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2-10 目录

专家共识

稳定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人群疾病死亡构成的 40% 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1]。冠心病具有慢性迁延性和高复发性特点,管理的重点应关注发病前的预防及发病后的康复,不能仅关注缓解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心脏康复是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联合相关药物、介入等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服务。
临床医学论著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帕力旦•吾布尔,祖力胡马尔•玉素甫,杨明霞,赵肖华,杨椿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68例,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以及靶器官损害资料。比较1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24 h动态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室间隔厚度。结果 1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分别为 59.5%、 16.7%、 14.3%、 9.5%)。肝火亢盛证和痰湿壅盛证24 h舒张压(SBP)值高于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肝火亢盛证24 h收缩压(DBP)、24 h平均血压(MBP)值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最大,与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晨峰血压比例最高;痰湿壅盛证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最高;痰湿壅盛证室间隔厚度最大,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以痰湿壅湿证最为常见;痰湿壅盛证病人24 hSBP、24 hDBP、24 hMBP值以及晨峰比例最高;痰湿壅盛证病人IMT值、室间隔厚度值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最高。

天香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影响

孙龙飞,谢晓柳,古丽加玛力•尼亚孜,刘旭正,郭龙龙,安冬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天香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天香丹防治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天香丹治疗,对照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病人心绞痛临床症状,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63%与60.42%;改善心电图临床缺血表现,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51%与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调节血脂紊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香丹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是其防治冠心病机制之一。

参芍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改善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

袁莲芳,李勇强,吴洁,董贞,陈建玲,姬润美,刘敏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价参芍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更年期心律失常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维生素B1〖JP3〗、谷维素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倍他乐克口服,1次/日,〖JP〗每次12.5 mg,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45例) 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参芍胶囊口服,每次4粒,2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疗效、心功能指标、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比较,治疗组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胀、恶心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参芍胶囊联合倍他乐克对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心律失常、心功能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有效。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刘乃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F病人1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左西孟旦组,每组89例。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左西孟旦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促生长因子-1(IGF-1)、肌钙蛋白(cTnT)水平;两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左西孟旦组,血浆NT-proBNP及血清cTnT水平低于左西孟旦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SV高于左西孟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LVEF、LVESD、LVEDD与左西孟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左西孟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85.39%)高于左西孟旦组(7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9%)与左西孟旦组(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西孟旦治疗CHF可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贺敬波,叶雷,钟琳,陈军,陈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辨证分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用Gensini评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女性偏于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等虚证;而男性偏于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等;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女性病人多表现为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等虚证。心肾阳虚型Gensini积分均高于其他5型。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肾阳虚型冠脉病变最为严重,心肾阳虚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重症独立的危险因素。

中风补血引接方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HIF-1α、copeptin、Caspase-3的影响

王辉,嵇华夏,洪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病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肽素(copepti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收治的AICD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血引接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IF-1α、copeptin、Caspase-3水平,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IF-1α、copeptin及Caspase-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补血引接方配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ICD可改善病人血清HIF-1α、copeptin、Caspase-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田力,邓永超,邢细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血瘀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98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9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脑活络针刺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对比,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GCS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肌酐(Cr)、尿素氮(BUN)、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组间、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身体恢复,且不会影响肝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补阳还五汤联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中风 后遗症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杞锦政,唐裕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入我院的96例脑中风后遗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所有病人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病人进行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研究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ugl-Meyel评分、Bathel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IL-10、IL-6及TNF-α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Fugl-Meyel评分和Bathe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Fugl-Meyel评分和Ba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IL-6及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可以有效改善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平衡。
基础医学论著

