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6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分析

赵斌,罗西川,赵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300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对比分析9种体质之间血压、血脂、血糖、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各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平和质56例(18.6%),50~59岁较为显著,男性多于女性;阳虚质51例(17.0%),30~39岁较为显著,且均为女性;湿热质44例(14.6%),30~39岁较为显著;痰湿质39例(13.0%),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阴虚质34例(11.3%),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②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压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9例(16.3%)、43例(14.3%),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糖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0例(10.0%)、26例(8.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3例(11.0%)、35例(11.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1例(13.7%)、39例(13.0%),以30~39岁为主。结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密集的危险体质,以30~39岁为主,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为章,杜洪煊,赵子聪,郭永宁,蔡海荣,陈冬杰,陈燕虹,赵帅,陈伯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痰瘀互结证组30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INR和PLT水平,并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BMI)和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等情况,比较两组INR、PLT水平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证组INR明显低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而PLT、舒张压、BMI水平和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痰瘀互结证与PLT、BMI、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呈正相关(P<0.05),与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BMI、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刘东,赵桂峰,唐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KN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8月20日。根据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纳入文献资料后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最后将资料信息录入至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735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心电图疗效[OR=2.59,95%CI(1.38,4.86),P=0.003]、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合并疗效[OR=3.05,95%CI(1.62,5.76),P=0.000 6]、动态心电图疗效[OR=2.58,95%CI(1.14,5.85),P=0.02]、舒张压(DBP)疗效[MD=-1.36,95%CI(-2.20,-0.51),P=0.002]、收缩压(SBP)疗效[MD=-2.89,95%CI(-4.07,-1.71),P<0.000 01]、心率(HR)疗效[MD=-6.05,95%CI(-10.51,-1.58),P=0.008]、减少ST段持续压低次数[MD=-29.91,95%CI(-46.55,-13.27),P=0.000 4]及ST段持续压低时间[MD=-42.04,95%CI(-56.96,-27.11),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报道严重不良事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心电图改善、动态心电图疗效、降低心肌耗氧量指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

沈阳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布及临床用药指导

高璐,赵红丽,李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汉族人群中氯吡格雷基因代谢型的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8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体检及住院的病人96例,应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探针法对其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研究氯吡格雷基因代谢型的分布情况,根据其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的药物敏感性,为病人提供用药指导。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7种基因型,分别为:*1/*1(38.54%),*1/*2(33.33%),*2/*2(14.58%),*1/*3(7.29%),*2/*3(2.08%),*1/*17(3.12%),*2/*17(1.04%),其中CYP2C19*1位点突变占60.4%,CYP2C19*2位点突变占32.8%,CYP2C19*3位点突变占4.7%,CYP2C19*17位点突变占2.1%。4种代谢型:慢代谢型(*2/*2,*2/*3,*3/*3)占16.7%,中等代谢型(*1/*2,*1/*3,*2/*17,*3/*17)占40.6%,快代谢型(*1/*1)占38.5%,超快代谢型(*1/*17,*17/*17)占4.2%。结论 CYP2C19中,慢代谢型病人所占比例高,鉴于*2、*3基因携带者在植入支架后再形成血栓的风险高,对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并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进行个体化的CYP2C19基因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综合治疗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

姚磊,胡盼盼,符德玉,梁莉莉,王燕,严相俊,周训杰,桂明泰,芦波,李建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管理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耳穴贴压、恬淡疏肝调息法以及活血潜阳方,治疗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病人诊室血压、中医证候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等。结果①社区高血压病人多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②社区高血压病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缺乏运动居多;③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1);④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P<0.01);⑤治疗后病人血压达标率上升(P<0.01);治疗后病人饮食生活习惯得到一定改善,吸烟率、饮酒率下降,缺乏运动病人减少,病人对自身高血压的知晓率达100.0%;⑦治疗后不同证型病人血压达标率改善情况不同。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对自身血压情况的认识,改善了病人的生活方式、血压情况及中医症状。

