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19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2019-01-10 目录

方法学研究

中药复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2017——CONSORT声明的扩展、说明与详述

郑颂华,吴泰相,商洪才,李幼平,DouglasG.Altman,DavidMoher,卞兆祥,CONSORT中药复方2017工作组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CONSORT中药复方(前称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 for TCM)的制定,是在各工作组委员及专家学者共同协作下完成。CONSORT中药复方的初稿包括1张含有22项条目的清单和一张流程图,于2007年以中文和英文同时发表,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发表后,工作组执行委员在不同的工作坊和学术会议中报告及解说CONSORT中药复方扩展版的内容,促进同行的关注及讨论。此外,一系列论述中药复方扩展版重要性、中药复方临床试验设计理念、中药复方组成、结局指标测量、不良反应和CONSORT中药复方未来发展等的论文,相继以中文或英文在学术期刊发表。
临床医学论著

虎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鞠建庆,赖润民,林骞,尚青华,徐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中药虎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物质基础与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BATMANTCM平台筛选虎杖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基因,利用PALMIST平台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本挖掘,获取AS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虎杖治疗AS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采用FunRich 3.1.3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虎杖治疗AS的活性成分21个,其中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大黄蒽醌类和有机酸类是其主要药效成分;靶点基因160个,其中PTGS2、PTGS1、PGR、ESR1、ALOX5、VDR、SOX9和MED1为重要靶点;虎杖能通过参与信号转导、细胞通讯、能量通路和代谢等4个生物学过程,调控18条生物信号通路发挥抗AS作用,其中调控Toll样受体、维甲酸受体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系统是其主要潜在作用机制。结论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阐释了虎杖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AS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甲状腺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艺,胡元会,杨传华,宋庆桥,耿彦婷,郑昭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心内科住院及2012年—2013年体检科查体的高血压病人187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年龄≥80岁为1组,60~79岁为2组,40~59岁为3组,<40岁为4组;比较各组间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比较:4组(1.23±0.14 ng/mL)>3组(1.19±0.15 ng/mL)>2组(1.12±0.24 ng/mL)>1组(0.85±0.19 ng/m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4组(3.74±0.35 pg/mL)>3组(3.60±0.31 pg/mL)>2组(3.22±0.50 pg/mL)>1组(2.44±0.48 pg/m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各组比较,1组(14.43±3.31 ng/L)>2组(9.53±1.61 ng/L)>4组(9.54±1.26 ng/L)>3组(9.25±1.24 ng/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与3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甲状腺激素(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为T3、T4共同影响因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FT4的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人T3、FT3水平最低,FT4水平最高,T3、FT3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舒张压,T4的影响因素为TBIL、DBIL、Cr、HDLC、LDLC,在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诊疗中,对甲状腺功能的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栓弹力图研究

严萍,陈宇宁,戴增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从而评价其血栓风险,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病人180例,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86例)和非合并糖尿病组(94例),测定所有对象的TEG各项参数[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角)、血块形成后的最大振幅(Ma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结果合并糖尿病组Angle角、Ma值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R值、K值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病人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发生栓塞事件。

应用心脏核磁共振观察急诊PCI围术期丹红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的临床研究

游琪,王晶,田峰,李丹丹,王锦达,陈韵岱,王勇,王益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围术期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 年11 月—2017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病人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红组34例、对照组36例。丹红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从急诊PCI术前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术后继续应用4~6 d。对照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围术期(7±2 d)行核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评价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治疗后,丹红组心肌梗死范围较对照组减少10%(95%CI-15.8~-5.9,P=0.000),丹红组心肌挽救指数比对照组增加16%(P=0.000)。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室射血分数,增加5%(95%CI1.2~9.4,P=0.012)。丹红组病人心肌危险区较对照组减少6.4%(95%CI-12.2~0.5,P=0.034)。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急诊PCI围术期病人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作用,应用心脏核磁共振可以较准确地定量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肌梗死的范围大小。

