动脉IMT异常率分别为25.88%、3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动脉IMT异常率分别为20.00%、40.23%,其中颈动脉IMT增厚分别占4.71%和19.54%,斑块形成分别占15.29%、2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治疗组Crouse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开始接受MHT能降低颈动脉IMT,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接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了保护作用。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Lp-PLA2、Hcy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祁景蕊,赵殿儒,王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老年内科收治的老年ACS病人83例,以及同期无冠心病病人(对照组)30例。根据最新ACS的诊断标准将ACS病人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收集病人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所有住院期间的生化指标数据,包括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等。在所有病人入院6 h内完善血管内皮功能超声检测及Lp-PLA2、Hcy测定。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管内径变化率(FMD%)、Lp-PLA2、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TEMI组、NSTEMI组、UA组与对照组的Lp-LPA2、Hcy水平与FMD%均呈正相关(P<0.05)。ACS病人Lp-LPA2、Hcy与F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1、0.219,P<0.05)。结论老年ACS病人Lp-PLA2、Hcy水平和FMD%具有显著相关性,Lp-PLA2、Hcy水平越高,则FMD%越低,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越严重,冠状动脉存在不稳定斑块的可能性越大,可以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吴清权,张勇,黄修献,陈少珍,张润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序贯治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52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每组76例。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和利奈唑胺片序贯治疗;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治疗Ⅱ组(P<0.05);治疗后治疗Ⅰ组血清清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Ⅱ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Ⅱ组(P<0.05);治疗Ⅱ组血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治疗Ⅰ组(P<0.05);治疗2 h后两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Ⅱ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序贯疗法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疗效较好,且无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可用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疗效观察

赵玲 ,李凤德,李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2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4.3%,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病人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能够改善病人急性期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内注射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PCI病人预后转归的影响

周慧良,甘受益,李宾,冯光瑞,袁早送,宋巧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普通静脉注射替罗非班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PCI病人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9月行急诊PCI的126例病人,按替罗非班的使用方式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组66例和静脉注射组60例。观察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LVST)、每搏输出量(SV)等心功能指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疾病转归情况、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组的好转出院率优于静脉注射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治疗后,冠状动脉内注射组CK、CK-MB、LDH表达水平均低于静脉注射组(P<0.05);SV、LVEF优于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改善急诊PCI病人预后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病人MMP-2、TIMP-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徐丽丽,龚亚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病例组)2型糖尿病心肌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66例。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 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选取同期8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MMP-2、TIMP-1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MP-2、TIM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和左室扩大程度的增加,MMP-2水平逐渐升高(P<0.05),TIMP-1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与常规组治疗后MMP-2水平下降(P<0.05),TIMP-1水平升高(P<0.05),LVEDD、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他汀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MMP-2 和TIMP-1对 DCM有一定预测价值,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DCM病人的MMP-2、TIMP-1水平及心功能。

不同糖耐量水平病人AngⅡ、TGF-β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莫翠瑶,章毅,杨静,尹建红,刘云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病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28例受试者,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44例)、糖调节受损(IGR)组(41例)、正常糖耐量(NGT)组(43例),测定血清TGF-β、AngⅡ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活性,分析不同糖耐量水平病人AngⅡ、TGF-β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T2DM组、IGR组的TGF-β、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与N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ngⅡ、尿微量白蛋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AngⅡ、TGF-β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孤立心肌桥病人静息心率、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与Noble分级的关系

周志宏,高雯, 吴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孤立心肌桥病人静息心率、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与Noble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孤立心肌桥病人111例,按照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A组41例(静息心率<70次/min)、B组48例(静息心率70~<80次/min)、C组22例(静息心率≥80次/min)。分析影响孤立心肌桥病人心率及Noble分级的因素。结果静息心率与心肌桥Noble分级呈正相关(r=0.61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对静息心率有影响;LVEF、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Noble分级有影响(均P<0.05)。结论孤立心肌桥病人静息心率与心肌桥Noble分级呈正相关,可通过不同水平静息心率与LVEF、LVM、LVMI评估心肌桥Noble分级情况。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s-CRP、半乳凝集素-3与hs-cTnT、Hb水平的相关性