抗纤灵对慢性肾衰竭小鼠心脏TGF-β1/Smad 通路的影响

夏嘉王颖,高雅婵,袁杭海,何立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小鼠诱导的慢性肾衰竭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影响,从心脏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抗纤灵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Platt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手术组小鼠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抗纤灵组,每组9只。抗纤灵组予抗纤灵方煎剂0.5 mL灌胃,药物浓度为20 g/kg,每日1次;缬沙坦组予缬沙坦0.5 mL灌胃,药物浓度为20 mg/kg,每日 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2周。22周后计算各组小鼠心脏胶原面积,用real-timePCR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心脏胶原面积、TGF-β1及Smad3 mRNA显著增高(P<0.01),Smad7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灵组的Smad3 mRNA有改善(P<0.05),心脏胶原面积、TGF-β1mRNA、Smad7 mRNA有显著改善(P<0.01);缬沙坦组的心脏胶原面积、TGF-β1mRNA、Smad7 mRNA明显改善(P<0.01),Smad3 mRNA有改善(P<0.05)。抗纤灵组与缬沙坦组组间比较,在改善心脏胶原面积、降低TGF-β1mRNA、Smad3 mRNA的表达及升高Smad7 mRNA的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纤灵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改善慢性肾衰竭引起的心脏病变。

天母降压片在小鼠模型中的镇痛、镇静作用研究

王勇,赵婷婷,代耀兰,杨若聪,李韶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考察天母降压片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方法 通过醋酸扭体实验、热板实验、热刺痛实验检测天母降压片的镇痛效果;通过悬尾实验观察天母降压片的镇静效果。结果 天母降压片在1次给药后可显著延长小鼠第1次舔足时间,降低舔足次数,增加甩尾反应潜伏期和痛阈值(P<0.05 或P<0.01);连续3 d给药后,可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不动时间,增加不动时间的延长时间(P< 0.05或P< 0.01)。结论 天母降压片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

红景天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含水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赵辉,白玉彦,温桂莲,赵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含水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脑出血组(ICH)、药物低剂量组(Sal-L)、药物中剂量组(Sal-M)和药物高剂量组(Sal-H),每组15只,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药物低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红景天苷灌胃10 mg/kg、20 mg/kg和40 mg/kg,每日1次,共给药10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称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商业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印记法与RT-PCR分别检测脑血肿组织周围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采用红景天苷处理后,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无药物处理的大鼠,脑含水量明显下降,脑组织中MPO活性明显下降;脑血肿组织周围的HIF-1α和VEGF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红景天苷具有保护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可能与红景天苷能够上调脑血肿组织周围HIF-1α和VEGF因子表达有关。

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脂肪肝 调脂的机制研究

卫治,李涛,许瑞,李小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价复方制剂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的有效性、对脂肪肝的疗效以及可能的调脂机制。方法 选取SD雄性雌性大鼠共57只,分为空白组(12只)和模型组(45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45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片组、活血降脂胶囊组,给予相应药物。周期结束后取腹主动脉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测定肝脏载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活血降脂胶囊组TC、TG、LDL-C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且与辛伐他汀片组疗效相当;活血降脂胶囊对脂肪肝的病理改变有明确的改善作用;活血降脂胶囊使肝脏载脂蛋白A表达增强。结论 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降脂胶囊调脂效果明确,对脂肪肝有较好治疗效果,其调脂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载脂蛋白A表达有关。
综述与进展

冠心病经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柴露露,孙明月,高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诊断现状,并对其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陈佳斌,秦佳枫,赵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相关机制和治疗方法,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并且心脏功能异常,以致在适量静脉回流情况下出现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疗进展

李洪寅,李敬文,李更新,陈涛,杨玉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等特点,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改善其预后。现综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等。

脑微出血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沈阳,杨谦,郭晓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微出血(CMBs)是一种脑小血管病变,因其不同机制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且缺乏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在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脑淀粉样血管病病人以及一些正常老年人群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CMBs病灶,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复发、预后、出血转化以及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关注脑卒中病人CMBs的存在以及负担情况,对于选择病人后续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远期病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现就脑微出血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临床意义、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王勇,王贤恩,雷玉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现的lncRNA作用机制以及其作为AMI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目前,非编码RNA(ncRNA)的研究成为AMI的治疗靶点。 NcRNAs作为一类通常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被分成几个亚组,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广泛研究并用于调节AMI的几个病理学方面,包括心肌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和纤维化形成等。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的 新机制——调节体内炎症状态