基于CiteSpace Ⅴ的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关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石晶晶,薄荣强,胡元会,邱志凌,褚瑜光,宋庆桥,魏娜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相关文献及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热点、进展及演化过程。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同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反应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Ⅴ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结果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有葛均波、曲鹏、袁志兵、姚康、李少兵、郭志刚等;主要机构有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其次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有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相关性研究、炎症、树突状细胞、冠心病、巨噬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免疫、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炎症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节性T细胞、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受到关注较多的研究热点是细胞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和调节性T细胞。结论通过可视化分析相关文献,可以预测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中调节性T细胞、toll样受体4及热休克蛋白60的研究会继续成为热点,且RNA干扰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证候积分的影响

陈娇娇,苏羚子,王傅喆,黄枫,顾伟,李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证候积分的影响,探索其对血瘀证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病人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狭窄程度等因素对PCI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的影响;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与血瘀证积分的关系;观察冠心病血瘀证病人PCI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病人年龄越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血瘀证积分越高;有临床症状或心电图异常者,血瘀证积分越高;PCI治疗后能够缓解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狭窄程度,减少病变支数,改善异常的心电图。结论PCI治疗后能迅速改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异常的心电图,降低血瘀证积分。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李燕,宋昕,张桂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抗凝、降低颅内压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指标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与77.08%,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柴胡疏肝汤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研究

何乾超,高玉广,苏晗,陈炜,谭璐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躯体化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研究组运用柴胡疏肝汤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愈显率为69.23%,对照组愈显率为38.46%,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SCL90各因子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躯体化障碍优于单用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
基础医学论著

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高俊杰,朱文叶,李益萍,陈婕,陈铁军,王肖龙,薛金贵,邓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环孢菌素预处理I/R组和丹参饮预处理I/R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1周结束后,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运用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程度法观察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情况。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环孢菌素预处理I/R组和丹参饮预处理I/R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R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在Ca2+诱导下,线粒体肿胀、吸光度比值下降迅速(P<0.05);而与I/R模型组相比,环孢菌素预处理I/R组和丹参饮预处理I/R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在Ca2+诱导下吸光度下降速度较I/R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I/R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线粒体明显肿胀,而环孢菌素预处理I/R组和丹参饮预处理I/R组较I/R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丹参饮预处理对MIRI具有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心肌线粒体细胞膜转换孔开放、减少心肌线粒体肿胀相关。

清达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超声指标及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包丽亚,王怀,周雪玲,贾贝贝,叶任之,张铃,蔡巧燕,彭军,褚剑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清达颗粒(QD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脏超声指标及病理学检测的影响。方法将12只16周龄SH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SHR组)、清达颗粒组(SHR+QDG组),6只同周龄Wistar大鼠为空白组(Wistar组)。SHR+QDG组给予清达颗粒0.8 g/(kg•d),每次灌药1 mL,连续给药8周,SHR组及Wistar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4周检测1次血压,直到给药后第8周。在清达颗粒给药结束次日,使用彩色超声心动仪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室质量、射血分数(EF)和心肌缩短分数(FS)。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间质及心肌壁内小动脉周围胶原纤维变化,并计算胶原蛋白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小动脉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VCA)。结果与SHR组比较,SHR+QDG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显著下降(P<0.05);SHR+QDG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CVF、PVCA较SHR组均显著下降(P<0.05),SHR+QDG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内径与S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达颗粒可显著降低SHR血压,改善左心室功能并减轻心肌纤维化,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大鼠H9c2心肌细胞有氧氧化及无氧酵解的影响因素探讨

李彬,崔琳,王新陆,王幼平,谢世阳,郝轩轩,高原,王小晓,朱明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利用细胞能量代谢检测系统(seahorse XF analyzer)探讨H9C2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贴壁培养后以不同细胞密度接种于Seahorse XF24孔板,利用糖酵解压力试剂盒检测糖酵解压力曲线;以10/mL密度接种细胞,以不同浓度碳酰氰4三氟甲氧基苯胺(FCCP)刺激细胞,利用线粒体有氧氧化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功能。结果各密度下细胞反应良好,以2×10细胞数对寡霉素刺激后的速率数值较好,为50~400范围,是较合适的细胞密度;2 μmol/L FCCP能刺激最大反应,为合适的FCCP浓度。结论细胞密度和FCCP浓度是影响心肌细胞有氧氧化及无氧酵解功能测定的主要因素,H9c2心肌细胞以2×10/孔细胞密度接种,FCCP浓度2 μmol/L刺激细胞将适合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检测。