芪蛭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魏巍,李香甜,戚文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芪蛭消栓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芪蛭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蛭消栓汤。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纤溶系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t-PA及PA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NS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蛭消栓汤能够改善病人纤溶系统t-PA、PAI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拉科酰胺添加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苗婕,樊丹旸,孙美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拉科酰胺添加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数据库,在线检索ClinicalTrials.gov网站,查找拉科酰胺添加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2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4篇RCT,共1 85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拉科酰胺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率更高[RR=1.85,95%CI(1.62,2.10),P<0.001],但不良反应率[RR=1.13,95%CI(1.01,1.26),P=0.031]、不良反应停药率[RR=2.51,95%CI(1.56,4.04),P<0.00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RR=1.72,95%CI(1.17,2.51),P=0.005]也更高。拉科酰胺200 mg/d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安全性与耐受性相似;拉科酰胺400 mg/d的疗效优于200 mg/d,安全性及耐受性稍差;拉科酰胺 600 mg/d的疗效与400 mg/d相似,安全性及耐受性更差。与安慰剂相比,拉科酰胺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视物模糊、复视、共济失调、呕吐、眩晕、头晕、恶心、疲劳、嗜睡和头痛。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拉科酰胺添加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疗效优于安慰剂,但安全性及耐受性不如安慰剂,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剂量有关,拉科酰胺400 mg/d可能是疗效和安全性最佳权衡。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予以验证。
基础医学论著

Apocynin预防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阵发性房颤的研究

贾成林,崔金刚,王培伟,熊敏琪,陈瑜,张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Apocynin(APO)预防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小鼠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阵发性房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6只。以100 mg/kg ISO腹腔注射诱导小鼠发生阵发性房颤,治疗组于造模前0.5 h腹腔注射APO(50 mg/kg)100 μL,正常组则给予等体积的溶剂。监测小鼠2 h内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心房颤动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期前收缩发生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心肌缺血梗死情况;检测心房组织中miR-208b、miR-30b以及靶基因KCNN3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期前收缩及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心肌组织缺血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房组织中miR-208b、miR-30b显著上调(P<0.05),基因KCNN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心房组织中miR-208b、miR-30b的表达显著下调,基因KCNN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APO可显著预防ISO诱导小鼠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O显著调节心房组织中miR-208b、miR-30b的表达,进而调节其靶基因KCNN3的表达有关。

干细胞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损伤修复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郝婷,李雪枫,王晓珊,陈燕敏,李林科,张剑凯,崔晓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人脐带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somes)对大鼠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损伤过程中诱导凋亡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外泌体干预组(Ex组)、外泌体干预联合PI-3K抑制剂组(Ex+L组)。再灌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评估细胞活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以及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Bax、Caspase-3、Caspase-9、Cyt C表达水平增高,凋亡比例明显增高,血清中LDH水平明显上升。Ex组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促使血清中LDH含量下降。结论干细胞外泌体可减轻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损伤,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PI-3K/AKT调控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N-myc表达的影响

于小琪,王敏健,秦琴保,王双艳,李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N-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奥拉西坦治疗组10只,假手术组不进行模型建立操作,奥拉西坦治疗组腹腔注射10 μg/kg奥拉西坦,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与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N-my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奥拉西坦治疗组均成功建立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水迷宫实验显示奥拉西坦治疗组第3天、第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的避暗实验潜伏期、错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大脑海马组织N-myc表达的吸光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通过上调N-myc蛋白表达,可能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个新途径。
综述与进展

芪参益气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谢艾林,王保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炎性介质、调控脂质代谢、调节胶原代谢、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新生血管等方面对芪参益气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现阶段药理研究表明,芪参益气滴丸可从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等多个角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究。

浅谈温阳利水法在慢性心衰病治疗中的应用

刘婧,雷瑗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结合相关古籍中对于心衰的论述,通过对心衰病发展过程的辨证分析,指出阳气虚衰,水湿内停是心衰的重要阶段。温阳利水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法,又通过现代药理学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了温阳利水相关中药确有影响神经内分泌机制,改善病人心功能的作用。指出温阳利水法在心衰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也应分清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施治,合理应用。

扶阳法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概况

程小波,董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探析医家对阳气的认识,阐释扶阳法的具体内涵,分析其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总结出扶阳法指导论治心血管病有较好的价值,也为其辨治心血管病提供参考依据。

