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1-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疗效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梁家华,姜晨光,江晓涛,温俊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17年10月15日,检出所有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的有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各自独立严格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TSA v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38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3 30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RR=1.28,95%CI(1.23,1.34),P<0.000 01]、不良反应[OR=0.67,95%CI(0.51,0.88),P<0.004]、早搏次数[MD=-6.09,95%CI(-6.81,-5.36),P<0.000 01]、心率[MD=-5.60,95%CI(-8.12,-3.07),P<0.000 1]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序贯分析进一步肯定了Meta分析结果。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显著。

瓜蒌皮颗粒剂治疗PCI术后再狭窄软斑块的疗效观察

李理,国联军,楚妍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价瓜蒌皮颗粒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软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PCI手术确诊为软斑块的稳定型冠心病病人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瓜蒌皮颗粒剂;比较两组PCI术后再狭窄情况、血脂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CI术后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皮颗粒剂能减小PCI术后病人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

特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吴皓宇,王聪霞,韩稳琦,钟妮尔,陈海潮,高天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AF)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AF病人78 例,分为阵发性AF组36例,持续性AF组42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无AF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20例。测定病人血清hsCRP及CysC浓度,并分析hsCRP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阵发性AF组与持续性AF组病人血清hsCRP及Cys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AF组血清hsCRP及CysC浓度均高于阵发性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AF病人血清hsCRP与CysC呈正相关(r=0.755,P<0.001)。结论特发性AF病人hsCRP与CysC水平明显升高,且持续性AF病人升高更明显;特发性AF病人CysC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CysC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CASC2和miRNA21在STEAMI病人急诊PCI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

孟庆国,别自东,任法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及微小RNA21(miRNA21)的表达及变化,探讨CASC2及miRNA21在STE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的STEAMI病人55例为STEAMI组,排除STEAMI的32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行PCI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将STEAMI组分为MIRI组(13例)及非MIRI组(42例),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中CASC2及miRNA21表达水平,分析CASC2、miRNA21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结果STEAMI组PCI术前及术后CASC2、miRNA2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CASC2及miRNA21表达水平均低于非MIRI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AMI病人PCI术后外周血CASC2、miRNA21与cTnT显著相关(r=0.35,P=0.04;r=0.45,P=0.03),与hsCRP无相关性(r=0.12,P=0.32;r=0.22,P=0.45);STEAMI病人PCI术后外周血CASC2与miRNA21呈正相关(r=0.33,P=0.04)。结论 CASC2与miRNA21可能共同参与了STEAMI心肌MIRI,可预测心肌MIRI。

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ET、EDHF及NO水平的影响

江淑红,于正,祝明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ET)、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防治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运动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ET、EDHF和NO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7.231,P=0.007)。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T水平低于治疗前,而EDHF、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基础医学论著

高血压心脏局部炎症反应与清达颗粒干预实验研究

王怀,包丽亚,周雪玲,贾贝贝,叶任之,张铃,蔡巧燕,彭军,褚剑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的抗炎作用,为清达颗粒抗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只17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control组)与清达颗粒组(SHR+QDG组)各6只,另将6只相匹配的同源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WKY组),采用无创血压仪每周监测大鼠血压,连续观察8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脏病理改变;马松(Masson)染色检测心脏胶原纤维表达。结果治疗后,SHR+QDG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SHRcontrol组(P<0.05);SHR+QDG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SHRcontrol组(P<0.05);与SHRcontrol组比较,SHR+QDG组心肌炎症程度减轻;SHR+QDG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达颗粒能显著降低SHR血压,改善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血压、防治靶器官损害的机制有关,具体的抗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苦瓜总皂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凋亡的影响

