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3-10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前瞻性、单臂、多中心Ⅳ期临床研究

王晓峰,张雪娟,王磌,樊瑞红,许东云,赵肖华,徐慧,徐惠梅,沈春富,肖长江,陈玲,吕庆连,徐坡,姜卫东,杨乔淦,刘宝山,沈安明,徐素娥,王振涛,龙明智,周亚滨,刘淑荣,李逢春,王慧智,邓悦,叶穂霖,陈守强,袁晖戍,邓兵,徐新娟,夏碧桦,赵英强,孙刚,刘素堂,肖泓,孙洁,周锐,许勇,张永光,王肖龙,毕育学,孙旭,吴宗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阐明理气活血滴丸在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人群广泛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等全国41家中心随机纳入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 433例,口服理气活血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连服4周进行治疗,评估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服用4周后,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72.45%,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8.8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52.53%。共发生不良事件494例(20.27%),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123例(5.06%)。治疗4周后和筛选期相比,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1)。结论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可靠,安全性好。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梅俊,张颖,徐浩,徐凤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BATMANTCM 平台对芎芍胶囊中药(川芎、赤芍)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芎芍胶囊共包含110种化合物,预测得到靶标基因965个,这些基因在53条通路显著富集。通过靶标基因的疾病条目富集分析发现,芎芍胶囊不仅可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对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芎芍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糖脂代谢及信号转导通路等环节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芪参益气滴丸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心功能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昆,戴小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常规西药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心功能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和EMbase,收集符合条件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RCT),并进行质量评价及有效资料提取,运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RCT10个,受试者1 052例,其中试验组529例,对照组5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进一步提高AMI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加权均方差(WMD)=5.77,95%CI(3.68,7.86),P<0.01];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WMD=-3.46,95%CI(-4.90,-2.02),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WMD=-3.37,95%CI(-6.10,-0.65),P=0.02];可有效降低血清脑钠肽(BNP)[WMD=-44.96,95%CI(-70.04,-19.87),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WMD=-61.65,95%CI(-91.77,-31.54),P<0.01]; 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7.51,95%CI(-15.47,70.50),P=0.21];各研究期间未提示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异常。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AMI比较,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基于CiteSpace的稳心颗粒相关研究分析

薄荣强,胡元会,石晶晶,邱志凌,汪九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相关研究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并预测研究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稳心颗粒研究领域相关文献,时间截止到2017年4月13日,对该领域研究机构、研究者、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构建共现网络。结果纳入2 881篇文献,经分析发现研究主要力量集中在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形成4个稳定高产团队、30个高中心性关键词。结论稳心颗粒相关研究历史分为基础期、繁荣期、稳定期3个阶段,推断研究前沿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三者相关,并且着重关注稳心颗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也存在跨机构、跨团队合作交流较少,缺乏创新性,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疏肝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的Meta分析

孙欣丽,张京春,乔羽,毛婷,刘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疏肝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8月,应用疏肝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数据及评价RCT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临床疗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1 22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临床疗效[优势比(OR)=2.79,95%CI(1.59,4.89),P=0.000 3]和降低TC[均方差(MD)=-0.58,95%CI(-0.78,-0.37),P<0.000 01]、TG[MD=-0.26,95%CI(-0.44,-0.09),P=0.003]、LDLC[MD=-0.48,95%CI(-0.75,-0.21),P=0.000 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升高HDLC[MD=0.18,95%CI(0.06,0.30),P=0.003]方面优于对照组。试验组699例病人中有13例报道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应用疏肝法治疗高脂血症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振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梁显荣,曹建国,吴凌云,肖立城,韦阳湖,龚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振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6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振动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脑血流变化,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GMFM)量表和精细运动功能(FMFM)量表评分以及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低于观察组的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评分、FMFM量表评分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GMFM量表评分、FMFM量表评分、ACA、MCA、PCA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联合振动疗法可以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和脑微循环。