产前应用硫酸镁预防早产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阴孟奇,曹建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性瘫痪尤其是儿童脑性瘫痪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给家庭、社会都带来极大负担。主要介绍了硫酸镁预防脑性瘫痪的机制、方案、疗效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益气柔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靳秀明,牛燕运,胡翠平,宋智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益气柔脉法对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有明确冠心病且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证实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柔脉合剂,比较两组颈动脉彩超各项指标、血脂、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等。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及血脂、炎症因子、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柔脉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

祛瘀宁心丸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

周建峰,李海良,刘青梅,张晶晶,王宝宝,张金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祛瘀宁心丸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祛瘀宁心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疗效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SF-36健康调查量表结果显示,在躯体健康总评中,治疗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精神健康总评中,治疗组病人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宁心丸联合常规西药在冠心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特点及与BMI、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王利民,陈爱莲,赵振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体质指数(BMI)、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5月在濮阳市华龙区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筛查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421例,统计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BMI、血脂等相关指标。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评分表进行体质量化评分,判断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各中医体质与BMI、血脂的关系。结果421例高危病人中,偏颇体质360例,平和质61例;其中单纯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湿热质BMI均值最高,其次为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湿热质三酰甘油(TG)均值最高,与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值最低;湿热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值最高。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与BMI、血脂相关指标具有一定关系,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疾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新活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病人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魏梅,郑明奇,刘刚,刘永升,马利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新活素组及对照组,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5 μg/kg负荷后继以0.01 μg/(kg•min)维持静脉输注72 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入院第7天,两组病人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有改善,且新活素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新活素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两组NT-ProBNP水平较入院24 h均明显下降,且新活素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即刻及24 h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两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新活素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经急诊PCI治疗后早期应用新活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NT-ProBNP,改善心功能。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策略研究

赵劲东,董平栓,贾静静,张辉锋,杨旭明,王可,杜来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不同策略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短期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病人90例,按住院期间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择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CR组)、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组(OCR组)。比较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E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病人再发心绞痛比例IR组>OCR组>S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病人,不同的血运重建方式对于病人预后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完全血运重建可以使病人再发心绞痛比例减少。

左卡尼汀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疗效、心功能、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阿吉古力•巴吾东,阿吉木•吾布力哈斯木,曲曼古丽•亚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疗效、心功能、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所有病人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ST段回落>50%比率、血流TIMI 3级比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ST段回落>50%比率升高、血流TIMI 3级比率升高,MACE发生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观察组病人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升高,瘦素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替罗非班在STEMI病人PCI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并且能够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

CCU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周桂玲,张晓萍,马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CCU收治的57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机械通气、入院心功能(Killip分级)、留置导尿管、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和吸烟史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CCU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79例CCU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院内感染51例,感染发生率为8.8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6例,占50.98%;51例感染病人送检标本55份,共检出41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4.55%;检出病原菌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29.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糖尿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是其危险因素。结论CCU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心肌重塑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冯茹,张文,罗怡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心肌重塑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评价心功能,利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病人心肌重塑能力,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1%与84.62%,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6MWT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SD、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防止病人心肌重塑,减少炎症因子分泌。

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赵静,葛晓丽,靳丽君,闫婧琦,王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辅酶Q10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TNF-α、Lp-PLA2及MDA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SOD水平提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氧化应激状态,降低NT-proBNP、TNF-α及Lp-PLA2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联合降压方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赵生文,芦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方案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及C组(60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单用、福辛普利单用及厄贝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比较3组近期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G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LWHFQ)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C组病人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代于A组、B组(P<0.05);C组病人治疗后LVEF、LVESV及LVEDV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C组病人治疗后FM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3组病人治疗前后G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治疗后hs-CRP、TNF-α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C组病人治疗后MLWHFQ评分均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同时C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联合降压方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可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心脏舒缩能力和内皮细胞功能,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孙建设,高国强,王汝梅,苏红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病人运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30例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查体对象作为健康组,两组均接受2D-STI超声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超声二维应变参数[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扭动度(ROT)]。结果 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超声二维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2D-STI技术操作简便、无创,能够用于准确、定量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IL-6、Hcy水平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宋瑞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心病病人13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选取冠状动脉CT未见粥样硬化的3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余104例冠心病病人根据冠状动脉CT检查的Ct值分为易损斑块组(37例)、混合斑块组(32例)和硬质斑块组(35例),根据病史及CAG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5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1例),比较各组IL-6和Hcy水平。结果ACS组易损斑块病人多于SAP组,硬质斑块病人少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IL-6、Hcy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IL-6、Hcy水平高于混合斑块组、硬质斑块组和对照组,混合斑块组高于硬质斑块组和对照组,硬质斑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与血清IL-6、Hcy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CT可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不同稳定性斑块病人的血清IL-6、Hcy水平差异明显,64排螺旋CT结合IL-6、Hcy水平检测能够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钱辉,汪燕,李亚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95例,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8)。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炎性因子水平、血压、血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低于治疗组的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病人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病人肱动脉直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明显改善病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效调节病人血压,并有助于纠正机体脂代谢紊乱,疗效确切。

