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4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与痰湿证临床特征比较研究

姚妙恩,张翠萍,杨海龙,王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瘀证与痰湿证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影像学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胸痛中心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瘀组及痰湿组,比较分析两组生物信息学、中医证候结果和冠状动脉影像结果,探讨两组临床特征及客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痰湿组合并糖尿病病人高于血瘀组,其体质指数(BMI)高于血瘀组(P<0.05)。痰湿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直接胆红素均高于血瘀组(P<0.05);血瘀组血清尿素氮高于痰湿组(P<0.05)。结论痰湿、血瘀均是冠心病的危险证候,糖尿病、高BMI、血清胆红素可能与痰湿证的形成相关,血清尿素氮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血瘀证与痰湿证客观指标上具有一定差异。

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卢双双,张进进,马晓聪,李玉华,陈春玲,岳桂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江晓涛,温俊茂,陈国铭,张晓莹,林美辰,林弘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2.0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采用GRADEpro 3.6软件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10篇。结果表明: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20,95%置信区间(95%CI)1.09~1.32,P=0.000 3]、血清总胆固醇(TC)[标准均方差(SMD)=-0.76,95%CI(-1.13,-0.40),P<0.000 1]、三酰甘油(TG)[SMD=-0.52,95%CI(-0.76,-0.27),P<0.000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MD=0.26,95%CI(0.14,0.38),P<0.000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MD=-0.49,95%CI(-0.97,-0.01),P=0.04]改善有统计学意义。Egger分析结果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GRADE证据质量分级显示:总有效率、TC、TG、HDLC及LDLC为低级级别。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有效。

循经井穴放血治疗丘脑卒中所致麻木的临床研究

石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丘脑卒中所致麻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丘脑卒中所致麻木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经井穴放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麻木总积分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木积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与58.0%,P<0.01)。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化标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丘脑卒中所致麻木临床疗效确切,其可能是通过改善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液循环有关。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刘娟,朱景振,胡钰茗,全凤英,刘光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one图书馆,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17年8月9日。基于PRISMA的流程图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查,采用Cochrone手册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方法对纳入RCT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8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风险比(RR)=1.20,95%置信区间(95%CI)(1.16,1.25),P<0.000 01]、痊愈率[RR=1.57,95%CI(1.37,1.81),P<0.000 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均方差(SMD)=-0.94,95%CI(-1.16,-0.73),P<0.000 01]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MD=0.82,95%CI(0.63,1.00),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补肾和脉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刘朝阳,亓英姿,陈文静,姜月华,孙忠霞,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补肾和脉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疗效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方法选择13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和脉方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量血压,观察结束后取大鼠应激粪便,进行16S V4区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结果补肾和脉方对清醒SHR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用药后补肾和脉方组大鼠肠道微生物组与S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和脉方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组产生一定影响。

加味四逆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功能的影响

杨震,李蜜蜂,曹劝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加味四逆汤处理组,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为模型组,空白组为不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为开胸不进行心脏血管手术处理大鼠,加味四逆汤处理组给予加味四逆汤灌胃,连续给药分别在心力衰竭早期和晚期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组大鼠心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4组大鼠AngⅡ及ALD水平,RTPCR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4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汤处理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汤处理组血浆AngⅡ及ALD、心脏ACE和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汤处理组LVEF明显升高(P<0.05),LVESD及LVEDD明显降低(P<0.05);AngⅡ及ALD水平及心脏ACE和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味四逆汤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脏AngⅡ、增强ALD活性,从而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晶,武鸿儒,高晓芳,韩雪鸿,李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球形脂联素(gAd)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n=24)、造模组(n=56)。将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n=26)、gAd干预组(DA组,n=26)。DA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gAd 10 μg/kg,DCM组和NC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末、8周末、12周末,随机取8只大鼠,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腹主动脉采血测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Smad3、Smad7、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各时间段中,与NC组比较,DCM组大鼠心重指数增加,心功能减退,DA组心功能好转(P<0.05);与NC组比较,DCM组心肌组织TGFβ1、Smad3表达增加,Smad7表达减少;应用gAd干预后,TGFβ1、Smad3表达较DCM组减少,Smad7表达较DCM组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gAd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心功能,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进展。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周一博,苏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I组)、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行3 mg/kg EP腹膜内注射)。采用Rice法制备HIBI模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变化;2,3,5三苯基四氮唑水合物(TTC)染色法检测缺氧缺血脑组织损伤情况;TUNEL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pAkt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备24 h后,sham组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HIBI组神经元呈气蚀性改变,EP组神经元气蚀性变化减少,神经元受损情况改善。模型制备48 h后,与sham组比较,HIBI组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HIBI组比较,EP组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sham组TUNEL阳性染色细胞少,而HIBI组TUNEL阳性细胞显著高于sham组(P<0.05);EP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HIBI组双标记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与HIBI组比较,EP组双标记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HIBI组比较,EP组pAkt和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HIBI组(P<0.05);EP组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EP处理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Bcl2表达,缓解HIBI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TNFα和IL6的影响

