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9-06-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

师帅,褚瑜光,胡元会, 张丽梅,邱志凌,汪九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35篇RCT,共3 855例受试者。相比常规治疗或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对照组),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试验组)的血脂总疗效高于对照组[RR=1.21, 95%CI(1.15, 1.28), P<0.000 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77, 95%CI(-0.91,-0.64), P<0.000 01],治疗后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58, 95%CI(-0.68,-0.48), P<0.000 01],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WMD=0.20, 95%CI(0.13, 0.27), P<0.000 01],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58, 95%CI(-0.73,-0.43), P<0.000 01],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 95%CI(0.58, 1.24), P=0.40]。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对TC、TG、HDL-C、LDL-C的改善均较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与其他药物有明显差异。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李会娟,王文熠,郭蕴萍,申鹏飞,刘佳琳 ,高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高血压前期病人分成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下,针刺组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8周,共40次。观察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进展情况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治疗前要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劣于治疗前。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缓解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进程、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有明显效果。

白细胞介素-6受体、白细胞介素-2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张俊峰,张琳,苏绍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226例为试验组,另选择200名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利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技术分析IL-6R和IL-2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①IL-6R(183A/G)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GG;IL-6R(exon1A/C)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C、CC;IL-6R(exon2A/T)检测到2种基因型:AT、TT。IL-6R(183A/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R(exon1A/C)和IL-6R(exon2A/T)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27(4730T/C)检测到2种基因型:TT、TC;IL-27(-964A/G)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GG;IL-27(2905T/G)检测到2种基因型:TT、TG。IL-27(4730T/C)、IL-27(-964A/G)和IL-27(2905T/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6R(exon1A/C)的突变纯和基因型CC与野生纯合型A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R(exon2A/T)的突变杂合基因型AT与野生纯合型T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L-6R(exon1A/C)的基因型与血脂指标TC、HDL-C显著相关(P<0.05)。结论IL-6R(exon1A/C)、IL-6R(exon2A/T)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有关,而IL-2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无关。

加味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廖朝辉,薛兴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加味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和单独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时间从建库到2017年9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加味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由两位研究员独立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 933 例病人,其中行加味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478例,单独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5,95%CI(3.56,8.03),P<0.000 01]; 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3 ,95%CI(2.34,5.33),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5 ,95%CI(0.03,0.68),P=0.01]。结论加味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比单独常规西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病人局部一致性影响的静息态fMRI研究

付彩红,宁艳哲,张勇,张虎,谭欣,邹忆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病人大脑皮层局部一致性(ReHo)影响的特征,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别行静息态及针刺阳陵泉后即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20名健康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SPM8等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后,得到两组大脑皮层的局部一致性数据,比较中风偏瘫病人针刺阳陵泉前后与健康受试者局部一致性值的异同。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中风偏瘫病人局部一致性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额内侧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扣带回、岛叶;而在右侧额中回、中央前回、扣带回、岛叶以及双侧小脑扁桃体局部一致性减弱。与针刺前相比,中风偏瘫病人针刺后在左侧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以及双侧尾状核的局部一致性增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中风偏瘫病人针刺后局部一致性增强的脑区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分别为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扣带回、岛叶;而在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双侧额内侧回局部一致性减弱。结论静息状态下中风偏瘫病人多个运动相关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存在异常变化,而针刺阳陵泉可通过调节上述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值,促进脑功能重塑与代偿,有助于中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

益气温阳活血方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临床疗效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郑仲华,余喜红,郭会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临床疗效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辛酸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活血方熏洗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程度(MDNS)、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MDN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MDN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升高,观察组MNCV和S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益气温阳活血方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病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病变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丹七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蒋暐卿,瞿剑锋,黄杰,朱菊花,董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偏头痛病人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每晚口服氟桂利嗪5 mg)和治疗组(每晚口服氟桂利嗪5 mg及丹七软胶囊 5片,每日3次治疗),每组病人均于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血清MMP-9检测,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VAS评分和血清MMP-9检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 0.05)。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和血清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血清MMP-9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结论丹七软胶囊能显著降低偏头痛病人VAS评分和血清MMP-9水平,对偏头痛有明显治疗效果。
基础医学论著

益气养阴通络法通过JAK/STAT通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秦琦,董波,杨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地尔硫卓片)、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对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实验动物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造模,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西药组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片,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给予双参通脉颗粒灌胃2周。检测各组心功能、免疫组化法(IHC)检测P-STAT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够上调P-STAT3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综述与进展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降脂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心血管的保护意义