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前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富玮辰,王瑞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病人血清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人群232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高血压前期组84例、高血压组88例。比较3组性别、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UA)、hs-CRP水平,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性别、年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P、DBP、BMI、UA、hs-CRP、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FBG和血清UA、hs-CRP水平与SBP和DBP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血清UA和hs-CRP水平都和血压值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能够作为预估高血压前期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病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与胰脂肪酶的改变及意义

雷永富,李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及胰脂肪酶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119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完成常规的病史收集、体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并接受原发性血浆醛固酮增多症(PA)、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符合PA诊断标准者作为PA组,其他病人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比较两组病人立位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胰脂肪酶、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结果119例病人全部完成血浆醛固酮(PAC)、肾素活性及胰脂肪酶的测定。检出PA病人19例(15.97%),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84.03%)。与高血压组比较,PA组病人的血浆醛固酮浓度及立位PAC浓度与肾素活性的比值(ARR)升高,肾素活性降低;胰脂肪酶水平升高,血钾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内分泌科住院高血压病人中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能够发现较高比例的PA病人,且PA病人的胰脂肪酶水平更高。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高淑华,罗晋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H型高血压病人610例,其中合并冠心病者331例,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析Hcy、SBP、DBP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Hcy越高,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病率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且血压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cy、血压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早期积极干预Hcy,且平稳控制血压,有利于临床获益。

思南县少数民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病人糖耐量异常的现状调查分析

林平,杨仙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思南县少数民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糖耐量异常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1例符合冠心病、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心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人口学数据、疾病诊断及病史信息,并对病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结果484例少数民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OGTT筛查显示糖耐量异常率为35.54%,127例汉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OGTT筛查显示糖耐量异常率为37.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4例少数民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新诊2型糖尿病患病率31.40%,127例汉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新诊2型糖尿病患病率9.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与汉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糖耐量发生率均较高,少数民族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中新诊2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对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进行OGTT筛查,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病病人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袁志刚,王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与治疗组(针刺+中药汤剂),每组42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语言能力、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自发言语能力、口语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面色不华、食欲不振、口气明显、大便不调、舌质暗及舌苔厚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语言能力。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杨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74例分为单药组(n=37)与联合组(n=37),单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GAP43、VEGF表达及FIB、Hcy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5);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单药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AM)量表评分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降低GAP43、VEGF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婵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SDS、SAS及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焦虑及抑郁程度,效果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呼吸训练干预老年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武广艳,陈亚平,于惠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84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综合的吞咽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误吸情况、生活质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误吸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087,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明显促进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功能恢复,建议呼吸训练作为吞咽障碍病人的常规康复治疗手段。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利培酮对血管性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BDNF和NGF水平的影响

姜磊,潘德祥,靳晶,刘麒麟,刘江华,邱厚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利培酮片对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利培酮片0.25~1 mg/d;对照组为口服利培酮片0.25~4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分、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检测血清BDNF、NGF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观察血脂、血糖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BPRS、MMSE及BEHAVE-A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N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利培酮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病人血清BDNF和NGF水平,并可减少单用大剂量使用利培酮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而且整体疗效优于单用大剂量的利培酮。