止痫汤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首次单药治疗失败小儿癫痫的临床研究

熊学琴,胡家胜,李杨,冯斌,刘智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止痫汤治疗首次一线药物单药治疗失败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首次单药治疗失败的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单药组(30例)和联合组(28例),单药组给予LEV治疗,联合组给予止痫汤联合LEV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5.71%,高于单药组的73.33%(P<0.05);联合组脑电图癫性放电总抑制率为78.5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53.33%(P<0.01);联合组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的算术、词汇、理解、拼物和FIQ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较轻微,未影响治疗。结论LEV联合止痫汤治疗首次一线药物单药治疗失败的小儿癫痫,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部分认知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基础医学论著

替米沙坦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李鸥,徐浩,于长安,杨鹏,温见燕,潘琳,王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载脂蛋白E (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ApoE小鼠并随机分为3组,13周高脂饮食后,替米沙坦组[12.01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 mg/(kg•d)]以及对照组(蒸馏水)继续饲养13周后处死,取小鼠主动脉根部的3个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结果干预13周后,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分别为28%、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易损指数分别为1.12 和0.9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与改变斑块的成分有关。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秦琦,董波,杨莺,王有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对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实验动物进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西药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片、不同剂量中药双参通脉颗粒灌胃2周。测定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JA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JAK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PJAK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双参通脉颗粒能够抑制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JAK2表达有关。

七氟醚预处理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丽丽,常冰梅,张文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鉴定;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分为4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组(5.5 mmol/L葡萄糖)、高葡萄糖组(2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高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七氟醚组。各组细胞培养第1天、第4天、第7天评估细胞功能改变: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术PI/Annexin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Griess检测一氧化氮(NO);RTPCR测定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糖浓度组比较,高葡萄糖组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下调(P<0.05),Bax表达上调(P<0.05),eNOS表达下降(P<0.05);与高葡萄糖组比较,高葡萄糖+七氟醚组水平细胞存活数量增多(P<0.05),SOD活性增强(P<0.05)。结论七氟醚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抑制凋亡和抗氧化的保护作用。

TLR4介导小鼠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陆梦茹,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杨江胜,陆强彬,柏燕燕,周国庆,沈丽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TLR4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从C57BL/6J小鼠中提取分离原代小胶质细胞,分组1中,A组:小胶质细胞;B组:小胶质细胞+阴性siRNA转染;应用C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转染。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组1中TLR4的表达。分组2中,D组:小胶质细胞+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E组:小胶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F组:小胶质细胞+controlsiRNA+ 3MA;G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H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3MA。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TLR4、MyD88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①A组和B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相比,C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②D组、E组和F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G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F组相比,H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0.05)。E组和F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F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5);与G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5)。结论TLR4siRNA可抑制TLR4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自噬,从而减轻自噬引起的脑出血炎症损伤。

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加重与FUNDC1的关系探讨

王志豪,杨文曲,韩冲芳,贺建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与FUNDC1的关系。方法 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S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心肌缺血组(NI组)和糖尿病+心肌缺血组(DI组),每组15只。DS组与DI组通过腹腔注射低浓度(60 mg/kg)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NI组和DI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6 h后,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和自噬小体数量变化;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用Westernblot 法测定心肌FUNDC1去磷酸化水平和LC3Ⅱ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NI组、DS组、DI组心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破坏加重,LC3Ⅱ表达增强(P<0.05);与DS相比,NI组、DI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去磷酸化FUNDC1增多,LC3Ⅱ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I组相比,DI组心肌病理学与超微结构损伤加重,心肌梗死面积增大,自噬小体数量减少,去磷酸化FUNDC1减少,LC3Ⅱ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损伤加重可能与FUNDC1去磷酸化减少有关。
综述与进展

现代数学方法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思路

毕冬雪,戴国华,高武霖,刘春花,王宁,袁琛皓,刘育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终点指标已成为目前临床干预评价指标的最佳选择。从终点指标的选择现状、选择依据出发,分析现代数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引入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综合得分数学模型,适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为终点指标的筛选与优化提供新的方法学思路。

安律胶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惠梅,路瑞华,宫培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安律胶囊作为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其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安律胶囊的研究文献,从药效学、离子通道和中医学3个方面对安律胶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八段锦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贤良,莫欣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八段锦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健身气功,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有学者在心脏康复中针对八段锦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现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揭示其康复价值,为探索我国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高血压的中医研究概况