吕冬青, 田雨苗 ,任毅,杨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其发生遗传变异是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的原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CSK9基因突变使LDL-C水平升高,间接引起ASCVD患病风险的增加;此外,PCSK9还通过多条途径直接参与了ASCVD的发生发展。PCSK9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PCSK9靶点,达到降低血清LDL-C水平的目标,多项研究已证实其降胆固醇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可明确改善病人心血管预后。本研究就PCSK9基因、PCSK9抑制剂在降脂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心血管的保护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居励之,樊华,王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病症之一,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主要根据辨证论治,采用因人施治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综述近十年中医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应用古方、中成药、自拟方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陶燕楠,杨传华,杨洁,曾梦,王岚淼,吕茂国,张守涛,邱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广泛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升高与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相关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造成血压升高,但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意味着一定存在血压升高尚无确切定论。为进一步研究正常高值血压的预测因子,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罗琦,李继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比2014年—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推荐方案,存在争议性问题有:替考拉宁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应用?经展开严密的查阅有关参考文献资料实施科学性的评价,即评价的方面包括替考拉宁在心脏赘生物的分布、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给药方案等内容。当前采取替考拉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稀缺,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实施常规剂量的替考拉宁治疗期间,成功率更低。另外定量放射自显影术表明,仅在心脏赘生物外围部位具有分布替考拉宁,对严重程度的感染情况予以替考拉宁治疗期间,应该科学选取用药方案,同时展开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当前还没有大量的实践以及推广替考拉宁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所以会在一定程度对其治疗严重感染疾病产生阻碍。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治疗而言,不应该采取替考拉宁的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王小燕,何军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2011年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已逐渐被许多国家接受,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与我国目前沿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相比,HbA1c具有稳定性高、采血方便、耗时短等优点,因此,HbA1c能否成为我国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关于HbA1c的研究。现针对HbA1c特点、检测手段以及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及其敏感性、特异性做一综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王明娟,刘晶,刘丽霞,李江丽,李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敏感性,增加能量消耗的机制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提出GFG21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刘畅,张米镎,寇兰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属于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双心医学”的范畴,其改变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要求同时关注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由此而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此病记载历史悠久,治疗经验颇丰。现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稳心复律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其对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李蒙,姜钧文,徐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稳心复律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其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106例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稳心复律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律失常疗效、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5%(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5%,对照组为5.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复律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能较好地改善病人心律失常,有显著稳定血压、心率的效果。

益气养阴法对心律失常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

崔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心律失常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复脉汤,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χ=4.114,P=0.043);治疗后两组心脏期前收缩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观察组心脏期前收缩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心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11.250,P=0.001)。结论益气养阴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临床疗效及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

魏希进,张宁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门诊及住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9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平心颗粒,对照组43例用西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震荡(HRT)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室性早搏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治疗前治疗组降低34.9%,对照组降低3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心率震荡现象,使TO指标降低,TS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心颗粒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提高心率震荡现象,对心肌梗死后迷走活性有增强作用。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及内皮素-1的表达与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付明朝,刘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PDGFs)及内皮素-1(ET-1)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1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结果非瓣膜性房颤组病人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对照组(P<0.05)。心脉瘀阻证血清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及痰浊阻滞证(P<0.05或P<0.01)。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及痰浊阻滞证间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瘀阻证房颤病人心肌纤维化反应更为显著,PDGFs及ET-1的表达水平可能为房颤心脉瘀阻证病人的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杨玉红,杨阳,裴树亮,孙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5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多巴胺5~10 μg/(kg•min)升压治疗者29例,中药组应用多巴胺5~10 μg/(kg•min)联合参附注射液20 mL/h,持续5 h/d治疗者26例。对比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1 d、2 d、3 d、5 d、7 d的多巴胺总用量、血压、多巴胺撤药时间等指标。结果中药组平均应用多巴胺量(864.418±278.824)mg,多巴胺使用时间(48.346±12.894)h,较对照组为优(P<0.05);中药组病人收缩压升高更优(P<0.05),其中以第3天最为显著,中药组收缩压为(110.3±18.7)mmHg,升高更多(P=0.042),而且更平稳,没有出现多巴胺依赖现象。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应用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多巴胺用量,更快更有效地升高血压。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李月亮,李巧汶,张国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D-二聚体(D-D)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注射液,1次/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次250 mL, 1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D-D和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治疗组为8.1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D-D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用左卡尼汀治疗,且安全性好,调节病人体内D-D和NT-proBNP水平可能是其提高疗效途径之一。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辅助阿司匹林对STEMI病人PCI术后慢血流及出血事件的影响