王明宇,杨丽娜,仝雅琪,张淑楠,吴维霞,丁彦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评分及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分的影响,探讨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新机制调节体内炎症状态。方法 入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00例。所有入选者行GAD-7、PHQ-9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分析其与PHQ-9评分及GAD-7评分的相关性。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口服3个月,B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IL-12和TNF-α的变化及PHQ-9评分、GAD-7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A组PHQ-9评分、GAD-7评分与血清促炎症因子TNF-α、IL-1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PHQ-9评分及GAD-7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组PHQ-9评分及GAD-7评分改善不显著,且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血清IL-10较治疗前升高,IL-12、TNF-α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炎症状态与焦虑抑郁程度有关,养心氏片能使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体内抗炎症因子表达上调,促炎症因子表达下降,调整体内炎症状态,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这可能是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新机制。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何慧,郑卫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P3,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42%,高于对照组的80.30%(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病人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治疗软斑块PCI术后 再狭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

李理,楚妍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治疗软斑块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住院治疗的80例PCI 术成功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方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病人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症状发作率、术后再狭窄情况发生率进行评估与观察。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在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LVEF变化、症状改善、心绞痛症状发作率、术后再狭窄情况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能显著改善病人心绞痛症状,提高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明显降低PCI 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病人血清脂联素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罗苑苑,赵馥,陈伟焘,郑述铭,林新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配合西医疗法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病人血清脂联素(APN)、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 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脓毒症心肌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参照2016年脓毒症治疗国际指南,给予病人容量复苏,使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监测乳酸清除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治疗1 d后,两组血清脂联素、BNP和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1 d、3 d、7 d后,血清APN、BNP和cTnI水平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心率变异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心率变异性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病人的心率变异性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清APN、BNP和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在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秋红,徐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沈阳市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ACS病人12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52例。收集同时期就诊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证实为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无冠心病的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病人血浆sTWEAK浓度,统计分析各组sTWEAK浓度差别,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CS组病人血浆sTWEAK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三个亚组之间血浆sTEWAK浓度不同,其中,STEMI组病人血浆sTWEAK水平显著高于NSTEMI及U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WEAK与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系(r=0.452,P<0.001)。结论 血sTWEAK在ACS病人中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ACS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自拟心力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NP、HRV的影响

蔡忠生,刘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自拟心力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脑钠肽(BNP)、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强心、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心力合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心力合剂,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能降低BNP水平,改善HRV。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邢宇,栗印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研究1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研究2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研究3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血糖以及肝肾功能指标情况,同时观察3组病人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3组病人应用抗凝药物后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3组血糖、肌酐、尿素氮、转氨酶、三酰甘油及总胆红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研究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及研究2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稍优于研究3组(P>0.05);研究1组及研究2组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显著优于研究3组(P<0.05);3组病人的消化不良、失眠、呼吸困难、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及研究2组皮疹发生率低于研究3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具有相近的临床疗效,而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治疗后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林治疗病人。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血浆BNP水平及其对 左房附壁血栓的预测价值研究

徐旺达,刘冬梅,李笑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病人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左房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204例,男144例,女60例,年龄65~83(72.76±11.13)岁。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分为血栓阳性组与血栓阴性组。比较两组病人血浆BN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左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并绘制ROC曲线研究各指标对左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病人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比例、CHA2DS2-VASc评分、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和LAD 左房血栓阳性组均显著大于血栓阴性组(P<0.05),LVEF左房血栓阳性组小于血栓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OR=1.16, 95%CI1.05~4.24, P<0.05)和CHA2DS2-VASc评分(OR=2.19, 95%CI 1.55~6.45, P<0.01)是左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浆BNP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31~0.871,P<0.01),最佳临界值为307.5 pg/mL。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左房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并且BNP可以作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发生左房附壁血栓预测指标。

