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9-05-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动脉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李志尚,赵帅,蔡海荣,黄永莲,黄钜明,张为章,陈冬杰,陈伯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病人的中医体质分布。方法调查450例动脉硬化病人的体质分布情况。 结果450例病人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2.7%)和血瘀质(21.8%)最为常见,其次为气虚质(15.6%)、湿热质(14.2%)、阳虚质(10.2%)、阴虚质(6.2%)、平和质(5.3%)、气郁质(4.0%)。男性以痰湿质(27.4%)、血瘀质(21.7%)、湿热质(18.9%)常见;女性以血瘀质(21.8%)、痰湿质(18.5%)、气虚质(18.1%)、阳虚质(15.1%)常见,男女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夹体质中主要以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结论 动脉硬化病人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常见。男性病人以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常见;女性病人以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常见。

津力达颗粒对糖尿病病人常见中医证候的影响

李争,宋郁珍,李凤娥,杜鸿瑶,刘立壮,梁凤兰,史俊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治疗对糖尿病病人常见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220例,分为津力达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津力达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津力达颗粒治疗,于入组时及治疗后4周查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并评价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结果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候中口干、烦渴、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疲倦乏力、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紫暗、脉细数比例均大于40%;而传统糖尿病中医证候多饮、尿频量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比例均不足40%。津力达组与常规组比较,口干、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疲倦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畏寒、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细数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中医证候改善明显。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价益气通络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研究

王骕,董耀荣,沈睿,冯其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益气通络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方,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及血清学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增强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面积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AX较对照组下降,RT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络方可有效调控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斑块的发展,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尚少红,吕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 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MAP、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aO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CO、SV、CI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V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 、LVES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李星星,李岩,王海瑜,崔杰,范宗静,蔡芸,吴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8年1月—2018年1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涉及1 27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提高临床疗效[RR=1.16,95%CI(1.12,1.21),P<0.000 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MD=6.14,95%CI(5.41,6.88),P<0.000 01],降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MD=-3.10,95%CI(-3.80,-2.41),P<0.000 01],延长6 min步行距离[SMD=0.74,95%CI(0.57,0.92),P<0.000 0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延长6 min步行距离,且安全性好。

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王厹东,邬渊敏,沈丽萍,王萍,顾竞,陈雪莲,沈利荣,杨周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8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完成研究的67例病人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针刺组32例与针刺联合rTMS组35例。所有病人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及针刺治疗,针刺联合rTMS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中枢静息期(CSP)。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针刺联合rTMS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CMCT、C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基础医学论著

蟠桃丸化裁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要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郭曼萍,施伟丽,赵俊男,徐凤芹,丛伟红,陈可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蟠桃丸化裁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要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方法以Wistar 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SHR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多奈哌齐组、多奈哌齐组、蟠桃丸化裁方高剂量组和蟠桃丸化裁方低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给药11周后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胆碱酯酶等指标。 结果各组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溶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R模型组比较,蟠桃丸化裁方低剂量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西药组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R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蟠桃丸化裁方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厄贝沙坦+多奈哌齐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天门冬氨酸氨基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尿酸等肝肾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蟠桃丸化裁方组ALT、AST、γ-GT、尿素、尿素氮、肌酐、尿酸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肌酐、尿酸水平有下降趋势。 结论常规使用蟠桃丸化裁方对SHR无明显肝肾损伤,未见明显溶血反应,且能上调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因此蟠桃丸化裁方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IRE1α/XBP1信号通路参与球囊损伤后兔颈动脉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单斯嘉,邓悦,于克英,孙哲宇,石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兔颈动脉再狭窄的疗效,探讨其是否通过抑制IRE1α/XBP1信号通路改善动脉内膜增生。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共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豁痰解毒通络组(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西药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侧颈动脉病理形态的情况,qPCR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蛋白表达。 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管内皮下新生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外膜增生伴炎细胞浸润。中药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内膜增生相对减少,管腔狭窄程度减低。q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RE1α、XBP1的mRNA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干预后mRNA含量显著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豁痰解毒通络方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豁痰解毒通络饮可能通过干预IRE1α/XBP1信号通路抑制兔颈动脉内膜的增生。