黄文蔚,洪李锋,桂玉然,粟宾彬,郭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苦瓜总皂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凋亡蛋白Caspase8、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4 d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苦瓜总皂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苦瓜总皂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苦瓜总皂苷10 mg/(kg•d)、20 mg/(kg•d)、40 mg/(kg•d)皮下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 0.5 mL/(kg•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全程记录大鼠精神活动状态、毛色以及饮食等一般情况,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8和Bcl2相关蛋白。结果正常组大鼠精神良好,饮食正常;模型组有明显精神萎靡,饮食量较低;苦瓜总皂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心室舒张压(LVDP)明显升高(P<0.05),平均左室峰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平均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 (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瓜总皂苷中、高剂量组LVDP明显降低(P<0.05),LVSP、+dp/dtmax和-dp/dtmax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瓜总皂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TNFα、IL6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而模型组有明显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苦瓜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Caspase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瓜总皂苷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Caspase8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苦瓜总皂苷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8、上调Bcl2表达有关。

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分别予10 mg/kg、20 mg/kg、40 mg/kg),每组20只。观察心电图波动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心电图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1);丹参多酚酸盐20 mg/kg组、40 mg/kg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丹参多酚酸盐20 mg/kg组、40 mg/kg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激活型Caspase3蛋白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表达(P<0.05或P<0.01),Bcl2/Bax比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20 mg/kg组、40 mg/kg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提高(P<0.01),促凋亡蛋白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激活型Caspase3)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高内涵技术检测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实验方法的探讨

张晨,王哲,王保和,徐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内涵分析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优缺点,为细胞凋亡检测实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FITC Annexin V Apoptosis Detection试剂盒及Hoechst探针进行染色后,用高内涵仪器Opretta system进行检测和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对比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数据,判断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300 μmol/L浓度的H2O2诱导细胞凋亡模型最为理想,高内涵筛选计算早期凋亡细胞占61.4%,晚期凋亡细胞占38.2%,显微成像图片显示细胞凋亡明显。结论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造模方法普遍实用,高内涵分析方法直观、简便、有效,单次检测取得的数据丰富,可进行高通量筛选,可以用于大量细胞样品的细胞凋亡检测。

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区自由基清除的影响

胡玉英,罗宇雄,钱凯,莫海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中脑黑质区自由基清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蛋白酶抑制因子皮下注射法制作PD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巴丝肼组、针药结合组,各10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均予生理盐水1 mL/(100 g•d)灌胃;多巴丝肼组予多巴丝肼200 mg/(kg•d)灌胃;针药结合组予补肾止颤方1 mL/(100 g•d)灌胃,并结合埋针。各组均予隔天(每周一、周三、周五)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及中脑黑质区谷胱甘肽(GSH)、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LPO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模型组大鼠的网格试验和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及过杆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针药结合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针药结合组LPO含量低于多巴丝肼组(P<0.05);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的网格试验及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和过杆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针药结合组网格试验及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及过杆时间均较多巴丝肼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能使PD大鼠的行为学明显改善;并能显著增强中脑黑质区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保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
综述与进展

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叶康,苏立杰,高俊杰,王肖龙,薛金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芳香温通类方药在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基础上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及心肌梗死预后,对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良好效果。现对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研究、机制及诊疗现状进行综述,使芳香温通方药更规范地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胡莹,杨传华,张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经方、成药、辨证、协定方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

丛丽烨,王佑华,邓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临床上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约占全部心力衰竭的一半,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药物,其治疗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认识逐渐深入,并在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从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方面进行综述。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赵英利,邓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再灌注治疗,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生存率,然而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甚至进展为心力衰竭,仍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对心室重构的机制和防治研究有很大的进展,现就心室重构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进行综述,为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

冠状动脉斑块病变血流动力学及无创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王骞,原杰,赵杰,唐笑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丁趁趁,霍清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学说,炎症学说是A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学说。核因子κB(NFκB)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转录因子,参与炎症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基因调控。NFκB抑制蛋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活动,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探究中医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治疗AS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更多的思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老年心房颤动病人诊断的研究进展