郭亚莉,岳志远,邱贵娟,遆红燕,康芳芳,高江琴,郝露芳,张韶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黄连素改善IR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黄连素组,应用地塞米松诱导细胞IR,黄连素组同时加入黄连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消耗量,观察黄连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试验测定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蛋白水平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脂肪细胞TNFα和IL6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瘦素、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黄连素干预后,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瘦素、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增加脂联素蛋白分泌,减少瘦素、TNFα和IL6蛋白水平而改善IR。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

李佳欣,安佰海,李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严重危害病人机体,常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病人住院率和死亡率。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经皮左心耳封堵装置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卒中的研究现状

袁锦花,陈建军,黄秋兰,张金明,周兴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卒中或系统性栓塞事件。近年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现综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的研究现状,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防治提供参考证据。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哲楠,贾红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症见多端,死亡率极高,后遗症多,复发率高,宜未病先防,因此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现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进展研究,为预防中风发病提供参考。

中医传统功法与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赵梓彤,董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现对中医传统功法进行梳理,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总结传统功法在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有效性,使心血管病病人从中受益。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分析

邹凌,杨忠奇,赵立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间歇性低氧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邓丽丽,任雪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明确诊断为STEMI后行PCI手术成功病人98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各49例。检测PCI术前、术后梗死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低氧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接受低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低氧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于低氧治疗前、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行M型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低氧组接受间歇低氧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接受低氧治疗4周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明显(P<0.01),低氧治疗对远期心室重构改善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治疗可改善STEMI 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水平,但对心室重构改善影响不大。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黄芪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贾鹏,甘宇,鲁耘曌,陈盛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黄芪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黄芪消渴汤加减,连续治疗4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及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中医积分、临床疗效、血糖及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焦虑抑郁情绪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郭瑾,秦纲,王哲,吕吉元,刘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与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51例病人。根据病人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测定受试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血清NO、ET1、vW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血清ET1、vWF、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清NO水平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ET1、vWF水平与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对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Ewing试验与心率变异性诊断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

李晓峰,施亚娟,施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Ewing试验及心率变异性(HRV)诊断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档案管理数据库中的2型糖尿病病人11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Ewing试验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HRV指标,分别采用Ewing试验积分法及Ewing试验联合HRV法诊断CAN。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Ewing试验结果:CAN阳性率为41.2%,CAN阳性组静息心率、Valsalva指数、深呼吸时每分钟心率差、立卧位心率变化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糖尿病病人人数较多的50~59岁及60~69岁年龄段,以Ewing试验为标准,分析CAN阳性组与阴性组HRV各指标,其中50~59岁病人,CAN阳性组与阴性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50 ms的百分数(PNN50)、低频功率(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病人,CAN阳性组与阴性组rMSSD、总功率(TP)、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长时程HRV指标结果:存在异常病人34例,其中两项及以上异常病人20例。指标正常组与异常组Ewin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wing试验联合HRV法结果:CAN阳性率为37.7%,与Ewing试验积分法的总符合率为91.2%。结论Ewing试验积分法与HRV法在诊断CAN时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者符合率较高;2型糖尿病病人CAN以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为主;Ewing试验评分疑似阳性病人可进一步行HRV分析以减少漏诊。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CRP、IL4和IL10的影响