李小莉,李二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乳凝集素-3、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及血红蛋白(Hb)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hs-CRP、半乳凝集素-3、hs-cTnT及Hb水平,分析hs-cTnT、Hb水平与hs-CRP、半乳凝集素-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s-cTnT水平与hs-CRP水平、半乳凝集素-3水平呈正相关;Hb水平与hs-CRP水平、半乳凝集素-3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s-CRP、hs-cTnT、半乳凝集素-3水平及贫血概率随着心功能恶化而升高,且心肌损伤症状及贫血状况与心力衰竭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

通脉养心丸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的疗效观察

黄景玉,黄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行阿霉素化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通脉养心丸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辅酶Q-10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心肌酶水平、心脏毒性相关症状、心电图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在心肌酶、心脏毒性相关症状、心电图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效果较好,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研究

钟岩,卢明,倪浩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68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 mg,每晚1次,睡前口服。试验组予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评价临床症状评分(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检测血清标志物[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ACA、MCA、PC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1),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5-HT、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VA、ACA、MCA、PC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5),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5-HT、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具有一定预防偏头痛的作用。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王新志治疗脑梗死常用药物及剂量分析

杨海燕,杨克勤,孙永康,韩景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经验及其用药规律。方法将王新志教授门诊治疗脑梗死的处方88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使用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883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前20味的中药,并得出常用代表药物的常用剂量。结论王新志教授治疗脑梗死多用性温、平,味甘、苦、辛,归肝、脾、心、胃、肾经之品,从而得出其在把握风、痰、瘀、虚的病理基础上,注重疏肝解郁及从中焦论治的观点,并对其常用代表药物进行用量点分析。

丁苯肽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致表达障碍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李冰华,黎冠东,杨忠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丁苯肽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所致表达障碍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伴失语症的病人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人口服丁苯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对两组病人进行听理解积分、口语表达积分检测,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听理解及口语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听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较对照组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听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观察组听理解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口语表达治疗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未出现院内死亡病例。结论丁苯肽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所致表达障碍性失语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徐佳佳,赵年,刘四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作为化脑组,收集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作为脑炎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均给予CT与MRI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与诊断效果。结果化脑组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增强后病灶及其周围呈高密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发性、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脑炎组CT主要表现出多发性、散在性的低密度灶,并呈现环状或结节状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网球状或囊状长T1长他异常信号病灶。化脑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0.0%、95.0%;脑炎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5.0%、97.5%;对照组CT与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5.0%、2.5%。化脑组与脑炎组CT、MRI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脑组与脑炎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异常率(P<0.05)。结论CT联合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快捷、无创等优点,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示颅脑各种横断面的组织结构,有利于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浦家祚教授运用藤类药物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研究

郭闫葵,郭松霞,许希迎,张晓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藤类药物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浦家祚教授经治的200例中风病病人临床资料,对其用药情况进行频数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有4味藤类药物用于中风病的治疗,络石藤占用药频次的首位,其后依次为钩藤、夜交藤和鸡血藤,占总用药频数的10.4%。结论藤类药物善走经络,具有疏经通络之功效,藤类药物应用于中风病临床疗效较好。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相关因素分析

贾佳,孙支唐,葛思慧,卢秀芳,康浩,左文超,王帅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太原市结核病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确诊为TBM的早期病人83例,并选取同时期、年龄匹配,排除TBM的颅内感染病人20例。比较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有无结核接触史、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TBM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BM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有:临床症状为症状持续>5 d、过去1年内有肺结核接触史或结核菌素皮下试验阳性、发热、颈强直、脑神经麻痹;脑脊液检查为外观清亮、淋巴细胞>50%、蛋白质>1 g/L;影像学检查为脑膜强化、增强前颅底高信号、胸部X线片显示有活动性结核、CT、磁共振(MRI)或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发现结核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发热、颈强直、胸部X线片显示有活动性结核,脑脊液外观清亮、脑脊液蛋白质>1 g/L是影响TBM早期诊断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TBM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较多,对有发热、颈强直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外观清亮、脑脊液蛋白质>1 g/L及胸部X线片显示有活动性结核的病人要高度重视,应联系临床表现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提高TBM的早期诊治率。
理论探索