珠子参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CP-1、MIF和TNF-α的影响

张磊,许强,李盈盈,刘宏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珠子参总皂苷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各8只。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7 d,末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MCP-1、MIF、TNF-α水平。结果珠子参总皂苷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 MCP-1、MIF、TNF-α水平(P<0.05)。结论珠子参总皂苷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CP-1、MIF和TNF-α表达有关。
综述与进展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慈辉,庄振杰,张泽鑫,林云鑫,沈丹婷,孙伟鹏,王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探索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调节机制及明确其在冠心病治疗中具体作用机制。

心脏康复中医药治疗进展

董桂英,杨占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脏康复是近年来医学的热点话题,中医心脏康复研究广泛而深入,现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进行综述,希望对中医心脏康复能有总体的认识,使中医心脏康复更好地发展。

黄芪及黄芪组分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探讨

陈彦,郑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以心肌能量代谢紊乱为切入点探讨补气中药黄芪及黄芪组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为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景晓霞,高宇平,张芸芸,刘艳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历史、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防治及肥胖的研究进展,分析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能够更好地预防及治疗肥胖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解雨彤,李玉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尤为重要,必须重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和预防,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无性脉血管粥样硬化狭窄或斑块、吸烟、心房颤动及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治疗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孔营楠,詹松华,谭文莉,张大勇,庄丽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偏头痛是一侧为主的搏动头痛,具有周期性发作、慢性损害的特点。目前多种方法用于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其无创、实时、可重复性受到关注,本研究将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治疗偏头痛机制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谢娜,戴小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严格手工检索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Jadad评分3篇为2分,17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可提高临床疗效[RR=3.06,95%CI(2.27,4.12),P<0.000 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MD=5.34,95%CI(1.35,9.32),P=0.009];减少左室舒张末内径[MD=-2.39,95%CI(-4.46,-0.32),P=0.02];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69.44,95%CI(60.61,78.28),P<0.000 01];降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MD=-216.15,95%CI(-256.67,-175.63),P<0.000 01];降低B型利钠肽(BNP)水平[MD=-57.05,95%CI(-77.16,-36.94 ),P<0.000 01]。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NP、NF-κB水平的影响

陈有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型钠尿肽(BNP)与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65岁)病人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研究组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芪苈强心胶囊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苦碟子注射液5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定NF-κB、BNP、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结果对照组疗效改善率为77.19%,低于研究组的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F-κB、BNP、NT-proBNP值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升高,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LFQ)评分、Lee心力衰竭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F-κB、BNP、NT-proBNP值降低,LVEDD降低,CO、LVEF升高,SF-36评分升高,MLFQ评分、Lee心力衰竭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中成药口服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血清BNP与NF-κB水平。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丽,韩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及内源性前列环素(PGI2)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64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CF6、PGI2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内皮素(ET)、抵抗素水平降低;血清CF6水平降低,PGI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CHF可改善病人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抑制CF6释放,促进PGI2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李蓉,吴秀慧,李志波,吴艳杰,王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26例)、重症肺炎患儿(88例)和健康体检者(60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采用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NT-proBNP和cTn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水平。应用心脏超声仪测量3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较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患儿(P<0.05);与心功能Ⅱ级患儿相比,心功能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心功能指标LVEF和LVSF较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LVEF、LV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与LVEF和LVS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cTnI、H-FABP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羊藿三七胶囊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胡龙江,蓝运竟,秦维,肖鹏,宁琳,周音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羊藿三七胶囊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羊藿三七胶囊。比较两组病人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藿三七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银杏达莫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莫文宏,凌剑帆,赵生海,张绚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银杏达莫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可有效调节病人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较好。