李运伟,李彦明,洪 岩,万琪琳,何瑞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辅助阿司匹林对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术后慢血流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行PCI术STEMI病人共220例,根据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术后加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慢血流发生率、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亚急性和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术STEMI病人可有效预防术后慢血流发生,避免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并未增加远期出血风险。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邓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2018年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经质量评价后,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 41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联合西药组可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WED=2.55,95%CI为(1.67,3.42),P<0.000 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ED=5.40,95%CI为(4.55,6.24),P<0.000 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WED=12.75,95%CI为(-1.19,26.68),P=0.07],提高临床综合疗效[OR=3.99,95%CI为(2.84,5.61),P<0.000 01]。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NT-proBNP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病情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吴立华,刘倩,高丽娜,徐彦成,苏豪,刘彦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病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138例(观察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入选病人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心功能NYHAⅡ级组、心功能NYHA级Ⅲ组、心功能NYHAⅣ级组。另选取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138例病人跟踪随访6个月,将再住院、死亡病人归为事件组(25例),非再住院且存活的病人为非事件组(113例)。利用荧光标记法检测NT-proBNP,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2个月、4个月、6个月抽静脉血检测。138例病人跟踪随访6个月期间死亡2例,再住院23例。结果观察组全血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血NT-proBNP数值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件组入院时及出院时、2个月、4个月、6个月时NT-proBNP数值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事件组出入院NT-proBNP平均下降值低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事件组NT-proBNP在动态监测中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结论NT-proBNP对HFPEF病人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动态观察NT-proBNP变化水平可有效判断病人治疗效果及预后。

前列地尔对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脑钠肽的短期效应影响

郭其,王浩,吕宝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脑钠肽的短期影响。方法将146例失代偿性CHF病人[心脏指数<2.5 L/(min•m),肺毛细血管楔压(PCP)>15 mmHg(1 mmHg=0.133 kPa)]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76例)和PGE1组(70例)。左西孟旦组接受缓慢输注左西孟旦治疗作为阳性对照组; PGE1组采用缓慢输注PGE1。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1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左西孟旦组和PGE1组治疗后24 h、48 h及1周时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01);左西孟旦组增加CO为PGE1的两倍;两组治疗后1周内 PCP和平均动脉压有降低(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24 h、48 h血浆BNP降低28%和20%,1周后效应消失;相比PGE1组,治疗后48 h血浆BNP降低15%,并持续1周。结论与左西孟旦治疗比较,前列地尔治疗也能显著增加失代偿性CHF病人CO和LVEF,降低血浆BNP水平。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魏望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ACS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脉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7 d后对比两组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血脂及炎性指标等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 (AA)受体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抑制率为(70.04±23.49)%与(57.81±26.24)%;ADP抑制率为(71.90±26.82)%与(58.33±26.92)%,观察组较对照组AA及ADP抑制率为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降低(P<0.01),而观察组hs-CRP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改善AA及ADP抑制率,并可降低hs-CRP,达到较好的疗效。

夏橘化瘀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且替格瑞洛不耐受病人的影响

金子安,李杰,陈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夏橘化瘀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且替格瑞洛不耐受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且替格瑞洛不耐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检测两组病人术后1年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炎性因子,对比两组病人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GPⅡb/Ⅲa)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白介素-6(IL-6)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D62p、CD63p、GPⅡb/Ⅲ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能够显著改善PCI术后病人氯吡格雷抵抗情况。

颈动脉斑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诊断效果及相关性研究

张西强,刘群,陈特,孙昊曜,李琛玥,徐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的诊断效果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CS病人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60例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两组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并分析与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尿酸、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G、尿酸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非均质斑块组病人的TG、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ACS临床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G、尿酸是ACS的重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存在联系,在此过程中TG、尿酸水平有重要影响。