姜世平,王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高血压病人,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83例)与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83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IL4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观察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4和CRP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且试验组TNFα、IL4和CRP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98.80%与86.75%,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能降低TNFα、IL4和CRP水平,提高IL10水平。

血浆sTWEAK水平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杜秋红,徐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ACS病人14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选取同期就诊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证实为无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TWEAK浓度,同时观察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血浆sTWEAK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病人血浆sTWEAK浓度水平显著高于NSTEMI组、UAP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血浆sTWEAK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NSTEMI组及UAP组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血浆sTWEAK浓度水平越高,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越高。 结论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ACS病人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CS病人术后6个月MACE事件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中药止血活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

王铭,李勇,王华容,杨特,沈怡,张玉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血管并发症及病人舒适性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20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1∶1分为止血活血敷料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术后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和病人舒适度。结果止血活血敷料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穿刺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活血敷料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用中药止血活血敷料能明显减少穿刺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缩短止血时间,并明显提高病人舒适度。

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谢仁兵,沈建宏,顾新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2月—2016年9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率及血压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K+、Mg2+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QT间期明显延长(P<0.01),且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K+、Mg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病人临床疗效,且未对血清K+、Mg2+水平造成影响。

CHF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分析

朱小山,张红申,杨峰,余铭,马可忠,董定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将87例CHF病人作为病例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分析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和Ⅱ级组(P<0.05);住院期间31例(35.63%)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事件组血清儿茶酚抑素、和肽素、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5);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NTproBN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259,P<0.05);儿茶酚抑素、和肽素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4、-0.297,P<0.05)。结论血清儿茶酚抑素及和肽素水平与CHF病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可评估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雅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发生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MI病人97例,分为HF组(41例)和无HF组(56例)。收集所有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平均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家族史,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HF组Hcy水平、BNP、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无HF组,LVEF明显低于无H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再分为3组,发现Hcy水平、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33,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和高脂血症为HF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BNP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结论Hcy水平升高提示MI后发生HF的危险性增加。

2012年—2016年上海市金山工业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分析

赵西芳,代利,黄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012年—2016年上海金山工业区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概况及流行趋势,为心脑血管病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2年—2016年金山工业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死亡概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6年金山工业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为340人,占全死因的29.67%,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57.88/10万,标化死亡率127.78/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59.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0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98.72/10万,标化死亡率98.47/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心血管病(P<0.05)。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居金山工业区居民死因首位,应加强对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病早期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25(OH)D3的关系探讨

程诚,王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病人112例。所有病人均测定血清25(OH)D3含量。根据病人血清25(OH)D3水平,将25(OH)D3<15.0 nmol/L作为Q1组(24例),15.0~22.1 nmol/L作为Q2组(33例),22.2~35.6 nmol/L作为Q3组(25例),>35.6 nmol/L作为Q4组(30例)。比较病人尿酸、C反应蛋白(CRP)、阿司匹林用药情况、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变化,并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25(OH)D3的相关性。结果Q1组、Q2组和Q3组尿酸、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使用率均低于Q4组(P<0.05),CRP水平均高于Q4组(P<0.05);Q1组与Q2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均高于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程、吸烟及CRP为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3为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低水平血清25(OH)D3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

加味茯苓甘草汤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王建忠,卢晨君,付文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加味茯苓甘草汤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OPD并肺动脉高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应用米力农治疗,研究组62例应用加味茯苓甘草汤联合米力农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PCT水平和肺动脉压,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PaO2和S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肺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茯苓甘草汤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并肺动脉高压,降低血浆BNP和PCT水平,调节肺动脉压。

心衰合剂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杨雪卿,王巍,周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LHFQ)、6 min步行试验及典型心力衰竭症状量化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MLHF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LHF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P<0.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浮肿症状有所改善(P<0.05)。结论心衰合剂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组织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分析