补肾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安佰海,栾树礼,周景想,宋业琳,魏志敬,韩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汤中剂量组、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并设立空白组,分别给药4周,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4周。利用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IL6、TNFα、PTX3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VEF、LVFS 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LVEF、LVFS 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6、TNFα、PTX3及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能调控心力衰竭时大鼠细胞因子及神经内分泌水平,这可能是补肾活血汤减少心力衰竭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干预心室重构、抑制心力衰竭的生化机制之一。

脂餐负荷前后AGEs和DHEAS变化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王俊莹,靳春荣,牛涛,侯清濒,李思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过程中脂餐负荷前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硫化脱氢表雄酮(DHEAS)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1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喂养12周,在初始、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时给予脂餐负荷,均于空腹、脂餐负荷后2 h、4 h、6 h、8 h采血,测定AGEs和DHEAS水平,同步超声观察腹主动脉硬化情况。结果AGEs空腹水平显著升高,4周、8周、12周均较初始增加(P<0.05),12周最高;负荷后,初始逐渐升高,8 h最高(P<0.05),4周、8周、12周呈先升后降,4周与8周均为2 h最高(P<0.05)。DHEAS空腹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12周最低;负荷后,初始逐渐降低,8 h最低(P<0.05),4周、8周、12周呈先降后升,4周与8周均为2 h最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存在于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且脂餐负荷后会明显增强。
综述与进展

益气活血中药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

阮灏,马晓娟,孙明月,苗洋,李丹丹,殷惠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血栓形成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益气活血类中医药具有益气补虚、温经通络的功效,因此益气活血法治疗血栓性疾病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探讨益气活血类中药,包括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治疗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益气活血类中药抗血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CysC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赵馨,韩清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胱抑素 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参与了体内诸多的生理、病理过程,与冠心病(CHD)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查阅近期的相关文献,就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龙骨、牡蛎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应用

张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称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之上,是临床出现较早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部分。

体外循环相关的血液保护现状研究

丁斐,任昕,杨新卫,李华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体外循环(CPB)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尽管如此,一些缺陷也随之被发现。总结CBP对血液成分造成的影响以及近年来人们为应对这种破坏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炎症因子损伤、减轻血细胞破坏、减少异体输血,利用自体红细胞成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目标。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夜间收缩压与亚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高洁,于明月,牛慧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夜间收缩压与亚临床心功能和亚临床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整体纵向应变(GLS)。在颈总动脉远端1 cm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记录颈动脉斑块是否存在。通过线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收缩压与GLS、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单纯夜间高血压组受试者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日间高血压组受试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变量模型中,夜间收缩压与GLS(β=0.81,95%CI0.33~1.47)和颈动脉斑块(OR=1.99,95%CI1.14~3.28)显著相关,日间收缩压的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和性别调整模型中,夜间收缩压和GLS(β=0.68,95%CI0.11~1.25)仍显著相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夜间收缩压与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相关,且夜间收缩压比日间收缩压是一个更好的预后参数。