荷丹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

陈庆,戴彦燕,王妮娜,潘国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荷丹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及心绞痛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高脂血症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配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荷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心绞痛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丹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及血脂水平。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文志功,范春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150例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0例)与对照组(40例)。应用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Gensini积分<16分)40例、中危组(16分≤Gensini积分<40分)40例及高危组(Gensini积分≥40分)30例。比较各组NLR和单核细胞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LR与年龄、性别、高血压为高危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高危组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66~0.85,P<0.001),NLR预测高危组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86,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58.7%。NLR和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5,P<0.001)。 结论NLR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无慢性肾脏疾病病人血清Cys C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及其严重性的关系

李恒立,雷建新,郭龙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无慢性肾脏疾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了解Cys C与冠心病(CHD)相关性及其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7月—2016年12月因疑似CHD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共纳入无肾脏疾病的510例受试者,其中有CHD的病人385例和无CHD的病人125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根据Cys C水平按四分位数法将受试者进一步分成4组。根据所涉及的狭窄血管数量和Gensini得分,研究分析Cys C水平与CHD的相关性及其严重性的关系。结果与无CHD的病人比较,CHD病人Cys C水平明显升高(P<0.001),Cys C水平随冠状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P<0.001)。CHD的患病率及其Gensini积分随Cys C水平的增加明显增加(P<0.001)。在多元回归模型中Cys C水平与CHD存在独立相关(P=0.014)。结论在无慢性肾脏疾病的病人中,Cys C水平升高与CHD的存在及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Cys C在CHD诊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能作为评价CHD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时间的影响

车星星,贾永平,范春雨,秦纲,靳春荣,赵太生,吴磊,张彦伟,高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9 月—2017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急性STEMI 并行急诊PCI的病人105例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急性STEMI 并行急诊PCI的病人139例为胸痛中心组。比较两组病人总缺血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90 min)、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athlab door to balloon,C-to-B)时间、病人决定时间、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胸痛中心组与对照组比较,D-to-B时间、病人决定时间明显缩短,D-to-B时间达标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模式能够缩短STEMI病人的D-to-B时间,提高心肌梗死救治效率,改善预后。

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分级及再灌注与碎裂QRS波的相关性分析

叶萍,宋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介入后心功能分级及再灌注与碎裂QRS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心肌梗死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病人,根据入院时病人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形态分为碎裂QRS波组(48例)和无碎裂QRS波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梗死溶栓情况、灌注分级(TMP)情况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CI治疗后,无碎裂QRS波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碎裂QRS波组,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低于碎裂QRS波组(P<0.05);术后两组病人的LVEF及WMSI均有明显改善,但无碎裂QRS波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PCI治疗后,碎裂QRS波组中出现梗死范围增大和梗死情况加重的病人明显多于无碎裂QRS波组(P<0.05);无碎裂QRS波组中TMP 2~3级的病人比例明显多于碎裂QRS波组(P<0.05);无碎裂QRS波组病人PCI术后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碎裂QRS波组病人PCI术后的心功能水平并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肌再灌注情况和心脏功能,缩小病人的心肌梗死灶,而无QRS波出现病人的改善更为显著。提示碎裂QRS波出现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灌注不良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丹红注射液对ACS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梁晶,王紫监,张子立,张克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ACS行PCI病人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于PCI当天清晨、术后次日清晨、术后2周清晨,分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时间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PCI术后2周hs-CRP、ICAM-1、VCAM-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2周ET-1、vWF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NO、FMD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降低ACS病人PCI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药物经济学评价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洪宇,阮仁正,张妙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分析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3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110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C 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均连续服药8周,记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测定成本-效果。结果A组、B组、C组完成治疗周期使用药物的平均费用分别为397.14元、441.49元和463.44元。A组、B组、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92.7%和94.5%,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0.0%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4.28、4.76、4.90,增长的成本-效果比(ΔC/ΔE)分别为4.71、5.24、5.39,A组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为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较佳用药方案。

心肌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壁肥厚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效果