宋林鸿,董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H型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绝经后血脂异常的中医药认识及防治思路

聂广宁,刘建,黄旭春,王磊,杨洪艳,王小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绝经后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干预血脂异常,可以减少或延缓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目前有部分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了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疗效,但研究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在下一步研究中,应着重3个方面,首先开展绝经后血脂异常的证候流行病学及基于代谢组学证候本质的研究;其次基于中医药对于更年期症状的有效性和症状与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评价中医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从而改善血脂代谢的疗效;最终要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长期随访研究以提供中医药防治绝经后血脂异常的有力证据。

运动神经元病所致吞咽障碍的症状管理

苗鑫,张炜,畅雪丽,郭军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展迅速,缺乏有效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于不同时期出现吞咽障碍,导致营养障碍、吸入性肺炎,是MND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MND病人吞咽功能系统评估和管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益气活血中成药提高冠心病病人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王辉,郭彩杰,刘万亭,钟孝正,张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理论依据、研究现状、组方分析、临床证据等方面对益气活血中成药提高冠心病病人运动耐量的作用价值进行综述。提示益气活血中成药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运动耐量,缓解病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刘育函,戴国华,高武霖,袁琛皓,王宁,毕冬雪,刘春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总结疗效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基于复方丹参滴丸的指标选择经验,从疾病特点、中医药特色和替代指标运用等方面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干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庞家栋,沈智杰,陈铁军,郭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干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并接受PCI术的NSTEACS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自PCI术前2 d至PCI术后3 d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血瘀证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术后血瘀证积分、hsCRP、SOD、N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TEACS病人PCI围术期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血瘀证积分、中医临床证候,并能降低炎症指标,改善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线粒体动力学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邱志凌,胡元会,褚瑜光,石晶晶,薄荣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国内发表的线粒体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及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以及新的科研思路。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目前国内有关线粒体动力学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可视化信息。结果截至2017年8月20日共检索文献128篇,年度发文量自2011年以后增长明显,研究涉及学科广泛,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肿瘤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中医药领域亦有较多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关键词共现频次较高。结论国内对线粒体动力学的研究有待加强和深入,阐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线粒体动力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益气通络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VEGF及hsCRP的影响

马娜,王建萍,刘熙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5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病人采用益气通络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改善情况、VEGF及hsCR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68%与89.47%,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 VEGF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降低VEGF及hsCRP水平。

茵陈汤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血浆神经肽Y、胎盘组织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陈素华,赵海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茵陈汤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胎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陈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NPY、VEGF、HIF1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PY、HI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汤可提高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疗效,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与降低NPY和HIF1α水平、升高VEGF表达有关。

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血压、心率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吴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血压、心率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人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比索洛组、左旋氨氯地平组及联合组,各45例。3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同时比索洛尔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左旋氨氯地平组则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采用比索洛尔、左旋氨氯地平协同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左心室重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血压、心率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压、心率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压与心率均明显低于比索洛尔组、左旋氨氯地平组,左心室重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比索洛尔组、左旋氨氯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能够平稳、持久降压,降低心率,抑制左心室重构。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左室重构的影响

张仕伟,吴敏珊,吴柱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服药情况,将15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受试者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B组服用厄贝沙坦治疗;C组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检测各组病人血压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前胶原羧基蛋白酶(PICP)、人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比较3组病人脑血管意外、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急症、死亡等发生率。结果在服药6个月和12个月后,A组和B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在服药6个月和12个月后,A组和B组病人LVEDV、LVESV、LVMI、LVDD、LPWT、LVST、PICP、PⅢNP、MMP9、TIMP1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病人急性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危急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均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左室重构,缓解病人临床症状。