不同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 病人疗效及IFN-γ、IL-4的影响

郎玥,孙燕,高洪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抗AT1受体抗体(AT1-AA)阳性病人的疗效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AT1-AA阳性病人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氯沙坦治疗,B组给予伊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压水平,检测IFN-γ、IL-4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B组的75.51%(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稍低于B组的10.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与伊那普利片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AT1-AA阳性病人,但氯沙坦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IFN-γ、IL-4水平,降低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 左心超声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李小莉,李二亮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左心超声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4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4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学以及心脏超声;测定两组的三酰甘油、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房容积(LV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指标,分析左心超声检查指标同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病人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左房容积指标(LAVI)水平以及LVD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LVEF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LAVI水平、E/E′,水平、LAV水平以及E/A水平,与血清GGT水平为正相关关系(P<0.05);同LVD水平以及LVEF水平未呈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左心超声指标同血清GG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诊断期间给予超声及血清GGT水平测定,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焦虑抑郁状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探讨

霍燕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慢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232例,收集一般情况、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所有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造影后再次对所有病人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慢血流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HAMA、HAMD评分,对比不同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组间HAMA、HAMD评分,两组造影前后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家族史、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肌酐、血尿素氮、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体质指数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A及HAMD评分为(4.32±0.48)分与(4.97±0.72)分,均低于慢血流组的(5.57±1.01)分与(6.42±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在高分区间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及HAMD评分随着慢血流症状的加重呈现出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抑郁状态是CSF的相关危险因素,HAMA和HAMD评分较高病人CSF发病率明显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c MyBP-C、cTnl、CK-MB与Myo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雷蕾,张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c MyBP-C、心肌肌钙蛋白(cTnl)、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4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取40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并记录两组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水平,研究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后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水平以及血清c MyBP-C浓度与血清cTnl浓度、血清CK-MB浓度和血清Myo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检测,研究组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发病时间≥4 h病人的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水平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发病时间<4 h的病人(P<0.05)。研究组手术前血清c MyBP-C浓度明显高于手术后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前血清cTnl浓度、血清Myo浓度和血清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研究组中,病人血清c MyBP-C浓度与cTnl浓度、Myo浓度、CK-MB浓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AMI病人在入院时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发病<4 h的病人血清c MyBP-C、cTnl、CK-MB和Myo浓度明显低于发病时间≥4 h的病人,血清c MyBP-C浓度与血清cTnl、CK-MB和Myo浓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在PCI术后,病人血清c My BP-C浓度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可以作为PCI手术的早期评估指标。

脑血疏口服液联合阶梯降压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速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段吉强,王晓峰,王阳,姚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联合阶梯降压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速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取阶梯降压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血肿吸收速度、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肿体积、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3 d、对照组治疗7 d血肿体积显著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降低,治疗3 d、7 d、14 d血肿体积显著减小,血肿扩大率(4.76% 与 18.75%)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联合阶梯降压策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吸收速度,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

基于“双心同治”探讨心灵丸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状态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新,军李荣,万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心灵丸在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焦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治疗成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灵丸治疗。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病人在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方面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显示,治疗组病人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病人在心灵丸干预后心绞痛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心电图治疗后6个月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心灵丸在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病人中临床效果显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病人血脂代谢与体质 指数的关系

张帆刘,学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行多导睡眠监测存在夜间打鼾的病人共177例。根据不同的体质指数和严重程度将行多导睡眠监测的病人分为正常体重+单纯鼾症组、正常体重+OSAHS组、超重(肥胖)+单纯鼾组、超重(肥胖)+OSAHS组。结果 4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纯鼾症组中,超重人群的HDL-C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明显降低(P=0.014);在OSAHS组中,超重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病人(P<0.05),超重病人的HDL-C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病人(P=0.00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进入回归方程(OR=1.079、1.036、1.069,P<0.001)。结论 OSAHS与脂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超重(肥胖)能够加重OSAHS的脂代谢异常;对于超重(肥胖)的OSAHS病人,超重(肥胖)是引起其脂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及IgA、IgG水平的影响