碎裂QRS波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3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其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碎裂fQRS组(138例)、无fQRS组(115例),比较fQRS组、无fQRS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fQRS组的多支病变、重度狭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fQRS组(P<0.05);fQRS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心律等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fQRS组(P<0.05);fQRS波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绞痛严重程度、室性心律失常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碎裂QRS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病情监测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浆microRNA表达谱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王燕,韩美珍,王冬梅,李丰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筛选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浆microRNA表达谱,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8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应用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5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与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microRNA表达进行测定与分析;再运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简称qRTPCR技术)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对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表达的microRNA。结果研究组血浆micro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扩大样本量检测后研究组miR206表达为(1741.5±58.3)μL,miR5745p表达为(1753.4±68.5)μ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5.7±65.4)μL、(993.2±54.9)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icroRNA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血浆中miR206 和 miR5745p的表达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中的升高幅度更明显。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延迟时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李亮,张锦玉,胡世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延迟时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查阅病历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病人的人口学信息、婚姻状况、生活状况、居住地区、合并疾病以及就诊方式等情况,了解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延迟时间的分布并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院前急救延迟时间在0~<3 h、3~<6 h、6~<12 h、12~24 h、>24 h的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1.67%、34.33%、27.33%、10.33%以及6.33%;院前急救延迟时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病人优于女性病人,年龄<55岁的病人优于55~70岁以及>70岁的病人,白天发病的病人优于夜间发病病人,未合并糖尿病病人优于合并糖尿病病人,有心房颤动史的病人优于无心房颤动史病人,首诊地点为急诊的病人优于门诊的病人;居住地区在城区的病人优于居住地区在农村、乡镇、县城、城郊的病人,已婚病人优于未婚、分居、离异、丧偶病人,与配偶同居、与子女和配偶同居、与子女同居以及居住在养老院/疗养院的病人优于独居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不超过3 h作为参照,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史、首诊地点、居住地点均与院前急救时间延长相关(P<0.05)。结论应加强冠心病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病人了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尽早诊治的重要性,特别是高龄、独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hsCRP、Hcy水平的影响

刘素阁,齐亚娟,王淑锦,靳娜,李伟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54例。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剂量分别为每次20 mg、40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及TNFα、hsCRP、Hcy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明显减小(P<0.05),LVEF明显提高(P<0.05),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高剂量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抑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高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显著改善其心功能。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及NTproBNP、TNFα、IL6的影响

陈强,李楠,苏晓梅,黄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AM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PCI术前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血清NTproBNP、TNFα、IL6变化,观察两组病人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病人PCI术前采用瑞舒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激素因子的影响

王利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血清神经激素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02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和左西孟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TproBNP、NE、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人的血清神经激素因子。

治疗时机差异对行择期PCI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人治疗成功率、特殊技术使用率及MACE的影响

魏振衡,冉华中,张军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治疗时机差异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人治疗成功率、特殊技术使用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人100例,根据治疗时机差异分为两组,A组(58例)于闭塞2~12周进行治疗;B组(42例)于闭塞12周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导丝使用数目、支架使用数目、造影剂使用量、介入手术时间、特殊技术使用率及MACE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丝使用数目和支架使用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造影剂使用量及介入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B组特殊技术使用率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B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早期行择期PCI术用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人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用量、介入手术时间及特殊技术使用率,但可能增加MACE发生风险。

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小毅,王占肖,时风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脑钠肽(BNP)、血清Apeli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NTproBNP、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Apelin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NTproBNP、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Apel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控制病人血压,改善病人心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HCY、Ghrelin和vWF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吴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下丘脑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内源性配体(Ghrel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50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5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HCY、Ghrelin和 vWF表达水平,同时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扩张性与紧张度。然后将高血压组分为颈动脉硬化与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两组浆HCY、Ghrelin和 vWF表达水平,并分析颈动脉扩张性、紧张度与cIMT与HCY、Ghrelin与vWF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HCY、Ghrelin与vW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颈总动脉的扩张性与紧张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组血浆HCY、Ghrelin与vWF水平均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扩张性、紧张度均与HCY、Ghrelin、vWF呈负相关(P<0.01),而cIMT与HCY、Ghrelin、vWF呈正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HCY、Ghrelin和 vWF的水平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监测其水平对于靶器官损伤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聊城市东昌府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研究

睢勇,么传为,时敏,虞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聊城市东昌府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中医体质发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聊城市东昌府区1 000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湿质(31.2%)、气郁质(21.0%)、湿热质(15.7%)、特禀质(11.3%)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中医体质构成中占比较大,男性病人以痰湿质(37.5%)、湿热质(17.5%)、气郁质(14.0%)为主,女性病人以气郁质(35.8%)、痰湿质(17.8%)、湿热质(11.8%)为主。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根本在于体质的偏颇、阴阳失调,早期中医药干预促进“阴平阳秘”,可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标。

心可舒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邰炜彦,王璟,吴璇,肖文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心可舒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与87.5%,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及血清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降低血脂水平。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1 575例脑梗死病人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分析