老年高血压病人外周血TLR4表达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探讨

祁琨,仲剑克,张帆,崔俊芳,习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和30名老年非高血压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流式细胞仪测定TLR4表达。结果老年高血压组TLR4表达阳性率为(7.86±1.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组TLR4表达阳性率为(8.46±2.06)%,明显高于杓型老年高血压组的(7.01±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且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节律异常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术后血清cTnI、NSE、PCT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慧霞,张超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病人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78例AMI合并CS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研究组采用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心排指数(CI)、cTnI、NSE、PCT、生存质量评分(SAQ)变化情况及1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尿量及CI较治疗前升高,中心静脉压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尿量及CI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NSE、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cTnI、NSE、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Q分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56%,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13%,均低于对照组的20.51%、28.21%、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及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有效改善中心静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降低血清cTnI、NSE、PCT含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门卫”导丝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宗雪梅,孙鸿彬,李兵强,王耀辉,李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门卫”导丝技术(GW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人61例,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1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正向介入治疗,常规组按一般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用量、导丝成功通过率、PCI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X线曝光时间[(40.0±5.1)min与(44.8±5.4)min ]、PCI总时间[(89.7±7.8)min与(96.9±11.9)min ]、对比剂用量[(193.0±8.1)mL与( 200.5±13.3)mL]、导丝通过率(96.8%与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成功率(90.3%与73.3%)、手术并发症(6.5%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人30 d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2%与10.0%)、次要终点事件(3.2%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不良事件(6.4%与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LVEF[(53.8±4.7)%与(48.7±4.1)%]、6 min 步行距离[(443.9±16.6)m与(401.6±22.0)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导丝通过率,降低心血管整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急诊PCI治疗STEMI病人D2B时间延误分析

汪强,谷惠敏,朱建中,许浩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入门首次球囊扩张(D2B)时间达标(<90 min)比例差异,并分析D2B时间延误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病人147例,其中胸痛中心成立前组73例,胸痛中心成立后组74例,分析两组D2B时间<90 min比例差异,把D2B时间中各主要时间节点及主要时间延误原因进行划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胸痛中心成立后组STEMI病人D2B时间达标比例明显高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组(P<0.05)。胸痛中心成立后组心内科医生接触病人时间延误比例较胸痛中心成立前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开始手术知情时间、知情同意沟通时间、启动导管室时间延误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成立后组导管室激活时间延误比例较成立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立胸痛中心能明显提高STEMI病人D2B达标比例,提高STEMI病人救治水平。同时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推进,D2B时间延误原因构成会发生变化,需不断分析总结D2B时间延误原因,结合各中心实际情况不断持续改进。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罗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部与门诊部收治的CHF病人14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42名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LVEDD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LVEDD明显小于死亡组,LVEF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14,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01,P<0.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在CHF病人中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CHF病人心功能与预后状况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CHF病人病情程度与预后评定的生物学指标。

真武汤加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吴谨,朱力生,余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6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功能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O、SV和LVEF及PEF、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真武汤加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罗江,廖奕歆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病人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每日3次,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片12. 5~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血脂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8及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6、IL18及MCP1相关。

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研究

戴跃龙,白慧颖,窦永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四妙丸治疗,每次6 g,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每次5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妙丸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病人三酰甘油水平。

介入治疗合并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病人的临床疗效

王志斌,郭建军,李镭,秦东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PFO合并偏头痛病人17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随访。 结果封堵成功16例(94.1%),所有病人在院及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除1例封堵未成功外,14例术后2~3个月头痛消失,2例头痛明显减轻。 结论经导管封堵PFO可以明显缓解合并有PFO偏头痛病人的头痛症状。

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卢炜,王鸿超,杜超,王立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将14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ACS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定悸胶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情况均显著改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联合应用养心定胶囊治疗ACS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其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诊断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与复发的临床价值