范鹏辰,王志祺,赖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及IgA、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IgA、IgG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观察组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体温、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以及头痛颈强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计数、蛋白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氯化物、葡萄糖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 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够有效地改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炎性因子和IgA、IgG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 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娟,徐彦博,陈辉,杨大伟,钟才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 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态评价(FGA)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10MWT及FG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病人在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及FGA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10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病人跖屈肌肌张力,改善病人步态,提高步行功能。

腹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 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孔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究腹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9月郑州市中医院94例脑卒中病人,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施行早期康复训练+腹针治疗,1个疗程为10 d,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BI、FMA、HAMD、HA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FMA、HAMD、HA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NIHSS、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FMA及各维度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予以早期康复训练配合腹针治疗,可有效促进病人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傅懋林,张永刚,肖雪玲,王双虎,何文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采用rt-PA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20例(研究组),其中单纯动脉溶栓病人12例,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溶栓术病人8例。选取我科同期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仅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病人1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发病至置鞘成功时间为3.13~7.82(5.01±2.28)h,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4.14~10.00(5.67±3.22)h。18例病人达到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90%,其中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评分达2b或3级者共16例,达80%。研究组入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值为(13.27±9.56)分;对照组入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值为(6.09±4.23)分,住院期间研究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3个月后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为(1.97±1.68)分,对照组为(3.44±1.99)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介入操作相关性并发症及其他脏器出血。两组病人症状性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具有较高血管再通率,可明显改善病人近期神经功能及远期临床预后,安全性好。

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汉文,刘银花,张依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4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常规康复治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20 d,治疗前后对病人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进行评定,并进行疗效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UPDRS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和UPDRS总分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UPDRS各项评分差值比较,观察组UPDRS Ⅰ差值、UPDRS Ⅱ差值、UPDRS Ⅲ差值和UPDRS总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16/17,对照组总有效2/1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精神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

颅内动脉狭窄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与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刘义,杨丽华,王艳玲,米玉霞,侯志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效果。方法 针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的410支颅内狭窄血管采取DSA和HRMRI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斑块形态诊断效果、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以及不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结果 HRMRI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似(P>0.05),HRMRI组斑块形态诊断结果均显著优于DSA组(P<0.05);HRMRI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病人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DSA组(P<0.05);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的HRMRI检测结果与DSA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实施先进的HRMRI诊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DSA相差相对较小,且有利于分辨出斑块的性质,有助于诊断人员对病人病情的合理评估。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对老年颈动脉狭窄 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闻莺,韩瑾,孙瑛,孙斌,沈悦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住院诊治的9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为狭窄组,同时选取相同时间段体检的无颈动脉狭窄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颈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测定空腹血糖(FPG)、肌酐(Cr)、血脂等。采用神经心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根据狭窄程度将颈动脉狭窄组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分析不同狭窄程度病人认知功能间的差异。根据狭窄部位将颈动脉狭窄组分成左侧、右侧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了解不同狭窄部位病人认知功能差异。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颈动脉狭窄组病人的MMSE、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记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MMSE、MoCA总分均低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左侧颈动脉狭窄组病人MMSE及MoCA评分项目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右侧、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颈动脉狭窄组与双侧颈动脉狭窄组MMSE、抽象力、定向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部位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三亚地区老年期痴呆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邢爱群,吉晓天,周少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调查三亚地区老年期痴呆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以期提升地区人口生存质量。方法 运用多阶段系统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60岁以上人群,拟纳入10 000例,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作为筛查工具,自拟问卷进行调查,应用DSM-Ⅳ-TR对研究对象进行老年期痴呆病的诊断,其统计分布描述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三亚地区老年期痴呆病的患病率为4.15%(415/10 000),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2.96%(296/10 000)、血管性痴呆0.87%(87/10 000)、混合性痴呆0.26%(26/10 000)及其他痴呆0.06%(6/10 000)。男性患病率为3.32%(166/5 000),女性患病率为4.98%(249/5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0,P<0.01);城市患病率为3.83%(153/4 000),农村患病率为4.37%(262/6 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9,P=0.1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吸烟、酗酒、婚姻、精神创伤、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病的相关因素(P<0.05),而适宜体育锻炼、保持生活乐观及适量饮酒则是保护性因素(P<0.01)。问卷调查提示对老年期痴呆病有防控意识的城市人口为28.2%(1 128/4 000),农村为17.75%(1 065/6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31,P<0.01)。结论 三亚地区老年期痴呆病患病率较高,相关因素颇多,防控意识普遍薄弱。
理论探索