张晓丽,李天亮,胡新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检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应用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房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分层应变参数比较,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均呈梯度特征,即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室心肌总体纵向应变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高血压组基底段三层心肌纵向均减低(P<0.05);中段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心尖段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纵向应变均减低(P<0.05)。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定量分层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病人左室心肌的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Tei指数评估肾脏疾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刘婷,方敬爱,张晓东,刘文媛,丁武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肾脏疾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左室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48例,根据是否合并肾脏疾病分为肾脏疾病组(14例)、非肾脏疾病组(34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Tei指数及左室功能。结果Tei指数与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前后径及射血分数(EF)均存在相关性。结论Tei指数有助于评估肾脏疾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的左室功能,指导临床诊治。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心脏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程忠,毛哲哲,胡彦峰,陈奎利,王慧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脏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OSAHS病人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双水平经面罩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鼻导管普通氧疗,治疗周期为7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参数[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微觉醒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心脏节律指标[夜间正常呼吸频率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呼吸频率间期均方根(rMMSD)、高频(HF)/低频(L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全身血管阻力(SVR)、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参数、心脏节律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参数、心脏节律指标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PWV、SVR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HI、ESS评分、微觉醒指数及HF/LF明显降低(P<0.05),miniSpO2、SDNN、rMMSD、NO以及VEGF明显升高(P<0.05);而PWV、SVR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氧合,降低心律变异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

王朝晖,吴兵,李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表(MOCA)、数字符号测定(DST)、连线实验(TMT)、听觉学习测验(AVLT)评定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是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采用散射比浊、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进行检测,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有30例(40.54%)判定为POCD。POCD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均高于非POCD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MOCA评分、DST数量、AVLT数量均低于非POCD组,TMT时间高于非PO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1周IL-10、IL-6水平高于非POCD组,TNF-α、TNFRⅡ水平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TMT呈正相关;IL-6、IL-10与MOCA、DST、AVLT呈负相关,与TMT呈正相关;TNF-α、TNFRⅡ与MOCA、AVLT呈正相关,与TMT呈负相关(P<0.05)。POCD与年龄、体外循环时间、IL-6、IL-10、TNF-α呈正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与CRP、TNFRⅡ无明显相关,表明IL-10、IL-6、TNF-α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HD病人发生POCD与血清中IL-6、IL-10、TNF-α相关。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红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盐酸多奈哌齐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2015年2月—2016年8月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83例,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在MCA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李杰文,周利胜,何显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在大脑中动脉(MCA)致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MCA致急性脑梗死病人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一般性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7 d、14 d存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随访3个月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6.76%,高于对照组的68.69% (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PI低于对照组(P<0.01),Vs、Vd、Vm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存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存活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MCA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病人颅内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利于康复及预后。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颈动脉硬化及脑缺血的影响

李春霞,卜星彭,赵晓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硬化及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7例。A组给予小剂量叶酸(0.8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叶酸(5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比较两组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舒张压、收缩压;并统计治疗期间脑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16周、治疗20周、治疗24周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治疗24周两组IMT、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可获得与大剂量叶酸相同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百乐眠胶囊联合柴合助眠汤对失眠症病人PSQI评分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唐旻忠,付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柴合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病人的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和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失眠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用柴合助眠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斯匹格失眠量表(SPIEGEL)评分、PSQI评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人SPIEGEL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和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柴合助眠汤治疗失眠症效果理想,能够降低病人PSQI评分,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康复训练对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陈文生,王玉龙,李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吸入性肺炎的影响,为构建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94例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吸入性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康复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其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病人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及咳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康复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李尚坤,余恒旺,崔美莲,黎治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血管狭窄评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 例TIA病人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针对多次发作的TIA病人于第1次发作时予以ABCD2评分,并随访TIA发作后第2天及第7天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ABCD2评分、CTA评估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TIA病人中,8例(13.3%)于第2天进展为脑梗死,16例(26.7%)于第7天进展为脑梗死;ABCD2评分越高,TIA后第2天及第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狭窄程度≥50%的TIA病人脑梗死发生率较狭窄<50%病人明显升高(P<0.05);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的TIA病人脑梗死发生风险明显增加(P<0.05);ABCD2评分<4分且狭窄≥50%的TIA病人发生脑梗死风险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有预测价值,且将其与CTA脑血管狭窄评估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早期预防及治疗TIA后脑梗死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理论探索