石磊,翟波,杨房,董向阳,陈振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脑组织血氧饱和度(ScO2)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关系,并分析ScO2对CHD患儿脑损伤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以CHD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CHD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术前CHD患儿ScO2,并与SaO2进行相关性分析。于术后3 d以“有利”或“不利”记录CHD患儿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诊断出动脉导管未闭(PDA)、大动脉转位(TGA)、Fallot四联症(TOF)、肺动脉闭锁、单心室伴肺动脉分流(APS)、单心室伴双向Glenn分流(BDG)、Fontan等CHD患儿表现出显著低水平S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例CHD患儿ScO2非常低(<38%)。与对照组比较,除诊断PDA、VSD、主动脉狭窄的CHD患儿外(P>0.05),其余患儿SaO2显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2与SaO2呈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CHD组术后结果90例为“有利”,10例为“不利”,6例“不利”患儿SaO2<90%,4例患儿SaO2>90%。ScO2<38%的16例患儿中,9例出现不良结局;ScO2>38%的84例患儿中,1例发生不良结局。结论ScO2与SaO2呈显著正相关,且ScO2对CHD患儿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李桂莲,汪海英,邓得菊,达生花,薛秀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C反应蛋白(CRP)、心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与71.4%,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及氧合指数上升,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1613,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可降低患儿NTproBNP、CRP水平及肺动脉阻力,安全性较高。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运用聚类分析探讨余德钊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用药规律

朱婉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余德钊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9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余德钊教授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电子处方为研究对象,对余德钊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治疗儿童障碍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余德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使用药物前6位依次为桑叶、菊花、柴胡、黄芩、生地、白芍。聚类分析显示常用药物可分为4类:清肝热、养肝体;平肝风;健脾化湿;宣散风热。结论余德钊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主要从肝脾论治,治以清肝热、养肝体、平肝风、健脾土。

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蔡雪峰,陈皓,黄宗文,赖振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细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瞬目反射(RI)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面神经功能,检测两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两组RI潜伏期、CMAP波幅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BCC3bRR、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BCIC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面神经功能,并改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TCD发泡试验联合CTA筛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应用研究

王文秀,吴海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分析其TCD发泡试验、头颈部CTA结果与可能的危险因素或病因。结果TCD发泡试验结果显示:阳性14例(14.0%),其中Ⅳ级9例(64.3%),Ⅲ级3例(21.4%),Ⅱ级2例(14.3%)。阴性86例(86.0%),经食管超声心动证实:15例(15.0%)存在卵圆孔未闭(PFO),符合率93.3%。头颈部CTA发现: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7例(57.0%),其中烟雾病9例、大动脉炎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例、卵圆孔未闭5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颈动脉夹层2例、颅内动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室间隔缺损1例、高尿酸血症1例、房性前收缩并室性期前收缩1例,心房纤颤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不明原因7例。CTA无明显异常43例(43/57)。所有病人均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与上述结果吻合。 结论TCD发泡试验筛选PFO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头颈部CTA定位准确、特异性高,二者联合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或病因筛查有价值。

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彭天忠,黄学娣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视觉类比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与76.7%,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病人肩痛症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脂必泰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卫东,万林林,吴伟,詹细平,谭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脂必泰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13%与53.13%,χ=4.433,P=0.03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153,P=0.000)。结论脂必泰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可调节病人血脂,并改善中医症状。

金属蛋白酶家族系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俞敏,张丽君,黄奕平,黄庆梅,高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家族系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100例作为TIA组,选取脑梗死病人100例作为卒中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3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c161T、MMP9/C1562T和MMP3启动子SNP11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观察分析3组基因频率和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并分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TIA组和卒中组与对照组C161T位点上,在野生CC组、杂合子CT及突变纯合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和脑卒中组等位基因上的C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MMP3和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CTA靶重建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闫如意,沈慧君,龚李艳,董中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靶重建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颈动脉CTA病人60例,所有病人分别采用常规重建方法和靶重建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图像斑块性质及数量。结果靶重建组颈动脉斑块阳性检出率为88.33%,明显高于常规重建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重建组软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靶重建组为标准常规重建组软斑块准确率为60.32%,特异度为93.14%,阳性预测值为90.35%;硬斑块准确率为95.15%,特异度为96.52%,阳性预测值为75.35%;混合性斑块准确率为96.1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靶重建图像能敏感地检出颈动脉块(P<0.05),并清晰显示斑块的细小钙化及混合性斑块的内部结构。结论血管CTA靶重建技术可作为颈动脉CTA检查的必要补充手段。