湿热与瘀热类炎症的中医思考

杨翰林,罗川晋,吴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吴伟教授从事中西医临床多年,积累大量的经验,对中医有丰富的个人体会和思考。对《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见解。吴伟教授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发现病人多容易罹患湿热证和瘀热证证型的炎症疾病,故从中医古代思维角度出发带我们认识和治疗此类炎症,以期加深对炎症类疾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开阔和启迪中医治病的思维与方法。
经验交流

正念认知干预对心肌梗死初诊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樊丽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对心肌梗死初诊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心肌梗死病人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与药物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干预,持续时间为3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依从性分别为100.0%和87.0%,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LVDD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正念评分分别为(114.29±13.92)分和(100.89±14.5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7.44±15.59)分和(67.13±16.3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正念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严重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靶病变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41.3%,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认知干预在心肌梗死初诊病人的应用能提高用药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正念认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IMA、Mb和cTnI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的评价研究

梁涛,杨春媚,许明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血清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因急性胸痛发作入院接受治疗的病人145例,根据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分为AMI组和非AMI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行血清Mb、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IMA水平检测,对比分析Mb、cTnI、CK-MB、IMA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病人血清IMA、Mb、cTnI、CK-M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非AMI组均显著升高(P<0.05);各指标单独检测时,IMA的诊断敏感度最高,Mb的诊断特异度最高; IMA+Mb+cTn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95.7%,均高于任一单独指标检测。结论 IMA、Mb、cTnI联合检测用于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周绍华从“痰”治疗抑郁症经验介绍

段文慧,祁江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疾病谱的变化,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传统医学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为因情志不畅、体质素虚、久病或六淫太过等,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失所藏而发病。但气机不畅易生痰湿,且久病怪病多兼痰,周绍华老师治疗抑郁症除疏肝解郁、调理心脾、养心安神、补肾填精外,临证中注意治“痰”,并善以温胆汤系列方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

参附注射液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 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振,王虎,牛丹丹,陈静,张权,郑迪,李文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74,仅接受0.9%氯化钠溶液进行常规水化)和参附注射组(n= 74,常规水化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2天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留取尿液标本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在148例病人中,16例(10.1%)发生了CI-AKI。其中参附注射组发生CI-AKI比例为4.1%,对照组为17.6%,两组CI-AK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术后12 h,对照组尿NGAL水平明显高于参附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可以更有效地预防CI-AKI的发生。

朱翠玲教授辨治应激性心肌病验案一则

汪东东,牛嫚嫚,朱翠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 Tako-Tsubo 心肌病或短暂性左室心尖球状扩张,1991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报道,好发于绝经期女性,一般认为,剧烈的躯体或情感应激后出现一过性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改变,此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1],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造影呈现一种特征性心肌运动。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应激诱发,与情志关系密切,属“胸痹”“心衰病”“郁证”等范畴,中医药在调畅气机,调理情志,改善心功能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同时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有幸录得朱翠玲教授临证验案一则,或可显示中医药对应激性心肌病的某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