潘志刚,严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房颤动病人的诊疗和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采集信号并重建与外科手术视野角度相同的心脏全貌,便于超声医师的诊断与外科医师手术过程中及时沟通。现综述国内外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病人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技术优劣进行总结。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庄凤娟,郑艳,陈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PEDro、NTIS、CNKI、WanFang Data、VIP等数据库,检索所有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1 015例病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OR=5.01,95%CI(3.37,7.46)],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MD=-1.16,95%CI(-1.45,-0.86)],缩短疼痛时间[MD=-4.52,95%CI(-6.35,-2.68)],降低硝酸甘油用量[MD=-0.93,95%CI(-1.49,-0.38)]。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熊果,王伦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滞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肪肝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少。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方汉军,刘曦,李锋华,许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黄芩注射液联合血栓通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病人100例,48例使用血栓通进行治疗的病人为对照组,52例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脏器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C)]、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BNP、CysC、TNFα、IL6水平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O2、PaO2/FiO2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能有效改善病人心、肾及肺功能,降低炎性水平,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王赞赞,王瑞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不同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NLR、PLR的差异,并分析NLR、PLR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NLR、PL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Gensini积分的增加,NLR、PLR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LR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NLR与PLR有望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

张俊奇,任云霞,范春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病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6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11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非冠心病病人66例为正常对照组。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血清EOS水平及hsCRP水平。并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累及支数进行分组,分析血清EOS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随访并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EO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水平与hsCRP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3,P<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血清EOS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重度及中度狭窄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且hsCRP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45,P<0.01)。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EOS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影响病人近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EOS与hsCRP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hsCRP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hsCRP对冠心病病人近期预后有预测意义。

PTX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支架内再狭窄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王秀玲,贾相科,李洪来,贾亚男,左蕾,郭自力,任振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外周血长正五聚蛋白3(PTX3)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PCI,并在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病人1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所有病人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PCI术后血浆PTX3水平明显升高;再狭窄组明显高于非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与支架再狭窄、12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独立相关。结论PTX3可能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及MACE事件的可靠炎症预测因子。

复方丹参滴丸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动脉硬化病变及心功能的影响

荣太梓,胡淑芳,程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病人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甲减病人作为甲减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亚甲减组)5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健康组)50名。比较3组研究对象甲状腺功能代谢、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超声多普勒参数。随访12个月,记录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甲减组TC、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A峰血流速度(A)均明显高于亚甲减组和健康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血流速度(E)和E/A均明显低于亚甲减组和健康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SH、FT3和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MT明显低于对照组,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E和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 甲减病人出现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减退,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甲减病人的血脂代谢,有效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功能,并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调查

谢秀蓉,李艳,苟志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CHD并发AURI病人(观察组)和85例CHD未并发AURI病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CHD并发AURI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未并发AURI病人大大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段压低、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射血分数低、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合并焦虑情绪是老年CHD并发AURI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HD并发AURI病人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大增加,应高度警惕ST段压低、糖尿病、贫血、射血分数低、C反应蛋白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焦虑情绪,一旦发现异常,积极处理,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的预后。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丘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的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联合治〖CM(56〗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心功能特异生化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凝血功能相关生化指标[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NTproBNP、hsCRP、MDA、SOD、IL6、TNFα、NO、ET1、CD62p、CD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脏功能和凝血功能,缓解病人的炎症反应。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齐亚娟,刘素阁,王淑锦,靳娜,李伟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CHF病人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起始剂量20 mg/d,1个月后减为1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及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LVESD、LVEDD 明显减小(P<0.05),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每次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HF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其心肌重构和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M型超声心动图指标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尹涛源,林玲,杨大英,杜永才,彭兴,孙加凤,黄泽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49例HFPEF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接受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心力衰竭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型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壁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结果 观察组LVD、LAD、IVST和LVP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EDV、E/A和E/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指标LVD、LAD、IVST、LVPWT、A、EDV、E/A和E/E′对诊断HFPEF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上仍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张志华,施享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功能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老年CHF病人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选取同时期10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CHF组NTproBNP明显高于健康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3和FT3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5);NYHA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组(均P<0.05);Ⅲ级组、Ⅳ级组血清FT3水平明显低于Ⅱ级组,Ⅳ级组明显低于Ⅲ级组(均P<0.05);Ⅳ级组T3水平明显低于Ⅱ级组、Ⅲ级组(均P<0.05);非事件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事件组,血清T3、FT3水平明显高于事件组(均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T3、FT3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1,-0.282;均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CHF病人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有密切关系,T3、FT3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赵静涵,杜颖,陈玉龙,杜建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7例,术前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多层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心动图、多层MSCT及二者联合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结果本研究137例患儿经手术证实共621处畸形,心内结构畸形共307处,MSCT检出217处,超声心动图检出298处,二者联合检出30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共56处,MSCT检出52处,超声心动图检出54处,二者联合检出56处;大血管部分畸形共258处,MSCT检出243处,超声心动图检出194处,二者联合检出257处;总621处畸形,MSCT检出512例,超声心动图检出546例,二者联合检出619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内结构畸形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SCT(P<0.05),二者联合检测心内结构畸形AUC高于单纯MSCT或超声心动图检测(P<0.05);MSCT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AUC高于MSCT(P<0.05),与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测大血管部分畸形AUC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二者联合检测大血管部分畸形AUC高于单纯MSCT和超声心动图(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总心血管畸形AUC高于MSCT(P<0.05),二者联合检测总血管畸形AUC高于单纯MSCT或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MSCT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显著提高儿童复杂性心脏病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中药热熨敷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张大尉,丁潇,杨阳,张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敷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脑卒中后患侧肢体上肢痉挛的病人6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敷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病人上肢痉挛改善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脱落1例,共59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敷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症状及上肢功能。