循环miRNA-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郝中坚,吕吉元,吴宏,郭红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循环miRNA-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急性起病状态时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6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痛中心的ACS病人9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对照组)各30例。受试者皆于入院后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miRNA-21水平。结合试验对象一般资料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临床资料阐述其临床意义。结果与UA组、对照组相比,AMI组miRNA-2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A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miRNA-2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血浆miRNA-21表达水平和cTnI、NT-proBNP呈正相关。结论ACS病人急性起病时,其循环miRNA-21的表达水平是上升的,miRNA-21在AC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马莹,牛焕敏,袁雁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18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81例病人中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33例(18.23%)、痰阻心脉证32例(17.68%)、气滞血瘀证30例(16.5%)、气虚血瘀证28例(15.47%)、心肾阴虚证20例(11.05%)、气阴两虚证16例(8.84%)、阴寒凝滞证13例(7.15%)、阳气虚衰证9例(4.98%);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多见,多支病变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多见;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为主,轻度狭窄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心肾阴虚证为主。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张立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舒洛地特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纯使舒洛地特治疗,治疗组予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舒洛地特治疗。于入院时及持续治疗10 d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值显著增加(P<0.05)。尿微量蛋白/尿肌酐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可改善心功能、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肾脏功能。

养心氏片联合隔物灸治疗PCI术后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金娟,颜毓雪,武子建,赵炎,刘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联合隔物灸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冠心病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按照冠心病治疗指南予以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养心氏片联合隔物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等。结果经过4周(28 d)的系统治疗,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隔物灸在治疗PCI术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时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增加运动负荷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发生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处置方法疗效探讨

郭宏博,李春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血管通路痉挛的危险因素,探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诊治并行PCI治疗的281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桡动脉痉挛,将281例病人分为痉挛组(56例)和非痉挛组(225例)。根据处置方式,将56例桡动脉痉挛病人分为观察组(采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术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处理治疗,36例)。分析PCI手术发生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情况、痉挛发生部位、血肿、指引导管通过例数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前臂疼痛、桡动脉路径异常及术中导管交换次数均为PCI术病人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痉挛组,56例中53例仅运用1根导丝完成手术,3例应用2根导丝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PCI导丝联合球囊辅助下20例病人的指引导管顺利跨越痉挛段。对照组12例顺利通过痉挛段血管,但操作时间较长,2例因拒绝穿刺股动脉而耗时约35 min后顺利完成痉挛段的跨越,22例未成功通过痉挛段血管,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比剂外渗,说明存在血管夹层,改为对侧桡动脉或经股动脉路径PCI治疗。两组痉挛部位和前臂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引导管通过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前臂疼痛、桡动脉路径异常及术中导管交换次数均为PCI术病人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应用PCI导丝联合球囊辅助下可有效提高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的成功率,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痉挛药物治疗组,可减轻病人痛苦,且两种治疗方案住院费用接近。

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商淑慧,靳贺超,胡翠平,靳秀明,李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人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CAS病人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参芪柔脉合剂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四项、炎症因子水平、IMT与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hs-CRP、TNF-α、IL-6、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柔脉合剂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能改善CAS病人血脂情况,并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作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心律失常的影响

何慕芝,段天兵,王继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导睡眠监测对长期就诊于我院的136例年龄≥80岁的高龄病人进行OSAS筛查,57例确诊为OSAS,其中31例OSAS病人接受了36周(每周至少5晚,每次至少5 h)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26例未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所有OSAS病人治疗前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无创正压通气对OSAS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发生类型的影响。结果在年龄≥80岁的老年人中,OSAS的患病率为41.9%(57/136);在与OSAS相关的心律失常中,24 h室性早搏(Ⅰ/Ⅱ)的平均发生次数高达1 690次,其次为室性早搏(Ⅲ/Ⅳa),为89次,室性早搏(Ⅳb/Ⅴ)为16次,而房颤/房扑的时间占比达46.1%,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时间占比为3.75%,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2.9%。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显著降低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能降低OSAS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室性早搏改善作用明显。

强化药物方案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及Hcy水平的影响

张乃保,赵爱华,孙艳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强化药物方案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常规干预基础相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加曲班抗凝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相关因子及Hcy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NIHSS、改良R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炎症相关因子和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强化药物方案用于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能够保护受损神经功能,降低总体残疾程度,增加脑部血流灌注量,并有助于下调炎症相关因子和Hcy水平。

舍曲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80例疗效观察

曹明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80例确诊为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加心理支持法;治疗组给予舍曲林 50 mg/d,艾地苯醌每次30 mg,3次/日,连用 4周;对照组给予舍曲林 50 mg/d,连用 4周。在4周、8周、12周时对两组病人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 NIH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 HAMD评分、 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r指数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心理支持法治疗,予舍曲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全脑CT灌注联合4D-CTA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