赵瑞霞,杜延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脑梗死病人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对1 575例脑梗死病人出生时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周期分析。结果出生在年干为壬,地支为辰,岁运为水运;主气为四之气太阴湿土,客气为厥阴风木,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运气相合为顺化、天符、太乙天符者,其后天的脑梗死罹患率最高;出生在年干为戊,地支为子,岁运为火运,主气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为太阴湿土,在泉为太阳寒水,年份为同岁会、天刑、岁会者,其后天的脑梗死患率最低;其中地支、主气、司天、在泉、运气相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病与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周期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与人体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运气相合及五运六气周期变化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头针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高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与智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脑血流循环状况,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大脑动脉血流速度、AchE、IL10较高,Ashworth评分、血管搏动指数、NSE、ET1、IL6、TNFα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结论头针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清NSE、ET1水平,提高AchE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系统评价

李涌泉,沈有碧,薛道金,彭子壮,黄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Ovid、Wily Onli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Cochrane、Library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设为从建库至2018年9月,收集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共1 975例病人。研究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相对危险度(RR)=1.29,95%CI 1.24~1.35,P<0.000 01],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准化均数差(SMD)=-2.08,95%CI -3.01~-1.15,P<0.000 1],有效促进血肿吸收[均数差(MD)=-6.75,95%CI -9.44~-4.06,P<0.000 01],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R=0.48,95%CI 0.32~0.71,P=0.000 3)。结论七叶皂苷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氧运动训练对空腹血糖正常的老年脑卒中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

谢婧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训练对空腹血糖正常的老年脑卒中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评分及血糖、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胰岛抵抗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干预后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糖脂代谢。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余爱军,管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情况,将病人分为恶化组(31例)和正常组(171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溶栓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1分、白细胞计数、术前NIHSS评分、有吞咽功能障碍、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TOAST分型等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程度和TOAST分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CM(56〗论多种因素可造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溶栓药物并确定药物剂量。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MMP9及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付洪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t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53例、IMT增厚组32例以及斑块形成组91例。记录3组病人CystC、MMP9以及Hcy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CystC、MMP9以及Hcy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且不同组别间CystC、MMP9以及Hcy水平两两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α=0.05为检验水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CystC(OR=3.721,95%CI2.505~4.304)、MMP9(OR=2.153,95%CI1.164~2.945)以及Hcy(OR=1.131,95%CI0.942~1.375)均是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CystC、MMP9以及Hcy水平均显著升高,且CystC、MMP9以及Hcy水平均是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验交流

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下的社区血脂异常高危人群效果评价

严薇,周礼明,杜勤,于咏梅,孟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下的社区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年龄大于50岁的血脂异常高危病人201例,实施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干预,干预前后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干预后,社区血脂异常高危人群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的评估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通过对社区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实施家庭医生团队的管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进一步延缓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尹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56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血浆氧化应激因子和炎症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浓度明显升高,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疗效,可改善病人心功能与活动能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

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苗鹏飞,吴振华,朱青,席晓霞,丁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 2017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DHF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负荷量 12 μg/(kg•min),随即以 0.1 μg /(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可酌情减半或加倍剂量。结果两组年龄及治疗前心率、收缩压、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西孟旦作为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在治疗DHF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观察

石纪萍,武新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心脏电复律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胺碘酮;观察组在电复律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结果对照组电复律次数为(9.03±1.47)次,观察组电复律次数为(5.24±2.1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交感电风暴病人,在电复律的基础上及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治疗,其疗效优于静脉使用胺碘酮。

刘泰教授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的经验

高玉广,林泯儒,刘永辉,刘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刘泰教授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之根本为脾虚肝郁,以脾气亏虚为病理基础,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又因痰、瘀、虚等有所转化,如初起时以气郁为主,郁久化热,继而痰凝血瘀,久病出现气血亏虚,累及其他脏腑尚导致功能失调,临床诊治中往往虚实寒热错杂,变病诸多。

通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胡水勋,胡淼鑫,邓荣龙,胡立伟,朱少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脑复原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证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脑复原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thel指数(BI)、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5 d、30 d 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15 d、30 d 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I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脑复原汤对气虚血瘀证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