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中风后抑郁87例临床观察

赵宾彦,李长聪,毕秋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中风后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6周研究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周改善程度更明显,与2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继升,姜宇,徐建红,周仁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内皮素(ET)、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3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病人(出血性转化组)87例,无出血转化病人(无出血性转化组)149例;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IFNγ、ET、ICAM1和MCP1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炎症因子。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TNFα、IFNγ、ET、ICAM1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IL1β、TNFα、IFNγ、ET、ICAM1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视频脑电图反应性与脑梗死病人预后关系研究

牛星,田璐,苏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反应性与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病人126例,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仪监测病人脑电图,分析Synek分级、脑电背景波、睡眠纺锤波、脑电图反应性对病人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诊断率。结果126例病人中,预后良好85例(67.46%),预后不良41例(32.54%)。Synek分级良性者预后良好率为89.47%,高于Synek分级不确定性者(66.67%)与Synek分级差者(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脑电背景波模式中,预后良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纺锤波、α和β波、θ和δ波、爆发抑制、平坦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睡眠纺锤波者预后不良4例,无睡眠纺锤波者预后不良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无反应者出院时预后不良为57.14%,有反应者预后不良率为25.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纺锤波、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睡眠纺锤波;正确诊断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ynek分级、脑电图反应性、睡眠纺锤波。结论视频脑电图指标结果可反映脑梗死病人预后情况,脑电图反应性可作为脑梗死病人预后的预测指标,特异性较高,建议和其他指标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低蛋白血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王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低蛋白血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 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病人205例为复发性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病人210例作为初发急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分析低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ALB水平低于初发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与ALB水平无相关性;年龄≥70岁、高血压与低蛋白血症相关。结论脑梗死复发病人的血清ALB水平较初发急性脑梗死病人低。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魏鹏楠,陈海燕,郭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7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记录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67例病人共有134段大脑中动脉,124段(92.5%)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DSA诊断结果一致。相关分析显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DS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0.978,Kappa值为0.893(P<0.05),两者诊断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性、特异性均>80.0%。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DSA检查有很好的相关性。

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与头颈16排螺旋CT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王津,王勇,赵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与头颈16排螺旋CT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颅脑创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72例,进行头颈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CT判定为颅内出血67例,检出率为93.1%;CT表现为颅内高密度影22例,高低混杂密度影50例;病灶周围明显水肿42例,病灶部分增强30例;形态不规则60例,圆形或椭圆形12例;术后立即出血22例,术后超早期出血30例,术后早期出血18例,术后晚期出血2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术中出血量、合并高血压、脑室外引流为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头颈16排螺旋CT检查能有效反映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病情特征,评估预测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张向前,孙文栋,王会宾,范经世,张磊,佟建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8例脑室内出血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4例。治疗组行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效果、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蛋白水平、脑积水发生率及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室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脑室出血评分、脑脊液蛋白水平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室内出血,能够促进血肿清除,缩短引流时间,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血红蛋白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和凤,王飞,张银芳,夏建军,刘业琼,胡善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出血病人177例,根据脑出血临床分级(ICH)评分将病人分为两组:轻症组(ICH<3分,144例)和重症组(ICH≥3分,3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HGB水平,并根据HGB的三分位数分为3亚组,比较3亚组ICH评分及ICH评分≥3分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HGB与ICH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相较于轻症组,重症组年龄(P<0.001)、血肿量(P<0.001)、脑室出血(P<0.001)、血肿≥30 mL(P<0.001)显著增高,入院次日清晨HGB水平(P=0.001)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P<0.001)显著降低。ICH评分随着HGB增高而降低(P=0.007);ICH≥3分发生率随着HGB增高而降低(P=0.02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GB与ICH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01)。结论以ICH评分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依据,脑出血病人入院时HGB水平不能反映其疾病的严重程度,次日清晨HGB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理论探索