贺敬红,乔英,张华,李健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联合4D-CT血管成像(CTA)探讨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病人的病例资料。所有纳入病人均于术前、术后行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然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感兴趣区(ROI),取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时间(TTD)、起始时间(TTS)以及达峰反应时间(TMax)的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P参数的差异。利用4D-CTA图像直观观察血管吻合口及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结果25例病人手术前后全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OI的灌注参数值CBF较健侧明显减少(P<0.01),MTT、TTD、TTS、TMax均较健侧明显延长(P<0.01),CBV则与健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病变区CBF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TT、TTD、TTS、T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BV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可清楚显示桥血管及吻合口。结论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可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术前及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头痛发作与5-羟色胺的相关性分析

庞占琪,赵红玲,王雅彤,王琳, 董赫, 杨健,王涛, 李亚文,史雪丽, 李世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病人介入封堵术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和动静脉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偏头痛病人60例(分组:研究组1共30例,均合并PFO;研究组2共30例,均不合并PFO)及正常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1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合并PFO,对病人行PFO介入封堵术,并对其进行随访。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并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声学造影检查术后是否残存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同时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观察偏头痛症状是否改善。研究组2每例偏头痛病人及对照组每名健康人均经c-TCD证实不存在PFO,分别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测定5-HT。结果研究组1病人封堵治疗后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 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动脉血5-HT含量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PFO封堵术前后静脉血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病人静脉血中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静脉血中5-HT含量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偏头痛合并PFO病人卵圆孔封堵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中5-HT含量与偏头痛程度具有相关性。
理论探索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的新“双心医学”模式

董国菊,李立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双心医学的发展简史入手,强调了我国目前双心医学发展仍任重而道远。指出传统双心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主张开展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的新双心医学模式,并阐释了新双心医学模式的内涵、治疗方式方法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我国双心医学的蓬勃发展。
经验交流

血液超滤对心肾综合征病人心肺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杜晓敏,翟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液超滤对心肾综合征病人心肺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86例心肾综合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液超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超滤应用于心肾综合征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经皮卵圆孔封堵术预防复发性神经事件的中期随访效果分析

褚银平,张羽,雒建卫,卫雷,高奇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伴有卵圆孔未闭(PFO),如不明原因脑卒中(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偏头痛病人,经皮PFO介入封堵术后复发性神经事件的中期随访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因CS、TIA和偏头痛伴先天性PFO行介入封堵术病人37例,随访平均4.2年(5个月至5.7年),观察经皮PFO封堵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复发性神经事件等。结果37例中有36例(97.3%)病人PFO介入封堵成功,其中CS病人30例,TIA 3例,偏头痛3例。封堵术后早期,病人原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无心包压塞、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无须输血的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没有新的症状出现,无复发性脑卒中。3例TIA病人,2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术后3个月内发作3次,之后再未发作。3例先兆型偏头痛病人术后症状明显减轻,2例术后6个月头痛症状消失,1例明显减轻,并于术后2年头痛症状消失。1例偏头痛病人,术中导丝不能通过卵圆孔,反复尝试失败后放弃手术。结论卵圆孔封堵术后可明显缓解CS、TIA和先兆性偏头痛病人的近中期症状,降低其复发率;PFO封堵术较安全、有效。

利沙伐班与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比较

赵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利沙伐班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房颤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的血栓栓塞事件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3.6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采用利伐沙班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王莹屏,徐新华,刘晶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疑似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以CAG作为检验的金标准,统计分析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效果。结果将CAG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CTA诊断272支冠状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50%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94.3%、92.7%、99.3%及96.3%,与CA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且无创伤,适合临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吗啡注射液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张艳红,张青,王娜,常宇锋,刘庚,杨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吗啡3 mg后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并评价临床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176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将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急诊介入术前基础治疗并给予吗啡注射液3 mg,B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超敏肌钙蛋白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住院1周内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情况。结果A组术后24 h超敏肌钙蛋白I为 (2.82±1.13)ng/mL,B组为(4.25±0.9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A组在术后24 h NT-proBNP 为(1 186.8±5.8)ng/mL,B组为(1 577.1±9.4)ng/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A组住院1周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 B组恶性心律失常为6例(χ2=6.304,P=0.042),A组住院1周内发生心力衰竭为1例, B组5例(χ2=6.936,P=0.03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及中枢神经受损表现。 结论 基础治疗联合3 mg吗啡注射液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药物安全性方面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

心源性急性肾梗死6例临床分析

王建红,杨滨,刘文青,任毅,陈小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诊治急性肾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有不同程度腰腹痛,1例伴发急性脑梗死,6例血清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4例给予介入治疗,2例给予单纯抗凝治疗。6例病人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肾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有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病人需提高警惕,应加强教育,及早诊断与治疗可改善肾脏预后,同时注重预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