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肖林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双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s、Vd、Vm、RI、PI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s、Vd、Vm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喘息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巢时敏,黄艳华,罗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hsCRP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与76.67%,P<0.05);研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和hs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等环节实现的。

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0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10 mL)、中量出血组(10~20 mL)、大量出血组(>20 mL),各2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名。分别于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行头颅CT检查,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血肿及脑水肿体积,分析不同时间脑出血血肿及周围水肿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胆红素脑出血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与出血量无关。出血后第7天水肿比最高,与第1天、第3天、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较小(≤20 mL)时,出血量与水肿比无关;出血量较大(>20 mL)时,出血量与水肿比相关,且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第3天血清胆红素与水肿比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初期胆红素水平升高是对机体的保护性反应,高浓度胆红素与出血后脑水肿有关。

高压氧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RP的影响

李娜,吕艳,孟祥恩,郭大志,潘树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急诊及在外院已行大骨瓣开颅术术后转入高压氧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3个疗程,记录并比较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脑疝、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和舒张期末期峰值流速(V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Vp与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减轻病人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继发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起到显著脑保护作用,促进病人的预后康复。
理论探索

基于中医“气血津液”学说分析中风病病因病机

马朝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中医对气血津液的认识: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分的总称,可细分为津和液两部分,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的称为津;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小的称为液,一般合称津液,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津液可化生血液,津血同源。因此保存津液是保留气血。
经验交流

张文高教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

孙忠霞,张文高,刘朝阳,杨传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张文高教授认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心气虚是发病之源,以心阳虚衰为主,兼肾阳虚衰,病位在心及肾、肝、脾,标实以血瘀、寒凝、气滞为主,张文高教授在中医辨证思想指导下,融汇现代研究成果,以扶正去邪、补通兼施为原则,以经验方益气温阳活血方复脉为基础方,以益气、温阳、活血、调律复脉为法,合理运用,临证加减,效果显著。

清热活血方联合溶栓、抗凝治疗青年肺栓塞伴晕厥1例

邱艺俊,李思宁,李荣,吴辉,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清热活血方既往常用于治疗冠心病ACS[15]、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16]等,本例病人辨证属热毒血瘀,使用清热活血方结合抗凝药物治疗后痊愈,是异病同治思想的体现,临床上清热活血法可进一步拓展治疗其他辨证属热毒血瘀的病症。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彩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16年10月—2017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CHF病人222例作为心力衰竭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7例,Ⅲ级82例,Ⅳ级6例;选择同期就诊于心内科,无心力衰竭病史、症状和体征病人9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所有病人CysC、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一般生化指标。结果随着病人心功能级别增加,NTproBNP、CysC水平相应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降低(P<0.05);NTproBNP与CysC呈明显正相关;CysC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95%置信区间:0.908~0.964,P<0.001)。CysC为1.215 mg/L时约登指数最大,诊断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98.1%;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病人CysC、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病人(P<0.05)。结论CysC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关,临床工作可结合NTproBNP与CysC共同判断CHF的病情严重程度。

中药治疗月经性癫痫1例

赵磊,赵建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月经性癫痫是指在月经周期某一时期癫痫发病频率增加2倍或以上,或程度恶化的一类癫痫。根据月经性癫痫发作规律,将其分为围月经期型、排卵期型和黄体功能不足型3类[2]。月经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该病病机与周期性变化的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雌孕激素比(E/P)、相关激素受体水平及神经甾体水平等相关。

刘向哲教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病经验

李雅新,刘向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眩晕病病因病机,提出眩晕病主要从风痰上扰进行辨证治疗;其次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方药解析,列举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病医案;最后总结眩晕病凡属风痰上扰者皆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不同发病年龄冠心病病人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建飞,黄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77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及发病年龄分为晚发组104例、早发组91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早发组与晚发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早发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早发组和晚发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早发家族史比例及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吸烟、早发家族史比例及总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早发组单支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晚发组(P<0.05)。195例病人冠状动脉轻度病变56例,重度病变139例,早发组重度病变比例明显低于晚发组(P<0.05);将对照组作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发家族史、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为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较于晚发冠心病,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以单支病变为主;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家族史及吸烟是早发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张水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态和脑水肿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水平评分明显下降,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可明显提高病人临床疗效,缓解术后脑水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