对多发性硬化病机的再认识

郭俊冉,张根明,刘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多发性硬化(MS)中医病因不外外感、六淫、七情、劳倦等因素,病机系五脏功能失调,导师张根明在多年实践和临床研究中,认识到多发性硬化的核心病机在于本虚标实,虚以肾阳虚为主,实以湿热之邪为要,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湿热、肾阳虚两方面探讨MS病机本质,以期更好地指导MS的临床治疗。

帕金森病之正虚血瘀病机理论探析

杨浩,杨文明,胡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锥体外系疾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学说。现总结前人认识,结合作者临床经验,着重从帕金森病之正虚血瘀角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为创立扶正化瘀法及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经验交流

叶小汉教授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介绍

吕颖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血管门诊常见的疾病,西医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颇有建树。现总结叶小汉教授针对岭南地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肝郁为本,痰湿、瘀血、体虚为标,合并致病,并指出岭南地区心脏神经官能症致病特点多伴“湿”邪,中医治疗需辨证加以祛湿化痰通络药物。

肺动脉高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中的预测应用

胡勇军,郑昭芬,彭翔,王鹏,张宇,荣晶晶,罗宇娜,钟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中的预测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连续多普勒测量肺动脉收缩压,观察不同肺动脉收缩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中的预测作用。结果80例病人中,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 40例,<35 mmHg 40例,其中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的病人随访1年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随访3个月及6个月(P<0.05),随访3个月与随访6个月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1年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1年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的病人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病人(P<0.05)。肺动脉收缩压曲线下面积为0.84,显著大于左室射血分数曲线下面积(P<0.0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率>100次/min、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返流、肺动脉压≥35 mmHg(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同他汀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与心脏功能的影响

李堪董,郑有民,刘超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于睡前服药,连续用药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FM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病例。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抗炎效果更好。

四逆汤联合稳心颗粒对乳腺癌蒽环类化疗引起心脏毒性病人LVEF及BNP、cTnI、TNFα水平的影响

吉训恋,纪翠芳,林志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四逆汤(炙甘草汤/参芪扶正液)联合稳心颗粒对乳腺癌蒽环类化疗引起心脏毒性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利钠肽(BNP)、心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乳腺癌蒽环类化疗引起心脏毒性的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四逆汤(炙甘草汤/参芪扶正液)治疗,比较两组LVEF及血清BNP、cTnI、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BNP、cTnI、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TnI高于对照组;BNP、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乳腺癌蒽环类化疗引起心脏毒性的病人效果较好,可能与其提高血清cTnI、下调BNP和TNFα水平有关。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范东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CHF合并贫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EPO皮下注射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 min最大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LiHFe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EPO可显著提升老年CHF合并贫血病人Hb水平,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

银杏酮酯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陈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片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门诊8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酮酯片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片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

李瑞峰,张蕴增,吴鹏程,张爱全,刘彦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64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11例)与非感染组(253例),分析肺部感染与病人原发病、年龄、意识状态、基础条件等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出血部位、年龄、意识状态、吸烟、手术、气管切开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与出血部位及意识状态相关。

史载祥教授应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验案1例

石皓月,顾焕,李瑞菡,史载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主要特征为运动障碍,包括进行性运动迟缓、肌强直等,是好发于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增加,患病数量持续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