段淼,杨茂生,王少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7年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诊治的胶质瘤病人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都给予常规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相对脑血容量中位数最大值(rCBVmax)、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ADCmin)指标。结果在72例病人中,放疗后复发12例,发生率为16.7%;发生放射性脑损伤8例,发生率为11.1%。胶质瘤复发病人MRI图像为主要双侧或脑室旁中心片状信号,伴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放射性脑损伤病人MRI图像为主要双侧或脑室旁中心点状信号,为T1WI伴或不伴高信号,T2WI信号正常。胶质瘤复发病人rCBVmax、ADCmean与ADCmin值分别为(2.43±1.49)×10-3 mm/s、(1.34±0.34)×10-3mm/s 和(0.86±0.21)×10-3 mm/s。放射性脑损伤病人rCBVmax、ADCmean与ADCmin值分别为(0.67±0.44)×10-3 mm/s、(1.36±0.31)×10-3mm/s和(1.17±0.32)×10-3mm/s,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病人rCBVmax、ADCmi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ADCmin临界值为1.07×10-3mm/s,MRI诊断鉴别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与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5.0%和72.0%,诊断准确率86.1%。取rCBVmax临界值为1.375×10-3 mm/s,MRI诊断鉴别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与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78.0%和100.0%,诊断准确率91.7%。结论MRI DWI与PWI有助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ADC值有助于进行定性鉴别,rCBV值是进行定量鉴别的最佳参数,两者有很好的联合应用价值。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乔彬峻,李晋虎,范益民,王剑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病人脑脊液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65例,根据其随后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分为CVS组(20例)及NonCVS组(45例),通过ELISA法动态监测两组病人术后1 d~10 d脑脊液中HMGB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人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的关系。结果与CVS组比较,NonCVS组病人血清中HMGB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进一步升高(P<0.05);同时动态检测结果显示HMGB1在伤后6 d~8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HMGB1的表达与病人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密切相关。结论HMGB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理论探索

基于厥阴病角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陈聪,董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短时间缺血后由于快速恢复供血导致的心肌二次损伤事件。论述该病与胸痹心痛病的不同,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更符合厥阴病的病因病机范畴,同时依据厥阴病的病机理论,从方药及经穴上论治该病。

从“和”论治帕金森病伴发抑郁

李若瑜,王爱梅,李万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帕金森病(PD)属中医“颤证”范畴,而抑郁是PD病人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证属“颤证”合并“郁证”。以“和”法为切入点,从六经、脏腑和营卫辨证,对PDD的病机进行阐述,提出PDD病机多以少阳不和、脏腑不和以及营卫不和等“不和”为特点;同时,根据相应临床方剂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印证治疗PDD应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及调和营卫等,提出治疗PDD的基本大法,应从“和”论治,以“和”为期。
经验交流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李连海,褚怀德,刘建伟,陆元吉,李雅杰,苏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中医情志疗法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康锦伟,林庆,王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轻中度焦虑症病人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SAS评分、日间血压以及夜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日间血压以及夜间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疗法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病人焦虑情绪,降低病人血压。

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对糖尿病病人并发心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苏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60例为单纯2型糖尿病,设为观察Ⅰ组,另外60例伴有心血管疾病,设为观察Ⅱ组,另选取60名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TnI、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比较3种指标检测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cTnI、LDL、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Ⅱ组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Ⅰ组。cTnI、LDL及hsCRP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2.98%、57.53%、60.29%,特异性分别为88.89%、61.70%、63.46%,其中cTnI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与LDL及hsCR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LDL及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以cTn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血糖控制良好会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cTnI检测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辛晓东,宋畅,郝万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脑出血病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并接受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统计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30 d内颅内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风险比(HR)。结果共602例脑出血病人接受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治疗期间发生颅内感染93例(15.4%)。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最常见病原体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3%)、金黄色葡萄球菌(22.6%)、肠球菌属(11.8%)、肠杆菌属(8.6%)。Cox回归分析表明,与颅内感染风险增加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引流管放置时间>3 d[HR=4.57(3.12~6.45),P=0.01];年龄>60岁[HR=2.17(1.62~4.33),P=0.03];脑脊液切口局部渗漏[HR=3.07(2.11~5.27),P=0.02];尿激酶输注次数>2次[HR=1.57(1.02~2.15),P=0.04]。结论脑出血病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主要病原体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脑脊液渗漏、尿激酶输注次数较多的病人感染风险较高。

某院200例华法林用药病人抗凝治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李瑞娟,王珂,陈维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开展抗凝治疗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服用华法林的所有住院病人信息200份,收集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发放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调查问卷,并定期跟踪随访。结果200例接受调查的病人中,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的病人仅占30.5%。华法林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主要为牙龈出血。严重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0%。结论目前我院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对用药知识认知度差,院外抗凝治疗达标率低,需要加强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的用药教育。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抗凝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病人抗凝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