从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研究

王庆高,何亚州,李丽娟,黄彩依,黄景伟,梁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疾病的恶化转归,其高居不下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以往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往往将治疗重点放在心脏本身的病变上,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与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脾胃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故本研究将心脾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从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以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

紧张型头痛的气血津液辨治

王纯,姜众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从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作用入手,深入探析气血津液失常与紧张型头痛的关系,论述治疗上应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养血清脑、宁心安神,可望为中医治疗紧张型头痛提供更好的临床思路。
经验交流

基于调肝运脾法论治中期高血压病

肖烨,姚魁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肝风痰浊作为中期高血压病人的常见证型,是高血压病理演变关键所在。调肝运脾法针对肝风痰浊的病机,强调发挥肝脾系统协同机制以调和五脏,其中调肝以顺一身之气机,运脾以化痰浊水饮诸邪,二法共施以使五脏安和,以加强人体自身血压调控机能,而使血压自降。

Frank征在社区人群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朱占芳,徐蕾,于敏,杨瑾,尹幽蕾,刘飞,刘富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社区人群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汉族人群冠心病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对1 240例社区人群进行筛查分析,调查冠心病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Frank征阳性病人冠心病发生率增高2.19倍(OR=2.19,95% CI 1.870~2.980),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病的人群易出现Frank征。结论Frank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冠心病初步筛查的重要物理体征。

杨传华教授从补肾兼益气活血法论治冠心病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

王岚淼,曾梦,庄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杨传华教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发现其从调整阴阳气血角度论治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创新性地以补肾和益气活血法来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疗效显著。

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误诊并行导管消融术后死亡1例报道

章泽钊,崔嘉妍,周仙仕,王大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较少见,其猝死风险尚不明确,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导管消融治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方式。

徐浩教授治疗心悸临证经验报道

单鸿波,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范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徐浩教授治疗心悸临床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现介绍徐浩教授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刘真教授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举隅

付达,郝晓丹,刘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总结刘真教授临床治疗经验,认为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司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肝喜条达,气机不畅必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引动风阳,上扰头目而发眩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穿刺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

李进兵,刘晓琳,孟令萃,唐恬恬,王景彩,林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穿刺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53例行股动脉穿刺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分析血管并发症病人的血流状态及肿块内部回声,根据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49例(92.5%)病人为单纯假性动脉瘤,2例(3.8%)病人为动静脉瘘,1例(1.9%)病人为假性动脉瘤合并股深、浅动脉瘘,1例(1.9%)病人为股静脉前壁窦道形成;经超声诊断和超声引导下针对性治疗,53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病情严重进展和其他扩展并发症。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行股动脉穿刺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住院病人进行诊治,不仅能有效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托伐普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赵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胺碘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期前收缩次数、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期前收缩次数、心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应用托伐普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反复囊袋破溃1例报道

申凤琦,柴颖儒,张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囊袋破溃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囊袋破溃常见的 3大原因是囊袋感染、起搏器囊袋的腐蚀及过敏反应。本例病人第1次囊袋破溃伤口分泌物、切除组织细菌培养及涂片均阳性,但无全身感染症状,化验白细胞计数正常,多次血培养均阴性,提示病人囊袋感染,且仅局限在囊袋局部。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张杰文,李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活动能力。

周绍华教授“风血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验举隅

郭春莉,洪霞,周绍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过程中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方案,基本仍遵从饮食的严格控制、降糖药物的合理化应用以及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以有效改善病情的基础治疗原则。

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验案举隅

邱璐,庄欣,张积宁,杨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九味羌活汤最早是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原则,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是分经论治的代表方。临床多以此方加减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且疗效显著。现对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