温阳理气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阳虚气郁证的思路探讨

石丽艳,李洁,安佰海,尹伟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随着信息化社会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抑郁表现,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也越来越高。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胸痹”“水肿”“痰饮”等范畴,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两者互为因果,紧密相关。本研究指出阳虚气郁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核心病机,温阳理气法是其重要治疗大法,旨在通过对温阳理气法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方药的探讨,为该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
经验交流

徐浩教授辨治心悸的临证经验与学术特色探析

张杰,鞠建庆,张艳,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病势缠绵,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徐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在心悸的临证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灵活运用方证辨证、证素辨证、病因辨证、病时辨证、病证结合辨证等辨证方法,善于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和非药物调护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悸辨证论治思路,临证诊疗每获良效。主要对徐浩教授辨治心悸的临证经验和学术特色进行探析,以期为心悸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吴伟教授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经验

李先隆,吴彤,鹿金,李俊龙,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吴伟教授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失眠的经验。吴伟教授认为本病根源在于心肝肾三脏,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心神失养或心火亢盛;治疗上以 “心肾相关”理论为指导,围绕“阴虚阳亢”的病机来遣方用药;在血压管理方面,强调在合理使用降压药的基础上着重补肾降压;在睡眠调节方面,善于运用“补虚泻实”的膏方来调整心阴心阳,恢复正常睡眠周期。中西互补,病证结合,汤膏相配,相得益彰。

益气法治疗围生期心肌病1例报道

李冬,李岩,林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5PPCM的中医治疗林谦教授认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阳气,主血脉,心气旺盛则可鼓动血液在脉管中周流不息,以供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精神充沛,精力旺盛;心气不足,则鼓动无力,五脏六腑失其所养,则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故出现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精神不振等症状。在心气虚证治疗中强调气对血的推动作用,通过补益心气,使其恢复帅血运行之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淀粉样变心肌病1例

徐慧,肖玉娟,冯润,顾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心肌淀粉样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自发性低血压和多种心电图异常三联征。目前心肌淀粉样变主要分为5类:原发型淀粉样变性、老年性淀粉样变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及孤立性心房型淀粉样变性。

康复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诸葛圆,袁宏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显著上升,不仅要重视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本身的治疗,更要重视其早期预防和远期预后。康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从运动疗法与药物辅助疗法两方面综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抵抗与他汀类药物的相关性研究

刘方,刘海莉,毛颖静,费小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所有病人均连续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他汀药物不少于7 d。39例病人口服经CYP3A4途径代谢的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或辛伐他汀片)为CYP3A4途径代谢组,37例病人口服非CYP3A4途径代谢的降脂药物(氟伐他汀缓释片)为非CYP3A4途径代谢组。采用比浊法测定两组二磷酸腺苷(ADP)(5 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机制与不同代谢途径他汀药物相互作用无明显关联。

高利教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思路感悟

马雪梅,高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利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五、六批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的临床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医疗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领域颇有影响。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疗效分析

李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175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内镜诊治情况、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175例老年病人中伴有高血压35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25例,脑血管疾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例,存在十二指肠憩室77例, ERCP治疗成功174例,取石成功171例,术后发生胰腺炎7例,术中出血11例,穿孔1例。结论老年病人基础疾病多,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不同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对老年肺栓塞病人的治疗效果

刘莺,王飞,屠春林,付玉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维持剂量对老年肺栓塞病人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病人7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维持抗凝治疗。根据抗凝维持治疗中,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中位数,将病人分为大剂量组(≥2.5 mg)38例与小剂量组(<2.5 mg)32例,比较两组抗凝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老年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68.6%)和肺动脉压增高(60.0%)为主;与大剂量组比较,小剂量组的中途停药调整率明显降低(P<0.05),而临床疗效、出血事件及消化道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栓塞病人的维持治疗,相对于大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小剂量华法林应用能达到同样有效的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需中途停药调整剂量的发生率,小剂量华法林维持治疗方案可能更适用于该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