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袁方,赵凤华,高岩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降压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早期强化降压模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压、颅内血肿、水肿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血肿扩大发生率为6.33%,低于对照组的18.99%(P<0.05);研究组治疗1 d、3 d及7 d后血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7 d后颅内水肿体积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早期强化降压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压,减小血肿体积,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鞠强国,周仁华,徐建红,沈骏,王继生,袁颖,姜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62例明确诊断的帕金森病病人,使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定病人的非运动症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脑白质微结构,用部分各向异性(FA值)对脑白质的结构的改变进行描述。分析影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相关的脑区白质损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帕金森病病人各项非运动症状主要是近期记忆困难或遗忘82.26%,兴趣减退70.97%,便秘67.74%,入睡困难58.06%;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提示左侧额叶、右侧颞叶、两侧前扣带束和胼胝体压部FA值同非运动症状评分呈正比(P<0.05)。病程、UPDRS-3运动评分和H-Y分期是白质改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结构的部分改变可能是造成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理论探索

从阴阳平衡看心脏康复五大处方

成涛,郭可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的优势,且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药物处方五大处方的提出,进一步促进并规范了心脏康复的运行。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最和谐状态,亦是心脏康复的最终目标,并充分体现在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中。

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治疗冠心病的理论探讨

郑耿东,陈涛,褚庆民,庄逸洋,李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窍救心油源于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苏合香丸,由檀香、木香、沉香、苏合香、冰片、麝香、乳香、薄荷脑、樟脑组成,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口服不仅快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且无硝酸酯类的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为更好地将通窍救心油运用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冠心病中,本研究探讨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

天文潮汐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周哲屹,吴光亮,卢昌均,斯韬,蔡业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卒中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古代和近代文献认为天文潮汐对脑卒中的发病可能存在影响,认识该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有利于增强脑卒中防治的效果。本研究结合文献就天文潮汐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经验交流

吕景山教授运用葛红汤治疗冠心病的中医验案解析

李彩萍,吕景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结合临床案例,总结吕景山教授运用葛红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点,对病人予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痹为法,结合对药的运用,达到稳步消除病症的效果。

浅谈郭维琴教授分期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朱文秀,高坤,汤献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郭维琴教授总结前贤,博览众书,认为心力衰竭主要由于五脏阳气虚衰,水饮瘀血互结而成,多以先天不足、外邪侵袭、年迈久病等为病因。

冼绍祥教授对高血压头痛病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探讨

江凯利,刘迪继,段骄,凌燕,王陵军,陈洁,冼绍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头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冼绍祥教授门诊中113例高血压头痛病病人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分型,并总结中医辨证分型的基本规律。结果痰浊头痛在高血压头痛病中居首位(35.4%),其次为肝阳上亢(20.4%)、肝肾阴虚(12.4%);复合证型中气虚痰凝证比例较高(14.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13.3%);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痰浊证及肝肾不足证头痛病。结论冼绍祥教授门诊中痰浊头痛为高血压头痛病的多发证类,年龄、性别与高血压头痛病的中医证类存在一定关系。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78例疗效分析

杨秀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稳定斑块,吡拉西坦或胞磷胆碱促脑代谢,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常规组的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明显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李萍,李向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表达。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oCA评分、BI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MoCA评分、BI和HAMD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MoC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 、TNF-α、NSE和S-100β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6、TNF-α、NSE和S-100β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NSE和S-100β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20.4%,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用康复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抑制炎性递质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元的损害,减少NSE和S-100β表达,有利于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善。

Phe84Ser突变导致以中枢受累为特殊表现的淀粉样周围神经病1例报道

苗鑫,张炜,孟华星,畅雪丽,郭军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TTR可与甲状腺素和视黄醇结合的四聚体蛋白,产生于肝脏、脉络丛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TTR基因突变引起TTR不稳定,导致四聚体的解离和所得单体的部分解折叠,继而单体聚集形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随血液、脑脊液等沉积至全身各个组织(如在外周神经、心脏、胃肠道、肾脏、眼睛、脑膜、血管和腕横韧带的结缔组织等),导致相应的周围神经病、心肌病、蛋白尿、肾衰竭、尿毒症、玻璃体混浊、腕管综合征等,大多是非特异性表现。

挑线疗法治疗顽固性背痛体会

高琪,陈守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结合临床验案,阐述根据挑络疗法与挑线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具体操作过程等,分析挑线方法的优势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